再见,蒸汽机车:一周城市生活城市漫步澎湃新闻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运行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使用,使得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铁路在经历了电气时代后又迎接了磁悬浮列车的出现,蒸汽机车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本期回顾我们邀请到独立摄影师soukinu。六年间,他不断往返新疆、西安两地,拍摄了数万张有关新疆哈密地区蒸汽机车的最后影像,除了蒸汽机车外,那些伴随着蒸汽机车并随之淡去的司机、工矿小镇与居民,也被一一记录下来。

“是否只有辉煌灿烂纷华靡丽之事物才值得继续存在?百千年后再反顾此世此代,我们的文明又会留下什么痕迹?”

这或许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

(本期主持:明星辰)

近期回顾

留下最后的真实:新疆三道岭蒸汽机车的影像记录

汽车一路颠簸向戈壁深处驶去,道路因常年经受重载货车的碾压布满大小不一的坑洼和裂缝,那些曾经为修复道路打上的沥青补丁也无济于事,已然与一路的坑洼融为一体。司机手中方向不停,尽量选择平缓路段通过,却也止不住我随着道路起伏一次次飞离座位。后排三位乘客不敌困意,头抵车门睡去,他们已习惯了这样的旅途,这是312国道哈密至三道岭区间,也是他们每周往返于哈密和三道岭之间的固定旅程。

“这段路过几天就要重修了,到时候就只能绕一圈从柳树泉走上边儿回三道岭了”,司机大哥话音刚落,便听到远方传来的爆破声,我知道离三道岭不远了。这次已是我这些年间第十次来到三道岭,不出意外也会是最后一次,三道岭的蒸汽机车退役在即,之后我或许不会再有理由奔波2000公里深入这座戈壁深处的工矿小镇。

三道岭的蒸汽机车

2016年,我因“中国蒸汽机车爱好者最后的圣地”一说第一次来到新疆哈密三道岭。当时看来“最后的圣地”未免有些托大了,可2021年后,三道岭却真的成为了最后的圣地。近年亲历全国各地蒸汽机车相继退役,停止奔跑的机车最终都面临相似的命运,变为废铁抑或是创意园区、人民广场的摆件。

前来拍摄的蒸汽机车爱好者们

三道岭地处北纬43°、东经92°之间,哈密市区西北约80公里处。大约十年前因为这里运行着中国最后一批正在服役的蒸汽机车而闻名于世。三道岭露天矿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露天煤矿,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便开始开采煤炭,1958年开始大规模机械化建设与开采,次年蒸汽机车的火焰与各种大型机械点亮了西北戈壁的深处,直至今日已有六十余年。

和许多走向没落的工矿城镇一样,三道岭的建筑都维持着上个世纪的风格,有如时间博物馆一般,唯一不同的是维吾尔族同胞的民族建筑与生活痕迹也穿插其中,传统工业与异域风情融合时常让我有种奇异的错位感。镇上的居民大多为矿里的职工,这在以前是相当令人羡慕的职业,如今随着矿区的衰败,工人的生活也大不如前。据镇上的居民讲,三道岭最鼎盛时期曾有居民八万余人,如今常住人口仅剩下八千有余。这八千多人支撑着矿区最后的运转,随之运转的还有这里最后的蒸汽机车。

机车驶过废弃的露天矿工人俱乐部

很难想象在高铁线路几乎覆盖全国的今日,戈壁深处还有一群围绕着蒸汽机车的人们,遵循着旧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他们似乎被时间遗忘,淹没于风沙中。这些超期服役的机车,国内已无可为其提供厂修的机车工厂,也没有还在生产的零件可供替换,三道岭矿区的机车维修厂只能从报废的机车上拆下零件或是自行制造一些简单部件以维持运行。无奈这仅是改善机车车况的临时偏方,依旧有无法继续服役的机车陆续报废落火,与机车一同退出的还有每年到了退休年龄的司机们。

蒸汽机车洗炉作业

夜班司机在工作间隙填写机车运行日志

至今年,三道岭露天矿仅剩的四台机车已残破不堪,大批的蒸汽机车司机也近退休年龄,旧有的蒸汽机车运输系统已无法再长期使用。基于此现实情况,在原来的煤炭装车处向南两公里多,内燃机车的铁路线边上,一座新的内燃机车装车煤站在戈壁上升起。

新的运煤传送皮带取代蒸汽机车完成露天矿的煤炭运输任务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新的煤站已投入使用,而露天矿仅余的这几台蒸汽机车最后的任务,就是拆除自己曾日夜奔驰了几十年的铁轨,为矿坑下的挖掘开采工作清除障碍。伴随机车退役,这些曾经围绕着机车运转的工人们也都面临着转岗,仅留少部分临近退休的职工完成余下的轨道拆除工作。

露天矿拆轨作业

曾问过多位司机师傅,“是否会怀念或留恋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机车?”,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也曾与镇上许多居民谈论起来,那些多年前离开了煤矿岗位的人们,大部分再也未见过这里的蒸汽机车。在被时间抛弃之前,已然被身边的人先抛弃了。

我原本意在记录中国各地的蒸汽机车,以及不同土壤孕育下的蒸汽机车铁路系统及周围样貌。无奈开始未几年,能够记录的就只剩下了这里。很多人庆幸还有这样一处所谓的“最后的圣地”,而我却觉悲哀。如今此处机车不久后的退出已为定数,我能做的仅是以影像代替实物,尽力保存下更多记忆罢了。我朝圣一般往返此“圣地” ,为了更多的记录,不分昼夜地拍摄。有一位火车司机师傅每次见到我都会调侃“你每天上班比我们还积极”。

夜班即将开始

六年间,我在这里的日子累计加起来已300多天,照片的内容也由蒸汽机车本身和纯粹的景观延伸至更远。技术的进步与新的传播方式已然将图像引向过度审美的道路,我们确实已经不缺少通过技术就可以便捷创造出的漂亮照片了。我尽力以一位静默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与呈现,还原蒸汽机车的真实存在,坚持使用标准色温拍摄,即使有时看上去不那么漂亮。在任何天气等待那些奇妙的时刻,甚至在沙尘暴中。

穿过沙尘

想要追赶上时间记录下更多,只是如今圣地已去,未来迷茫,忍不住兴叹,是否只有辉煌灿烂纷华靡丽之事物才值得继续存在,又或仅把百千年前之事物视为遗迹文物而不见时间流转,那么百千年后再反顾此世此代,我们的文明又会留下什么痕迹。

露天矿奔驰的蒸汽机车

(文/图 soukinu,蒸汽机车爱好者、独立摄影师)

本周主题推荐

书|《中国蒸汽机车世纪集影》

蒸汽机车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象征。它在英国出生,在美、法、德、日、俄等国成长,曾牵动了世界铁路历史性的大发展热潮。蒸汽机车引入中国虽然较晚,却在中国达到了它发展史上的鼎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曾云集过那么多类型的异国蒸汽机车,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对蒸汽机车的运用、制造、设计倾注过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并把它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

书|《火车上的中国人》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书|《在中国大地上》

该书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书|《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该书记述作者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经历。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搭乘列车旅行全程,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书|《中国铁道火车百科》

《中国铁道火车百科》这套工具书,共两册,第一册介绍海峡两岸铁道的历史渊源、中国铁道的旅行常识、中国铁道的蒸汽机车与柴油机车。第二册介绍中国铁道的电力机车,中国铁道的动车组,客车、货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国铁道的博物馆。

影|《魅力的中国铁道风景》

本片为日本NHK出品的纪录片,描述行驶于中国大陆广阔雄伟之地的蒸汽火车之影像,影片包括了通往中国秘境的铁路之旅——芭石铁路及通往中国绝景的铁路之旅——集通铁路。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招募|城市生活的100种可能,助你实现

上海·招募|夏日低碳乐游计划

上海·表演|嬲嬲现场

上海·展览|地域文化 双城视角:京沪城市文化比较研究影像展 今日开展

THE END
0.调兵山蒸汽机车节之旅:探寻中国最后的蒸汽机车(2024.1.31)今天早上,我们准时来到了调兵山火车站。 器材:HUAWEIELS-AN00 光圈:f/1.9快门:1/999963365焦距:6mmISO:50 自2007年以来,《建国大业》《铁道英雄》《钢铁意志》等140余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今年是第十四届中国辽宁(铁煤)蒸汽机车旅游(摄影)节。 00:29 jvzquC41yy}/onnrkct/ew472le;|z
1.坐绿皮火车环游中国,保罗索鲁笔下的八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书评如果不是为了完成这本书,没有人会连续做那么多趟火车。而且八十年代只有绿皮火车,条件当然不会很好,所以可想而知,他几乎从头抱怨到尾,一路吐槽不断。“中国火车上的条件有时真是差的可以。在长达12个月的旅程中我搭乘了近40趟列车,还从来没见过哪趟车上的厕所不脏的,车上的喇叭砰砰作响,一天要烦你18个小时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3=49981
2.托马斯小火车诞生70周年推大电影首进中国娱乐火车早就提速成高铁,可是当孩子们被要求画一辆火车时,95%的孩子画的还是蒸汽火车——哪怕蒸汽火车早就“退休”。动画电影早就流行3D模式,可是,今日首次进入中国的托马斯大电影《托马斯和朋友们多多岛之迷失宝藏》,依然只做2D中文版。技术,并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唯一动力。 jvzquC41pg}tzv|d0zooors0ep5xgw~w1{r0496812804944;78:3970jvsm
3.这家人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56年把中国火车开了个遍在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姜家祖孙三人名气很响。从爷爷姜福临开的蒸汽机,到父亲姜爱舜开的内燃机、电力机,再到孙子瞿俊杰(随母姓)开的动车高铁,三代人把中国的火车开了个遍。 1956年,姜福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他驾驶着蒸汽机,穿梭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开,就是27年。在儿子姜爱舜的脑海里,父亲开的蒸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3928198y423=149
4.在金秋的黑龙江桦南县寻访穿越时光的“蒸汽小火车”一辆窄轨蒸汽机车在佳木斯的林场里发出轰鸣,无数火车发烧友自发地去体验和感受那些只属于30年代的过往。 黑龙江桦南县,距离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很远,时间在这里被无限拉长,而历经坎坷的图佳铁路,和在这条铁路上跑过的森林蒸汽火车,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默默的记下了时光流逝的轨迹。 jvzquC41vtgwgu3khgth0lto1fgngrjqpmhwx4jgkrpppokcpm047xjvor
5.再见,蒸汽机车——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蒸汽机车摄影攻略(2014年修订版)大板到经棚的这近50公里铁轨上,近六年来都能够重新听到蒸汽机车“况且况且”的摩擦声和洪亮的汽笛,但通常只有三天。 (拍火车的人们 作者:李忠) 镜头里的司机、副司机、司炉 在铁路媒体任职多年的作家赵妮娜曾说“在我看来,没有哪一种交通工具像火车这样夹带着怀旧和忧伤的气息。对于中国人,火车是往事和人生聚散jvzq<84yyy4mktjhct4dqv4tqwzf1?9821
6.河北承德深山惊现废弃蒸汽火车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河北承德深山惊现废弃蒸汽火车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杨秀永 四川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为什么说大漂亮的大麻烦真的来了 醒酒汤 打开APP 美对菲的“双标”,从南海“罩着你”到救灾“抠搜的” 天知蓝 打开APP 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执意从老家搬走? 侃侃世界之最 3跟贴 打开APP 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TF>9FPSK/j}rn
7.去芭蕉沟看嘉阳小火车领略一段最美的传奇这里有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嘉阳小火车科普体验基地。 蜜蜂岩 此处地形狭窄,列车经过此处无法转弯,于是采用了詹天佑发明的“人字形”掉头方式,火车车头会在这里换向。 人工换车头。 这里有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嘉阳小火车科普体验基地。 有一个露天的小“博物馆”,旁边停了几辆老蒸汽机车头。 jvzquC41yy}/onnrkct/ew45;tukpk6
8.从中国铁道博物馆看60年机车制造赶超世界有百年历史的发达国家|中国铁道博物馆在北京有几座,位于前面附近一座,其中东郊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1号院北侧。 这里有影视拍摄基地《年代站》,年代站像一座曾经铁路的三等小站;有车站候车室,有铁路站台,有停靠在站台上的旅客列车、货运列车;当然,那个年代的铁路还是蒸汽机火车头;从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有了自己设计制造的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755;:6B5a3:6b8@8:426229>wt94ivvq
9.《最后的蒸汽小火车》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中国一南一北的两座大山里,有两条不多见的火车线路,在铁轨上奔跑的据说是中国最后的蒸汽窄轨小火车。随着境遇的变化,这两辆蒸汽小火车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一列消失在时光里,另一列却成为那里的一段传奇。(《发现》 20171128 最后的蒸汽小火车 第二集)jvzquC41vx4de}{0eqs0496913702:4XKFGLG>[t;8iC9agO5ZJ:VR=3937137xjvor
10.奇闻:世界上最后一部还在工作的蒸汽机火车,就在中国|瓦特|蒸汽机|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蒸汽机因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而逐渐衰落。但是在新疆哈密市三道岭煤矿却还有一部蒸汽机火车在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部仍在工作的蒸汽机火车了。 据了解,2015年的时候全中国也就内蒙古自治区的集通铁路、东北的辽宁省、黑龙江省、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的嘉阳小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2>68B7a3;>d8::5e26229zzeg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