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行蒸汽朋克概念,假设人类技术爆炸不是从电力革命,从新材料发展,而是延续依赖蒸汽动力,这种想象充满科幻艺术的魅力。
有位奇人,用中国画画出了60多幅蒸汽机车头。
诚然,在六七十年代搞建设,很多宣传画中都会看到机车,但这样成系列、带有研究史料价值的车头绘画,令人耳目一新。
陈海涛,辽宁阜新人,出生在1949年,他从小就爱画画,作为铁道世家的职业家庭熏陶,他和机车也有着不解之缘。退休后,陈海涛突发奇想:我何不画火车头呢?
2008年开始,他就陆陆续续画出了60多节火车头。我把他的机车国画整理汇编成文,供大家欣赏。
▍蒸汽机车头欣赏
该车由苏联伏罗希洛夫格勒与捷尔仁斯基工厂制造,为了解决运输能力不足问题,从苏联进口1054台,进口时定名为“友好型”,1971年改为FD型,FD是两个制造厂俄文字母ΦД的缩写,时速85公里。
该车配属于东北及华北各铁路局,20世纪70年代末陆续退役,1990年取消该机型号。
这是陈海涛绘画的第一幅,更像油画质感,漫天风雪间,FD机车别有一番硬汉柔情混合的气质。
2.人民型(RM)
1957年,大连机车厂将胜利型机车改造成人民型机车,时速110公里,共制造258台,1966年停产,它是当时我国干线客运的主型机车。
图中几乎看不到车身,车头红环上可以自定义八个金色大字,非常精美。两侧群山环抱,机车喷射青汽浓烟,疾驰而来。
1921年,由日本川崎工厂制造的窄轨型号,用于山区小曲线半径的米轨铁路(轨道宽一米),时速50公里,它曾是云南铁路运输主力。
我猜测陈海涛是为了符合云南的地理风貌,这幅与前两幅北国列车环境迥然不同。绿杨树荫的景色,配合车头斜照螺钉阴影,给人岁月静好之感。
4.建设型(JS)
1956年,由解放型机车改进设计而成,1957年制成的一种干线货运机车,时速85公里,多数配属于华北、东北铁路局。
建设型机车-未上色
一开始是橘红色底漆,还没喷漆。
这款网上资料有限,陈海涛提到1959年波兰制造,用于工矿企业和地方铁路。
根据陈海涛博客自述,一幅画要10多天才能完成。他追求准确的比例透视,让零件尽可能完整呈现,画面就丰满细致。这幅天太蓝,地面颜色也过重,他自己不是很满意。
又称“团结型”“巩固型”,这台由日本川崎工厂制造,用于调车作业,天津,京汉等地都有使用。该车为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
看腻了正面,这幅侧面长幅变换了视角,车头后方细节也一览无遗。
7.上游型
1959年由大连机车厂与唐山机车厂联合研制,为工矿企业以及调车、小运转作业所设计。
这幅只是为了表达风雪环境效果,下面那幅刻画了机车细节。
上游型机车
以上这幅尺幅大,陈海涛画了20多天。
这幅更是劳心费神,陆续花了2个月功夫,细节毕现,比照片质感更好。
是啥缩写懂的都懂,1958年济南机车工厂设计制造,时速60公里,主要用于工矿企业。
这幅先去色,只上红色,这种色彩处理也是今天P图的一种潮流。
窄轨机车,美国1926年至1930年间制造,曾配属在云南鸡个铁路服役。
这种机车行驶于鸡个铁路(从鸡街到个旧),铁路轨距只有0.6米,只有标准轨距的一半不到,是中国最后的寸轨铁路。
10.人民型1001号
人民型刚才介绍过,这台是是1958年4月生产的第一台“人民型”机车。
两边挡板十分厚重,让人一时无法分辨头尾。
11.“0号”机车
我国现存最老的一台蒸汽机车,1881年由英国工厂制造,1882年用于运输唐山一带的煤矿,国家一级文物,时速20公里。
传说初号机车身曾镶嵌有中国龙图案。0号车唐山地震时被埋,后存放到山西大同机车陈列馆收藏。陈海涛在这里运用淡青色调,非常符合我对清末民初的时代想象。
英国1909年制造,曾配属京奉线、津浦线、北宁线、陇海线铁路运行。
13.前进型
前进型式第一种我国自己设计的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由大连厂设计并制造,1958年到1961年,大同、沈阳等厂曾制造了42台机车,1988年停产。
1987年,大同工厂试制成功这台8001号波特炉前进型机车。后来我国机车动力发展方向变化,这台机车沦为样机,未继续试验,现放在大同机车陈列馆。
外形看起来和人民型比较相似。
“前进号,向着夕阳前进!”字里行间,抒发着陈海鹏内心的情怀。
机车也漂移,这一幅气势非凡,以不同颜色区分。
开封第二机械厂制造。我很喜欢火车与青绿色山间田野相配,视觉上特别解压。
1907-1908年美国公司制造,时速45公里,曾配属沈阳铁路局四洮铁路。
PL不是漂亮的意思,这款车是石家庄动力机械工厂于1958年制造,常用于林间。
难得在机车头看到火车司机,虽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也给画面赋予了生机。
日本制造,原属胶济铁路。
这种浅蓝的车身与背后蓝天非常呼应,有日本淡淡的海岛味。
18.胜利型
“胜利”型601号机车是第一台同型号机车,1956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仿制,时速110公里,共生产151台,用于干线客运。
这列机车1934年由日本生产,中日战争时在东北服役。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我国人民的战利品,并更名为“胜利7型”。
19.“JF2型”2525号
1929年日本制造,在沈阳铁路局瓦房店机务段担当货物列车牵引任务。这是一台已报废的机车,有些部件已经缺失,该机车现存苏家屯机车陈列馆,供游人观赏。
20.窄轨小火车?
四川内江威远煤矿还在用的火车。该煤矿原来有几十台同样型号的机车,现在只剩下2台了,以后的命运还不知道如何?机车是1959年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制造的,据说这种型号的机车全世界只有中国有4台。
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制造,曾配属上海、广州铁路,在沪杭线上牵引货运列车。
1935年德国产,现陈列在沈阳机车博物馆。
ST2型机车
▍写在最后
蒸汽机车曾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符合工业美学,现在很多文化创意园区也喜欢摆个火车头来吸引游客。
随着时代滚滚向前,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今天遍布全国的动车组,一步步演进革新。蒸汽机车无可避免进入博物馆,成为历史纪念和艺术品。
陈海涛用工笔重彩的手法,在生宣纸上一画就是十年。
他谈到绘画蒸汽机车的动机有四点:一来自己特别喜欢机车,一辈子都和机车打交道,感情深;二来机车不再使用,记录下来有史料价值;三则机车画出来漂亮,零件一个个非常耐看;四则没有前人用国画创作机车系列,自己也算一个创新。
我们看了这么多国画机车,能感受到陈海涛笔下那股敏锐的艺术直觉,这些画绝非简单地如照片一样的描摹,而是注入了人文情怀:那钢铁巨兽混合着北国风雪,也伴随着深林村田。白色的滚滚蒸汽,红黑交杂的铁皮,组成了活力之歌。细微处,油渍、冰柱、钢轨、远天、树林点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没有高超艺术造诣是不可能做到的。
是他赋予了蒸汽机车以灵魂。
可是这些精美机车图鉴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了,画质模糊,且散落凌乱,小歪将其汇编一次,希望这些画别被时光埋没,正如陈海涛不希望蒸汽机车被人遗忘。
“咣当,咣当,咣当……”我们都曾在有节奏的机车轨道声中睡意朦胧,仿佛转眼就在焊轨上疾行千里,安坐稳如泰山。我们认为那些便利理所当然,只是那种午夜梦中的机车浪漫,谁懂?
我是江户小歪,整理汇编不易,喜欢本文还请帮忙点赞,转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