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是我从汽车小兵到老兵的引领者”汽车记忆陈光祖饶斌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陈光祖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1933年8月,陈光祖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随复旦大学财经学院调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业管理系乙班。1954年毕业后,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1960年调往北京新组建的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工作。

他历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总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近日,陈光祖手写撰文,回忆与李岚清同志的往事。帮宁工作室略作编辑刊发。

李岚清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原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对我来说,他还是我从事汽车事业从小兵到老兵的重要引领者。

前不久,帮宁工作室发表李岚清同志撰写的两万字长文《回忆在苏联汽车厂实习人员的岁月》,我认真看了几遍,勾忆起很多受李岚清同志影响的往事。

▲饶斌百年雕像在一汽集团揭幕,岚清同志讲话。

▲苗圩(图左)、何光远(图中)等同志参加揭幕仪式,图右为陈光祖。

01.

最为信赖的学长

从1950年代始,我和岚清同志同读于上海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同住在学生宿舍二楼。岚清同志是高我两届的学长,是系团总支组织委员,当选为校学生会副会长。他学习勤奋优秀,生活活泼热情,节假日常带领我们唱歌跳舞。当时我们班有20多人,其中有六七个团员,我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常常跟岚清同志学着干着。

1951年,国家组织第一批学生到苏联留学,岚清同志提名把我安排上,他对我说:好好学习,为国效劳。但我出身不好,而且有海外关系,包括在中国台湾也有关系。所以,有关单位原定送我到原上海震旦大学学俄语,但经审查,停止了我的出国资格。

岚清又找我说,北京刚成立北京外语学院,专门培养驻外使馆人员,你是否愿意去学习?我说,我在这里挺高兴的,就不去了,而且系里也没有更换去苏联留学的人员。

他是我最为信赖的一位学长。

▲上海财经学院部分同学与陈秉权留影(后左二)。陈秉权是原财经大学学生会会长,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住处与作者很近。几次相会,说汽车是大产业,希望建立汽车工业工会分会,并进行过多次商讨。

1953年,国家教育院校调整,复旦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政经济大学),我们班扩大到60多人,包括原属交通大学、之江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校企管系的学生。我还是当团支部书记兼班长。刚合并时,思想工作比较多,要磨合,所以我要多组织大家跳舞、游泳、建乐队等活动,让大家能更融合团结起来。

1954年夏,我们毕业,系里由指导员即系党支部书记牵头,组成一个分配小组,叫我参加。有一次会后,指导员告诉我,你命运不错,被分配到北京,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我就给当时在长春一汽工作的岚清同志写信,告诉他分配信息。

想不到很快就收到他的回信,他在信中写道,你这毛毛躁躁的人,不要到上面机关工作,要到基层去锻炼,你就说分配到长春652厂(一汽建厂的代号)工作,搞汽车事业。

我将情况告诉了指导员,希望能分配到长春652厂。指导员说,我只是给你通报,我没有分配权。

我说,我愿意到吃苦的地方,如果反过来,要是从吃苦的地方到北京图享受,那就不对了。

他说,那好,我向校部反映反映。

这期间,我反复催促过好几次。终于有一天,他告诉我:让你去长春652厂工作,听校长还说“这种想法很奇怪”。

02.

一汽燃情岁月

就这样,在岚清同志指点下,我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工作。

那时一汽刚开始建设,天气比现在冷得多,接近零下30℃。我们住在日本侵占东北时建的搞细菌研究的老破厂房里,没有暖气,一排排长床铺,二三十人挤在一起睡觉,早上起来都得用木杠拍打冻住的手巾、鞋和衣服。但是,我干起活来却感到新奇快乐,休息日子时,就到城里吃酸菜白肉汤和饺子,平时吃不上大米、面粉,经常吃高粱米。

起初,我被分配到工地做工程记录,记下每天挖多少坑、树多少根柱子,实际上就是工地记录员。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我们需要早起学俄文,是校办俄文班,晚上学汽车制造技术。

当时,一汽流行一种说法“冬天当团长、工作当营长、学习当连长、吃饭当排长“。这4句话的意思分别是:冬天太冷,大家挤着睡,互为取暖;工作时看谁能吃苦,能干好活;学习时要联系实际,搞懂什么是汽车,怎么去生产汽车;工地有几千人,吃饭多用卡车把热饭送来,大家排队,但人太多,多数时间只吃到冷冻的饭。

我还到当时的长春汽车理工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学习,校长由郭力同志兼任,朋友介绍了两位福建同乡的副教授,说学习在校发的资料和听课3年,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可惜我只学了两年就去了北京。

工厂建完后,我要在原地搞设备安装,这才知道是工具分厂毛坯车间。工厂从苏联运来各种设备,机床要进行安装调试,有一位上海来的工程师,但他负责的事务太多,顾不过来。我们两个技术员只好摸索着干,边干边学,把各种装备、机床安装调试好。

就是在这种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如期完成党中央提出的“三年建厂目标”,达到“三出”,即出汽车、出经验、出人才。

▲一汽举行奠基典礼,李岚清等6名共产党员抬着刻有毛泽东主席题词的基石进入会场。

▲1956年一汽建成,这是第一批十多辆汽车进行欢庆的热闹场景。

一汽正式投产,从基建转入生产,工厂机构设置分工大调动,知识分子多被分配到职能机构,在办公室工作。我们车间新分配来一位车间主任,是济南工厂老干部,也是劳模。他对我说,设备都经你调试过,你能不能留在车间里工作?

我说,我要对调试设备进一步实际操作,当一名工人。山东人很痛快地说,你先到锻工干吧!于是,我成为一汽第一代汽车工人,从锻工干到焊工,再干到机工,而且是三班倒,学到了实际技术,但不觉得累。

不久,我当上副工长、工长。工具处成立分团委时,指定我当宣传委员,兼车间团支书和突击队长,那时工厂刚建起来,车间多是年青人,热情都很高,不怕苦也不怕累,比较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56年,车间来了一位苏联专家奥尔诺夫,他是原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毛坯车间的主任,刚退休。苏联专家指导我们管理和技术,那时我对俄文似懂非懂,跟着听着干,慢慢地基本掌握了工具处管理生产和技术的一些规律。1957年他回国,车间开欢送会,我们几个技术员用俄文唱《喀秋莎》,大家都流泪了。苏联给了一汽建设很大帮助。

▲陈光祖在“六五二筹备处”门口留影。

▲陈光祖开着下线不久的“解放”牌汽车。

1957年,我们参与了“东风”轿车,1958年又参与了“红旗”轿车试制工作。记得是1958年夏天,厂里把“红旗”参考车型零部件放在开阔的厂房地上,让人们去挑,登记后拿回去试制。

我也去挑。一位车间主任知道这部件要焊接件,我们车间里有上海来的八级焊工,他就说,你把这件抱回去。我问,这是什么?他说,他也不知道,你就照着干,难度很大。

后来,我才知道是“红旗”自动变速箱上的变扭器,里面把等分的不锈钢片焊接起来。我们做了等分夹具,用当时先进的苏联原子焊接机一片片焊上再装起来,极不容易。1980年代初,我到美国底特律通用汽车变速箱工厂,参观自动变扭器生产线时,看到了近似的办法,但人家是全自动大规模生产线生产。

▲一汽集团没有忘记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参与者。

那时,一辆“解放“汽车有7000多个零部件,在一汽生产的占85%,供应商和苏联进口的占15%。每个零件从毛坯到成品,需要我们供给各种夹具、刀具、辅具、模具等,加起来上万种。而且,需要按汽车流水线时间点送给,多了没地方放、少了就得停产,管理必须十分严格复杂。每种工具都有代号,如模具是什么模具,是锻工的还是冲模的,哪个工位用的,都得弄清楚。

经过几年实践,我对汽车工具的改革有一些想法。我按产量、进度、技术难易度进行分类,思考如何调整组织结构、改进运送办法、成立数据库等,以提升工具准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写出报告,送交工具处党委,得到认可和表扬。

03.

服务饶斌同志

1957年的一天,岚清同志打电话给我说:明天下午两点半到汽车宾馆301房,为饶斌厂长(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汽车之父”,时任一汽厂长,岚清同志当时是其秘书),记录一下报告提要,我有急事去不了,你就去办。

我说,怕完不成任务。

岚清同志说,就是记好提纲,没什么大困难,去吧。

当天下午,我准时来到宾馆,那里原是专门为接待苏联专家住的地方。当时,饶斌厂长的生活秘书是滕伯乐。我说,我来做记录。他说,是的。他领我到套间。饶斌厂长让我在床边椅子上坐下。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饶斌厂长,心里有点慌。饶厂长似乎在思考,没有马上讲话,过一会把腿翘起,靠在另一条腿上,而且不断地摇摆着。我心里也像他腿一样转动着,因为好奇,反而心情放松了不少。

等一会,他说“这个报告题目叫……”又说,“不,题目不够提醒要加深,改为……重点讲3个问题……要把事例也说明一下……”一个多小时后,我做完记录。

这次,我离奇地完成了岚清同志交办的任务。

1959年秋,厂部生产准备处处长黄兆銮(后担任一汽第四任厂长)找到我说,经研究决定,让你到厂里生产准备处工作。在那里,我刚干两三个月,他又告诉我,可能要调你到北京工作,因为你在生产准备处工作时间太短,你还是回原车间,党支部要给你做鉴定。

1959年底,饶斌同志调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后担任部长),并新成立汽车工业局,他兼任局长。饶斌同志从一汽抽调50多人,连家属近70人。岚清同志是他的秘书,当然跟着调动。我也被列入调动名单,车间主任感到很高兴,又有个疑问:厂里3万多人,饶斌厂长怎么知道你?我想,应该是岚清同志的推荐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1年初,我来到北京,这是我从微观汽车走向宏观汽车工作的第一步。

▲多次与岚清同志不期而遇。

岚清同志到机械工业部工作不久,就被调到国家经济委员会工业局工作,有时他找我到经委汇报汽车工业情况。按照规则,到经委汇报工作的,应该是汽车局的处长或局长,我不应该随意去报告情况。岚清同志说,这是座谈会性质,不是正式汇报会,谁来都可以。我大约去过3次,经委有几位同志同时听取汇报。

1968年,饶斌同志调任二汽(现在的东风公司),担任建厂总指挥。他在文革中受到批斗,又得辛苦地筹建二汽,难度实在太大,病倒了。当时,岚清同志在二汽内燃机厂任党委书记,他给我打来电话,说饶斌同志要到上海治病,你去上海关照一下。

文革期间,上海汽车拖拉机公司(现在的上汽集团)领导都靠边站,无力接待。我对上海各个分厂都比较熟识,而且我在机械工业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工作,沈鸿是副主任,他安排我到指挥部工作,军管会发有指挥部胸章,工作起来比较方便。

我借故到上海负责接待。饶斌同志及夫人张矛被安排住在位于汾阳路的上海市委招待所。岚清同志又叮嘱我,他舅舅吴大夫是心外科专家,医务方面可以请他安排,并且告诉我他家住址。我去看望吴大夫,商讨如何做好饶斌同志的治疗安排,原上海汽车底盘厂、上海交通电器厂等安排车辆接待和个别人员的生活协助。

在吴大夫安排下,饶斌同志住进医院,得到较好的治疗。有一次从医院出来,吴大夫说,看你很瘦,是不是也给你做一个体检?我说,先把饶斌同志的病治好,我不急。我到上海两次,饶斌同志治疗近两个月,效果还不错。紧接着,他又回到十堰抓二汽建设。

04.

心系汽车

岚清同志对汽车界老人很关怀,多次参加、指导和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的活动。

2013年3月,在纪念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岚清同志面前介绍我时说,这是陈老陈光祖同志。岚清同志打趣地说,什么陈老,是调皮蛋。还主动伸出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我说,现在老了,不调皮。岚清同志说,写调皮文章。

▲在纪念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李岚清和王兆国同志与部分老汽车人合影。

2016年2月,在纪念郭力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岚清同志对我说,看到你写纪念饶斌、郭力、孟少农和方劼的文章,你能不能写写对黄一然同志的纪念文章(黄一然曾任一汽副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政务参赞等)。

▲岚清同志和夫人章素贞在郭力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

▲和岚清同志一起看照片。

我说,在一汽时,我只知道他是副厂长,但没有参与他的活动,了解得太少。岚清同志说,你现在还有一定活动能力,力争做好吧。为此,我曾跟一汽集团资料室负责人联系,对方说,你来长春时就可帮忙查阅,可惜不久他因癌症去世。后来,我又找一汽党委原组织部部长张新科,他说,你来长春时,可以帮助查找资料。

但是,等到有机会去一汽时,都是集体活动,安排得太紧,抽不出时间,没办法把事情办成。岚清同志在《回忆在苏联汽车厂实习人员的岁月》中,对黄一然同志的往事叙述得相当多,而我未能完成他的愿望,感到很内疚。

前几年,岚清夫人章素贞给我打电话说,好久没有见面,可到家里来玩玩,还安排车来接我。那天,岚清同志有事在外地。他们家是一栋二层平房,是砖墙老房,不显什么豪华高档,底下还有一层,岚清同志退休后作的书画、印石篆刻等工具及书籍占满了屋。素贞同志和我聊天,问到我爱人及孩子情况,谈的都是家常事,但觉得很欣慰,中午吃完饭后送我回家。

岚清同志说:“退休不等于生命的终结,往往还有一段很长的晚年。“他倡议干部退下来后,要给自己规划8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作。这些方面他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他还抽空参与汽车行业一些重要活动,思维非常有创意,生活非常有情趣。

“当看到今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携手奋进,我相信,我们的汽车工业强国梦一定会更好地实现!”

▲陈光祖手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五菱汽车发展史:最励志的国货!从造拖拉机开始车家号在不断的测试与实验后,在1984年通过了国家的鉴定,柳州拖拉机厂也依靠这波操作逆天改命,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随后在1985年由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改名为柳州微型车汽车厂,再一次突破困境,走出低谷。 很多人说“五菱”就是模仿三菱起家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因为当时第一台引进的车jvzquC41ejkkkjmcq0gvvxmqog4dqv3ep1oohx4:28=49B4
1.学院历史沿革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1998年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汽车工程(汽车与拖拉机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 1999年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交通jvzquC41lz~z0uswv0kew7hp1zhm8}{nu4ivv
2.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国家农业机械部与清华大学合办农业机械学院,后改为农业机械系,汽车拖拉机专业划归农机系,并增设农用机电专业,设立了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三个教研组。 1960 起开始从毕业生中招收研究生。 1959 “汽车楼”和Π字型的汽车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落成,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同年设立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研组。 jvzquC41yy}/ur0vuooiqzc0gjv0ls1eqrvow445a7/j}rn
3.郭孔辉吉林大学郭孔辉,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1990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交通与安全科学协会海外会顾问,《IATSS》杂志编委会编委,《Vehicle System Dynamics》jvzq<84cwvu/luz0gf{/ew4kphu03;5713:257mvo
4.山坳上的一汽六十年自主品牌汽车坎坷路汽研所的前身是1950年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在北京成立的汽车实验室,负责一汽前期筹备中的科研工作,后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 1957年底,研究所的汽车部分迁至长春,1964年更名为“长春汽车研究所”。期间几次划入一汽又划出,最终在2001年与一汽工艺处、技术处部分业务组成一汽技术中心。 jvzquC41cwzp0|npc0ipo7hp1pkxu8m{14629657/2;0fnyckn3jh‚j{ejq82>64394tj}rn
5.南宁市志经济卷(上)1982年起,农户开始购买农用汽车自主经营运输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用得上、搬得动、花得来,全市农业机械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许多传统手工劳动转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操作,在农业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及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9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48760千瓦,大、中型拖拉机965台41428千瓦,小型拖jvzq<84nkd4hzmk|0qxh0ls1xkkx/k67/5760qyon
6.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创建的自主汽车品牌。到底能有多好!1959年,柳机57天试制出5台拖拉机(红河牌),在全国8省市同时开发拖拉机的厂家中夺得桂冠。为此,柳机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授奖大会,名列全国314个“跃进红旗”单位榜首。1969年,柳机自行设计研制出4100型汽油机,首创“广西”牌汽车;成功开发出70型汽车发动机,与柳州农械厂联合开发出“柳江”牌汽车,为广西未来汽车工业发展jvzquC41en{c0v3cwvuiqvj0eqs/ew4ddu5uj{jcf/i.4;88/3778<:37/7/j}rn
7.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饶斌很多熟悉饶斌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他担任一汽厂长后,考虑的不仅是如何提高本厂职工的文化素质,同时也开始为培养中国汽车工业专业人才谋篇布局。 1954年11月,国务院决定建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饶斌任筹委会主任,主持建校。翌年9月,教育部和一机部对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山东工学院的部分院jvzquC41ewruw{j0eppjyjsi0eun1lhyu1813B5914?28;;50jznn
8.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可上溯至原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于1957年建立的汽车运用与修理教研室,1959年更名为汽车运用工程教研室,1986年改为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汽车运用工程系,1992年交通学院成立,汽车运用工程系整体并入交通学院,1997年更名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 jvzq<84lv0pmw7jfw0io1rshq1719@48939/j}r
9.atext1954年9月,到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及内燃机系学习,不久包括华中工学院等院校汽车专业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黄正夏随之前往,1956年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毕业。后历任国家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副局长、局长,中共十堰市委第一书记,十堰市市长,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长,东风汽车工业联营jvzquC41yy}/fore0eun0ls1|v5528921eeugya:0nuou
10.重磅!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成立!1955年6月,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夜校部)。图为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学生记分册。 1960年3月,第一汽车厂技工学校成立,1961年7月停办,1978年恢复招生,1996年升格为一汽高级技工学校。学校曾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首批高级技工学校。图为1978年恢复招生后的25名教职工合影。 jvzq<84yyy4kn7hjkpgog€x0eqs/ew4mly}04976/28.2@4458=57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