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社保、收入分配养老金等迎来六大变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网站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对完善社保制度,深化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有不少政策性突破,社保、养老金、工资收入等方面未来5年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变化一】社保:待遇水平将稳步提高
社保待遇连着老百姓的救命钱、养老钱。规划将“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定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
规划明确,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人社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0年,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由1686元增长到2900元左右,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今年职工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涨”,上涨待遇近期发放到位,按照规划要求未来有望继续上涨。
此次规划还提出,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一系列新举措,都将持续提升社保的“含金量”,让民生保障的底线兜得更牢。
【变化二】收入分配:“提低扩中”缩小差距
围绕“十四五”期间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这一要求,规划分类别、分情况作出一揽子政策安排。
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绩效工资总量正常调整,实行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探索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消防员工资福利政策。
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倾斜等等。
规划还部署,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小微创业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变化三】养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根据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一规定将在“十四五”期间有所调整。
规划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将净减少3500万人。
【变化四】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外卖骑手等将不再“裸奔”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但是按照现行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
针对这些痛点、难点问题,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变化五】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工伤保险:实现广覆盖全部纳入
实现工伤保险政策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这是此次规划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据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最初并不包括在其中,如果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主要由民政部门参照相应条例给予抚恤和优待。
不过,抚恤和优待的保障情形相较工伤保障范围更窄。公务员及参公人员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在工作岗位猝死或者患职业病等,工伤待遇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公务员整体纳入了工伤保险制度,其余省份的部分地市也开展了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工作。
【变化六】劳动者休息权益保障: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
针对企业超时加班、恶劣天气强制出工等问题,规划回应社会关切,提出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并专门部署开展对重点行业的突出用工问题进行治理。
多位专家认为,应督促互联网平台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日最长在线时长或者工作时长,安排工间休息。同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基本权益保障。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有关方面研究制定快递员劳动定额标准,确定快递员最低劳动报酬标准和年度劳动报酬增幅,快递企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02
首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7月13日,在沙依巴克区澜沧街155号家属院,垃圾分类指导员缪强(右)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本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媛媛)3929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垃圾分类指导员培训后陆续上岗;垃圾运输车实现“一类垃圾一类车”分类运输……目前,首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7月13日,在江苏东路450号小区内智能分类垃圾房内,在分类指导员杨勇的帮助下,居民张国良先扫描二维码,然后点击标注有“可回收物”的显示屏,投放门自动开启。
记者看到,智能分类垃圾房主体部分设置了1个厨余垃圾、2个可回收物、1个其他垃圾投放口,上方还有电子屏幕。垃圾房旁设置了红色有害垃圾桶。
“每天早晚,我们都会在垃圾房旁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杨勇说,智能分类垃圾房具备二维码扫码、自动开门、垃圾自动称重积分等功能。居民在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后,相应积分会“打入”到卡中。当居民有生活垃圾需要回收的时候,可通过狒狒到家App或公众号下单,我们也可以为居民提供垃圾回收、代扔服务。
高新区(新市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副站长王世东说,671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已经全部覆盖,其中228个小区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房。下一步,通过与专业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需要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人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首府正通过“知识 实操”垃圾分类专业讲解、“游戏 互动”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积分 兑换”居民参与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在澜沧江街155号小区,新疆如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商务部主管缪强正在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他说,目前公司在沙依巴克区62个小区全部安排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引导居民如何做好垃圾投放及二次分拣工作。同时,会把小区可回收垃圾进行清运处置,每天处置量在12吨左右。
居民刘海霞说,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行动者。现在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都已齐全,需要我们更多人行动起来,自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人人都出一份力,大家的生活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沙依巴克区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超说,目前全区880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已全部覆盖,274辆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可确保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日产日清。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整个系统就不能形成闭环。
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敏胜说,全市3929个小区的分类指导员已开始分批培训,其中包括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企业专业人员,正在陆续上岗。为了避免“前分后混”等情况,首府加大了厨余垃圾转运站、其他垃圾转运站等终端处置设施的建设力度,届时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
据悉,去年以来,乌鲁木齐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入力度,先后完成15万个分类垃圾桶,1812座分类垃圾房和550辆垃圾车的采购,已全部 配 发 区(县)使用,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需求。
03
夏季施工忙,健康防护莫放松
夏季正值建筑施工高峰,建筑施工企业人员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强度大,7月13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建筑工地个人健康防护提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建筑工地单位要优化工序衔接,尽量控制和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加强施工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同时做好夏季食品安全监管,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等。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方案,完善和细化各类防控措施。”该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陈敏说,相关单位要加强工地出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对出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的外来人员,实行实名制登记;定期测温,建立健康监测报告制度,掌握工地每日到岗人员和轮换班次情况,以便必要时开展追踪监测。发现发热等可疑症状人员及时报告社区,转送至就近的发热门诊排查。
陈敏建议,施工单位要保持作业场所空气流通,对生产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应符合其生产条件;加强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洁消毒,对生产劳动工具、设备按件、配套设施等,在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保持工地、公共区域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有条件的可为工地作业人员提供更衣室、盥洗室。
在工地施工人员个人防护方面,陈敏提示,还需要注意以下3点:
1.防疫意识不松懈,室内施工期间均应戴口罩。遵循呼吸道卫生礼仪,有呼吸道症状时应主动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2.做好职业防护,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工作期间不要触碰口、鼻、眼。作业结束后、接触公用物品或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以及饮食前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集中居住的宿舍,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勤打扫卫生。集体用餐时注意错峰就餐,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实行分餐制,加强食饮具清洗消毒。
陈敏还特别提示,夏季天气炎热,各种食物中毒易发多发,建筑工地等群体性供餐单位或个人,应严格落实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及记录等制度;严格清理库存食品原(辅)料,及时清除过期、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原(辅)料;加工、贮存食品要生熟分开,食物煮熟煮透,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避免加工食用野生菌类、发芽或绿皮土豆、四季豆等,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04
乌鲁木齐北门路口三车道封闭施工
12日,是北门路口(新民路至卫生巷之间路段)东向西方向封闭三条车道的首个工作日,截至当日11时,周边光明路西向东方向、新民路北向南方向以及健康路南向北方向仍在排队缓行中。
天山区交警大队解放路中队指导员米拉提·切力扎提介绍,作为连接水区的主要通道,北门路口早晚高峰日常的车流压力本就较大,目前因道路施工封闭三条车道,早高峰持续时间从原来的8时30分至10时,已延长至11时还没有结束。预计市民还须约一周的适应期,警方也将进一步优化施工路段的通行方式及信号灯配时方案,以最大限度提升施工路段的车辆通行率。
据了解,北门路口此次施工自7月11日起,至明年7月20日结束,除北门(新民路至卫生巷之间路段)外,八一剧场门前(光明路至文艺路之间路段)也封闭三条车道施工。
米拉提·切力扎提介绍,为保障北门路口东向西方向车辆的通行,目前,交警部门已将东向西方向车道向南移,确保施工路段可满足双向六车道通行。
但由于北门路口日常通行量本就大,且周边健康路、文艺路、红山路均相对路窄车多,无法完全满足绕行车辆的通行需求。交警部门建议广大驾驶人,若非必要,请尽量错峰途经北门路口,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当然你也可考虑你方便的绕行路线通行。若开车途经北门路口施工路段,请一定听从交警指挥,有序通过路口,避免交通拥堵。
05
东大梁西街提升改造 三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7月12日起,天山区东大梁西街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对东大梁西街进行围蔽施工,计划8月15日恢复。在此期间,途经该路段的30路、36路及302路临时调整,施工结束后自行恢复原线路运营。沿途市民需根据乘车线路变化,提前出行。
●30路临时绕行方案:
途经道路临时新增五星南路、前进街、碱泉街、新泉街、东泉路,临时取消东大梁西街及东后街。
途经站点临时取消“十一小学”站、“跃办”站、“第四人民医院”站、“步校”站、“农行干校”站、“碱泉沟”站、“培训中心”站共7对公交停靠站,临时新增“前进街”站、“碱泉街”站、“兵二东门”站、“向阳花园四期”站、“金和绿色家园”站、“司法警官学校”站、“新泉街路口”站、“碱泉一街路口”站及“东泉路公交车场”站共9对公交停靠站。
●36路临时绕行方案:
途经道路临时新增外环路、幸福路及大湾北路,临时取消东大梁西街及建国路。
途经站点临时取消“十一小学”站、“跃办”站、“百信花园”站共3对公交停靠站,临时新增“幸福路”站、“百信幸福苑”站、“市成教院”站、“十五小学”站、“东环路”站及“东风路”站共6对公交停靠站。
●302路临时绕行方案:
途经道路临时新增外环路、幸福路,临时取消东大梁西街及建国路。
途经站点临时取消“十一小学”站、“跃办”站、“百信花园”站及“训导大队”站共4对公交停靠站,临时新增“百信幸福苑”站、“市成教院”站、“十五小学”站、“东环路”站及“东风路”站共5对公交停靠站。
06
定了!乌鲁木齐将新建一所医院!
7月9日,水磨沟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主体楼建设封顶,项目建设通过改善就诊环境、住院条件、提升医疗装备技术水平等,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新建的水磨沟区人民医院占地约13.8亩,建筑面积34341平方米,主楼分地上14层,地下2层、局部15层。主体楼封顶后,将进行内外装修工作,工程计划今年年底交工。施工方负责人蒋道宏说,医院项目分为车库、裙楼、主楼三大部分,主体封顶后,将进行墙壁抹灰、安装门窗、贴地板砖等相应的后续工作,今年11月左右竣工验收。
水磨沟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公立二级综合医院,2019年国家投入4.52亿元启动水磨沟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和水磨沟区人民医院应急医疗、传染病病区基础设施、设备设施改造项目。建成后的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可提供300张床位,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室,9个职能科室,同时建设区域医共体、开展中医康复、医养结合、临终关怀等服务。
水磨沟区人民医院院长王红新说,作为区属唯一一家综合医院,医院建成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与区市两级三甲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服务,也是区属唯一具有负压传染病房的医院,明显改善了水磨沟区各族群众就医体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