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文学》()赵有成随笔作品选

书香画苑●文学原创●双槐文艺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刊头题词:漆爱礼

中国书法名家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

赵有成,笔名,牛虻。男,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二日生,长安区滦镇小新村人,西安市未央区作协会员,西安作协会员。

西安市作协会员

赵有成随笔作品选

强迫人做好事文/赵有成社会在进步,环境在改善,这几年的公交车,中巴换大巴,增加了车次,又加强了管理,基本没有挤车现象。记得二0一九年四月三十傍晚,那时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通往韦曲的高校一号汽车特小,表弟唤我去韦曲见面。由于第二天是五一节,学生放假,公交车上人多车小,十分拥挤,我在滦镇车站勉强上车到最后一排站着。身旁有一少妇,手牵一不足三岁女孩,由于车里人多闷热,女孩在拥挤的车厢里不住哭啼,妈妈无奈,不断安慰孩子无果,但后三排坐着的大学生无一人有善念!我从镇上上车至南雷村,车上又勉强挤上几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车里更拥挤了。到北雷村,女孩的哭声激动了我难以忍耐的善心!我又要多管闲事了!我瞅了瞅左排男女二生,认为是男女朋友,心思想着男生往往在关健时刻要在女朋友跟前示好!于是我向他开口了:“嗨!这位学生,你能否站起来,让这小娃坐着?”他翻了翻他那白眼仁多黑眼仁少的眼睛瞅了瞅我不吭声,也不动,干脆爬在前座后背上埋起脸来。无奈的我撕了撕右侧那位正全神惯注看手机的男学生的衣袖:“哎哎!他不让座你起来!让这小娃坐上。”他还算与我答了言:“我到终点。”“你到终点先让娃坐上,小娃到站了你再坐!”他不理我了,又全神惯注他的手机。我只得自言自语:“我一个老汉可惜没抢来坐位,不知你们二位以后娶妻生子不?”后排人都看我,我声音故意高调了一句幽默语:“高校一号汽车有问题,再善良的年轻人只要一上它就变得不善良了!”车上的人都静着脸,偷着笑,也许他们在笑我多管闲事。我面对孩子的母亲说:“你让前面那位你阿姨给你把娃搂在怀里!”那位中年女人站起来了,她胸前挂着一个不小的包。孩子终于坐下了,也不哭了。一路上只有要上车的人,没有要下车的人,车行至陝师大门口,我左侧的小伙要下车了,女生未动身,事实证明我猜测他们是男女朋友是错误的。我赶紧两手一叉,招呼少妇坐上,那中年女人把小女孩递给孩子妈……我好久思量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有学问的年轻人,学校墙壁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把放在第一位的德字发展到那里去了?是不是发展到日夲,韩国和德国去了?哎!可悲的民族!可叹的中国大学生!我不知道祖国的希望在哪里……

炳南之死作文,赵有成

我村原有南堡子,东堡子,西场里,北场里之分。南堡子是南北一条街,位于村的最南头;东堡子是东西一条街,位于村子最东头;西场里和北场里都是零散居住的,他们的祖上原住宅都在南堡子和东堡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一户一户顺出去住了。顺出去居住的人多了,住在村西头的称西场里,住在村北头的称北场里。。我出生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从小就剐野菜,打猪草,拾柴搂茅柴。长大了一点就上树砍树枝,上山割蒿子,总是为生计奔忙。我是南堡子的大娃头,前头提个担笼,后头跟着几个小伙伴,他们都听我指挥,炳南就是其中的一员。上小学时,一天两顿饭,两顿学。早上天刚亮上学,十点放学吃上午饭;下午三点放学吃下午饭,根本没有早饭,午饭和晚饭之称。饭吃完要学会舔碗,把碗舔得象洗过一样干净,根本就没有浪费一说。下午就是我们的天下,说是我们的天下,但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们都提着担笼拾柴打猪草偷苜蓿。七天一个礼拜,礼拜天时间长点,上浅山割茅柴。虽然生活艰苦,但我们天性快乐。由于肚子饥,吃过长虫,青娃,黄鳝和瓜瓜牛。也偷过生产队种的黄瓜,甜瓜和西红柿……一九六0年,工程兵学院,也称(三四二)部队从东北迁址于我村南的青华山脚下。盖起学员楼,教学楼,将官楼,军官家属楼等等后,最后部队给学院的东北角挖了一个上百亩地的大渔池,水面上飘着一个喂鱼的小木船,我们总瞅空上木船在水面上飘来飘去。有一次我们从北岸坐船快到南岸不远的地方,喂鱼的兵娃子从西岸来了,他在岸上一吼叫,我们怕挨打,没经过杖口的我一声令下,“跳”!我们都扑里扑腾的往水里跳,待我都游到岸边回头一看,不会游泳的炳南在水中挣扎,我顾不得许多,即反身游了过去把炳南往出拉,谁知他求生的欲望迎面抱住了我,我心里明白,俩人抱住都得死,我急中生智,在他大腿上狠狠地拧了一把,他疼地丢开手,我游到地身后,左手挟住他的后腰,凭右手抛水往出游,游十来米,我体力不支,放开他,自己在水面休息七八秒钟又去施救,一连三次,终于把他拽出了水面。渔池岸上惊呼的人们都拥了过来,就是不见喂鱼的兵娃子,那时候有句口号是军民团结鱼水情!他怕老乡寻他事,早就逃之夭夭了。炳南吐了几口水,没事了。我警告小伙伴们,回村后不要告诉任何人,我怕炳南妈寻我骂我。从那以后,炳南同我成为生死之交!炳南和李逵一样,只听宋大哥的,赵家皇帝算个鸟。当然,我比他大,出门处处护着他。有一年秋未,我们去搂栗叶,炳南上柿子树折软柿子,不小心踩断了脚下的树枝,把炳南从树上掉了下来,被上王村看园子的滑老二拉住,滑老二不管炳南人跘的咋样,他只说踩折了树枝,村枝上带有十几个硬柿子。那些年因为人人都没钱,根本没有罚款那么一说,只是收你带来家具。我们都是小娃,各人都看守住自己的背篓,炳南的背篓被滑老二背回了他家。好在炳南是孩子家,从树上掉下来没事,我瞅着滑老二门一上锁走人了,滑家住的是独独房,我去滑家门前把滑家门坎板卸掉,让炳南顺门下钻进去拿回背篓,我给他看人。炳南在屋子里寻了个遍也不见背篓面,就开了后门爬在后墙上对我说不见背篓。我让他上滑家板楼上看,肯定在楼上,一会儿炳南把背篓举上了墙顶,墙高我个子矮,我让连杰踏在我肩上取回了背篓。炳南从前门门下刚爬出身子,滑老二的小儿子突然出现了,他以为炳南进他家偷了他家的背篓。他抓住炳南领口不松手,我们都等着搂栗叶子,又怕他家大人回来,我让滑家小儿子松手他就是不松,我说你今不松手你就别去新村上学,我在新村小学门口等着你。好话听不进去,我躁了,掰开他的手,把滑家小儿子撂了个大跟头,我们才跑脱了身。好在滑家小儿子没敢再追。小时候的故事太多太多,是讲不完的……到了七十年代初,陈永贵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我村村书记张民华成了长安县副书记,还兼职着我村书记。七五年冬,炳南己二十二岁,村上在九区平整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个手扶拖拉机,二队张权是司机,队长派炳南给拖拉机上揪土,这天晚上苦战,炳南上工迟了一会儿,张权吼炳南,炳南不服,都是小伙子,脾气大,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张权吃了亏。第二天下午,新上任不久的县委副书记张民华从县上带来话,拿炳南做个娃样子。他的口头禅就是,“三句好话不节一马棒,教育不是万灵丹。”本着这个整人原则,统治着小新村人民。第二天下午,炳南站在了土坎上,脖子上挂着五十斤重的架子车下件,土坎下集满着四百多男女劳力,炳南上判斗会了。“腰弯下!”四个凶神般的民兵手捶着炳南的脊背让把头低下,因为脖子上挂着架子车下件,头低下的话,势必人就要被拽倒。主持批斗会的民兵营长让一个民兵取来工地上架电线的木梯子,拿来后也挂在炳南的脖子上,上百斤的东西压在炳南的脖子上还让头低下,无法低头的炳南只能硬着腰昂着头,除拳打外,一个民兵穿着沉重的翻毛皮鞋猛踢炳南的小胫部,疼得炳南哇哇大哭!台下四百多男女劳力谁敢替炳南说句同情的话。批斗会整整开了一个下午。第二天下午,又是大会,县委副书记张民华从县里坐着吉普车赶到了平整土地的大会台上,他破着嗓门狂叫着:“……象杜炳南这样的人,我不把他送劳改窑,我就把他放在咱村劳改三个月,张排长,”一旁站着的张排长应了一声。“你听着,从明天起,别人俩人拉一个架子车,给杜炳南一个人一个架子车,把土揪满,拉不动了就拿树股抽。这就叫三句好话不节一马棒,教育不是万灵丹……”那年冬季下了大雪,雪刚停群众就开始平地了,满地都是“豆包子”路,炳南一人拉不动,张排长就用树枝抽,三个月劳改未满,炳南就犯神精病了。从那年冬开始,炳南见了人不打招呼不说话,有人问他话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让人听不明白在说啥!一个人游游荡荡口中念念有词整天嘟嚷不止,谁也听不清他在说着什么。可怜的炳南爸为儿治病拉钱磊债,跑遍了西安地区也没把病儿的病医好,熬煎成疾,五十几岁就去世了。炳南妈养儿实为养老防老,谁能知炳南颠倒成了母亲的累赘。就在二00四年十月,我从大唐芙蓉园包活回来去家看望炳南,只见他己枯瘦如柴,昔日的小伙伴己经不认识我了,我含着泪从腰里掏了一百元钱给他,他只用激动的眼神看了看我,我默默地走开了!二00五年春节,我准备去他家看他,腰里揣着几百元钱,买了些好吃的,刚走到镇老十字,见到了乡党杜买民,我还未与他打招呼,他就对我说:“老八哥,你伙死了!”“啥!是不是炳南?”我大吃一惊!“咋可不是炳南又能是谁!””啥时的事?”“把三七都过了!”我闷了好一会,好在眼泪没流出来!怨谁?怨天?怨地?怨人?谁都不怨,只怨生不逢时!

人为的苦命!炳南如果是张民华的儿子!

投稿须知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THE END
0.七十年代的车子有两种,一种是手扶式拖拉机,驾驶员双手各握一柄,车头上是一个小机器,后面带一个长方形的拖斗。另一种是大拖拉机,机头大,前面两个轮子很高大,驾驶员手握圆形方向盘坐在上面,威风凛凛。后面带一个又高又大的车厢。开手扶式拖拉机虽然没那么威风,也很让人羡慕。能开这些车的都是能人,我们想。那些年,经常jvzquC41yy}/onnrkct/ew45fj8xf€<
1.忆往昔<<七十年代女兵>>雷晓明鼻子哼一声,“那也叫车?也就摩托车上搭个棚,跟手扶拖拉机差不多!”对于陈姑娘没有赏赐几个大西瓜耿耿于怀。 那个丝毫没有帮困扶贫之心、且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的陈姑娘,回来一打听,原来她是师里一大牛人!她老爸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jvzquC41yy}/onnrkct/ew45fl;fw|9
2.1979:我亲历了敦煌大水灾路边,“逃难”的农民们赶着驴车、开着手扶拖拉机,车上推放着杂物和被褥,有的车旁还跟着用绳子拉着的猪、羊、鸡。孩子们坐在车上,大人们则行在车旁。人们形色紧张,脚下匆匆。车穿过县城阳关路后,速度明显加快。约一个小时后,客车转到千佛洞方向的路上,路边树林稀疏了,已经在戈壁滩上了,满天星光,视野开阔了,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5;24?627a71896893640|mvon
3.野渡无人舟自横——南庄渡今昔八十年代,土地责任到户后,渡船也实行了承包制,过渡也开始收费了。过一次渡一人付二分钱。过渡的人依然很多很多,南庄渡依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农业机械化,交通也相应发达了,村村修起了机耕路,土马路,农村里有了手扶运输拖拉机,带客也有了大蓬车,达雅机。后来又修起了水泥马路,实行了村jvzquC41yy}/lrfpuj{/exr1r1j44<7;83=65?
4.苦干三五年造福几代人这些大宗材料交通运输也是不小的一道难题。永兴大队枣园小队吴广平是个开手扶拖拉机的,他刚买的一台新的12匹手扶拖拉机,就被我们家长期包用。去盱眙拖水泥带钢材,前前后后不知跑了多少趟。石子到东阳即可买到手。那段时间,我家大哥负责采购并随车运输,很多时候都是起早摸黑,很是辛苦。jvzquC41yy}/onnrkct/ew44|e~zgB6
5.七十年代生人(二)说这辈子完了,有点早,我好多同学,都没有考上高中,一个个也活得挺滋润,有一毕业就做生意成大老板的,也有从开手扶拖拉机上路,到开上大货车的,更多的默默无闻,但也不偷不抢,把自己的小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人,可不就这样,哪能个个都成材,个个都成一方官员,有这身体,还没这个命。 自然,也有学习挺好,愿意读书的学生,人家安安静静的埋头去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3:86919;14:569a?86?56:7>/uqyon
6.说说真实的七十年代,公知可以用来当武器(2)那时候如何出行5、七十年代三大件,车子手表缝纫机,学骑自行车,不亚于现在学个汽车驾驶本 个子不够高,都是学的掏旮旯 大人好学,只要不怕摔跤 四、坐拖拉机出门 1、坐过手扶拖拉机么? 2、大拖拉机 有时候不带拖斗,人直接坐在司机旁边 带了拖斗呢,站在拖斗里,坐在拖斗里,都可以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2687518?44<>6a3629=8:226/uqyon
7.短篇实习日记我远远地看见他背抄着手,晃动着有些驼背的高大身子,在自家的地头上看着翻耕麦茬地的手扶拖拉机。因为有说媒那事儿,我不好意思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就带着学生走开了。那些田里收割不净丢三落四的,大都是孩子多劳力少的人家。我带着学生边做游戏边看着田里,发现哪家地里没人时,就催促大家进去捡拾麦穗、挖麦茬,jvzquC41yy}/lrfpuj{/exr1r1:4hBh2:269:n
8.2023年第3期该书共有四章,收录了《总有一些瞬间温暖远去的曾经》《等那一束光》《手扶拖拉机斯基》《风中华尔兹》等散文作品。肖复兴总能用真诚质朴的文字写透生活、写透人物,在作者亲切和朴实的叙事中,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人性的赞美。     通过这期“心阅书香”活动,交流群中的读者们纷纷表达了这jvzquC41yy}/dsienkh/exr1zzmh1||z1pk1;545370v;5453728h>683
9.6070年代中国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回忆卡车司机的黄金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汽车驾驶员的地位就如同当下的飞机驾驶员。在那个时候,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普通百姓也难以购置。驾驶手扶拖拉机在当时都显得相当神气。彼时,除了当官的和经商的,汽车司机属于高收入职业,社会地位也颇高。那个时期人员流动极少,农村人常年守着村庄,有工作单位的人也不能随意外出,更不存在旅游一说。唯有汽车司机能 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7723;6376;189;663>0
10.从六七十年代卫星地图看只有十里长街的路桥镇区讲白搭那个时候老马路还是石子马路,手扶拖拉机经过的时候,我们会跑上去爬在车厢上,一直到上洋桥。那个时候jvzquC41vco{jxz03;rpw7hqo1lpt~r/:4=.vqwgcf329>:4396869775;89266/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