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赣州经历各种是苦难的,更是辉煌的,赣州城从那时起由军事转为经济并达到相对的高度。在此期间开始建筑砖城延续至今。古城也经历了最少14次的修葺,并将城市六街的格局拉开延续至今。也因为宋朝廷的南迁,使得赣州的城市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发达,税赋充裕,城建体系得以完善和保留下来,至今我们将赣州称为“宋城”。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五月江水暴涨,坏城门。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久雨江溢破城郭。
嘉祐年间(1056-1063年)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处,冶铁锢基,上峙八境台。
熙宁年间(1068-1077年)知军刘彝开水窗以防城内水患。后知县黄文暠、赵汝盥,郡守梁继祖、赵继善、赵公你、陈辉、高夔、张贵谟、杨长孺、郑性之相继修城。目前城墙上已知的最早纪年铭文砖就来自熙宁二年(1069年)。
绍兴二年(1132年)李敦仁等就抚顺官隶诸军,霖雨连春不止,坏城四百九十丈,圯城楼敌楼十五所。
同治壬申(1872年) 修葺城墙。
光绪戊寅(1878年)修葺城墙。
光绪乙卯(1879年)修葺城墙。
光绪壬午(1882年)修葺城墙。
光绪甲申(1884年)修葺城墙。
光绪丁亥十三(1887年)修葺城墙。
光绪庚子(1900年)修葺城墙。
光绪二十七(1901年)修葺城墙。
近年:近年最为严重的是1992年连续40多天的春季淫雨,造成八境台下的城墙纵向开裂达120多米,幸亏政府组织武警战士及时抢险,才未倒塌。但自1988年到2012年数十年间,我们的政府和文博部门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工作。
根据已故文博专家、原市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在《赣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保护维修概况》一文中这样叙述近年来赣州古城墙的修复历程。
如此可见,近年来赣州市的各级政府和文博专家,为保存和修缮赣州古城墙及其他附属设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正因如此,1996年赣州古城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