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Seen in A Decade
序 言
北京西长安街上,紧邻着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座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前面是一条长270米、宽15米的青铜甬道,甬道的铜板上密密麻麻镌刻着7000多条影响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中有一条写着“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南京设金陵机器局”。
暨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开园十周年之际,推出系列报道《晨光1865大纪事》,让我们一起感受晨光1865纵横百年,波澜壮阔的故事。
今天请看第一篇
晨光1865大纪事 Ⅰ-危难之际点燃的自强救国理想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世纪末,由于英国源源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穷苦的劳动人民要求政府开展禁烟运动。
1839年6月,林则徐奉命在虎门外滩将搜集到的鸦片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硝烟,也是清政府禁烟的重大胜利。
1840年6月,英国为了保护鸦片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仗着自己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战争。
1842年,清政府战败。紧接着,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引起国内轩然大波。
一些开明人士痛定思痛,进而开始开眼世界,提出学习西方器物、技术以壮大自身,“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此时的李鸿章,虽然还只是个十九岁的秀才,但已经有了成熟的判断力,他再也不迷信天朝无所不能,而是接受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大举起事后,席卷华中、华南许多省份,给清廷统治带来重大的打击。
1854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列强开始谋求兴兵借口。
1856月10月23日,英军以“亚罗号事件”挑起事端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全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史称同治中兴。
3、建立金陵机器局
1862年,已经是朝廷重臣的李鸿章有了淮军,也有了相应的权力,为镇压太平军,就在上海松江创办洋炮局造枪炮。攻占苏州后,又将这个洋炮局移往苏州。为了制造更多的武器,李鸿章专门将太平天国纳王府拿出来作为扩建洋炮局的场地。苏州枪炮局生产的武器,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鸿章因此从江苏巡抚升任两江总督。
李鸿章
为了长远打算,他与曾国藩、张之洞等人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期间,李鸿章见南京明城墙南有外秦淮河流经,地方隐蔽而交通便利,是个建机器局的好地方,于是就在1865年,命人购机器,募洋匠,建厂房。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金陵机器局竣工。
清政府在被动挨打多次后,已经深知武器的重要性,所以非常重视金陵机器局,不断扩大规模,使得金陵机器局成为与后来的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齐名的中国近代早期四大军工企业之一。
4、中法战争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如唇亡,则齿寒。所以1873年11月,法国侵袭并攻陷越南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请求清军协助抵抗法军时,我们就不能拒绝。中法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由于冷兵器时代已经结束,法国的热兵器又十分先进,清政府只有生产大量枪炮供前线使用,才有打赢的可能。为此,清政府下令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四大兵工厂加急生产。当时的金陵机器局虽然初具规模,但“厂屋尚窄、机器无多、经费难以敷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造出大量武器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工人们懂得武器对战争的重要性,也懂得赢得这场战争是多么重要。因此早出晚归,自觉加班,甚至有人到凌晨停工时还不愿离开,恳求再工作一会儿。
在大家的努力下,金陵机器局终于超额完成任务,为前线输送了大批武器,有力地支持了清军。这一表现也震惊了朝廷,引起光绪帝的注意。
责编 | 轻叩Studio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
creativity+science+technology+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