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嫌贵司机哭穷,就连网约车平台也在卖惨,钱到底被谁赚走了打车拼车抽成网约车司机

钱到底去了哪里?明明乘客付出了百元车费,司机却只收到一小部分,平台也声称利润微薄。这笔看似清晰的资金流向,实则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整个出行生态之上。

近期,各大网约车企业纷纷表态,将抽成比例上限控制在27%以内。可当人们翻阅某主流平台的财务报表时却发现,其年度净利润率竟不足1%,数字之低令人震惊。

一边是司机群体对收入低迷的持续控诉,另一边是财报上赤裸呈现的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公众不禁发问:那笔庞大的打车费用,究竟被谁悄悄拿走了?

钱去哪了

如今的打车体验,越来越像一场难以解开的谜题。乘客打开手机应用,看着比几年前高出不少的计价金额,心中满是疑惑:“怎么又涨价了?”

与此同时,司机师傅每天连续驾驶十几个小时,盯着账户里缓慢增长的流水,无奈感叹“根本赚不到钱”。而处于中间环节的网约车平台,则摊开账本,展示出净利润率低于1%的事实,仿佛也在诉说着自己的困境。

这100元车费,究竟在途中被谁层层截留?这个问题远非一句“平台抽成太高”就能概括。它背后隐藏的,是一场由多方成本共同推动的“系统性风暴”,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10

很多人一提起网约车,第一反应就是平台从中抽取高额佣金。但真实情况可能超出想象——尽管官方公布的最高抽成比例为27%,听起来确实不低,然而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实际月均抽成普遍维持在18%至20%之间。

11

12

更有意思的是,某头部企业在今年的订单中,平均抽成仅为14%。这一数据与大众感知为何存在如此巨大落差?原因在于,平台的抽成机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如同灵活的调节器,随时间、区域、天气等因素动态调整。

13

例如,在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时段,为了吸引更多司机上线接单,平台会适当提高抽成比例;而到了上午十点这类订单稀少的平峰期,抽成就可能下调至12%左右。

14

15

更极端的情况出现在长途订单中。若乘客从市区前往机场或偏远郊区,平台给予司机的抽成有时甚至低至10%或8%。这是为了补偿司机返程空驶的成本压力,否则无人愿意承接此类行程。

16

由此可见,抽成机制更多是一种平衡供需关系的调控工具,而非单纯的盈利手段。那么,即便按18%计算,平台所收取的这部分资金又流向了何处?它们并未直接转化为公司利润。

17

18

这笔资金首先需承担用户端的营销支出。每一张优惠券、新客红包、折扣补贴,平均每一单约消耗5到6元,这些费用均来自平台抽成。这是维系用户活跃度和市场竞争地位的必要投入,无法省略。

19

其次,是大量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运营开支。每一次行程的背后,都有庞大的服务器集群实时处理数据,有全天候值守的安全响应团队,还有车辆资质审核与行程监控系统。

20

21

此外还包括客服人员的人力成本、司机背景审查、合规性管理等支出,综合测算下来,每单还需额外投入5至7元用于保障安全与合规运行。

22

经过层层分摊后,平台最终能留存的净收益极其有限,净利润率长期徘徊在1%以下。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平台至今仍在亏损运营。

23

24

数据显示,第二梯队的两家主要平台在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累计亏损分别高达70亿元和20亿元。可见,网约车平台绝非人们印象中的“轻资产中介”,更像是一个背负沉重基础设施负担的服务运营商。

25

司机的支出账本

26

说完平台的难处,再来看看司机的真实收支状况,又是另一番景象。许多新人入行时,往往被表面可观的流水数字吸引。

27

28

根据研究统计,全国网约车司机的月均总收入约为7623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名全职司机若每日工作8小时,实现月流水破万并非难事。

29

听上去尚可,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流水≠实际收入。以珠海为例,一名司机租赁普通新能源汽车,每月租金就在三四千元之间。

30

31

这还不包括能源成本——即充电费用。若日均行驶300公里,一个月电费支出约为1350元。一旦进入冬夏季节,空调频繁启用导致续航下降,充电频率增加,额外支出又要多出约270元。

32

除此之外,车辆保险按月分摊约两三百至四百元;路上难免出现违章行为,罚款金额虽不确定,但每月预留几百元作为风险准备金也是常态。

33

34

粗略核算下来,一位司机尚未开始计算盈利,每月固定支出已逼近5000元大关。这意味着,即便月流水达到8000元,扣除所有开销后,真正到手的收入仅剩约4000元。

35

倘若市场行情不佳,月流水仅为6000元,则实际收入可能仅余2000元左右。这还未计入日常饮食与车辆维护等隐性成本。

36

37

38

39

40

折算下来,司机的实际时薪普遍低于20元,已接近部分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这种高强度劳动与低回报之间的反差,令人心酸。

41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高昂的运营成本外,更深层的是市场供需结构的根本变化。过去两年,全国持证网约车司机数量激增超50%,而同期订单总量增长率仅为20%左右。

42

43

车辆供给远超需求,“车多单少”已成为行业普遍难题。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已发布官方预警,提示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

44

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接单效率下滑。以往可能十分钟内接到新单,如今等待二三十分钟已成常态。原本一天可完成25单,现在连20单都难以达成。

45

46

为了维持收入,司机不得不接受特惠单、一口价订单等低价服务类型,导致整体收入再被压缩约10%。乘客觉得价格偏高,司机却感觉难以谋生,僵局由此形成。

47

开源节流才是硬道理

48

面对司机收入困境,平台并非毫无动作。近期,已有平台主动将平均抽成从14%微调至13%。别小看这1个百分点的变化,意味着司机每完成100元订单,便可多获得1元收入。

49

50

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体现了平台对司机群体的体恤。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做法属于短期让利,并不能破解“车多单少”的核心矛盾。

51

若平台持续压降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长远来看势必影响其在安全保障、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旦服务质量滑坡,最终损害的仍是乘客体验与司机接单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52

53

当前乘客、司机、平台三方皆感艰难的局面,实质上是一种成本在各主体间不断转移的零和博弈。真正的突破口,不应局限于争论谁多拿了三五块钱,而应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共同创造增量价值,重塑行业成本结构。

54

具体路径可从“节流”与“开源”两个维度推进。“节流”旨在降低无效损耗,提升运营效率。在这方面,平台的技术能力具有显著优势。

55

56

57

又如,开发“智能充电导航”功能,实时推送附近电价最低、排队最少的充电桩信息。别忽视这几毛钱的差价,积少成多,一个月可为司机节省数百元电费。

58

59

当然,司机自身也在探索节支之道,比如主动避开拥堵路段、利用充电站休息区用餐等,都是在为个人收支平衡努力减负。

60

“节流”是从内部挖掘潜力,而“开源”则是向外拓展边界,寻找新增长点。当存量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就必须开辟新的出行场景。

61

62

例如,针对上班族通勤需求,可推出从大型住宅区直达商务办公区的固定线路拼车服务。对乘客而言,价格低于常规打车;对司机来说,一趟搭载多名乘客,收入更稳定且更高。

63

还可关注家庭出行痛点,如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难题。若能推出按月订阅的专属接送服务,由经过严格筛选的固定司机执行,既能满足家长对安全与可靠性的要求,也为司机带来长期稳定的订单来源。

64

65

进一步地,平台还可开展跨界合作,联合大型商场、旅游景区推出“消费+出行”联动套餐。例如,在指定商场消费满一定额度,即可获赠打车优惠券。

66

此举不仅为商户引流,也为平台创造了新的出行需求,同时让消费者享受实惠,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67

68

结语

69

归根结底,网约车行业的困局,并非简单的利益分配之争,而是一个深层次的结构性成本问题。平台承担着巨大的隐形运维成本,司机面临沉重的显性支出压力,而这些最终都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70

未来的破局之道,或许需要我们跳出“追问钱去哪儿了”的固有思维,转向“如何协同创造价值、优化整体成本”的新视角。

71

72

这需要平台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司机提升服务效率,政策制定者加强科学引导,三方合力推动行业从相互挤压的“成本转嫁”模式,迈向共生共荣的“价值共创”新时代。

73

唯有当整个出行生态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新的价值被持续创造出来,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位参与者,才能真正迎来喘息与发展的空间。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3000余辆出租车“闲置”南京的哥为何纷纷退群|网约车|出租车|7家平台让南京网约车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平台都对旗下网约车司机进行补助,这也导致大量人员加入到网约车的运营上。 出租司机李明告诉记者:“正规的网约车和我们一起竞争并不怕,但是现在南京的‘黑车’太多。有些网约车平台允许不符合规定的车辆或司机投入营运,它们宁可让政府部门来查、来抓,抓到以后平台给司jvzquC41pg}t0|npc0ipo7hp1u532:=/273348iqe/oic€rcwe658>=2;0yivvq
1.现在做什么生意比较赚钱,且投资小利润大?现在做什么生意比较赚钱,且投资小利润大? 这篇博客分享了三个在家待业或想创业的人可以考虑的赚钱途径:1) 跑网约车,入门门槛低,收益丰厚;2) 做自媒体,通过短视频创造收益;3) 送外卖,工作时间自由,收入可观。每个选项都有其优势和潜力,适合不同人群。 众所周知,就业一直是一大难题,再加上如今特殊的时期,失业的人就更多。 大家好,这里是“杨jvzquC41dnuh0lxfp0tfv8~cpisjpp72825bt}neng5eg}fknu524?<6;:72
2.开网约车挣钱吗点击图片了解车系信息开网约车挣钱吗这得分情况。 整体来说网约车行业如今竞争激烈挣钱不容易。 首先从成本看押金、租车费、保险费等都是不小的开支。押金可能要上万元网约车保险一年也得一万多长期租车的话月租三四千。而且油费占票价约 20%平台抽成 20%到 30%还有车辆维修、罚款、停车费等。 其次收入方面差异jvzquC41o0vdc~yq0eun0ls1dcolg8=9;6:81:<4688:1
3.杭州将取缔“一口价”,网约车低价时代要结束了?但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认为,“一口价”“优惠价”模式让他们的收益变少了。 北京市一位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滴滴平台的司机端目前只有特惠快车是“一口价”。“‘一口价’订单不挣钱,每公里约一块多,市区没有司机愿意接这种单。”他说道。 jvzq<84pgyy/jww0ep5tj|1ctzjeuj13177;9;424833A;382742
4.抽成比例设限,网约车司机如何增收增休?专家建议——人民政协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8月18日,交通运输部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规范自主定价行为,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向社会公布。记者采访发现,网约车司机最关心的是收入和休息问题。那么,抽成比例设限之后,如何保证网约车司机的休息权和合理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6/2;31587;69=497xjvor
5.困在时长里的网约车司机如何保障健康?新闻频道去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网约车平台企业积极参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同时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依法为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社会保险,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相应社会保险。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68771CXUK{iXDHk4k`_6D5qlJPgL[4816;:0ujznn
6.跑网约车一周后悔了吗?为什么不建议开网约车几年前网约车还是很好挣钱的,平台奖励多,但近几年网约车司机越来越多,平台不仅奖金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被限制派单,跑网约车一天下来,除去平台的抽成、车辆磨损保养费、能耗费用,司机拿到手的钱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 4、容易得职业病 由于网约车司机整天都坐在驾驶位保持同一姿势高强度工作,身体缺乏锻炼,且司机难以规律饮食,尿急也很 jvzquC41yy}/{xtlkc4dqv4cum52766396884A;;2::32A>65;4ivvq
7.网约车行业,没人开心这是滴滴今年在深圳的第二次降价,第一次调整在春节后。滴滴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目前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李伟说,如今深圳的网约车司机,单日流水多在400元左右,出车时长超过12小时。减去充电、租车费用和饭钱、房租、社保钱,一个月下来,只剩两三千元。 jvzquC4158qs0lto1r53695778=33@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