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为了尽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向国民党军队发起的战略进攻,战役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
两个月前,人民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
发动
济南战役
粟裕
就攻陷了国民党陈兵12万的重镇,并活捉守城大将
王耀武
。估计是国民党军队的这种战斗力让粟裕有了更大的追求,因此,在济南战役结束后不久,粟裕就向中共中央提议,建议发起淮海战役,消灭北方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经过考虑后,同意了粟裕这一请求,并决定由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围歼
黄百韬
兵团,中原野战军沿郑徐线进行骚扰,阻击增援。
指挥淮海战役期间的粟裕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先后攻克郑州、开封,进到徐州地区。在粟裕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自己则负责前线战斗的建议被批准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基本做好了淮海战役的准备。
华东野战军率先进攻的目标是经过多次较量的老对手——黄百韬军团。抗战时期,黄百韬是
皖南事变
重要的参与者;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和黄百韬有过数次较量;在
豫东战役
的时候,黄百韬还因为“救援有功”被蒋介石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二人此时交手,可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谁都没想到,粟裕打击黄百韬兵团的动员令正准备下达时, 黄百韬却先动了。
此时的国民党也察觉到了大战的一触即发,蒋介石令黄百韬兵团掩护驻守海州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军西撤。次日,黄百韬就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准备向西撤退。
黄百韬
战机稍纵即逝,粟裕得知这一消息,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立即调动所有能动用的部队,从3个方面把黄百韬兵团与徐州隔开,同时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请求将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提前两天,改到夜间。
趁着夜色,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军团发起进攻,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在此次进攻中,解放军仍然采用了之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围点打援。
在解放军周密地计划和猛烈地进攻下,黄百韬军团被解放军在碾庄包围,其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已被切断。
此时能够为黄百韬兵团脱困提供助力的只有附近的
邱清泉
李弥
两个兵团,然而这两人及其兵团早已自身难保,根本无法冲出解放军的防线,只能在包围圈内“遥寄相思”了。
陷入包围的黄百韬兵团在负隅顽抗十一天后全军覆没,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战斗力极强的黄百韬兵团溃败后,解放军以同样的方式包围了淮海战役中的第二个“点”——黄维兵团。
黄维指挥第12兵团趁合围尚不严密之际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第85军第110师师长
廖运周
率部阵前倒戈,使其突围失败,士气也土崩瓦解,只能原地等待救援的到来。
黄百韬的败亡与黄维被困等失败接二连三地对国民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
杜聿明
刚从东北回来蒋介石就匆忙任命他为副总指挥并负责具体指挥。
淮海战役纪念塔
作为战争经历丰富的老将,杜聿明一眼就看清了此时救援黄维兵团约等于自投罗网的形势。为了保住国军的有生力量,杜聿明下令放弃黄维兵团和徐州,当即南撤,以便日后徐徐图之。虽然这个命令对于黄维兵团着实残忍,但对于整个国民党来说却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杜聿明在下令前就预料到蒋介石绝对会要求他继续救援被困兵团,于是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切断了与国民党中央的联络后便动身撤退。本来切断了联系后情报也不会被共产党截获,想要对其进行追击也十分困难。可是再完美的计划也架不住蒋委员长可怕的执行力——他用飞机给杜聿明空投了不准撤退的手令。
就这样,杜聿明不得不调转路线,转攻东南以解救被围困的黄维以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兵团。
果不其然,杜聿明这一去,不仅没救出人,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很快,黄维兵团被就地歼灭,守将黄维被俘。
杜聿明被俘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