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像无边的雪原,细看是千亩盐田

每年初冬是青岛晒盐人最忙碌的时候。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位于青岛城阳区河套街道罗家营海域的东风盐场,迎来了一年中的收获季。古老的晒盐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11月4日,东方第一缕阳光刚刚跃出海平面,观海新闻记者就跟随盐场的工人一起,开始忙着捞盐了。盐田里白亮的晶体中,包含着制盐工人一年来的酸甜苦辣。站在千亩盐田里,从事古法制盐30年的东风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制盐公司副经理徐奎鹏,向记者讲述了有关晒盐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天能捞出700吨盐

古法晒盐,靠天吃饭,阳光好风力足,盐的产量就高。 “今年盐田的产量不错,一年总算没白忙。 ”昨日一大早,51岁的徐奎鹏便和工人一起带着工具,来到了盐田中。徐奎鹏和工人穿着水鞋,拿着自制的木板推手,排成“一”字形,齐刷刷站在冰冷的海水里,将沉在海底的白色晶体不停地向岸边推送。不一会儿,雪白色的细盐便堆成了小山。工人们又一筐筐将盐运到岸上,晾干后运往制盐工厂。“这些盐田生产的是细盐,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盐,正常情况下,每天能产30多吨。另外4个盐田是大颗粒的粗盐,也就是工业用盐,一天10多名工人不停作业,能捞出700吨盐。 ”徐奎鹏说。

记者注意到,在一片面积约7亩的盐田里,一台捞盐收割机正在不停地运转,像收小麦一样,通过传送带,将雪白的晶体送到运输车上,然后拉出盐田,整齐地堆放在盐垛上阴干。而这一块盐田的产量在700吨左右,平均亩产能达到百吨以上。这里的制盐采用古法,从开滩贮水到蒸发结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天然无污染。

徐奎鹏介绍,东风盐场目前有千亩盐田,其中包含精细盐田和粗颗粒盐田。作为我国优质海盐的生产地,盐场一直保留着一片古法晒盐场,挖掘传统古法晒盐工艺,开发生产出了高附加值的“海若”滩晒海盐。经权威部门化验,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滩晒食用盐一级标准。

沉淀一年收获一季

徐奎鹏介绍,海盐是纯天然物理生产,不需要二次加工,所以保留了盐本身完整的晶体结构和营养成分,含有更丰富的钙镁钾硫及铁锌等微量元素。

古人曾形容捞盐是 “清水捞白银”,但人工捞盐是个力气活。海水里刚结晶的湿盐沉甸甸的,一筐重200多斤。好在现在用上了机械化生产,不再需要手搬肩扛了。

“所谓‘晒盐’,风力的大小和阳光的强弱决定了海水蒸发量的高低,也决定了盐产量的高低。 ”徐奎鹏告诉记者,古法晒盐是季节性的活,从每年春节前后开始工作,到11月中旬结束,出一茬盐需要整整一年的沉淀时间。

海水蒸发“晒”出盐

东风盐场以滩晒法生产原盐,按古老的工艺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而每道大工序中又分几十道复杂的精细工序。

每年春节前后的海水比较干净,所以制盐人会选择这个时间段抽取海水,然后经过一道道沉淀池,每一次沉淀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直到海水中盐的浓度变高,结出盐花,也就是盐的结晶体。经过10多次反复沉淀,最后将含盐浓度达26%的海水引入盐场沉淀池,等待最后的收获。“沉淀中的海水浓度不能超标,过高,盐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徐奎鹏说,整个制盐过程最重要的步骤是“晒”,差不多要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才能收获。精细盐每天需要工人干预才能保证质量,否则沉淀后的盐会结成像冰块一样的大晶体。制盐工人每天都要用一种耙子在海水里不停搅动,让海水流动起来,才能使盐在结晶的过程中形成细小的颗粒。

海中捞盐场景

/ 新闻延伸 /

胶东盐文化传承数千年

根据山东省 “盐业志”记载,海盐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数千年来,我国沿海的制盐文化经历了取水煮盐、刮碱取盐、掘井煮盐、盐田晒盐的过程。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记载,炎帝时的诸侯夙沙在胶东一带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当时古人用罐煮水后,发现罐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粉,味道咸鲜,于是发明了最早的制盐法——海水煮盐。繁体字“鹽”很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过程:器皿上面蒸腾水汽,中间结出盐花。

到了汉代,古人在胶州湾掘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比海水咸,放在锅里煮,取的盐比从海水中取的多几倍,先民从此开始掘井取水煮盐。后来,人们在胶州湾北部(现红岛)平缓的海滩上发现,经过潮起潮落、风吹日晒,海滩上自然形成了一层白色的盐花,收集后经过加工,可用于食用和交换商品。

/ 人物故事 /

那一片盐田承载着乡愁

今年68岁的老晒盐人徐正召是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东村渔民,从小闻着海盐味长大的他,对晒盐有着浓浓的乡愁情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沿海小规模的土法制盐让徐正召记忆犹新。 “盐怕水,下雨时盐池子需要用苫布盖上。只要听到打雷,哪怕是深夜,盐工们也要立刻赶到海滩保护盐田。忙碌完后,盐工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煮一些小海鲜,喝几杯白酒,大家在笑声中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徐正召回忆,那个时候胶州湾盐田边荒无人烟,野生动物很多,还有很多海鸟,盐工们常会打只野兔子改善一下生活。后来,个人晒盐业慢慢消失,有了制盐企业。但让徐正召感到欣慰的是,东风盐场至今还保留着千亩古法晒盐场,这也是他一直在东风盐场坚守的原因。在这里,他还能看到古法晒盐的熟悉场景,让保留在心底的那份乡愁找到了依托。

东风盐场是青岛最后一块盐田,作为我国海盐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老青岛人忘不了的味道。这一片盐田留下了一份乡愁,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文化遗产。(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THE END
0.山东农民因发明赔偿200万,15年后美俄求合作,获26项国家专利看着每年播种和收割的小麦,玉米都有专门的收割机,吴洪珠灵机一动,凭借自己之前在农机公司的经验,自己研发了土豆收割机,却因此发明而赔付200万。 但吴洪珠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最终经不懈努力,在2013年,吴洪珠把自己的土豆收割机搬上了德国汉诺威农博展览会,一举震惊欧美各国。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93487213777>9a33792<<5834tj}rn
1.我爱发明》栏目报道我校研发的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藜麦抢收记”的故事,专题报道了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北方特色作物机械化收获装备研发团队设计开发的又一代新产品——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试验研发中的创新发明,展示了该机器与人工、传统收割机的田间作业过程对比。 jvzquC41yy}/i|fw0gjv0ls1kplp1:79:1728;50jvs
2.上海为这些人直接落户!人才“收割机”哪家强?新闻频道原标题:上海为这些人直接落户!各大城市发求贤令 ,人才“收割机”哪家强?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 消息一出,引发多方关注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88661CXUKrphRtu2l||w6Cp2ObMnn4818:90ujznn
3.高手在民间“玩主”赵永功忻州人物回忻州后立即付诸行动,画草图、做设计,数易其稿。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空采核桃的脉冲式风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风炮组件及机架下方的行走装置。递交申报专利文本半年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赵永功说,这种机械如果能够量产,完全可以像收割机一样安全、高效,彻底解决村民打核桃的难题。 jvzq<84pgyy/zƒ55724dp8mvon532;71z|xxa982;1765:790jznn
4.黑土地走出的农垦发明家90年代初,孙元国将原来进口叶尼赛轮式收割机改装成半链轨,解决了秋收时秋涝陷车的难题,这给了他发明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2013年,孙元国创立了内蒙古莫旗甘河农场植保装备研究所,正式开始农业适用型机械的研发、试验及推广工作。他组织团队,自筹资金,自费考察,经过一年的反复修改、试验,设计出第一台自由式多功能高杆作jvzq<84po0vfqyqg0eun0ls1ID5o487244513:91e3?78?
5.一战时期的科技发明:1911—19261909年,罗伯特·皮里(Robert Peary)到达北极。1911年,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到达南极;同年,联合收割机、空调和回转罗盘问世。1913年,热丝X光管和多引擎飞机问世。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进行第一次试飞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坦克问世。新发明的坦克与1903年HjvzquC41dqul0mtwdct/exr1cptpvjykqp523<5: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