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吴洪珠:因发明赔万,多年后却引得美俄因求合作争吵土豆玉米收割机拖拉机山东省

吴洪珠,早早辍学的他是别人口中的半拉文盲,同时也是充满豪情壮志想要彻底改变土豆收割方式的大发明家。

坦白来讲很少能够把文盲和发明家放在一起来讲,毕竟发明是需要理论基础的,特别是在制造业,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可能连齿轮都玩不明白。

所以周边人在了解他的想法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就是天方夜谭,不过是他在说笑罢了,可众人没想到的是,他成功了。

他发明的“土豆收割机”彻底改变了土豆的收割方式,实现了机器一体化,使得收土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一辆收割机就够了。

甚至的机器已经不满足国内市场,而是在国外都掀起了一波购买热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一个勉强能够识字的农民是如何创造出来这种大型机器的 ?

“大发明家”

山东的一处小村庄,吴洪珠在他的“厂房”里面专心致志的研制着他朝思暮想的土豆收割机,而身后则是他布满哀怨眼神的妻子。

a两人在结婚之后没多久,吴洪珠就表示要自己研制机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家里的任何事情他都不管了,每天就是在“厂房”里面研究。

可那哪是什么厂房,那分明是他和妻子的婚房,为了做研究特意改造成了厂房,妻子对此也毫无办法,丈夫认定的东西就连她都无法改变。

原本她是想要劝丈夫不要把时间放在这虚无缥缈的事情上,毕竟吴洪珠只有初中毕业,只懂得一点点的机械原理的他根本不足以制造出一台独立的机器。

村里的人也觉得他有些好高骛远,吴洪珠对此则是不屑一顾,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自认为已经满足了制造的条件。

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但是在辍学之后他曾经开过十年的拖拉机,可以说他对机器的构造早已熟记于心,平时有什么问题也是他自己进行维修。

也正是因为经常开拖拉机,他才注意到每到土豆成熟的季节,家中有地的经常一家人齐上阵,累死累活的效率还低得要死。

但是他就想:有收麦子的、也有收玉米的,为什么不能有专门用来收土豆的机器呢?就这样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原本他就对动手制作东西格外上心,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将会带来不菲的收入,并且将农民从地里解放出来。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妻子,妻子刚开始也不同意,别说妻子就说村里人得知他的想法时第一反应都是不信任。

为此吴洪珠感到非常受伤,他觉得自己这么好的想法是这些人不懂他,为此他决定孤注一掷,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要自己坚持下去。

小有天赋

其实他并不是凭空来的信心,从小的时候他就有些调皮捣蛋,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拆开再组装上去,再加上这些年对拖拉机的了解,他觉得已经足够了。

说干就干,之后他便开始在各种地方购买二手零件自己重新打磨、组装,刚开始的时候一切并不顺利,虽然他动手能力很强,但图纸成了最困难的地方。

为此他不得不拿起了早已放下的书,各种机械制造书籍被他忘我的汲取,很快图纸对他来说已经不算是问题。

图纸解决之后就是各个零件之间的组装,这点对于没有系统化学习过的吴洪珠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此他把自己锁在家里,颇有一副不钻研出来就不再出门的意思,妻子对他的这种做法虽然感到不解,但是看到他每天乐在其中也不忍心再去说风凉话。

这一钻研就是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他几乎是茶不思饭不想,每天有空就在厂房里面研究,终于在1999年的春天,第一代土豆收割机顺利出世。

这台机器乍一看和拖拉机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后面有着一副超大的滤网,而这也正是设计的精妙所在。

当时正值土豆收获季节,他开着自己的机器迫不及待的前往了地头做实验,并且非常顺利的将地里的土豆收获成功。

看着地里布满了金黄色土豆块,一种终于成功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炸裂,一年多的坚持如今终于获得了回报。

他兴奋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告诉了村里人,大家看到地里的盛况和意气风发的吴洪珠,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缓过神来的村民纷纷表示让他去自家田里去“实验”,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他自然非常高兴,可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不知道是土地间隙的不同还是什么原因,有些土豆直接被打碎和土壤一块抛了出来,这下可把村民急坏了,要知道他们都是靠这些吃饭的。

便将吴洪珠赶了出来,回到家之后的吴洪珠痛定思痛,开始进行改良,针对不同地方继续拧了具体的调节。

就这样第二代土豆收割机创造了出来,并且顺利的收割了大量的土地,经过实验之后他的土豆收割机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十里八乡的也有人来找他进行求购,见状他咬咬牙借了一大笔钱量产了一部分的收割机,制作好之后很快就销售一空。

本以为他能够就此成为一方富豪,可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为此他甚至背上了两百万的欠款。

更进一步

原来在收割机购买回去之后,当时正值下雨,收割机在泥泞的水中失去了以往的精准,将大量的土豆当成泥块抛了出来。

而且这并不是只有一家,很多家购买的机器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退款加上赔偿他的负债达到了两百多万。

可这就能够让他屈服吗?不能,在他的心中收割机早就成了他的心血,在这之后他又一次进行了优化和改装。

在进行优化之后的收割机可以适应大部分的环境,由于他的态度良好之前的买家又一次相信了他,而他也没有让客户失望。

就这样他的收割机越卖越红火,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有价无市的存在,为此他整理了所有的资金在家中置办了工厂。

甚至美国这样的农业机械率超级发达的大国都来采购他的收割机,有时候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

吴洪珠也终于因为自己的坚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农村企业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金钱和他人的尊重,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山东农民因发明赔偿200万,15年后美俄求合作,获26项国家专利看着每年播种和收割的小麦,玉米都有专门的收割机,吴洪珠灵机一动,凭借自己之前在农机公司的经验,自己研发了土豆收割机,却因此发明而赔付200万。 但吴洪珠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最终经不懈努力,在2013年,吴洪珠把自己的土豆收割机搬上了德国汉诺威农博展览会,一举震惊欧美各国。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93487213777>9a33792<<5834tj}rn
1.我爱发明》栏目报道我校研发的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藜麦抢收记”的故事,专题报道了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北方特色作物机械化收获装备研发团队设计开发的又一代新产品——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试验研发中的创新发明,展示了该机器与人工、传统收割机的田间作业过程对比。 jvzquC41yy}/i|fw0gjv0ls1kplp1:79:1728;50jvs
2.上海为这些人直接落户!人才“收割机”哪家强?新闻频道原标题:上海为这些人直接落户!各大城市发求贤令 ,人才“收割机”哪家强?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 消息一出,引发多方关注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88661CXUKrphRtu2l||w6Cp2ObMnn4818:90ujznn
3.高手在民间“玩主”赵永功忻州人物回忻州后立即付诸行动,画草图、做设计,数易其稿。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空采核桃的脉冲式风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风炮组件及机架下方的行走装置。递交申报专利文本半年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赵永功说,这种机械如果能够量产,完全可以像收割机一样安全、高效,彻底解决村民打核桃的难题。 jvzq<84pgyy/zƒ55724dp8mvon532;71z|xxa982;1765:790jznn
4.黑土地走出的农垦发明家90年代初,孙元国将原来进口叶尼赛轮式收割机改装成半链轨,解决了秋收时秋涝陷车的难题,这给了他发明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2013年,孙元国创立了内蒙古莫旗甘河农场植保装备研究所,正式开始农业适用型机械的研发、试验及推广工作。他组织团队,自筹资金,自费考察,经过一年的反复修改、试验,设计出第一台自由式多功能高杆作jvzq<84po0vfqyqg0eun0ls1ID5o487244513:91e3?78?
5.一战时期的科技发明:1911—19261909年,罗伯特·皮里(Robert Peary)到达北极。1911年,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到达南极;同年,联合收割机、空调和回转罗盘问世。1913年,热丝X光管和多引擎飞机问世。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进行第一次试飞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坦克问世。新发明的坦克与1903年HjvzquC41dqul0mtwdct/exr1cptpvjykqp523<5: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