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30日)傍晚,老桃到附近麦地看情况,我们这里的天气也是断断续续下了一周雨,29号是阴天,30号一天是多云间晴天,气温也上来了,白天将近30度。
这家的麦已经熟了但还没割,小麦总体上是从南往北熟的,但也并不是说一熟都熟,一个村子里各户可能还相差几天。
我们这麦熟的稍微晚,虽然连日阴雨,麦穗虽然有点霉,但拨开麦壳,里面的麦粒还没达到发芽条件,所以并没有发芽,这家的麦子赶紧收割了晾 晾问题应该不大。
当然了,这只代表老桃所在地的河南小麦情况,河南有上百个县、近两千个乡镇,别的乡镇、村里啥具体情况咱也不了解。说的再细点,坡地、平地、洼地,砂土地的长成情况都不一样。
另外一家的麦已经割了,地里都是割麦后粉碎的麦秸秆,地头这车辙是收割机掉头压的,可见地里还是很虚,但是这两天多不下雨已经好多了。麦子收了很多人都立马播种玉米。
抖音上南阳当地南阳影响力、南阳大鸿叶发过自家小麦情况,和我拍的类似,都是麦穗有霉点,但是里面麦粒没啥影响。
关于收割机
我们这割麦比较便宜,原因是临着大路,收割机的价格是根据交通条件收费的,国道、省道旁交通方便最便宜,今年过路的外地机器30多块钱就管给你割,一亩地收割机进去割一溜再掉个头要不了十分钟就割完了。比较远的,下了国道还得十几公里,需要通过较窄的乡道、村道甚至石子路的收费就贵了,价格没一等,听说贵的有收60多的。
割麦基本都是轮式收割机,履带式收割机主要是南方割水稻用的,能淌水、雇用费比较贵,听说是轮式的几倍,我还没见过谁家用履带收割机割麦。
农民的辛苦,辛苦到哪儿了?
上溯两代人,谁家长辈没种过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人比纯手工种过地的古典农民更理解了,一直到现在,老桃在家吃饭,桌子上掉颗米、菜都习惯夹起来吃,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古典农民:老桃是感受过种地辛苦的那拨古典农民, 八十年代到九年初机 械不 普 及, 种 地都 是人/ 牛 犁地 、 耙地 。 地翻完得播种,长苗后还得观察着施肥、打药、除草,负重去地里干活没次数。农村都是旱厕,大粪积的多了用粪桶挑出来拉到地里也能当肥料用。旱了得在地头挖沟引水浇地,好一点是我们这雨水不算多,再一个地下水位低不会涝,反正都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这还是轻的。
最累的是收割: 收割的季节都是最热的时候, 割麦时大清早迎着着日头拉上板车到地头,带壶水、镰刀、草帽,蒲扇,割麦又热又脏又累,还得小心麦茬扎脚、捆麦的芭茅割手。秋收掰包谷、摘绿豆穿长袖闷热受不了,不穿长袖胳膊手上容易被叶子剌出血印,绿豆能摘好几轮,家里要是人多,十几亩地你想想得忙活多长时间。一天最舒服的是晌午了能回家吹着风扇,吃两碗浇蒜汁的过水野苋菜捞面条。
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为什么出名,因为它太传神了,引起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鸣,以前种地老农民的脸基本就是这个形象。
收割完还得脱壳,最早用的是滚子(学名叫石碾),把拉回来的小麦堆在晾麦场上压压,脱完麦粒的麦秸秆还得收拾收拾堆成麦秸跺。然后再趁着有风的时候,用木锨把滚子挤压出来的小麦颗粒扬起来,把麦壳吹走。后来有机器脱壳就方便多了,但是脱的不干净还得扬。然后是晾晒,晚上都在晒粮的地方睡,怕丢是其次,主要怕临时下雨,小麦湿得很了会发芽,半夜下雨了要赶紧起来收走用塑料薄膜盖上。小麦晒干后,装袋。
感谢这个人
06年以前农民每年还有一项大任务是交公粮,要么交钱要么交粮食,基本都是交粮食,农村人不舍得花钱 (以前农村人买豆腐都是拿黄豆换),粮食晒干了拉一板车的小麦去乡里粮管所排队交公粮,粮管所的人很认真态度也不太好,用一个铁锥管子把农民的粮食袋扎几个洞,看看里面的粮食干不干、有没有掺土疙瘩或砂石子。有些事说不上来对错,反正免不了吵架,但是你没办法人家,人家说啥就是啥。
大概90年代中期以后,手扶拖拉机开始慢慢普及,拉板车十几公里交公粮的少了。到了温总那个时代,免了农业税,还解决了此前普遍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这是中央集体决策,但是大家很感谢他,那时候人们还常看电视台,好多次看到他关注农民的新闻。
现代农民:现在老农民手工参与农业很少,收割机、播种机普及了,效率高、省事,四五亩地一个小时就能割完,直接脱粒、碎麦秸杆/苞谷杆。 也有的 家 用 打 捆机把麦秸 秆、花生秧 打捆,卖给 养 牛羊 的 拌饲 料用 。
年轻农 民基本都是一家人平时在外,农忙回来找机器 弄一下两 天就收割带播种,然后还回城里务工,当然了,种地的质量肯定不如那些常年在家的老人们,用心和不用心,一亩地能差二三百斤。还有的家里不想种了干脆把地流转给大户们种,一年只管收点钱或者粮食 。
现在打药都有用无人机的了,种粮大户们一般都是这样,快还均匀。当代农民和过去的农民简直是两个职业。
我的感觉是,农民和工人这两个职业的区别正在逐渐模糊 。中青年农民大多时间都在城里务工,建筑工和装修工基本都是农民。老桃看了一些北方和国外的农场收割视频很受震撼,粮食、菜、水果...一切皆可机械化,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在成为历史。
不过,农场需要土地集中起来生产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土地流转集中生产应该是未来的趋势。
长按识别加入南阳家长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