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百天的雨露滋润和阳光沐浴
大美稻田披上了金黄外衣
美不胜收,满怀希望
农民也忙碌地收割着,乐开怀!
民以食为天,有种才有粮。近年来,南海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逐年提升辖区粮食(水稻)生产面积。截至7月初,南海区已播种的粮食生产面积为7964亩,其中水稻生产面积为6847亩,种植品种包括莉苗占、农晶丝苗、三澳占、新丝苗、新丰占等。
7月,南海早稻也迎来了收割的季节。目前,已完成约1000亩早稻收割,预计在本月中旬至下旬将全部完成收割。
狮山
大片稻穗金黄,展美丽乡村画卷
七月天清气朗,狮山新和村的稻谷成熟啦!从空中俯瞰,一块块稻田犹如色盘上的色块,艳丽动人。
阡陌交通,绿树萦绕。人在田中游,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远远望去,这片稻田显得更加辽阔、壮观。
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稻穗随风摇曳,颗粒饱满,稍微俯身就能触摸到沉甸甸的金黄稻穗。
据新和村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村内共种植了600多亩早稻,种植品种有农晶丝苗、杂优、京两优等。当前迎来了收割的季节,机器在田间轰鸣,农民辛勤劳作,将收上来的稻谷装袋并运到晒谷场进行晾晒。
“新和村种植水稻一年两造,早稻在清明后栽种,历经百天,七月中旬就可以收成了。”新和村委介绍,“如今水稻种植均全程机械化,加上区、镇两级设立粮食生产统筹金,许多农民都会选择种植早稻。”
在村内农民丰富的混合种植经验下,造就了如今的丰收景象。今年早稻的亩产量大概能达到400到500公斤左右,早稻总产量预计有300吨。
里水
田间机器轰鸣,农民喜迎丰收
里水的早稻,也迎来大丰收!蓝天映衬,一大片整齐排列的稻田,随风泛起金黄的稻浪,清新稻香萦绕鼻尖。
刚吃饱午饭,贤僚村水稻大户黄洪浩便顶着大太阳外出抢收水稻,“要趁着天气好收割水稻,晒米。”机器轰隆作响,黄洪浩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来回穿梭,仅仅半个小时,3亩早稻便收割完成了。
割稻、脱粒、卸谷黄洪浩一气呵成。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稻谷转移到了运装车上。“今年的稻谷质量很好,现在早稻仅收割了十多亩,不少老顾客已经预约来买米了。”黄洪浩喜悦地说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里水灶岗村的稻田美景更显壮观,犹如一张或金黄、或嫩绿的毛毯铺设在广袤大地。
“里水镇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2400亩,与去年相比种植面积翻了一番。”据里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近年南海出台了种粮补贴,农民积极性大幅提高。村委会也会组织农户,在闲置地种植水稻。”
丹灶
水稻长势喜人,农民乐开怀
盛夏的南海丹灶,一望无际的稻田。伴随着盛夏的缕缕微风,已经沉甸甸的稻谷散发着怡人的稻香。从嫩绿到金黄,这片稻田迎来最美时刻!
在石联社区,今年的早稻种植面积达460多亩,从3月底开始植播,到7月13日已有110多天,“预计10多天后就可以开始收割了”,丹灶村民帅健传脸上满是笑容,“今年种植的水稻品种是‘万香占’,预计亩产能有500公斤左右。”
走入金黄稻田中,帅健传只比水稻高出半个头,抬手便能抚摸到颗粒饱满的稻穗。“现在水稻种植是采用全机械化种植,插秧用插秧机,无人机可以植播,也可以喷洒杀虫剂、除草剂,收成则用收割机,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了。”帅健传还表示,农业生产遭受天灾都会得到补贴,这无疑对农民农业生产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据统计,丹灶今年早稻种植总面积约765亩,相较去年的165亩,增长幅度非常大,预计总产量约265吨。丹灶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帮助农户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助推乡村振兴。
西樵
城乡融合,稻田与蓝天相映
在西樵平沙岛,成片的稻田与远处的青山、楼房共同构建了一幅城乡和谐的美好画卷。
今年西樵共种植早稻591亩,与去年相比,种植面积更大,有十九香、新软香、五香丝苗、牙香粘等品种,平均亩产约350到400公斤。7月中下旬即可收割早稻,总产量预计约225吨。
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部分地块还把鱼儿引进田间,除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翻动泥土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吸收,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为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稳步增收,2022年,南海继续设置粮食生产统筹金,总量较去年增加61.6%。南海还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保险保费实施全额财政补贴。
以往,南海区水稻种植面积小而零散,近年来通过全面推动土地集约流转承包,水稻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