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收稻子都用这种打禾机,估计大多数人都没见过

在我童年时,生产队的父老乡亲收割金灿灿的稻谷时,采用的原始的脱粒方法,叫打禾。

打禾的工具主要由拌桶、围页子和打禾板组成。

拌桶呈梯形体,上部宽下部窄,五个面都是实木板的,只有朝天的一面对着天空张开方型的“大口”,不知是要吞云吐雾,还是想大声呼吼。上部位的四只角各“长”有一个灵巧的“耳朵”,便于打禾人提着拌桶在稻田中按自己的意志移动。底部有两块笔直的、由方木制成滑板,像枕木一样,有利于减少阻力,在稻田里快速推拉,也便于将拌桶竖立肩运。

围页子是用竹篾编制的,一般用头年的腊篾。其主要作用是在打禾时,遮挡谷粒不洒出拌桶外。围页子平常可以当晒垫使用。打禾时,用夹壳夹在打禾板对面,围着拌桶三方。

打禾板是用木条和楠竹片做成的。长度与拌桶的内宽相吻合,宽度与拌桶的高度相吻合。打禾板和拌桶之间用稻草塞紧,打起禾来“嘭嘭嘭嘭”的响声,节奏时缓时急,在田间地头此起彼伏。就如一场雄浑壮阔的丰收交响曲在田野上演奏,成为最希望的旋律,最动人的乐章。

我们老家打禾用的工具。图源:月白风清

我们老家打禾用的工具。图源:月白风清

“四四方方一座城,两个将军来攻城。嘭嘭嘭嘭几大炮,无数散兵进了城。”这首顺口溜,形象的描述用拌桶打禾那种鲜活的情景。

打禾时,打禾人站在放打禾板的一方,抓紧禾手子的双手举过头顶,然后用力向下摔打,迫使禾手子击打在打禾板上,金色的稻谷因受到冲击,就老老实实脱落在拌桶里。一般是前三下慢、后三下快,然后再翻把继续,直到把禾手子上的稻谷脱干净为止。

在金灿灿的稻海中,生产队几十个拌桶同时使用,声势蔚为壮观。社员们还自编自唱着劳动的号子,互相进行劳动竞赛,给枯燥而辛苦的打禾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只是因年代久远,已记不起那些号子了。

不过,从日本引进的农垦58,社员们就不太喜欢用拌桶打。那时有顺口溜“农垦58杂得恶,高子矮子各顾各,高子踩倒矮子的头,矮子抱住高子双脚,扮(打)又扮不脱,一丘(田)扮得几皮箩。”因为它晚熟,秆矮,株型紧凑,茎秆细韧,茎基部节间短,难脱粒,打禾时要是没把握好,容易把手打伤。

只是提起农垦58,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仍会“好吃!好吃!”地啧啧称赞。它煮的饭柔韧而味美可口,不必用菜也能吃上好几碗,现在仍觉回味无穷。但农垦58风光的那个年代,处在缺粮时期,急需的不是因米质好多吃几碗,反而是要高产,先更多地填饱人的肚子。

那时,我年纪小,不懂打禾的诀窍,但很好奇。趁父亲要用箩筐装谷时,抓起一把禾手子就打起来。因方法不当,致使不少稻谷飞出了拌桶外。父亲望着我笑着到:“你人还没一拌桶高呢,晓得打么子禾啰!”然后,父亲走过来,手把手教我:摔打完一次,就要将手里的禾手子分散开,在拌桶的边上敲几下,这样,夹在禾手子里的稻谷就会掉落在拌桶里,再次扬起禾手子时,稻谷就不会飞出桶外了。我照父亲教的方法试了几次,果真奏效。

当拌桶里的稻谷堆成谷丘,影响打禾时,随手就先将拌桶里粗长的稻草杆、禾叶等捡出来,然后用簸箕将稻谷从拌桶里舀出装进箩筐里,挑到生产队的晒谷场。

打禾是十分繁重的体力活,一天下来,会让人腰酸背痛,四肢酸软。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快乐着,因为只要开镰打禾,意味着盼到了希望,很快就有新米饭吃,不用挨饿了。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随着脚踏滚筒打稻机的投入使用,用拌桶打禾的传统方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那个打禾的拌桶,仍坚强地挺立在故乡低矮的老屋里。虽然浑身已经被历史打磨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甚至残缺了半只耳朵,仍看不到它颤颤巍巍的神情。

打禾的拌桶,它一头牵着昨天,一头牵着今天。它的周身的每一个版面,似一条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廊,在我面前不断播映着乡村打禾的沧桑故事,那与天斗、与地斗的史诗。

五十年过去了,打禾的情景仍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成为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让我时刻牢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THE END
0.70人们都有一个共识,同时代长大的孩子,生活在农村的比较吃得苦,在城市生活长大的孩子吃苦能力差很多。 这对于70-80后长大的农村人来说,深有体会,这时代长大的农村人,都是干过农活的,有的干得不少,力所能及的农活都干过,像砍柴,放牛,挑水,打猪草,收稻谷等,因此,走入社会,也会吃得苦一些。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38681:662<=5;a716?6799750|mvon
1.山海人家·返乡兴业的故事文艺女青年化身寻找稻香“新农人”白晓洋在田间收稻谷。受访者供图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白晓洋深知当一名农民的不易。“要认认真真种好田、出好米,不能让农民对农村、农业失去信心。”带着这样的想法,这些年,白晓洋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深度合作,引进多种水稻进行试种,推广种植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并把水稻新品种、种植新技术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2=2481jpe6npcvixs~:9796747xjvor
2.乡村振兴在行动丨鱼米之乡拉开中稻收获序幕泉井村村民正在扬晒刚刚收回来的稻谷 新华网发 钱辉摄 今年,常宁共种植中稻22.64万亩,预计总产量13万吨;全市大力推广中稻收割农机社会化服务,由各乡镇安排专业农机合作社,对中稻产区开展包村、包面积机械化收割服务,助力农民产业丰收,预计到9月中旬全部收割完毕。 jvzq<84yyy4ip7}kpj{bpny0eqs049752:891@fe:f
3.农村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物品图片分享,有多少人还记得石臼也叫石舂,是人们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研磨药材、食品等的生活器具。在农村,比较常见的是农户做粿品时用石臼捣花生,腌制橄榄时用它捣南姜,煮猪肚汤时用它捣胡椒粒等。现在在家庭里已经很难见到了。 三、风车 风车作为我们一种传统的农具,已经有很久的使用历史,简单的构造,方便操作,只要把稻谷放入上方入口,只要手摇转动风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2985818=7;:86;a715:<242?10|mvon
4.看看70后的你认识几个?满满的回忆|庄稼|打谷机|稻谷|水车3、木耧 是农村用来播种的工具,可以用来播种高粱,麦子、豆类等农作物的种子。一般来说木耧有一腿耧到七腿耧等。 4、风车 在农村风车是用来给粮食作物除杂的工具,到了秋天收割回来的粮食作物,比如豆类、高粱,稻谷等都会风车除去粮食作物里面的杂质。我记得当年交公粮,就用到这个风车,收上来的公粮先去除一下杂质。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188681;?13B=a33;18@;5694tj}rn
5.农村常用的14种农用器具,多少人能认全,勾起70农村到了收割稻谷后,就会用它来晒干再归仓,打开有很大,一床可以晒一担稻谷,到了晚上或者下雨时,提起它往上一扬,稻谷就归堆了,方便收拾,收完稻谷,再把它卷起来,不用占那么大地方。 第二种:常用来收稻谷 这种器具是近些年才出的,以前都是用竹子编织的那种,较这种重,耐用性没这强。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92487213683@6327:`39<393717=3ujvsm
6.丰收啦!富硒水稻机收玉米……南北各地抢收快收正当时到今年,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应用面积已经超过2100万亩。多地试验示范表明,玉米籽粒机收比果穗机收节约成本15%,降低粮损6%左右,提升品质等级1级以上,亩节本增效150元左右。 为实现藏粮于技,三年来,农业农村部每年开展十大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涵盖全部主粮品种,力促粮食生产提质增效。jvzquC41kpzftwfn0fhx0ls1u{yugv44246039433166:>684;?/uqyon
7.丰收啦!富硒水稻机收玉米……南北各地抢收快收正当时农业农村部昨天(10日)发布,经过为期三年的联合攻关,我国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我国玉米机收以收果穗为主,收获模式多为摘穗—晾晒—脱粒—入库,不仅费工费时,还存在存放难、脱粒难、霉变几率jvzq<84jo0not7hp1pkxu87242711:6137958B3jvor
8.深调研秋收季,农村公路晒粮问题如何解?“以前收了粮食全靠太阳晒,一下雨就犯愁,使出浑身力气堆好、盖好不说,还担心霉变和生芽。像今年这种雨水偏多的天气,非得霉变、生芽不可。现在有了烘干机就不怕了!”在一旁等待烘干水稻的江苏徐州房村镇马家村种粮大户曹元喜对烘干机连连赞叹。 进入车间,只见一车车刚刚收获的稻谷倒入进料斗后,一粒粒金灿灿的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4396:4:=45B<2;74ivvq
9.四川三农新闻网资料图片 “生物天然气首次并入城镇燃气管网,城乡均受益。”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方健望向成都市大邑县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蜿蜒的中“青年党员干部助收队”帮助群众抢收稻谷“机收省时省力,7亩地一个多小时就完了,换作人工得三四天。” 丁朝森望着堆成小山的金黄谷粒,满脸笑意,“jvzq<84ue5t/exr1kpjfz8sgyu5uqyneu1oe1B3jvor@rjl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