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市场补贴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对于这款车,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个体户是非常有感情的——自在2003年后,五菱之光开始“横行”于国内,它承包了火车站的接送、小摊贩的生意以及家庭作坊的希望,甚至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时间里,这句话喊得一点都不虚,光是五菱之光这款车,就助力了500多万家庭创业。毫无疑问,五菱有这个底气,大家也认可这份情谊。
但如今,不得不承认的是“五菱确实老了”——在车企齐齐向“智能化下半场”抛媚眼的时候,五菱这句国民皆知的口号,似乎悄然衍生出了另一条生存法则:“市场补贴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从“人民需要”到“市场补贴”
从柳州到雅加达,五菱的新能源版图正在快速扩张。 这些成绩背后,是五菱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把握,当人民需要一台遮风挡雨、成本低廉的代步工具时,宏光MINIEV出现了;当个体商户需要一辆能装省油的电动微面,之光EV应运而生;当年轻家庭渴望一台精致实用的通勤小车,缤果走进了展厅。
五菱的执行力,令人叹服。然而,在漂亮的销量成绩单背后,是五菱新能源车销量飙升与利润下滑的强烈反差。财报数据显示,五菱汽车在2024年出现营收、毛利双降局面,其中营收为79.49亿元,同比下滑24.2%,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百亿大关,而2021年至2024年期间,其营收已连续四年同比下滑。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五菱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5万-10万元的低价区间。这些车型薄利多销,单车利润微薄,且深度绑定国家补贴政策。
走进任何一家五菱4S店,打开五菱任何一则新车新闻,“置换一口价”的红色标语永远占据最醒目的位置。例如,其燃油SUV星驰官方指导价5.68万元起,而“国补置换一口价”直接拉低至3.78万元起,降幅超30%;宏光MINIEV置换补贴后价格则下探至3.68万元起,叠加国补、地补至高可达2万元。
五菱的价格体系已离不开补贴这根“拐杖”,其主力车型的实际成交价,几乎全部建立在各类补贴叠加的基础上,其指导价形同虚设,真正撬动市场的,是那个经过层层补贴后触达消费者的“惊爆价”。
对此,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汽车有文化:“这种模式暴露了五菱的脆弱性,一旦补贴大幅退坡或取消,其主力车型的定价体系将面临崩塌风险”。
国民神车背后的逻辑变化
五菱过去与现在的“低价卖车”,看似相同,实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异化。
过去的低价,是建立在规模化生产、渠道下沉和稳定盈利基础上的主动选择。五菱之光、荣光等车型,满足了特定历史时期基层创业者的刚需,即能拉货、皮实耐用、维修方便便宜等等。
它们扎根于中国广袤的下沉市场,通过庞大的销量摊薄成本,形成了健康可持续的“低成本、高销量、合理利润”的商业模式,低价是其竞争优势的体现,是其深入理解并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结果。
如今的低价,则更像是激烈竞争与生存压力下的被动妥协,严重依赖外部补贴来维持。 宏光MINIEV的成功,精准切中了城市短途通勤的需求,但它的爆发式增长,与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尤其是早期普惠性补贴和双积分政策向小型/微型电动车的倾斜密不可分。
无独有偶,星驰燃油车低至3.78万的“一口价”,核心驱动力是利用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速清库存,其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甚至可能徘徊在“亏钱卖车”的路上。
如今五菱的低价,不再是强大成本控制力和市场洞察力的自然产物,而更像是依靠政策红利才能维持的“人工低价”。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产品与用户的互动,过去,用户对五菱工具车的核心诉求是“功能优先”,即皮实、能装、维修便利,五菱在这些方面做到了极致。如今,购买宏光MINIEV、缤果的用户,除了看重价格,也对颜值、一定的智能化配置、充电便利性有了更高要求。
虽然五菱在缤果、星光等车型上努力提升体验如改进快充、NVH隔音,但在成本控制的紧箍咒下,其产品常被诟病存在“内饰廉价”、“智能功能短板”等问题。
这些问题并非五菱不愿解决,而是用户对体验升级的需求,与五菱在补贴依赖模式下维持极致低价的压力,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五菱陷入了“涨价可能失市场,低价必然失利润”的两难困境。
“人民需要,五菱就造”的变质
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在新能源时代亦面临着新的拷问。
五菱响应了“人民需要平价代步车”的需求,将“平价车”卖向世界。然而,在“补贴依赖症”的阴影下,口号的践行方式正发生着微妙的异化。
其二,是品牌向上乏力,在“人民需要升级”的诉求遇阻之际, 五菱并非没有高端化的尝试,正力图通过神炼电池与灵眸智驾系统打开10万级的增长空间,同时红标、银标、宝骏的品牌分层策略意图明显。
其三,则是如同市场反应滞后一般,五菱对部分用户真实痛点响应同样缓慢。譬如,早期宏光MINIEV用户对续航短、无快充、安全性的担忧,五菱的升级改进常被诟病为“挤牙膏式”,直到市场竞争加剧或补贴政策门槛提高才被动跟进。用户对于车辆内饰质感、行驶静谧性等关乎日常体验的“消费升级”诉求,在五菱的低价逻辑下有时被妥协。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补贴后价格”已成为五菱最核心的营销话术,那句“人民需要什么”的光环,敌不过“依赖补贴走量”的现实,此时的五菱,似乎更擅长于解读和响应“补贴政策需要什么”,而非主动挖掘和引领“人民体验需要什么”。
过度依赖补贴的模式,已为五菱埋下了多重隐忧,如补贴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五菱难以维持其低价体系。同时,长期与“极致低价”捆绑,不断强化“低端、廉价”的标签,会让其品牌向上之路愈发艰难。此外,如果过度依赖补贴路径,可能削弱其在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长期、坚定投入的决心和资源分配,在未来的“无补贴”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中掉队。
有文说
在汽车有文化看来,五菱正经历着痛苦的蜕变,它庞大的用户基础、深入毛细血管的渠道网络、对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仍是宝贵的资产,但品牌急需从依赖政策输血的“补贴生存者”,向依靠技术创新和全球布局的“价值创造者”转身。
此时的五菱,迫切地需要找回让“低价”与“品质”、“普惠”与“可持续”和谐共生的硬核能力,并证明自己依然能造出五菱之光那样的“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玩车頻道A
智能小编
AI小鲨
关于车的哪些事
侽紸角
优视汽车
易家人聊车
一凡讲车
AI小鲨
智能创作
AI小编
AI小编
浙江丰田柯斯达现车销售
AI小鲨
海马说车
小鲨智能创作
AI创作
AI小编
智能小编
AI创作
3.50-3.79万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