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technica跨越百年的对话:一台概念拖拉机与它的传奇“祖父”王海军播种机

河南用全国近6%的耕地生产了近10%的粮食,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着力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作物单产,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大旗,是河南省重任中的重任。

2024年,河南省发布《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围绕“良机”,加快农机推广应用。明确加大力推进高性能精量播种机研发,推广普及小麦精准匀播、播后镇压机械,适宜麦茬地玉米、大豆密植的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加快勺夹式、气力式播种机械推广,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质量。

在提单产行动中,足见高质量播种的重要性。高端播种机越来越受到行业乃至国家自上而下的重视。

走进中原粮仓,高端播种机为种粮一线生产者带来哪些切实效益?他们都选择了什么样的高端播种机作为提单产的播种利器?更看重了高端播种机的哪些方面?

让我们走近中原用户了解一二。

据了解,今年夏种封丘县投入了2650台单粒精密播种机,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王海军新购买的德邦大为D系列高精度播种机就是其中的一员。

精量播种带来的高产能

随着国家对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一线农机用户对其认识程度和认可度也不断提高。

这不,王海军今年年初在购买播种机时,尽管价格更高,还是选择了高性能精量播种机。

“国家既然大力推广,那它肯定是有值得推广的优势。”王海军愿意追逐先进机型的脚步,“事实证明先进机型就是好用,经过今年夏种验证,德邦大为单粒精量播种出苗率就是高,而且不断垄。”

“种植户很认可德邦大为精量播种机的作业成果。”王海军说。

要知道在今年低迷的农机市场行情下,要说哪个农机品类表现亮眼,实现逆势增长,气力式精量播种机就是其中之一。气力式最大的优势是播种高效率和精准度,高效率助力规模化农业生产,精准度则有效节约种子并提升产量。

据了解,王海军购买的是德邦大为D系列中原免耕播种机,整机配置进口气吸式排种器,下种率能达到97%以上,单粒率能达到99%以上。

众多先进机型中一眼看中了它

近些年,中国播种机产业特别在高端播种机领域发展迅速,高端机型迭代快速,越来越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的需求。当然,当前高端播种机品牌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选择范围很广,那么王海军又是如何选中了德邦大为?

说起来王海军与德邦大为的结缘,那是既有偶然更有必然。

“走进农机经销展示大厅,一看见了德邦大为,就被它的外观吸引。德邦大为的颜色不由让人眼前一亮。”王海军说,“了解后,知道是德邦大为专门根据中原土壤特点量身打造的精量免耕播种机,心里就认定了它。”

“要知道,德邦大为在东北地区的适应性良好,名声在外很受用户欢迎。对于德邦大为这个品牌我还是很信赖的,知道有中原型机型,就决定要选它了。”王海军补充。

用户更青睐智能化升级带来的切实效益

农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是智能化升级,近些年我国农机智慧化升级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播种机领域,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成效显著。目前,已经通过精准定位与数据计算,实现了行距、株距的精量点播,降低了播种成本,提升了种子出苗率。

德邦大为D系列播种机在智能化升级方面更是具备领先优势,标配自主研发的农机管家监测终端,作业数据上传至农机管家APP,实现漏播报警、粒数统计、平均株距、作业面积、作业图像、作业轨迹等功能。

近些年,用户对于播种机智能升级带来的切实益处接受良好,满意度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青睐于智能性能比较先进的播种机。也正因如此,王海军优选了在智能升级方面具备领先和突出优势的德邦大为。

“现在农机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了,只需要专心开车,播种效果如何,有智能监测系统帮我监控。没肥、没种子,漏播都会有提示,出故障了也会有报警提示。”王海军满意地说,“用着省劲儿,轻松,干活也没那么疲劳了。”

“不仅如此,德邦大为的远程监测功能也让我很满意,在雇佣机手作业时,通过手机APP就能掌握实时作业情况,对于掌握全局简直太方便了。”王海军对于德邦大为播种机的智能化升级很认可。

智慧化升级不仅让农机作业变得更简单了,而且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效益方面也是显著的。

“有智慧系统帮忙,播种更直了,株距更均匀了,精度更高了,发芽率也随之高了,还更省种子和肥料了,在节本增效方面没的说。使用德邦大为精量播种机一天作业300多亩轻松拿下。”王海军称赞道。

在广袤的中原粮仓,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精量播种机被应用推广,为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带来了切实效益,而德邦大为正凭借智能、高效、高收益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喜爱和信赖。(农机360网李剑楠

在202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Agritechnica 2025)上,纽荷兰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台全新的概念拖拉机,与1918年的传奇先祖同台,向观众讲述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

在农机发展的长河中,哪些经典设计历经百年仍不过时?创新的灵感,又如何从历史中汲取?

纽荷兰在汉诺威农机展上用一个特别的展台回答了这些问题。5.120 ‘Il Trattore’ 的概念拖拉机首次亮相,而站在它身旁的,正是整个品牌的起点与灵感源泉——1918年问世的首台菲亚特702拖拉机。

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同台,一次关于设计灵魂的对话。

传奇的起点:为改变世界而生

时间回到1918年。为解决一战后的劳动力短缺,第一台大规模生产的拖拉机之一——菲亚特702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农业机械化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其四缸发动机和承重动力传动系统,直接回应了当时农民对机械动力、减轻繁重劳动、提升产出的迫切需求。

它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时代的难题,更为品牌奠定了追求农业卓越的持久声誉。

设计的轮回:向经典致敬

一个多世纪后,这台开创历史的702,直接启发了今天的纽荷兰设计师。这款‘Il Trattore’概念车,正是对那台传奇702的深情致敬。它基于旗舰型号打造,采用了源自702的醒目的红绿配色与风格。设计师从702简洁而标志性的设计中汲取精髓,并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

从1918年的702,到1950年代经典的“Piccola”,再到七八十年代与传奇设计工作室合作的80、90系列……勇于突破、追求美感的设计哲学,一路贯穿,最终传承至今天的纽荷兰品牌。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这台独一无二的概念拖拉机与1918年702同台,不仅生动展示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工程技术的巨大进步,更凸显了这份传承——即对风格与技术的极致追求——如何持续滋养着今天的纽荷兰品牌,确保我们始终与农民不断进步的需求同行。

THE END
0.30张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老照片,刷爆朋友圈你见过吗?>80年代的华西村在当时已经开始领先全国其他农村很多了 当时的万元户家里盖着两层楼拖拉机、摩托车一样也不少 过去的人们或许没有见过大世面,但是他们懂满足、懂分享、懂生活,再平淡的日子也能开出花来,那时候没有高楼大厦,锦衣玉食,但那个年代却成了我们无比珍贵的回忆!但那个年代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党内没jvzquC41yy}/onnrkct/ew472it3pjt
1.七八十年代几幅反映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快速发展的年画、宣传画新来的女知青姑娘身背被褥行李和草帽,肩上挎着绣着红五星的军用书包,胸前戴着大红光荣花,一脸兴奋地听着拖拉机手好姐妹对生产队情况、田间劳动情况以及未来农业发展规划的情况介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美好憧憬和劳动热情。  5.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粒粒粮食粒粒宝》,由画家童金贵创作,80年代出版。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7;68<56a363298938
2.七八十年代,社会上最吃香的行业是“八大员”,干过的人都老了拖拉机手则是公社年代的一种特殊职业。在那个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时代,拖拉机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能够驾驶拖拉机的手,无疑是技术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驾驶技能,还要学会维修和保养拖拉机。因此,拖拉机手在公社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的待遇也相对优厚。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78681:662<=5;a724:9584?80|mvon
3.雷州岁月追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是很难找出几所民办中学来的。如果是现在,谁的孩子在民办学校读书,必然会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人们往往把民办学校与贵族学校划上等号。但是,在过去的年代,民办学校毕竟比较简陋,师资比较低下,于是,民办学校包括我们大塘中学的学生,就显得低人一等了。不过,只要自己不要看低自己,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目光?孔子当年开坛授 jvzq<84yyy436B>ep0ipo8qgk|npw7mvo
4.高考送考:公社派拖拉机迷糊考生打“警的”转场各校普遍设立了小件物品存放处、医务室和饮水处,商业部门还在考场附近开设了小卖部,供应食品、文具。在农村,有些考生的家离考场较远,公社、大队专门用拖拉机接送。考生们非常感激地说:“一人考试,十人关心,校内校外,都来支援……”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考考点安排相对集中,导致部分考生去考点的路途有些“遥远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ewn532:<1283148=46264;7xjvor
5.(超级收藏)罕见六七十年代文*时期老塑料娃娃价格:299元・(罕见收藏)七八十年代老玩具不倒翁条纹葫芦儿童水壶6.5品¥499 ・(顶级收藏)五十年代建国初期老玩具滑冰木质拼版6.5品¥599 ・(极品收藏)稀有七十年代铁皮玩具发条旅游轿车北京玩具厂6.5品¥499 ・(顶尖收藏)罕见六十年代文*时期红花牌拖拉机脚踏车6.5品¥4,999 jvzquC4199>9yoxd0;?89A=0eqs0cA6515<74<9:71
6.劳模的风采81岁徐永山和他的“老伙计”:东方红拖拉机徐永山用他的执着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他的拖拉机工作量超过11万亩,还不用大修,这不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其难得,至今仍是一个奇迹。 “老伙计”的长寿秘诀 “要油净、水净,还有就是使用的方方面面都得注意,这是集体给你的财产得爱护好。”说到,这台“老伙计”的保养经徐永山头头是道:“那时候生产队3点jvzquC41i|r/ewokycth0lto1{}r1;5432:05<;324:/j}rn
7.【乡村乡土记忆】故乡的原风景农村的拖拉机(李百军作品) 原创 李百军 凡是摄影 七十年代开始,有些条件好的农村生产队才开始用上小型拖拉机。祖祖辈辈靠牛耕驴拉干活的庄稼人,第一次见到这不吃草的铁家伙,别提有多新鲜,这也是生产队最大的家当了。 春耕时节,是拖拉机大显身手的时候,汗流浃背的拖拉机手在犁铧溅起的尘土下,浑身像泥猴一样。jvzquC41yy}/onnrkct/ew45dfki|:s
8.曾经的记忆:四平七八十年代工厂旧影—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东风牌收割机 研发的两款小四轮拖拉机,受到广大农民的极大追捧,全国农户赶来排队购买“四平小四轮”,成了当时一大景观。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最深刻的记忆,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四平市,也曾有它的骄傲和辉煌。在四平,有这样一个企业,它兴起于解放前,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享誉全国,它带动了装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82:85917;68<56a3726<:::6?/uqyon
9.晚霞红似火不坠千里志——记中国人民银行河北买拖拉机搞运输的一下多了起来。这是个成本较低,收益不错的致富项目,让他们马上尝到了甜头。一小拖拉机普通山石,运到外面去,一天就可跑个来回,除了20元的成本净赚50元。那时的50元对农民来说是极为可观的一大笔收入。在山坡上起石头的人只要卖把力气,就能把汗珠子变成人民币。后来人们又发现了这里的石英矿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314628859445d69;29533:><834:/j}rn
10.我院开展“各族学子看美丽新宁夏“活动—心得体会(一)到达五七干校,我们首先参观了新建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有500多件实物、1200多张图片。有老干部们用的旧衣服、旧毯子,积尘多年的粗瓷碗、旧军用水壶,旧农具,老式的拖拉机、插秧机、打字机等。听着讲解员讲述的每一组图片及实物背后的故事和细节,我深感钦佩,对当时下放的老党员感到无比尊敬。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当年的jvzquC41uyqyz‚3pow4ff~3ep1oohx4347>05A;:0jzn
11.在七八十年代,生产队曾用过8种经典的运输工具,你见过几种?我们这70年代末才淘汰木轮牛车,换成橡胶轱辘,拉牛车牛都是黄牛,牛车上挂个小油瓶差不多到一定路程就给车轮轴淋点油,不淋油车轴吱嘎吱嘎响对木车轴磨损快易损坏,80年左右基本大多数地方淘汰用胶轮马骡拉车,80年代中期拖拉机取代马骡车,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新的生产用具更新很快。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39A;2a36::=79:86/j}rn
12.历史的痕迹……七八十年代粮仓美食论坛由于时间紧、人多,每次交公粮都像是“打仗”,农民的架子车、拖拉机、牛车、驴车各种车辆,混杂在一起jvzquC41ddy/rlfwvq4dqv3ep1zprrh/45>62958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