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聚焦》——刘兴的最后一个春运
在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家家灯火通明的背后,少不了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在岗位上的坚守为我们守护年的味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铁路人刘兴,1978年参加工作的他,在火车司机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四年,成为兰州铁路局安全值乘公里数突破300万大关的第一人,这就相当于绕地球77.8圈。每年的春运他都坚守岗位一线,今年,是他乘务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
刘兴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每年春运,是他最忙的时候,因为客流大,临时加开的车次多,随时可能接到出车的任务。
即使少过一个年,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这是刘兴多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证件查验、酒精测试、核对出车信息、填写司机手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出勤程序,刘兴和副司机吕振湘通过了测试,准备接班。
今年是刘兴在兰州西机务段工作的第44个年头,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春运。四十多年的机务段生涯,伴随着四十多年的春运记忆,让刘兴成了铁路变迁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1978年初,插队归来的刘兴接到了兰州西机务段的任命通知,当时他乘火车从陇西到兰州,正好赶上了春运。火车上人上不来,下不去,让他记忆犹新。
这一次作为乘客的春运体验,让刘兴印象深刻,也让他在之后的工作中,多了一份对乘客的体谅和着想。
上世纪80年代初,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时速只有60公里,爬坡的时候更慢,每跑一百公里就需要停车更换车头,从兰州到陇西两百公里左右的路程往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车厢的条件也十分简陋。
工作的第一年,刘兴就开始参与春运的客运工作。当时刘兴的职务是学习司炉,在火车行驶时负责填煤和瞭望。虽然和旅客没有直接接触,但每到年底,他还是能真切地体会到春运来了。
第二年,刘兴成了一名正式的司炉,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烧煤”的出身。在火车行驶时用“丁头大板锹”一锹一锹地将成吨的煤投进炉膛里,这样火车才有前进的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当时,刘兴已经从司炉升职成了副司机。机车升级,火车的时速从60公里变成100公里,拉力也变大了。2007年前后,机车再次升级,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成为铁路运输的主力。
再后来,开通了动车和高铁。随着火车的升级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司机的综合要求也在逐步提升。2021年7月由于连日暴雨导致宝鸡至天水段线路受损,火车无法正常通行。此时,刘兴驾驶的火车正行进至此。
由于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刘兴在值乘的30多个小时里零失误,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在铁路行业,司机不仅要把火车开好,还要带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徒弟,尤其是在机务这个特殊系统更是如此。李东宝,去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铁路行业,现在为学习司机,也是刘兴的徒弟。面对徒弟,刘兴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在老师父的教授下,李东宝取得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刘兴驾驶的这趟旅程即将驶入终点,司机生涯也即将圆满,也该到了和老搭档告别的时候。
这四十多年,对于刘兴来说在工作上有很多收获的同时,对家人也有很多亏欠。
踏上列车,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归途,而对于铁路线上往复作业的人来说确是征途,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尽己所能。他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盼着与家人相聚,与爱人相拥。
四十多年的时光,不足十平方米的司机室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天地。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斑白,四十年初心不改,四十年本色不变,把平凡的事做千万遍坚持不出错就是不平凡,他把时光和梦想都留在了祖国千里铁道线上,在机车乘务员的岗位上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