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同治初年那场西北大规模叛乱的起因
19世纪下半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南中国
1851年建都南京至1864年灭亡,整整祸害中国13年
正所谓祸不单行
在1853年北方安徽河南一带捻子兴起
从1853年到1863年为前捻时期
1863年,捻子头领张乐行被存磔于雉河集
前捻失败,余部活动于河南湖北陕西边区
1863年5月,捻子头领张宗禹被太平天国封为梁王
任柱被封为鲁王
1864年4月,太平军余部扶王陈德才,尊王赖文光等部与捻军会师于河南内乡
中国大地值此兵祸连接之际,西北一些素怀异心的异见分子认为此时正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宗教割据政权的大好时机
在1861年时,他们曾派遣使者前往扶王陈德才处,邀请其进攻陕西
并答应为内援
太平军扶王陈得才攻打防御薄弱的陕西
陕西汉军几乎全部调到内地平叛,所以陈得才攻打陕西的时候,陕西几乎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
咸丰元年-十一年( 1851-1861 年) 陕军调往外省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咸丰时期, 清廷多次征调陕甘军赴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川、江南、直隶等地征剿, 总计约 3 万多人, 其中陕军约一万数千人
咸丰八年十二月袁甲三在徐州,宿州一带围攻捻军,河南巡抚恒福奏请陕西拨兵助剿
时陕西清军绝大部分应调出征,已不能凑足一千数目,出现了无兵可调的局面
大量陕军开赴外省作战,战费消耗巨大
大清自立国以来,在军队方面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
本来大清的正规军就是八旗军,一直以来都是八旗不够则绿营凑,绿营不够则团练凑
陕西的驻防八旗和绿营都调到了外省,那么只能组织团练部队来抵御了
所谓团练,就是军服上写着"勇"字的部队,俗称乡勇,其实就是雇佣军,民兵。
咸丰二年九月兴安府一些地方首先举办团练
咸丰三年五月清廷命令山、陕、川" 完善地区"举办团练," 无事以壮声威,,有事借资助剿"
自此以后,,陕西各州县团练兴起
咸丰十年五月五日, 清廷命令署陕西巡抚谭廷襄督办陕西团练
前任陕安道坐补巩秦阶道陈晋恩、现任陕安道张守岱等帮办团练事宜
咸丰十年十一月, 命令在籍五品京堂聂沄督办本籍团练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日, 又命令在籍前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芾为陕西督办团练大臣
这就是大暴乱前,陕西军事防务情况
太平军扶王陈德才部的入陕,则是点燃陕西大规模叛乱的烽火
同时来自云南,四川的李,蓝叛军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咸丰九年( 1859 年) , 李短鞑( 李永和) 、蓝朝柱( 蓝大顺) 及其弟蓝朝鼎( 蓝二顺) 在云南昭通府大关厅牛皮寨发动叛乱
叛军北上进入川南, 攻克筠连、高县、庆符、自贡等州县
李永和屯驻自贡、犍为等地, 蓝朝柱率军向西北, 围攻成都、雅州, 转战川西
咸丰十一年( 1861 年) 十月, 叛军在牛佛渡会师, 队伍已发展到 30 万人
李永和以铁山为根据地, 由蓝朝鼎率部北上, 围攻绵州、成都, 曹灿章率部挺进川东, 围攻重庆
蓝朝鼎在绵州、丹棱战役中失利, 被清军击毙
曹灿章在重庆受清军阻击, 经壁山、合州、定远至涪州鹤游坪
骆秉章集中兵力围攻铁山根据地, 李永和突围时受伤, 被清政府斩首于成都
叛军余部至鹤游坪会合, 向清朝统治力量薄弱的鄂陕边界地区转移
同治元年( 1862 年) , 李蓝起义军余部蓝大顺、邓天王、蔡昌龄、郭刀刀、曹灿章等先后进入陕西
最先进入陕西的是邓天王和蔡昌龄两部
邓天王是蓝二顺的部属, 丹棱突围后, 邓天王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 率部北撤
同治元年二月, 由川北进入陕西宁强阳平关, 汉中镇总兵布克坦逃至汉中府城
因时有数百烧炭工人参加, 叛军队伍扩大, 旋东下南郑, 由新集至桑园铺一带
蓝朝鼎死后, 其部由蔡昌龄率领, 蔡昌龄自称蓝二顺
蔡昌龄率部北上至川陕边界, 三月由汉中正南汉山至桑园铺与邓天王部会合
四月, 邓天王、蔡昌龄围攻汉中府城, 转战西乡、石泉、汉阴、镇安等地
蓝朝柱丹棱突围后, 北上江油、平武, 转战川东
同治元年四月攻克太平厅( 今四川万源县) , 经秋梁坡进入陕西定远厅( 今镇巴县) 的渔渡坝等地
五月十日, 攻克定远厅, 五月二十一日, 攻克西乡县, 杀死知县巴彦善
叛军继续北上, 进围洋县
驻守洋县的陕西藩司毛震寿闻叛军进逼, 仓皇逃至西乡县
六月九日, 洋县内奸打开城门, 李蓝叛军入城,
叛军入城后, 杀死知县、都司周维兴、游击恭额勒等,陕西藩司毛震寿由城固逃至青石关
蓝朝柱占领洋县以后, 立即建立伪政权, 改洋县为靖州, 封王建制, 布告安民
蓝朝柱自称" 汉显王", 镌刻"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玉玺
下设都司、巡捕、先锋等官职
叛军称 " 顺天兵", 身着黄色衣服
同治元年五月以后入陕的李蓝叛军还有郭刀刀、曹灿章等部
郭刀刀又名郭均福, 是蓝朝柱的部属
他与蓝朝柱在太平厅分兵, 蓝朝柱北上入陕, 郭刀刀东走湖北竹溪、竹山等地
七月, 郭刀刀进入陕西平利, 欲沿汉江西上, 至洋县与蓝朝柱会师,
因清军截断西进道路, 于是引军北上, 到达周至、眉县、岐山, 转战宝鸡、凤县, 后至甘肃两当、徽县
十月又南下攻克略阳, 由宁强返回四川
曹灿章于八月进入定远厅, 活动在石泉、汉阴等地
咸丰十一年( 1861 年) 八月
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遵王赖文光、祜王兰成春等率领太平军 3 万多人, 浩浩荡荡地向陕西进军
太平军和李,蓝叛军的入陕
给了那些潜伏已久的叛乱分子千载难逢的机会
再加上陕西驻防军兵力单薄,地方防御以团练武装为主
而且在地方团练武装中尽半数为异族
太平军到达尹家卫后, 渭南叛乱首领洪兴、禹祥即派人" 赴尹家卫输款"
主动与太平军取得联系, 并作为向导, 引太平军东进
太平军抵达华州赤水时, 叛乱分子们" 乘此空虚, 揭竿起事, 东自同州( 今大荔县) , 西至华州( 今华县) 、渭南, 所在骚动矣"
1862年5月,太平军打到渭南的时候,渭南回民赵权中临时组织了五百义勇抵御太平军
结果这一战义勇战败
这些义勇溃逃后,行至圣山村,见到了这里有大片竹林,那仿佛就像看到了武器库
其中有一个团丁名叫叶三元,家住渭南叶家滩,他就是"圣山砍竹事件"的主角
叶三元经过华州圣山小张村(一名小涨村)时,看上了王老汉家的一片竹子
四月下旬的一天,他带了几个人来到小张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与王老汉约定,以每斤20文铜钱的价钱买下了老汉园中的竹子,并约好第二天带人过来砍伐
不料,就在第二天叶三元带人来砍竹子的时候,王老汉的儿子回来了,一见叶三元,说啥也不卖
于是双方起了冲突,一番拳脚下来,叶三元等人力寡不支,被打得鼻青脸肿,恨恨逃回渭南
叶三元迅速纠合了本村及邻近几个村的同族,拉起一票人马,气势汹汹杀到小涨村,不但将王老汉家的竹子砍了个精光,还把王老汉夫妇打死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山伐竹"事件,它是同治陕甘叛乱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清末编修的《大荔县续志》卷一《事征》中对此事记载最详,"二十三日乙亥,渭南、华州回匪以砍竹与汉民起衅"
这伙人吃亏以后,跑到华州告状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幢历史上的公案
咱们就看看这桩公案真实性如何?
根据刘东野《壬戌华州回变记》中的描述,华州知州濮垚官威好生了得
华州知州濮垚问询了事情经过后,一拍脑袋写出判决如下:以后双方再打架,h民打死汉民一人则十人抵命,汉民打死h民十人则一人抵命,退堂!
这事都不用堂下的h民不满意,当堂捕头秦英就是个h民,这位爷退堂后就去联系同族,准备造反
于是叶三元一伙又去渭南县衙告状,又被知县曹士鹤斥责了一顿
余澍畴在《秦陇回务纪略》里说"邑令曹士鹤不准理,反以荷校辱之,由是回情怨沸。"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特别是濮垚那几句话最后谣传为"打死h民不必经官"了
那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这几天渭南、华州发生了什么
四月二十二号,太平军攻破渭南县城,县令曹士鹤挂掉
二十三号,濮垚率领团练赶往华州赤水镇组织防御,不料太平军绕过防线迂回进攻华州城,二十五号攻克华州城,总兵郭大鹏挂掉
知州大人濮垚当天一心组织防御,压根就不在州府,叶三元到那里告状?
再大的事能大过战争吗?
而渭南县令曹士鹤在叶三元和小涨村王老汉讨价还价的时候就已经挂了,怎么又审起了叶三元的刑事案件,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相比之下,《富平县志》的记载"三元同伴皆受创去,官不为理"倒是客观多了
"圣山砍竹"事件只是陕甘叛乱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并不是直接的导火索
因为华州叛乱在四月十七日就开始了,比"圣山砍竹"事件足足早了6天
可见,叛军选择在太平军攻打西安,清军无暇顾及地方州县的这个节骨眼上起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早在1862年5月,参加过云南杜文秀叛乱的两个阿浑-任五,赫明堂
此二人是宁夏马教主派到云南的暗子
鼓动杜文秀叛乱之后,下一步就是鼓动陕西的叛乱
二人担此大任,来到了华县
二人到了以后,大肆煽动潜伏的叛乱分子们
要他们借助省内兵力空虚之际
发动-战
从早到晚地打造矛头,砍刀,竹枪
市面上安装矛头的竹竿被一扫而空
大荔县有一位叫苏振娃的老汉曾经提到,叛乱分子曾在南王阁村雇用不知情的铁匠,秘密打造一种"关山刀",一面有刃,一面钝,是当时刀客惯用的一种武器
当时大荔县南王阁村有位叫宋之人的小学教员,少年时曾听他的祖父宋世友说过关于叛乱分子制作武器的事
宋世友常在南王阁材的异族家里做活,亲眼看到他家请铁匠制作刀、矛之类的武器
他问道:"你们做刀矛干啥?"那人神秘一笑说:"是杀你们呆迷(当时对汉人的蔑称)的。"
圣山砍竹案后,关中各地的民族冲突就像开了闸的洪水
渭南桥尖、庚家、仓头等地的人鸣锣聚众,与严家、西里、十里等村民开展千人规模的大械斗;
大荔安潘、释镇、拗村村民杀入清滋村,杀掉富豪温继太全家;金家、吕家、陈昌
后桥尖四村村民也杀入秦家村,屠杀村民……
杨文治、马正和、张四明、王明章、沙学德、赫明堂、冯君幅、禹得彦、崔伟、余彦禄、蓝明泰、阎兴泰、邹保和、陈林、马生彦、华大才、任午十七位叛乱首领,再加上白彦虎,号称十八营元帅
这十八路元帅的领袖起初并不是白彦虎,而是杨文治
陕西这十八营元帅当中,杨文治的宗教身份就是阿浑,所以这位爷是十八路元帅的领袖
这就是同治年陕甘叛乱的由头与起因所在
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
清廷四面起火,陕西省内驻军空虚,团练武装战斗力极差,且中间近半数为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