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北部非洲世纪经济

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埃及成为帝国的一个行省。

17-18 世纪,埃及对土地普遍实行包税制。政府将官田地通过招标和契约,分包给包税人。包税人向政府预付一年税款,即可在包税领地享有绝对权力。据统计,在18世纪的一般年景里,全国包税人年收入约3000万法郎。除去向行省缴纳国税640 万法郎和地方税600 万法郎,包税人可净得1760万法郎。包税权最初只限于一年或数年,到18世纪末,包税权已变成世袭权利,全国5000-6000名包税人实际已成为占有全埃及2 /3 耕地的封建地主。

农民向包税人租种小块土地,除缴纳地租外,还得向包税人和官府缴纳苛捐杂税,如公差税、保安税、宗教税,等等。各种赋税在18世纪约占农民总收成的1 /2 ,乃至3 /4.农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包税人可任意关押农民,甚至鞭笞或处以死刑。因此18世纪的埃及农民实际上还是农奴。

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农民起义屡遭镇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8世纪末,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农田,有近1 /3 成为荒漠。在灾荒和瘟疫不断侵袭下,埃及人口由法蒂玛王朝(969-1171年)时期的600 万锐减到250 万。

1517年,土耳其素丹塞里姆一世征服埃及后,劫走1.8 万名埃及工匠,使50种行业从此一蹶不振。到17世纪末期,土耳其人在埃及的统治已经削弱,实际统治权转到了埃及封建主' 马木留克' 手中,马木留克集团之间经常发生混战,不仅农业遭到破坏,手工业也受到摧残。18世纪初的埃及手工业主要是一些棉纺、榨油、制陶等小作坊。作坊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而且受传统的行会束缚。学徒需7 年满师,而后升为帮工,帮工需在作坊工作3-5 年,方能脱离坊主独立开业。开罗当时有手工业者约2.5 万人,通常按行业聚居一地,于是也出现了一些以行业区分的皮匠街、铜匠巷、珠市坊等街坊名称。

18世纪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商人的包买活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集中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人以货币或实物为工资,雇用破产的手工业者或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工头监督下从事同种商品的各个工序的生产。据记载,18世纪末埃及较大的制糖厂,生产面积达800 平方米,内部有搬运、清洗、压榨、熬煮、过滤、糖块成形等明确分工。

然而,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少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是无法同这一时期西欧工业品竞争的,法国和英国乘奥斯曼帝国衰落之际,先后取得了商业特权,如从法国进口的商品,只纳象征性的3 %关税,埃及商人从国外进口货反而要缴纳10-12%关税。大批廉价工业品充斥埃及市场,埃及工商业再度出现萎缩。

1798年,拿破仑入侵并占领了埃及。广大农民沦为法国殖民者的佃农,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遭到横暴的搜刮勒索。拿破仑在开罗行政会议后,即向穆斯林商人和外国商人要求' 贷款'50 万里亚尔(埃货币单位,1 里亚尔合20皮亚斯),同时向亚历山大商人索款30万里亚尔,向赖希德商人索款10万里亚尔,向杜姆亚特商人索款15万里亚尔。被勒索的商人换得的是一叠永远不能兑现的期票。各行业工匠必须按规定领取执照方能开业,执照纳税250 里亚尔。拿破仑在占领埃及的两个多月内共敛取了400 余万法郎,埃及工商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法军撤离后,埃及封建统治者马木留克重又登台,但他在法军统治期间,势力已经削弱。1804年,开罗军民起义反抗马木留克的统治,得到土军主力阿尔巴尼亚军团的支持。马木留克被逐出开罗后,开罗政权落入军团头领穆罕默德.阿里手中。1805年阿里被任命为奥斯曼帝国埃及省督。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穆罕默德.阿里首先对埃及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革命。

在土地关系和农业方面,政府于1809年6 月,宣布所有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借以削弱长老的势力。1813年,政府通过丈量土地又没收了许多超出规定的宗教地产。1814年,政府下令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领地收归国有。依照伊斯兰教法律,这些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属穆罕默德.阿里个人所有。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阿里将大批土地分封给王室和臣属,其中王室领地约50余万费丹(1 费丹合6.3 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 /4 ,且大多数为肥沃良田,并享有免税权。赐给政府官吏的土地(' 边缘地')约20万费丹,大多为荒地或半荒地,部分享有免税,部分免税3-7 年。赐给各村村长的土地(' 村长地')约占各村耕地面积的4 %,总面积约15.5万费丹,享有免税权,并由农民无偿耕种。赐给贝都因部落酋长的土地(' 酋长地')约10万费丹,按土地肥瘠征50%赋税或免税,并由部落成员服徭役耕种。

此外,还有为照顾原包税人利益的免税地('乌西叶地')约10万费丹。王室领地和边缘地的受益人大多为阿尔巴尼亚族、契尔克斯族和土耳其族的埃及人。村长地、酋长地和乌西叶地受益人则是当地土著居民。以上两部分人占有的土地,相当于19世纪初埃及全国耕地的1 /2.他们构成了新地主阶级。

穆罕默德.阿里将其余一半土地分成小块(每户约3-5 费丹)租给农民耕种,向农民征收赋税合一的土地税,按照规定份地不得转让、抵押和租赁。

阿里的土地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关系的实质,但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穆罕默德.阿里在土改基础上,对埃及农业经济的改造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首先大力倡导经济作物栽培。自从埃及发现一种优良的长绒棉品种后,在政府的推广下,很快成为畅销欧洲市场的主要出口商品。此外还有靛蓝、甘蔗、亚麻、红花、橄榄等经济作物。在阿里统治期间,埃及引进近200 种新的农作物。与此同时,在尼罗河上修筑了约30座水坝和开挖了20多条新渠。1820年竣工的马哈茂迪耶水渠全长80250 米,平均宽度30米,深3.65米,使三角洲西部地区的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工业方面,从1809年起,穆罕默德.阿里实行以官办工场取代私人经营的政策。工场原料由政府供给,工场产品由政府收购,不得私自出售。改革后的工场主只能收取规定的加工费,工场全部盈利转归政府。工场工人大多为破产的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农民,而且大部分是被强征来的。这些人从日出干到日落,所得工资不能养家活口。在初期,工人还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随着大批工人的逃亡,工人也就象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一样,再没有挑选工作的自由。可是从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官办工场,使埃及有可能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兵工厂和纺织工厂。1820年建成的开罗城堡兵工厂,大炮车间拥有工人1500名,每月铸造大炮3-4 门,枪支车间有工人900 名,每月生产法式步枪600-700 支。1816年兴建第一家纺织厂,到20年代,各地建立的棉纺织厂达30个,共拥有纺纱机1459台,织机1215台,其中一家使用了蒸汽机。一些日用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诸如肥皂、制蜡、造纸、碾米、榨油、鞣革等,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由于国家控制工农业生产,商人不能向生产者收购产品,政府也就间接控制了商业和贸易。进入流通领域的只是有限的民用商品。本国商人在国内经商,须缴纳各种强制性捐税和入市税。对商业活动的歧视和限制商人资本投资于工业,埃及商业在穆罕默德.阿里时代不仅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外国商人固然也受到许多限制,不能随意在埃及办工厂,不能直接向生产者收购产品,但因为他们享有特权,进口商品关税低于本国商人,且享有豁免捐税权,因此市场上洋货逐渐多起来。埃及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的开罗的商业地位,也被外国商人占优势的亚历山大所取代。

13世纪中叶,在北非出现了三个封建国家,它们的领土大体和现代马格里布三国一致,即摩洛哥的马林王国,突尼斯的哈夫斯王国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卜德瓦德王国。三个王国在长期纷争下,国势逐渐衰落,于是欧洲殖民者与奥斯帝国乘虚而入,其中阿卜德瓦德王国于1554年最先灭亡。

阿尔及利亚位于北非西部。16世纪初西班牙人曾在阿尔及利亚沿岸建立据点,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抗。土耳其人趁机侵入北非,并征服了阿尔及利亚。1587年,土耳其素丹任命省督来阿尔及利亚。17世纪中期,法、英、荷等国的商人在阿尔及利亚开辟了殖民据点,他们在阿尔及利亚沿海从事海盗活动,抢劫商船和捕掠奴隶。18世纪,法国马赛一家商号在阿尔及利亚获得粮食买卖的垄断权。

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平原农业繁盛,西部阿特拉斯山地是种植耐旱作物和放牧牛羊的农牧业地区。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较为发达,17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居民超过10万人。

阿尔及利亚土地关系较为复杂,全国土地被分为两大类:凡未耕种的土地,列为' 死的' 土地,没有私有权,如果有人愿意耕种,即享有所耕种土地的占有权;凡种耕的土地,都列为' 活的' 土地。' 活的' 土地按占有形式又可分为部落或村社的地产(' 阿尔什')、私人地产(' 麦尔光'),以及作为宗教和社会事基金的不可转让地产(' 哈布斯')。这些土地的占有,大都是依据习惯法,因此,19世纪法国侵占阿尔及利亚后,大片土地即遭殖民当局没收。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门户,同葡萄牙距离最近。从15世纪起,摩洛哥就成为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目标。1415年,葡萄牙在摩洛哥的塞尔泰(休达)地区建立了最早的一块殖民地。接着,西班牙占领了梅利利亚。16世纪初,葡、西等国几乎控制了整个摩洛哥大西洋沿岸地区。1525年,苏斯地区的萨阿德族,在反对异教徒的' 圣战' 旗帜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17世纪中叶,塔菲拉勒地区的菲拉里族建立了菲拉里王朝,并于1666年取代了萨阿法王朝(菲拉里王朝现在还统治着摩洛哥)。摩洛哥国家首脑是素丹,最高权力机构是马赫曾(国务会议)。各地区由哈里发(素丹代表)、帕夏(省长)、卡伊德(专区长官)、谢赫(部落酋长)层层管辖。摩洛哥虽然实行封建的中央集权制,但仍保留着封建宗法制的生产关系和氏族部落制残余。素丹和马赫曾很少能使全国各地服从自己,以致摩洛哥长期并存着服从素丹政权的省和不承认素丹政权的' 叛乱省'.在伊斯曼尔素丹统治时期(1672-1727 年),摩洛哥依靠黑奴组成的军队,收复了除休达、梅利利亚及少数小岛外的整个沿海地区,并使摩洛哥一度强盛起来。

摩洛哥的封建土地关系还保留着古老的农奴制残余。农民的赋税通常要占收成的4 /5.摩洛哥的农业落后,耕地很少,耕地面积只占可耕地的1 /3 ,单位面积产量极低,在最好的年景,平均每公倾只收谷物6 公担左右。

在工业方面,摩洛哥的采矿业较为发达,马拉喀什与首都非斯的手工业相当兴旺。摩洛哥鼓励商业和重视对外贸易,欧洲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建有不少商站,商人还可住在马拉喀什的雇佣兵住区。19世纪美、英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在摩洛哥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摩洛哥形式上还保持独立,实际已沦为半殖民地。

突尼斯在奥斯曼统治初期受土耳其素丹任命的帕夏(省督)管辖。17世纪上半叶,帕夏的权力为贝伊(负责税收和部落行政的官员)穆拉德所篡夺,突尼斯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穆拉德王朝(1621-1702 年)。1702年,近卫军长官易卜拉欣.谢里夫推翻穆拉德王朝,出任帕夏。1705年,新任近卫军长官候赛因.本.阿里击退阿尔及利亚入侵军队后,被封建主拥立为贝伊,并建立新王朝(王朝一直统治到1957年共和国成立)。候赛因王朝统治下的突尼斯,是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全国分成24个行政区,卡伊德(省长)由贝伊任命。

突尼斯的封建土地关系,基本与摩洛哥相同。此外,突尼斯还向非穆斯林居民征收人头税(' 马杰巴')。突尼斯的工业主要是采矿业(磷酸盐矿、铁矿),以及与采矿和农业有关的加工工业。突尼斯的贝伊,尽管是以土耳其素丹名义进行统治,但实际享有国家君主的权力。突尼斯可以铸造货币,与外国订立商约,并有得到奥斯曼帝国承认的突尼斯王国国旗。为保护民族工业,直到1860年外国人在突尼斯没有经营工业、手工业和拥有不动产的权利。

THE END
0.技术与国运:清代中国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清朝|乾隆|世纪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只有到了18世纪,在各种因素比较齐备的英国,这项技术进步才逐渐发挥出其伟大的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GTKNNRM273?F5^T0jvsm
1.《工业设计史》第三章: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背景: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变革过程中,新技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eg:使用蒸汽机就是机械化的第一步 保尔顿是发展蒸汽机并使之适用于制造产业方面的一位中心人物,同时也是使英国小五金商业化的重要人物 金属工业的发展 意义: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的广泛应用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jvzquC41dnuh0lxfp0tfv8hjknkng8ftvkimg8igvcomu8=6::;63>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探源18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水能的利用和蒸汽机的发明大大加速了纺织业等的发展。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业革命在带来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人们对金钱和利润的追求导致了拜金主义的产生;工厂主看重机器的作用,而忽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他们的情感。jvzquC41jvsm0{mj|0tfv8GLJMNUFa]DUMH0496726760qyo
3.落日的辉煌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织机,即著名的“珍妮机”。机 器的使用,使纺织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 在动力机器方面,1769年瓦特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 成了复式蒸汽机。1785年英国的棉纺工厂开始用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6478;378
4.18世纪的英国女作家:出版作品就等同于打上“耻辱烙印”18世纪初,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很大程度上源于启蒙运动带来的革新以及缓慢到来的工业革命:杰思罗·塔尔(Jethro Tull)发明了谷物条播机;安德鲁·米克尔(Andrew Meikle)发明了脱粒机;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发明了蒸汽机,众所周知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又对其进行了改良,后来用于汽轮制造[汽轮可以靠约翰·jvzq<84ewnzvtn3khgth0lto1e58wolrvx82w]
5.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从屈辱到自强——中英《南京条约》史实展18世纪英国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织工厂(《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伯明翰全景(《外国城建史》) 1793年,奉行重商主义的英国政府为了发展英中贸易,派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使团出使中国。图为马戛尔尼使团进入北京时,用绘画记录的北京城门。 jvzquC41yy}/onnrkct/ew46||hgo9:
6.国际战略前沿:十八路诸侯起事,东方时代呼之欲出董卓战争英法时代;18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英法率先进入工业时代;借助工业的力量,英法两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实施全球殖民;尤其是英国,经过近2个世纪的扩张,至20世纪初,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其与法国共同主导了2个世纪的殖民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英法依靠武力进行全球扩张,侵略奴役全世界各族人民,政治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CWPJXAV27787D@U0jvsm
7.公考笔试考前必看系列之人文常识汇总(下)中国我国制度(一)过程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1. 发生: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2. 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 重要发明:富尔顿蒸汽轮船、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二)影响 1. 极大提高生产力,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 自由资本主义形成: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 jvzquC41yy}/hnsdk0ipo8ucig5ggw}kcq€jz~sfgvgjn87217>069<939972;6:338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jvzquC41pg}t0lhvx0ipo872385178621CXUKY8Eej>NPO~Evx]O|o]zC3<17:50ujznn
9.【人类经济万年史】142法国18世纪经济(中)|路易十四|柯尔贝尔|英18世纪末期,法国直接仿效英国的榜样,积极部署工业化。1787年新建的克罗索冶金公司拥有四个大熔炉和两个大铸铁厂。法国最大的一家昂赞煤矿公司,1789年已拥有4000名工人和12台蒸汽机。在纺织业中,尽管英国有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但通过走私,在棉织业中还是拥有约900 台英国机器。法国工业化的起步,由于爆发了革命而告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IFN4RO:27695G?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