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最早最详尽的报道来自《青岛日报》,比《人民日报》提前一周。

1日,《青岛日报》在一版刊发消息:《四方铁路工厂职工完成我国自造的第一个新火车头 中央铁道部命名为“八一”号机车》,主消息合并了两条消息《滕代远部长给四方铁路工厂的贺电》、《四铁职工上书毛主席朱总司令》。因青岛档案馆藏《青岛日报》电子版模糊不清,主消息中辨认出的第一段是:“四方铁路工厂工友们,在伟大的增产节约运动中,以无比的劳动热情,制造了新中国第一个火车头来迎接 “八一”建军节,崭新的火车头已在七月二十六日试车,**良好,质量达到百分之百。铁道部特命名为“八一”机车,并于八月一号举行落成典礼。”文末署名的杨富贵,是厂工会干部、《青岛日报》通讯员。

《青岛日报》1日报道配发了一张火车头在车间的照片,与它同场景的另一张照片,此前被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现在被《庆祝青岛主题展》以巨幅尺寸陈列。

2日,《青岛日报》一版刊发两条消息《四方铁路工厂“八一”号机车昨隆重举行落成典礼》、《青岛驻军易耀彩司令员为“八一”号新机车剪彩》,配发剪彩照片。二版刊发报道《新中国自造的第一台火车头“八一”号》,并配发三张照片。

之后,新华社在8月3日、4日分别播发《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四方铁路工厂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制出了第一台国产机车》。长期研究宣传四方机厂厂史的张成,收藏有当时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大公报》、《云南日报》、《新华月报》,从中看出地方报纸都在新华社第二条电稿播发后第一时间即5日见报。

不知什么原因,《人民日报》9日才在二版头条位置刊登这两篇稿件,并配发了两张照片。

2分29秒的 “八一”号黑白纪录片,2000年时四方机厂就在百年厂庆专题片中采用过。

在建党百年青岛主题展上,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八一号”专题,附有短纪录片。这段黑白片记录了火车头制造和剪彩的简况,原版的女声解说,许多片段因信号衰减已经断断续续。原四方机厂电视台记者徐玫说,为了搞清楚片头的署名“摄影 李文化”,她查阅了李文化自传体的《往事流影》后确认,作者就是建国后第一代纪录片摄影师,后来拍摄、导演了许多标志性故事片,电影界的风云人物李文化。该片摄制时他才23岁,出品单位应该是他供职的北京电影制片厂。

根据新华社报道,参加落成典礼的有青岛驻军司令员易耀彩、市长赖可可、青岛市总工会副主席孙刚、全国劳模郝建秀和工厂职工等共两千七百余人。纪录片中,驻军首长易耀彩司令员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受礼并剪彩、致词,还有许多海军战士举枪欢呼的热烈景象,获得军礼的荣耀,就是因为火车头是为建军节献礼并被命名为“八一”号。

这两张背景不同的照片,我们推测,或许有一张是剪彩预演的。视频里军地领导中显著位置穿便装的应该是市长赖可可,《青岛日报》报道,市长赖可可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八一号”机车的落成,又一次表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量。

媒体中曝光最多的老工人丁学文,他的照片如果准确辨认将成为珍贵的图片资料。

《人民日报》对 “八一号”制造过程是这样记载的:七月二十六日,这台机车基本上已经完工了。“八一号”机车是完全用国产材料制造成功的。这是一台崭新的冖丂1(读音:莫克幺)型的火车头,它具有强大的牵引力,能带动载有三千吨以上货物的列车快速运转。每一个配件都经过精细加工和缜密的检查。月牙板是机车牵引的重要机件,开始曾有人说:“这玩意儿过去向来是外国造的,咱制不得。”经过老技工丁学文多次的试验,才解决了渗碳对料问题。报道提到制造过程中突破了若干技术难题,提到名字的只有老工人丁学文,他搞成的月牙板是推动车轮转动的一个连杆。《青岛日报》照片中就有他,但已极其模糊。在黑白纪录片中提到他时,在车轮旁的工人,厂史专家认为必须与档案照片印证才能确定是丁学文。

当时媒体没有提到,但和中国首台自制机车直接相关的设计过程,在八十年代出版的青岛原四方区政协资料《四方制造:机车》中有记载:工厂组成由厂领导、技术人员、老工人组成的设计组,查阅各种机车资料,到作业现场与一线工人解决难题,到胶济铁路线上测量时速、风向、牵引力等数据,反复设计、论证,才完成了“解放”型干线蒸汽机车图纸设计。总共加工制造了一万多个零部件,才把机车成功制造出来。

中国首台自制火车头的历史地位,一度受到挑战但不可撼动。

有趣的是,中国首台自制火车头青岛四方造的地位,后来一度受到同行觊觎。原四方机厂厂志办主任王学让回忆,九十年代中期,几个大铁路工厂要争这个荣誉,纷纷提交有关材料,四方机厂的资料是他整理上报的。经过铁道科学研究院、中车总公司、《人民铁道报》专家慎重研究,再次确认“八一”号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张成说:“我手里有当年报道“八一”号的六份老报刊原件,看看这些,就明白了什么叫史料无言,胜似雄辩。”

作为朱德总司令1952年视察时激励四方机厂“造新车”的成果,“八一”号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铁路运输立下汗马功劳,服役奔波40年于1992年退役。2010年中车四方110年厂庆前,这台功勋火车头荣归故里,整修一新后在棘洪滩新厂区永久展出。

历史车轮碾过,留下凹凸不平的痕迹,擦拭尘土遮盖的轨道,很多印记可以重现,有些则成为永久的谜题。

THE END
0.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丨这幅画揭开新中国首台蒸汽机车背后的故事随着新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试车的成功,新中国从此拥有了自主研发制造蒸汽机车的能力。 蒸汽机车的自主研制生产对于新中国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 蒸汽机车要中国制造 自中国1876年建成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之后,神州大地铁路线上奔跑的机车全都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生产的旧型蒸汽机车,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864618A6:74995B586
1.国家工业密码丨“人类大迁徙”中的明星家族从这里走来铁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到高铁列车, 火车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 接力开往未来。 1952年,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 “八一号”在青岛四方机厂 (中车四方股份(29.260,0.33,1.14%)公司前身)下线, “万国机车博览会”的牌子隐入历史尘烟。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5/2;5eql2kpeyrz|j99:<47;3ujvsm
2.百克曼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新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解放型蒸汽机车 建国后,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首先选择仿造旧机型中数量最多、功率较大、性能较好的MA(ㄇㄎ)型干线货运机车。1952年7月,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出厂,命名为解放型,现用代号JF;机车全长2190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36千牛,轴式1—4—1。四方、大连jvzq<84yyy4cclmocptdjrsc0eun0ls1
3.中国人如何从实验室中创造“高铁奇迹”5月28日推出第一期 由总台主持人何岩柯、劳春燕 总台央视记者李京京以及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 组成的磕科团 带你走进高铁核心实验室 解锁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秘密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八一号” 它的研制成功 结束了中国不能独立制造机车的历史 jvzquC41o0zigyfrgt4dp8wuuatfy|Igvcoma;8489652
4.百年瞬间丨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试制成功1959年《欢庆十年》纪录片:在金色的秋天,工业战线上也出现出了一片丰收的美景,大连机车厂的职工以增产的两台火车头向祖国献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沿着仿制、改造旧蒸汽机车起步,继而自行设计制造新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的步伐逐渐加快。1975年,我国第一批内燃机车女司机在济南铁路局诞生。 jvzquC41yy}/3;8930io1;54316:19>1XKJF3?8336<3297449?9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