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二)新乡学院

物理化学课程是新乡学院具有优良教学传统、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课程之一。物理化学课程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1999-2002年,省教委教改项目“在高师<物理化学>教学中突出师范性的实践与研究”,全面提升了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本课程自1978年开设以来,一直为我校化学教育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设置的“化学”本科专业所开设,其中1984年、1985年、1986年连续3年还为中学教师化学进修班开设,1987年以后一直为化学教育和“化工工艺”专科专业开设,后来扩展到其他院系的不同专业,还同时为新乡市电视大学开设物理化学实验。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目前同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5个本科专业开设。在学校进行的教学质量检查中,本课程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本教研室教师教学认真,教学效果优秀,每次学生评教都非常满意。其中,2011年《物理化学》课程被评新乡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2020年被评选为河南省本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优秀课程“一等奖”,2021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目前本课程共有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2人,其中有7人具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1人。其中,在“河南省教育系统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人,在“新乡学院课堂教学奖”中荣获“特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课程团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方法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本着突出重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式指导教学,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良好的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3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国家专利3项;同时,每个教师都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承担着多项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作为一支优化组合的教学队伍,把优良的教学传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奋发的工作精神结合起来,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学科,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物理化学是化学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单纯状态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为后继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等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物理化学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目标包括:

(1)了解物理化学研究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等)及其中包括的一般科学方法;

(2)熟悉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3)培养学生基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理论,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一般物理化学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参加工程实际训练的首要门坎。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学会一些操作技能。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把课堂上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加强本课程的综合型、设计型教学环节,满足学生通过本课程进行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使原来从属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验证性、探究性和综合创新性的系列实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包括:

(2)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性能、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选择仪器、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从中找出规律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无机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1.参考书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韩德刚,高执棣.化学热力学.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7.

(3)付鹰.化学热力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张礼和.化学学科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梁文平,杨俊林,等.新世纪的物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Poling B E, Prausnitz J M, O’Connell J P. 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 New York McGraw-Hill, 2004.

2.期刊

(1)K. S. Novoselov, Z. Jiang, Y. Zhang, et al. Room-Temperature Quantum Hall Effect in Graphene, Science, 2007, 315: 1379.

(2)B. Santiago-Gonzaleza, C. Vazquez-Vazqueza, M. C. Blanco-Varelaa, et al. Synthesis of water-soluble gold clusers in nanosomes displaying robust photoluminescence with very large Stokes shift[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5, 455: 154-162.

(3)T. Brezesinski, J. Wang, S. H. Tolbert, B. Dunn, Ordered mesoporous a-MoO3 with iso-oriented nanocrystalline walls for thin-film pseudocapacitors, Nature Materials, 2010, 9: 146-151.

(4)K. S. Novoselov, A. K. Geiml, S. V. Morozov, et al. Two-dimensional gas of massless Dirac fermions in graphene, Nature,2005,438: 197-200.

(5)Zhang J. R., Wang X., Qi G. C., et al. A novel N-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 composed of hollow carbon nanospheres[J]. Carbon, 2016, 96: 864-870.

(6)彭莉娟,姚倩,王静波,等.RDX及其衍生物高温热解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7,33(4):745-754.

(7)吴洪鹏.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2:13-19.

(8)郭玉宝.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电极表面电子结构和电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7:5-9.

(9)曹静思.分子反应活性位点^心及分子结构性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7:3-23.

(10)李小军.AuGen(n=2-9)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化学通报,2015,78(11):1053-1056.

THE END
0.物理化学下册学习知识重点及公式定理复习资料集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复习进程第七章 电化学1.正负、阴阳极规定及离子迁移方向正负极:电势高的为正极,电势低的为负极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阳离子迁向阴极 原电池:正极-阴极 负极-阳极 电解池: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 2.ξzF Q =F -- 法 jvzquC41yy}/5?5fqey/pny1fqi0c>6:34<7;;3jvor
1.江苏自学考试物理化学(三)教材大纲这些分子、原子相互作用及相对运动均具有一定的能量,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及运动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能量形式的转化,因而物质的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有热、电、光、声等物理现象。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物理化学就是从化学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去研究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物理化学主要运用物理的理论及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的jvzquC41yy}/|rpcq5<60lto1jznn88a81812?d33a74ajs36:626:5763923:;224897?d20jzn
2.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理化学;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不仅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也是生命科学、医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理工科创新人才方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B>77;4ivvq
3.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化工专业;实践导向 jvzquC41ynpyv}3zwgyiw7hqo1nbq€jp19752?3jvor
4.物化公式总结(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五版)公式总结傅献彩版专业:化学姓名:XXX学号:XXX物化公式总结第五章 相平衡一、主要概念组分数,自由度,相图,相点,露点,泡点,共熔点,(连)结线,三相线,步冷(冷却)曲线,低共熔混合物(固相完全不互溶)二、重要定律与公式本章主要要求掌握相律的使用条件和应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系统的各类典型相图特征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7=;5:5>/j}rn
5.实验八原电池电动的测定1. 按室温计算各电池电动势值。(注:预习时算好) 2. 插上数字电位差计的电源插座,打开电源开关预热5分钟。将右侧功能选择开关置于测量档。 3. 测定实验时的室温,计算该温度下的标准电池电动势值,计算公式如下:Et=[1.0186-4.06×10-5(t℃-20)-9.5×10-7(t℃-20)2]V,t—实验温度,℃,。 jvzquC41|nw/|~xv0gjv0ls1ynny1rshq1713;4389=/j}r
6.物理化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理解偏摩尔量的定义与物理意义;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化学势的定义;用化学势表达的适用于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判据;逸度的概念,逸度参考状态的含义,用逸度表示混合物中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概念;活度的概念,选择活度的参考状态;用活度表示液态(固态)混合物中的组分的以及溶液中溶jvzquC41nk~z0pxcw0kew7hp1ktgq862;5554@60jvs
7.[渝粤教育]天津大学21秋物理化学2B(李松林,侯德榜)参考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物理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包括原电池、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以及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等。讲解了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探讨了离子迁移数、电极极化和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同时,深入讨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粒二象性、粒子在势箱中的行为以及能级分布。此外,还涵盖了统计热力学中的能级分布、玻尔兹曼分布和配分jvzquC41dnuh0lxfp0tfv8gpl{kew8ftvkimg8igvcomu8645867;>9
8.电池标准电动势Eθ,电池电动势E,标准电极电势之间关系是什么啊能因此,求得的E是实际电动势,用“E”表示.而“Eθ”指的是标准电动势. APP内打开 结果2 举报 电池电动势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16.原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势的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我在word上打的公式显示不出来,我截图…… 27149 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1,则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值和电池的电动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8g7kde:=242kf2j5;56?dfl999c885k70jvsm
9.大学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pdf电导率、电动势、粘度等或现代谱仪、 )(IRUV- 、、、等监测与浓度有定 VISESRNMRESCA) 量关系的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求得浓度变化。 物理方法有可能做原位反应。 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 10.3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33B4:22;12@6352672<;0ujzn
10.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课件.doc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061 学号13 姓名沈建明实验名称 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室温 19.60 ℃ 气压 102.0 kPa 成绩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通过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jvzquC41yy}/5?5fqey/pny1fqi04>6929?227mvon
11.物理化学考前复习:基础知识+重点(考前必备)(2)求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ln r m G nFE RT K ? ? ? ?=-=- ,则ln K ? = nFE RT ? (3)求微溶盐活度积:微溶盐活度积sp K 实质就是微溶盐溶解过程的平衡常数。 (4)求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测定一电池的电动势E ,再由? ? 求得E ? 后,依据能斯特方程求算电池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a ± 及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j36>883;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