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河南省孟津县马岭村有一位81岁的农民叫马世文,他用过的农具如今都变成了“古董”,陈列在展览馆以及新农村供人们参观,马世文老人也成了义务的解说员,所以大家就想去看看有什么。图为马世文老人。
2 / 11 这是他使用的一辆架子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比较清楚,这是用木料做成,两边装有像两个自行车一样的轮子,两根又长又直的车把贯穿前后,使用架子车时主要使用的是牛、驴等牲畜拉动,在农村早些时候没有机动车,主要靠架子车来运输,种地时用它送肥料,也可以往家里拉麦子、玉米,甚至建房子拉土、拉砖都可以用。
3 / 11 这是碾子,碾子的碾盘中心有铁器的竖轴,多以人推或者牲畜拉动,碾盘上面有人工雕刻的纹理,其目的是增加碾压粮食时的摩擦力,使粮食能够很好的进行磨碎。
4 / 11 瓦罐,就是一种“陶器”,先用泥巴做胎,然后进行烧制,形成瓦罐,它主要用来盛米、盛面等,因为瓦罐具有透气性,所以里面盛放的粮食不会发霉,在农村广为使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5 / 11 老人说这是辘轳,是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水井上要支起x型井架,辘轳上装有手摇的转轴,转轴上缠有绳索,绳索的一头有个挂钩,当水桶挂在挂钩时,有个安全扣,可以扣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上下起伏,提取井水。但是随着自来水的使用,水井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辘轳也便成了历史。
6 / 11 这是老人使用过的铡刀。铡刀是用来切草、切树根等的五金刀具,在木头座上安装刀身,刀的一头有固定杆,可以活动,一头有刀把,铡草时可以上下提压,就能把草铡碎,便于牲畜咀嚼。
7 / 11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底部的厚重的刃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上,也有用人力来拉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的重量有四五十斤。
8 / 11 耧也叫“耙耧”、“耧车、“耧犁”。是一种畜力和人工结合的播种机。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三腿耧播种比较常见,播种时要有人“帮耧”,“帮耧”就是负责把牲畜按规矩“办事”。耧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9 / 11 脱离机,是用来把粮食和植株分离的设备。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脱离机的分类更加专业。这个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不太陌生。
10 / 11 这是手扶拖拉机。流行于乡村的一种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它里面添加柴油驱动,因为小巧灵活且动力强劲,受到农民的欢迎,还因为结构简单,适合于耕地,使用时要驾驶员扶着扶手进行作业。随着农业机械的换代更新,手扶拖拉机已经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11 / 11 而老人右手边的就是手工织布机,在五六十年代以前人们穿衣服主要是用织布机织布。老人家告诉我们,他们家这台织布机足足为两代人使用。老人说曾经所用的这些东西,现在都已经成“没用”的东西,没想到随着现在新农村的发展,以及农耕文化的需要,又派上了用场,成了大家了解农工文化的载体。老人使用的还有好多工具都很“稀奇”,不再罗列,如若想知道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所以大家有什么不用的东西要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