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视听作品缘何常看常新(深观察)

如果提到当代经典视听作品,你首先会想到哪些?是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等电视剧,还是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抑或是纪录片《话说长江》《河西走廊》?这些作品都曾在今年2月1日开播的重温经典频道播出,深受观众欢迎。

日前,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平行论坛——重温经典论坛上,业内人士围绕“是什么力量让经典作品历久弥新”的议题展开讨论,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

反映时代精神记录社会变迁

如果说《闯关东》《亮剑》《士兵突击》等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弘扬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亮剑精神,传递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因而令观众常看常新,那么《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则因为展现了特色地域文化和不同的人生态度,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经典视听作品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跨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引领力和艺术感染力。“经典视听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记录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颂扬真善美,表现人的美好理想和情感。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李京盛说。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优秀视听作品,彰显了首都风范、古都风云、时代风貌。如《渴望》《情满四合院》《觉醒年代》等作品,以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铸就了一代代观众心中的经典。

《情满四合院》导演刘家成是京味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他表示,这部剧传递了“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与人为善的道德观等,而且通过平民化、有烟火气的表现形式,感染打动了观众。

王隽认为,经典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时代气息、思想气息、生活气息、艺术气息,“重温经典,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精神刚需’。”

塑造生动人物激发情感共鸣

《渴望》中的刘慧芳、《上海滩》中的许文强、《繁花》中的宝总……一提到经典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其中那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角色,他们是经典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持久流传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些角色通常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或触及普遍情感,角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使作品不断被新一代观众发现和欣赏,从而得以广泛传播,在人们的文化记忆中长久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些角色和故事也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一个角色的高度决定了一部戏的高度,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一部戏的生命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王茜华说。多年来,她成功塑造了《当家的女人》中的张菊香、《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的杨柿红等农村女性角色,还因出色地饰演张菊香,获得第二十四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

为了演好张菊香这个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农村女性,在《当家的女人》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洗衣做饭、养牛的戏,还是去砖窑背砖、下地种麦子的戏,抑或是开手扶拖拉机、大卡车的戏,王茜华都拒绝使用替身,亲力亲为。她说:“张菊香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骑自行车、拉架子车,到开手扶拖拉机、开大卡车,最后开上小轿车,构成人物完整的成长过程。我都要自己演,而且演得真实可信。”王茜华演活了张菊香,也助力这部作品成为经典。

《情满四合院》中的傻柱至今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刘家成认为,要成功地塑造角色,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部剧讲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发生在北京四合院里的百姓故事、生活变迁。傻柱既有北京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仗义、知恩图报的一面,也有有仇必报的一面,一口“京片子”得理不饶人。这个角色的丰富性深深吸引了观众,他的成长和转变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与超越,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深度,也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创新艺术表达善用数字技术

在艺术创作中,创新是决定作品能否吸引观众并留存后世的关键。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传统经典作品,也需要不断地用新技术和新的艺术手法重新诠释,以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

几年前的一台晚会上,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演唱了流行歌曲《少年》,这个节目至今令许多观众记忆犹新。这群平均70多岁的老年人带上红领结,挽起白衬衫的袖口,虽然两鬓斑白、脸上爬满皱纹,却依然嗓音清亮,激情满怀,活力四射。这一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在互联网瞬间刷屏。节目颠覆了流行音乐与老年群体之间的传统界限,老人们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浓厚的情感重新诠释这首歌,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策划这个节目的唯众传媒&星野拾光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杨晖,还曾参与策划制作《开讲啦》《中国中医药大会》《超级语文课》等综艺节目,以创新精神和对高品质内容的坚持,多年来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她强调,创新性对文艺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至关重要,同时,视听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对经典视听作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纪录片制作人李东珅是《河西走廊》的总制片人。他介绍,10年前,这部纪录片未播出时,由于其打破常规的表现手法和影像语言,让播出平台负责人有些忐忑。令人惊喜的是,该片播出后备受好评,其情景再现的手法、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航拍、延时摄影、慢动作和动画等技法的大量运用,影响了国产纪录片创作,很多业内人士至今对该片津津乐道。李东珅说:“创新是有风险的,但是一部作品如果不能在它所处的时代引领其他作品往前走一点,就不可能成为经典。”

近10年来,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导演滕俊杰拍摄了一系列戏曲电影,将《霸王别姬》《锁麟囊》《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戏曲作品搬上银幕,不仅保留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也为电影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拍摄中,他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霸王别姬》是国内第一部3D全景声戏曲电影,《曹操与杨修》使用了8K超高清技术。在另外一些电影作品中,滕俊杰还运用了CG合成技术、VR技术等,为海内外戏迷带来新体验,多部戏曲影片在美国、法国放映,受到赞扬。

THE END
0.大咖面对面丨开手扶拖拉机起家的黄明经,如何成为南安石材人敬重的前辈上世纪80年代,开手扶拖拉机起家的黄明经,敏锐地察觉到石材产业的巨大前景,成为南安较早一批进入石材领域的企业家。发展至今,他旗下有南安光明石业、锦明石业等5家独立经营企业,个人更是当选水头镇商会会长以及南安石材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在做大自己事业的同时,他也不断凭借个人的行业影响力,带领南安石材产业在疲软的市场上逆 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
1.车轮滚滚向前进(车之记忆)东方红52马力手扶拖拉机 (三) 婴幼儿时期的车——轮子上的娃哈哈 我记忆中的老家,在我们还是婴幼儿时期,哥姐带弟妹、姑叔带侄男侄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以下的图文(源自网络),形象地记录了上述情景。 座栏,是农村孩子们婴幼儿儿时期的座驾,大人忙不过来时,小BB们便会被放置在座栏中。后来,有的家长在座栏下面jvzquC41yy}/onnrkct/ew468zlbw;<
2.上世纪90年代郑州第二拖拉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当年家里买一辆,能轰动十里八乡。jvzquC41yy}/jwyx0v|0pn|u1352:?7632=39@6;74842>
3.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焦点透视新浪财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二)发行人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权益投资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本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主要子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 ■ 注1:2012年6月,原一拖(洛阳)机具有限公司公司更名为一拖(洛阳)中成机械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经完成。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v532:8274>029:;37<14;;40unuou
4.在历史洪流中感受永康拖拉机厂的变革(回忆录5)永康拖拉机厂是省机械厅直属企业(正处级),主导产品:手扶拖拉机、单缸柴油机,在计划经济生产队和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制初期,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产生的税收占永康财政收入的半边天,为农业农村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永康拖拉机厂区域內有;派出所、职工医院、电影院、邮电所、银行、粮站、百货商场、菜市场、灯光球场、幼儿jvzquC41yy}/onnrkct/ew46sy:ey=p
5.上错了床,就再也下不来了新婚结婚仲夏小静秋莲一周后秋莲母子俩准备好行囊,委托叔伯哥开着手扶拖拉机给他们送行,天还不亮,就到了当地的火车站,那时候还是绿皮的老火车,票都是当天在车站上买,所以需要提前到站。 到火车站后,儿子永强背着用化肥袋子装的行李,秋莲背着两个床单包裹,里面包着用新棉花做的一床被子,随后与叔伯哥告别。 当时的时间很巧,火车刚好就在站点,那个时候站台管理得不严,jvzquC41f{428<3eqo5bt}neng5H:L9L5EH17<9SXV7/j}rn
6.省委书记程维高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就是在他带领下搞成的。文革中,各项工业基本停产,可程维高 坚持不停产,把东风12型的产销做到2万台。他每天上班都乘班车上班,总是把座位让给年纪大的人,我母亲赵玉梅也是该厂的员工,年长程维高近10岁,经常得其让座,所以总记得程书记。90年代中期,我母亲听说程维高回常过春节,就让我带着她jvzquC41yy}/onnrkct/ew46feiuk|
7.忆父亲有一次,父亲坐手扶拖拉机到工地各施工区查看工程施工情况,在下一个陡坡时,由于道窄路滑,司机一不小心将车滑到了路边悬涯,碰巧被一棵大树挡住,没有翻进深沟,保住了父亲一条命,但浑身上下多处擦伤,父亲和司机到工地卫生室做了简单处理后,很快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jvzquC41yy}/onnrkct/ew448v
8.中国拍摄长城第一人|陈长芬:人生中该你做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上世纪80年代拍长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乘火车或公共汽车,然后再骑自行车、雇手扶拖拉机或者步行到拍摄点。经过12年的奔波,1990年,陈长芬的第一本长城集在日本出版。“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文化,都是我们的遗产,都是我们家园的一部分……”陈长芬感叹。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83285217=:4@;::a723=:7:2;20|mvon
9.钻石般的精品来自山东常林20世纪90年代初手扶拖拉机的成功研发,使山东常林集团产品成功打开了市场销路。在市场销售中,常林发现,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耕作条件、农民耕作习惯差异很大,一款产品很难包打天下。为此,董事长张义华提出,产品研发要做到技术最高、质量最好、品种最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产品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jvzquC41rcvft7i|yy}/exr1f|xc1ltpvgtu1;53627348Ftvkifn9;22:SU0qyo
10.“世界屋脊”上的“星空电影院”(艺近人和)上世纪90年代,为了能多带一些胶片到村里放映,扎西次仁买了辆自行车。1998年,扎西次仁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方便了很多,但路还是土路。“无论是开拖拉机,还是骑自行车,只能慢慢地开、慢慢地骑,因为害怕把设备弄坏。”2015年,扎西次仁的家里买了私家车,他会开着私家车去放映点。 现在大家看电影的渠道更多了。目前,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wd1jznn872453198651p}/F:62226sgwrtda814<5935e2/;50jvs
11.神梨文创园:新晋网红打卡点,年轻人都爱逛,前身是拖拉机厂?如果说拖拉机映射了过去的繁华工业,那桦林电影院就是将旧时光的厚重氛围推向了极致。 简单的繁体红字抬头和复古的黄绿撞色瓷砖一看便来自久远年代,充满了古老质朴的厚重气息。 两幅二人高的巨型电影海报立在两旁,分别是《东邪西毒》与《廊桥遗梦》的宣传画,两部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距今已过去了二十多年,即使jvzquC41yy}/7?|jy0ipo8hwnv{sg8igvcomAri?39<7
12.平板车拖拉机无人机:三代人的春耕图  20世纪90年代,拖拉机开始在中国农村普及,丁成敏的春耕轻松了不少。1991年,他借了4000元钱,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开始了机械耕作。这一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增加到了78.8万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增加到了729.3万台。中国平原地区开始兴起农机热,很多农民告别了人拉手耙的历史。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463798521j32=g55d=ecl9d54hg;m:dh7<3eA>3f65d0qyon
13.农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钱场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钱场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3:/j}rn
14.如今沦为时代的眼泪汽车云峰年代拖拉机自行车云南省90年代初期是生产云峰拖拉机的昆拖厂最红火的年代,职工有1500多人,工厂生活区内生活着超过5000多的人口,就像是小城镇。当时一台手扶拖拉机要卖四五千元,依然供不应求,很难买到。买拖拉机的人除了用来耕地,主要用来做生意。当时各地都在盖新房子,拖拉机买来去砖厂拉砖头到各村去卖,干个一两年就能赚回买拖拉机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NEQSHU7277<9R=50jvsm%oBrquz2898avch`p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