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工业之城,历经百年荣耀时光,江门的工业基因深入肌理。
过去几年,为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江门大力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聚焦制造业、体现制造业当家,大抓工业经济招商。
一批批企业落地,一个个“新工厂”建设。深江产业园、智能科技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一个接一个,为江门产业发展注能。
| 江门双碳实验室
但,新工厂来了,旧工厂还在吗?
曾经为江门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旧工厂,大家还记得吗?“高耸的大烟囱、浩浩荡荡的工人大军、人头攒动的宿舍区……”
那些辉煌,是江门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回到过去,来看看江门「消失的七大工厂」都有哪些?
江门甘化厂
甜蜜的事业 曾是亚洲最大糖厂
说起江门工业回忆,江门甘化厂,必然位列第一名。
作为城市的往日荣光,甘化厂是属于江门人的共同记忆和骄傲,其“威水史”更是多不胜数。
丨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厂名
甘化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糖厂,先后创办了“莲花牌”白砂糖、“万寿菊牌”系列生产用纸,“水仙花牌”浆板等,荣获多个国家、省级奖项。
丨历届领导视察江门甘蔗化工厂
图源:《南岸印迹潮人径实施方案规划》
上世纪50-80年代,先后迎来周恩来、朱德、彭真、杨尚昆、胡乔木、陶铸、邓小平、贺龙、罗荣桓、叶选平等领导来视察。
到2011年12月,甘化厂全面停产,被民营企业德力西公司收购。
记忆中的那些辉煌已经远去,目前,甘化厂所在地段进行的连片“三旧”改造仍在进行中。
丨甘化厂工业遗址现状
甘化厂是广东省首批国家工业遗产,也是全省仅有的三个国家工业遗产之一。
据悉,目前,甘化厂工业遗产仍然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制糖分厂建筑和设备,这在中国同时期制糖工厂里是极其稀缺的存在。
|甘化厂博物馆效果图,具体以官方为准
根据早前规划,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一带,将改造成工业遗产博物馆,打造文创集市、文创基地、现代工业设计展馆等等。
新会农械厂
全国首台手扶拖拉机诞生地
新会农业机械厂,前身为新会农具机械厂,筹建于1956年初,以生产51式犁头、双轮双铧犁、打禾机、喷雾器等农具为主。
1958年3月,新会农械厂成功研制出全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轰动一时。
同年7月,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点名视察新会农械厂,并题写厂名“新会农业机械厂”,目前石碑仍立在厂门口。
丨1980年省委书记视察新会农业机械厂
图源:新会政协
数十年来,新会农械厂一直是新会的“龙头”企业。
据新会农械厂统计,1981年,新会手扶拖拉机的出口量达4016台,此后年出口量维持在千台以上。在农机行业中,新会手扶拖拉机的出口量、出口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手扶拖拉机不准进城行驶”政策的出台,手扶拖拉机销量下滑严重,让新会农械厂遭到沉重打击。
面临困境,新会农械厂试水上马自豪牌轿车生产线,可惜的是,最终生产线名录未能通过国家审批,转型宣告失败。
2003年,因债务问题,新会农械厂顺应企业改革潮流,转制为“新会农机械有限公司”。
目前除尚在维持生产的几间车间,农械厂的旧址过半车间基本处于半废弃状态。
据早前消息,新会拟投资16亿,对新会农业机械厂工业遗存进行修缮与改造,打造农械厂片区“工业遗产新生态”商圈。
江门船厂
曾造香港最大拖船
江门船厂建立于1954年,是上世纪70-90年代,享誉海内外的造船厂。
江门船厂鼎盛时期,工人多达1300多,能承担1000吨客货轮和2000吨驳船船舶修造任务,年造船能力过万吨,产值过亿,曾造出了香港最大的拖船。
丨江门船厂老照片
70年代开始,江门船厂制造的船只开始远销到到菲律宾、越南等地,80年代,因曾遭遇12级台风后,所早船只骨架仍然完好,而名扬海内外。
相信不少江门80、90后都会有这样的回忆:在路过江会路时,总会能看到河边高高耸立的吊机,也总对船坞里正在建造的大小船只充满好奇。
丨江门船厂船坞
历经60年的风雨后,在造完最后一只游艇后,江门造船厂在2015年正式停产。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江门造船业已西移至银洲湖一带。
江门船厂旧址,也于2016年启动“三旧改造,建成了如今的恒大御景半岛小区,同时还有部分旧址变身为江门市的工业遗址,改造成了江门船厂文化创意园。
江门造纸厂
中国最早的造纸厂之一
江门造纸厂,于1910年开始筹建,前身为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初期1913年正式投产。
江门造纸厂是中国最早的造纸厂之一,也是江门资历最老、规模最大的侨资企业。
据了解,在纸厂效益好的年代,厂区内还有小学、幼儿园、医疗室等等配套设施,员工福利全江门数一数二。
丨1915年的江门制纸有限公司
2006年,江门造纸厂宣布破产关闭,结束了其90多年的造纸历史。
一度成为江门的地理标志,见证了江门纸厂辉煌历程的三座大烟囱,也在2016年开展的“三旧改造”中,轰然倒下。
丨图源:网络
如今在江门纸厂原址上,已经建成朗晴新天地小区。
江门水泥厂
全国首创“江山牌”道路水泥
江门水泥厂,建立于1970年,也曾叫城建水泥厂,是江门曾经的纳税大户。
其生产的“江山牌”道路水泥,属全国首创,因质量过硬,抗压耐磨,闻名在外。
据悉,在过去,一般的水泥,最多只能承压100吨的货车,直至江山牌道路水泥问世,承重1000多吨的货柜车已不在话下。
丨图源:江门高新
不过,因水泥厂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噪音粉尘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与周边民居住宅格格不入,已不适宜作业生产。
2009年,江门水泥厂正式停产,退出历史舞台。
2015年,江门水泥厂被列入“南岸印迹”项目进行保护开发,2020年,厂区主体建筑被拆除后,建设为河滨公园和城央绿廊延长线。
江门味精厂
全国一品鲜酱油鼻祖
江门味精厂前身为江门市果酱厂,1982年更名为江门市味精食品厂,是全国一品鲜酱油的鼻祖。
旗下有“兰花” 、“春兰” 品牌的产品,尤其兰花牌味精,曾畅销国内外,是不少江门人引以为傲的一个品牌。
丨兰花味精
据了解,在30年多前,江门味精厂就已有1000多工人,规模之大可见一斑,而当时一个月发两次奖金的福利,如今依然为老员工们津津乐道。
遗憾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门味精厂没有顺应市场需求,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直至2001年破产,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也即目前的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
新会涤纶厂
曾是全国最大化纤企业
新会涤纶厂位于会城今古洲板块,1981年建厂,1983年正式投产,是当时全国最早、最大、最先进的化纤企业,也是新会的一张“名片”和新会人的自豪。
新会涤纶厂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丙纶厂、锦纶厂、色母粒厂等几家大型化纤,以及纺丝、织造、染整、印花、制衣等一系列纺织项目的上马,为新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
经此集聚发展后,新会变成了纺织之城,成为“中国化纤名城”。
遗憾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新会涤纶厂由于经营不善,从辉煌中走向了没落。
作为广东省老工业基地,50至80年代,甘化厂、纸厂、船厂等见证了江门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并打下雄厚的工业基础。
80至90年代以来,江门孕育出纺织服装、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食品、建材、造纸等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后,江门善用侨乡优势进行“招商引资”,一批批侨胞回乡办厂办实业。
多个时代大背景结合下,江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企企业遍地开花,更是培育了李锦记、大长江、雅图仕、美雅、维达、嘉士利、天地壹号等一批知名品牌。
如今,江门进阶为工业投资千亿城,产业结构再次进入转型升级期。
目前江门覆盖了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应急与环保八大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将实现质级跃升。
展望未来,江门以“工业立市”为本,紧握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期,必能弯道超车,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
备注“江门”进江门楼市交流群,
获取更多楼市一手猛料!
学区丨
法拍丨
市场丨
户户实用率超100%,
家家都有空中大花园!
楼市“大”变局,
一起「育见」划时代的4.0住宅!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