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重装函〔2024〕2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等国家支持政策的协同,现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做好相关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
1.高端工业母机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数控机床
1.1.1
重型精密立式车床
最大加工直径:3500~5000mm;最大加工工件高度≥2500mm;工作台跳动(端面、径向)<0.015mm;X/Z(直线轴)定位精度≤12μm(行程≤2000mm),行程每增加1000mm精度增加4μm;X/Z(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6μm
最大加工直径>5000mm;最大加工工件高度≥4000mm;工作台跳动(端面、径向)<0.02mm;X/Z(直线轴)定位精度≤12μm(行程≤2000mm),行程每增加1000mm精度增加5μm;X/Z(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8μm
1.1.2
精密车削中心
加工工件圆度≤0.5μm,圆柱度≤1μm;直线轴定位精度≤2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1μm
1.1.3
高精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转台直径:630~10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5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3μm;回转轴定位精度≤5″;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3″
转台直径:1000(不含)~30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10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6μm;回转轴定位精度≤10″;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5″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4
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
最大加工直径:630mm;直线轴定位精度≤6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3μm;回转轴定位精度≤6″;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3″
最大加工直径:630(不含)~11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8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5μm;回转轴定位精度≤8″;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5″
1.1.5
五轴立式龙门镜像铣削机床
最小壁厚≤0.9mm;壁厚精度:±0.1mm
1.1.6
五轴立式加工中心
工作台尺寸>10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5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3μm;回转轴定位精度≤5″;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3″
1.1.7
五轴卧式加工中心
工作台尺寸<8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4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2μm;回转轴定位精度≤4″;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2″
工作台尺寸:800~1250mm;直线轴定位精度≤6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4μm;回转轴定位精度≤6″;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4″
工作台尺寸:1250(不含)~16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10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6μm;回转轴定位精度<10″;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6″
1.1.8
精密坐标镗加工中心
工作台尺寸≥630mm;定位精度≤3μm;重复定位精度≤1.5μm;回转轴定位精度≤3″;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1.5″
1.1.9
卧式数控高速拉床
Y/Z(直线轴)定位精度≤15μm;Y/Z(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10μm;A/C(回转轴)定位精度≤15″;
A/C(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10″;粗糙度≤Ra0.8μm
1.1.10
高精度立式磨床
最大磨削直径≥1000mm;直线轴定位精度≤4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2μm;内圆圆度≤0.6μm,粗糙度≤Ra0.2μm;工作台跳动(端面、径向)≤0.002mm
1.1.11
精密数控坐标磨床
主轴转速≥45000r/min;直线轴定位精度≤4μm;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2μm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12
精密复合磨削中心
加工精度:外圆圆度≤0.2μm,内圆圆度≤0.4μm;圆柱度≤1μm
1.1.13
复合材料飞秒激光切割装备
加工幅面≥250mm×250mm;X/Y(直线轴)定位精度≤0.5μm;切割厚度≥2mm;热影响区≤5μm;拉伸强度≥95%
1.2铸造装备
1.2.1
超大型冷室压铸机
锁模力≥90000kN,最大压射力≥3500kN;最大铸造面积:2250cm2(40MPa);最大空压射速度≥9m/s;建压时间≤40ms;压铸周期≤120s
1.2.2
单晶定向炉
额定容量≥50kg;温度控制精度:±1℃;拉晶柱精度误差:±0.1mm;工作真空度≤1Pa,极限真空度≤0.01Pa
1.2.3
高效精密无模成形装备
最大成形尺寸≥5000mm×3000mm×1000mm;成形精度≤0.1mm/1000mm;X/Y(直线轴)最大进给速度≥30m/min
1.3锻压装备
1.3.1
高效精密径向锻机
锻造力≥6MN;最高锻造频次≥310次/分钟;锤头调节精度:±0.2mm;夹头行走定位精度:±1mm;夹头旋转定位精度:±0.5°
1.3.2
伺服电动螺旋压机
公称压力≥250MN;运动部分能量:5000kJ;行程次数:8次/分钟
1.3.3
精密冷温锻造压机
工位数≥5;公称压力≥16MN;公称力最大行程≥16mm;最大行程次数≥40次/分钟;成形精度≥6级
1.4焊接装备
1.4.1
大型线性摩擦焊装备
焊接力≥1000kN;顶锻力≥1200kN;频率:10~90Hz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4.2
大型惯性摩擦焊装备
主轴转速≥600r/min;最大转动惯量≥8700kg·m2;最大顶锻力≥10000kN
1.4.3
高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装备
激光功率≥12kW;激光输出功率不稳定性≤1.5%;电弧电流≥400A;有效行程≥30m;定位精度≤0.5mm;重复定位精度≤0.3mm
1.5热、表面处理装备
1.6增材制造装备
1.6.1
微尺度粉末床熔融装备
粉末粒径≤10μm;成形精度:±2μm;表面粗糙度≤Ra1.6μm
1.6.2
全覆盖多激光粉末床熔融装备
成形尺寸≥300mm×300mm×300mm;激光器数量≥8个;每个激光器覆盖全幅面
1.6.3
超大幅面粉末床熔融装备
成形尺寸≥1500mm×1500mm×1000mm;激光器数量≥20个;制造效率≥900cm3/h
1.6.4
多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装备
成形尺寸≥800mm×800mm×800mm;电子枪数量≥4个;单枪功率≥4.5kW;成形精度≤0.5mm;孔隙率≤0.3%;制造效率≥200cm3/h
1.7工业机器人
1.7.1
电子制造用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
负载≥12kg;自由度:6;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67
1.7.2
汽车制造用工业机器人
1.7.2.1点焊机器人
负载≥150kg;重复定位精度:±0.05mm;平均无故障时间≥80000h
1.7.2.2弧焊机器人
负载≥6kg;重复定位精度:±0.02mm;重复轨迹精度:±0.1mm;平均无故障时间≥80000h
1.7.2.3喷涂机器人
重复定位精度:±0.2mm;换色时间≤15s;平均无故障时间≥80000h;防护等级:IP66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7.3
冶炼炉高温强冲击载荷工业机器人
工具末端最大冲击载荷≥90000N;定位精度:±5mm;最大速度≥1.8m/s;无故障冲击次数≥12000次;机器人本体耐受环境温度≥80℃
1.7.4
重载工业机器人
负载≥700kg;重复定位精度:±0.08mm;绝对定位精度:±1mm;平均无故障时间≥80000h
1.8其他成形装备
1.8.1
大型薄膜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螺杆直径≥190mm;长径比≥34:1;额定转速≥200r/min;产能≥9t/h;装机功率≥2000kw
1.9高端工业母机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1.9.1
数控机床滚珠丝杠
中径:25~63mm;噪声≤72dB(48m/min以上);精度达到P1级
1.9.2
数控机床导轨
宽度:25~55mm;噪声≤70dB(60m/min以上);精度达到P1级
1.9.3
数控机床直驱转台
A/C(回转轴)定位精度≤10″;A/C(回转轴)重复定位精度≤4″
1.9.4
数控机床电主轴
回转误差≤0.1μm;静刚度≥1000N/μm;转速≥15000r/min;低速输出扭矩≥300N·m
1.9.5
数控机床双摆角铣头
A/C(回转轴)驱动扭矩≥5000N·m;夹紧扭矩≥6000N·m;主轴扭矩≥1250N·m;定位精度≤8″;重复定位精度≤4″
1.9.6
数控机床高速精密转台轴承
DN值≥7×105mm·r/min;刚性≥175kN·m/mrad;精度达到P2级
1.9.7
数控机床光栅/时栅回转编码器
精度:±1″;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h
1.9.8
数控机床光栅/时栅直线编码器
精度:±1μm/m;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h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9.9
数控机床数控装置
最高支持通道数≥8;单通道插补周期≤1ms;平均无故障时间≥30000h;具备RTCP误差补偿、刀轴矢量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功能
1.9.10
数控机床伺服驱动器
位置输出最高分辨率:28位;最大调速比:1:100000;最大载波频率:8K;具备2倍过载能力(持续3s),支持动态精度优化、全闭环接口
1.9.11
重载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
传动精度≤50″;背隙回差≤1′;传动效率≥85%;寿命≥6000h
2.电子专用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2.1集成电路生产装备
2.1.1
硅外延炉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应用材料:硅、锗硅
2.1.2
湿法清洗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清洗
2.1.3
氧化炉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
2.1.4
涂胶显影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涂胶显影
2.1.5
氟化氪光刻机
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248nm;分辨率≤110nm;套刻≤25nm
2.1.6
氟化氩光刻机
晶圆直径:300mm;照明波长:193nm;分辨率≤65nm;套刻≤8nm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2.1.7
高能离子注入机
晶圆直径:300mm;注入均匀性≤0.5%;能量范围≥1MeV;能量纯度:99.9%
2.1.8
低能离子注入机
晶圆直径:300mm;能量范围:200eV~50KeV;注入剂量:5×1013~5×1016ions/cm²;束流大小:0.5~30mA
2.1.9
等离子干法刻蚀机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刻蚀
2.1.10
特种金属膜层刻蚀机
刻蚀晶圆规格:12英寸;CD1σ均匀性(片内、片间、批间)≤3%;
MTJ特征CD:25~80nm;MTJ侧壁损伤≤2nm;MTJ侧壁陡直度≥80°
2.1.11
化学气相沉积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沉积
2.1.12
物理气相沉积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用于关键层沉积
2.1.13
化学机械抛光机
铜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14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5000Å/min
钨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14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2000Å/min
铝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2500Å/min
介质抛光: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片内及片间非均匀性≤5%;抛光速率≥1000Å/min
2.1.14
激光退火装备
晶圆直径:300mm;工艺节点等于或优于28nm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2.1.15
光学线宽量测装备
动态重复性:宽度≤0.1nm,高度≤0.15nm,角度≤0.08°;准确性:线性度≥0.9,斜率:within1±0.1;表面颗粒增加≤4颗@>30nm
2.2片式元件生产装备
2.2.1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用辊印机
有效运行时间≥80%;膜卷最大可安装直径≥500mm;印刷宽度≥330mm;印刷速度≥100m/min;印刷辊与黑胶辊之间的平行度≤30μm
2.2.2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用叠层机
叠层尺寸≥310mm×310mm;叠层效率≤7s;图像重复精度:±2μm,对位台定位精度:±2μm;叠层图形变形量:△X≤0.015mm,△Y≤0.015mm;单膜厚度≤2μm,层数可达1000层;有效运行时间占比≥85%
2.2.3
薄膜流延机
适用PET膜宽:350mm;最大流膜宽度≥310mm;流延厚度:1~10μm,流延速度≥100m/min;烘干温度≤120℃;流延极差:±5%
2.3新型显示生产装备
2.3.1
超薄玻璃一次拉制成形装备
厚度≤70μm;厚度差≤10%;透过率≥90%
2.4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
2.4.1
钙钛矿真空镀膜机
膜厚均匀性≤5%;片间膜厚稳定性≤2%;组件尺寸≥0.72m2;生产节拍≤60s
2.4.2
钙钛矿涂布机
膜厚均匀性≤5%;片间膜厚稳定性≤5%;组件尺寸≥0.72m2;生产节拍≤60s
3. 电力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1核电机组
3.1.1
三代核电(华龙一号、CAP系列)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3.1.1.1主回路系统装备及堆芯测量系统
机组额定功率≥1200MWe;设计寿命≥60年;堆芯损坏概率≤1.0×10-5/堆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概率≤1.0×10-6/堆年;换料周期≥18个月
3.1.1.2主泵变频器
3.1.1.3主蒸汽与主给水隔离阀门及高灵敏度调节阀
3.1.1.4数字化仪控系统
3.1.1.5乏燃料运输容器
3.1.1.6核级专用焊材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1.2
高温气冷堆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3.1.2.1一回路系统装备和测量系统
堆芯出口温度≥750℃;单模块热功率≥250MWte;设计寿命≥60年;满足第四代核电安全特性
3.1.2.2燃料及其装卸系统
3.1.2.3数字化仪控系统
3.1.2.4氦气冷却回路相关设备及阀门
3.1.2.5氦气回路核级专用焊材
3.1.3
快中子反应堆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3.1.3.1钠回路系统装备
机组额定功率≥600MWe;设计寿命≥40年;堆芯损坏概率≤1.0×10-6/堆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概率≤1.0×10-7/堆年
3.1.3.2钠回路仪控和检测装备
3.1.3.3钠回路核级专用焊材
3.2大型火电机组
3.2.1
燃气轮机
额定功率<30MW,单循环热效率≥20%;额定功率:30~50MW,单循环热效率≥26%;额定功率>50MW,单循环热效率≥32%
3.2.2
高效二次再热煤电机组技术装备
额定功率≥1200MW;再热蒸汽温度≥630℃;蒸汽压力≥30MPa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3大型水电机组
3.3.1
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单机容量≥300MW;转子交流励磁系统额定电压≥3kV
3.4大型风电机组
3.4.1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3.4.1.1近海抗台型风电机组
额定功率≥15MW;风能利用系数(Cp值)≥0.47;设计寿命≥25年;极限生存风速≥45m/s(10min平均值)
3.4.1.2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
额定功率≥7MW;风能利用系数(Cp值)≥0.47;设计水深≥50m;设计寿命≥25年;极限生存风速≥55m/s(10min平均值)
3.5太阳能机组
3.6生物质能发电装备
3.7新型储能装备
3.7.1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额定功率≥200MW;额定能量≥800MWh;系统能量效率≥65%;设计寿命≥20年
3.7.2
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额定能量≥6MWh;额定功率≥1MW;额定能量效率≥65%;设计寿命≥20年
3.7.3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额定能量≥1MWh;额定能量效率≥85%;设计寿命≥3000次
3.7.4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单体能量≥30Wh;比能量≥120Wh/kg;80%DOD循环寿命≥20万次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8新型电力系统输配电装备
3.8.1
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
额定电压:±800kV及以上;输送容量≥5000MW;控制链路延时≤70μs
3.8.2
海上风电换流站
额定电压:±400kV及以上;额定电量≥1100MW;极限生存风速≥33m/s(10min平均值);抗震烈度≥7度
3.8.3
混合换相换流阀
额定直流电压≥120kV;额定直流电流≥3000A;最大关断电流≥5500A;过负荷电流≥3600A(持续2h)
3.8.4
直流干式电容器
最大电压≥2.8kV;最大电容≥9mF;损耗≤0.05%;可重复峰值电流:30kA
3.8.5
高海拔特高压换流变压器
额定电压:±800kV;应用海拔≥2500m
3.8.6
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
额定容量≥240MVA;电压等级≥220kV
3.8.7
开关设备
3.8.7.1环保气体开关设备
额定电压≥120kV;额定电流≥4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绝缘介质:干燥环保气体;断口满足工频耐受电压(230+73)kV,雷电冲击耐受电压(550+103)kV;机械寿命≥10000次
3.8.7.2单断口高压真空断路器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0kA;断口满足工频耐受电压(230+73)kV,雷电冲击耐受电压(550+103)kV;工作环境温度:-40~+40℃;机械寿命≥10000次
3.8.7.3高电压大容量高通流能力开关设备
额定电压≥550kV;额定电流≥8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80kA,短时/峰值耐受电流≥80kA/210kA;机械寿命≥10000次
3.8.7.4海上风电高电压环保型开关设备
额定电压≥70kV;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30k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30kA(持续3s);绝缘介质:干燥环保气体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8.8
智能配电网控制装备
3.8.8.1时间敏感网络交换机
时间同步精度≤50ns,时延≤1μs,抖动≤500ns;支持802.1AS/Qbu/Qbv/Qci/Qch/CB等主流TSN协议;功耗≤4W
3.8.8.2全控型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
额定输入电压/频率:10kV/50Hz;额定功率≥2.5MW;治理次同步频率范围:5~35Hz;效率≥98.5%;补偿时间≤1ms
3.9电力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3.9.1
核主泵机械密封
正常工况密封压力≥15MPa;正常工况密封温度:30~74°C;特殊工况密封温度:110°C;密封运行周期≥4个运行周期;密封介质:冷却水(含硼)
3.9.2
燃气轮机关键部件
3.9.2.1透平叶片
配套应用于燃气轮机要满足本目录编号3.2.1所规定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
3.9.2.2燃烧室喷嘴
3.9.2.3火焰检测器
3.9.3
抽水蓄能机组控制与保护装备
测频分辨率≤0.0001Hz;励磁系统所有通道间跟踪精度≤±0.2%;灭磁开关额定分断电流≥80kA;整流桥间均流系数≥96%
3.9.4
海上风电
机组核心零部件
3.9.4.1变流器
主机额定功率≥10MW;效率≥97%;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18000h
3.9.4.2发电机
主机额定功率≥10MW;效率≥96%
3.9.4.3叶片
主机额定功率≥10MW;风能利用系数(Cp值)≥0.47
3.9.4.4主轴承
主机额定功率≥16MW;精度:P4级;工作环境温度:-40~+80℃;设计寿命≥25年
3.9.4.5齿轮箱
主机额定功率≥16MW;传动效率≥98%;振动速度≤3.0mm/s;工作噪声≤105dB(A);设计寿命≥25年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3.9.5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3.9.5.1压缩机子系统
额定功率≥300MW;额定效率≥70%;变工况运行范围:40%~110%;启动时间≤8min(冷态启动至并网);非补燃式
3.9.5.2膨胀机子系统
3.9.5.3蓄热换热子系统
3.9.6
飞轮储能装置
3.9.6.1大功率电力级飞轮单体设备
单机输出功率≥100kW;单机输出能量≥30MJ
3.9.6.2五自由度磁轴承稳定控制装置
3.9.6.3火储联合调频控制装备
3.9.7
特高压分接开关
额定电流≥1600A;容量≥6400KVA;切换同步时间≤12ms;切换开关绝缘介质:空气
3.9.8
特高压直流套管
电压等级:±800kV及以上
3.9.9
新型数智电缆
3.9.9.1新型感知电缆
感知距离≥3m;数据安全等级:满足《GM/T0035.2-2014》中规定的II-B级;测温范围:-40~+150℃;测温精度:±1℃
3.9.9.2超导电缆
电压等级≥35kV;额定电流≥2200A;额定容量≥133MVA;电缆单位漏热:2.5~3W/m;额定运行温度:77K(-196℃)
4. 大型矿山和冶金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4.1千万吨级井工综采综掘成套装备
4.1.1
半煤岩掘锚一体机
截割功率≥560kW;掘进断面≥12m2;截割煤岩硬度≤85MPa;机载锚杆钻机数量≥6
4.1.2
硬岩竖井钻机装备
装机功率≥2000kW;钻孔深度≥1000m;提吊力≥18000kN;综合成井速度≥60米/月;适应岩层单轴极限抗压强度≥200MPa
4.2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用装备
4.2.1
大型无人值守露天矿用挖掘机
标准斗容≥45m3;行走速度≥0.8km/h;铲斗定位和控制精度≤0.1m;目标重构和识别精度≤0.2m
4.2.2
X射线与可见光双识别选矿机
图像特征识别精度≥0.1mm;矿石信息处理、硬件分选能力≥1300万颗/小时;兼容矿石表面可见光、内部射线多通道图像信息同步采集、同步处理能力
4.3金属冶炼铸造装备
4.3.1
双辊薄带铸轧装备
最大拉速≥120m/min;铸带坯规格:最大宽度≥1500mm,厚度:1.4~2.1mm;产品规格:最大宽度≥1500mm,厚度:0.7~1.9mm
4.3.2
多功能连铸机
不锈钢圆坯直径:160~700mm;不锈钢方坯尺寸:190mm×190mm;不锈钢矩形坯尺寸:300mm×500mm;不锈钢工或模具钢板坯尺寸:300mm×810mm;不锈钢板坯:厚度≤300mm,不锈钢圆坯直径≤700mm
4.3.3
超大断面重型异形坯连铸机
最大拉坯速度≥0.60m/min;最大断面:1300mm×510mm×140mm;质量合格率≥98%;年产量≥1×106t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4.4金属压延及加工装备
4.4.1
高精度铝热连轧机
最大轧制速度≥10m/s;产品厚度精度:±0.014mm(2mm厚);产品凸度公差:±0.28%
4.4.2
宽幅镁合金板带轧制机
4.4.2.1宽幅镁合金板带铸轧装备
板材宽度≥1200mm;产品厚度精度:±0.003mm(0.3mm厚);产品卷径≥1500mm
4.4.2.2宽幅镁合金板带卷式轧制装备
辊面宽度≥1400mm;板材宽度≥1200mm;产品板厚≤0.3mm;产品厚差≤0.003mm;产品卷径≥1500mm
4.4.3
宽幅铝带单机架冷轧机
辊面宽度≥1850mm;轧制速度≥1500m/min;厚度精度:±2.5μm(0.2mm厚)
4.4.4
高强钢钢板精整装备
产品钢板抗拉强度≥2000MPa;钢板厚度:0.7~3.5mm;钢板宽度:800~1850mm;机组速度≥400m/min;拉矫平直度≤3I
4.4.5
液力挤压装备
最大挤压力≥32MN;挤压筒内径≥150mm;产品长度≥1200mm
4.5物料搬运及港口机械装备
4.5.1
穿越式双车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
小车运行速度≥300m/min;满载额定起升速度≥135m/min;单机效率≥45循环/小时;双梁四轨道结构及双车交叉穿越自动化作业
4.5.2
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最大单机生产率≥5000t/h(卸矿石),≥4000t/h(卸煤);理论单位电耗≤0.4kWh;需清仓机工作舱位≤5%舱位;全过程封闭、自动化卸料
4.6大型矿山和冶金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4.6.1
大吨位矿用自卸车电动轮
牵引功率≥4MW;传动效率≥92%;减速比≥30;输出扭矩≥1×106N·m;无故障运行里程≥24000km;矿用自卸车载重≥200t
5.大型石油和化工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5.1陆地油气钻采装备
5.1.1
智能钻机
钻井深度≥15000m;最高工作压力≥70MPa;控制设备数量≥10台,系统响应时间≤0.1s;实时识别25种以上钻井工况
5.1.2
卧式五缸高压钻井泵
额定输入功率≥2000kW;额定工作压力≥7500psi;额定排量≥77.6L/s@24MPa(缸套直径180mm)
5.1.3
旋转地质导向钻井装备
最高工作温度≥175℃;最高工作压力≥140MPa;姿态测量精度:井斜角:±0.1°,方位角:±1°;实钻造斜率:15.3°/30m;具有零度造斜功能
5.1.4
大功率电驱压裂装备
最高工作压力≥140MPa;单机输出功率≥5800kW;压裂柱塞泵单泵流量≥2.5m3/min
5.1.5
高温高压成像测井装备
最高工作温度≥200℃;最大工作压力≥140MPa;具备伽马、电阻率、中子、密度、阵列声波、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核磁共振测井评价能力
5.1.6
电驱连续油管作业机
最大提升力≥450kN;最大注入速度≥48m/min;最低运行速度≤0.01m/min
5.1.7
油气开采及增产气举压缩机
排气压力≥35MPa;排气量≥5×104Nm3/d
5.2油气管道集输装备
5.2.1
天然气田用丙烷冷剂压缩机
流量≥40t/h;转速≥6000r/min;额定功率≥5000kW;入口温度≤-40℃,
入口压力≥0.2MPa(a);出口温度≥85℃,出口压力≥1.5MPa(a)
5.2.2
液化天然气高压外输泵
最大流量≥500m³/h;最大扬程≥2700m;最大工作压力≥16MPa;最低工作温度:-196℃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5.2.3
液化天然气装船泵
最大流量≥2000m³/h;最大扬程≥180m;最低工作温度:-196℃
5.2.4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卧式闪蒸气压缩机
活塞力≥40t;气量≥14000kg/h@-120℃;最低工作温度:-196℃
5.2.5
天然气往复式压缩机
功率≥5500kW;排气压力≥45MPa;流量≥1.5×106Nm3/d
5.3千万吨级炼油装置
5.3.1
重整装置用离心式氢气增压机
轴功率≥30000kW;处理量≥53000Nm3/h;配套装置生产能力≥4.3×106t/a
5.3.2
重整装置用往复式氢气压缩机
活塞力≥1250kN;配套装置生产能力≥8×105t/a
5.3.3
加氢反应器
设计压力≥18MPa;设计温度≥450℃;配套装置生产能力≥2.6×106t/a
5.3.4
高压螺纹锁紧式换热器
最大设计压力≥20MPa;最大设计温度≥400℃;设备直径≥1700mm
5.4百万吨级乙烯装置
5.4.1
乙烯裂解装置机组
5.4.1.1裂解气压缩机
配套装置生产能力≥1.5×106t/a
5.4.1.2丙烯压缩机
5.4.1.3乙烯压缩机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5.4.2
聚乙烯挤压造粒机
配套装置生产能力≥4.5×105t/a;设计输入功率≥15000kW;
混炼段转子直径≥500mm;齿轮泵设计排量≥69L/r;切粒模板孔数≥5300(直径:3.4mm)
5.4.3
聚丙烯挤压造粒机
配套装置生产能力≥3.5×105t/a;设计输入功率≥13000kW;螺杆直径≥350mm;齿轮泵设计排量≥55L/r;切粒模板孔数≥2400(直径:2.6mm)
5.5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
5.5.1
精对苯二甲酸加压过滤装备
生产能力≥3×106t/a;出口最大干基物料量≥77000kg/h;过滤后对甲基苯甲酸含量≤150ppm
5.5.2
粗对苯二甲酸加压过滤装备
生产能力≥3×106t/a;系统进水≤139kg/h;滤液含固率≤0.2
5.5.3
精对苯二甲酸干燥机
生产能力≥1.8×106t/a;直径≥4m
5.6煤化工成套装备
5.6.1
水煤浆气化废锅—激冷流程气化炉
单炉投煤量≥1800t/d;蒸汽产量≥0.7t/1000Nm3(CO+H2);蒸汽压力:4.0~9.0MPa
5.6.2
大型高压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
单炉投煤量≥5000t/d;碳转化率≥98%;冷态开车时间≤2h
5.7气体分离、压缩装备
5.7.1
大型空分装置用空压机
最大工作流量≥5.2×105Nm3/h;压比≥6
5.7.2
氢气压缩机
充装:最大排气压力≥30MPa,最大容积流量≥1200Nm3/h;加注:最大排气压力≥45MPa,最大排量≥500Nm3/h@12.5MPa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5.8大型石油和化工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5.8.1
大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最大载荷≥11250kN;主电机额定功率≥2×1100kW
5.8.2
超高压管汇
公称通径≥180mm;工作压力≥175MPa
6.先进节能环保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6.1节水与水处理装备
6.1.1
振动膜高效浓缩与分离装备
振动幅度:5~15mm,振动频率:40~60Hz;化学清洗周期≥3个月;脱盐率≥95%(反渗透)
6.1.2
高盐废水处理装备
进水CODcr:100~3×104mg/L;出水CODcr≤100mg/L;COD去除率:50%~99%;回收盐品质达到《GB/T2006-2014》Ⅱ类一等品、《GB/T5462-2015》工业日晒盐优等要求
6.1.3
有机废液超临界水氧化装备
反应压力:25~40MPa,反应温度:400~650℃;固体不溶物<100mg/L;CODcr处理浓度>1.2×105mg/L,CODcr去除率>99.9%
6.2大气污染治理装备
6.2.1
百万吨级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备
二氧化碳捕集规模≥150万吨/年;碳捕集热耗≤2.3GJ/tCO2;CO2纯度≥99.5%,CO2捕集率≥90%,碳捕集电耗≤70kW·h/tCO2;吸收剂损耗≤1.0kg/tCO2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6.2.2
环保岛型大气污染物治理装备
6.2.2.1脱硝装备
脱硝效率≥90%,控制设备出口NOX浓度≤50mg/Nm3;总除尘效率≥99.9%,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5mg/m3;脱硫效率≥98.8%,控制烟囱出口SO2浓度≤35mg/Nm3;燃烧类设备挥发性有机物去除效率≥97%,出口排放浓度≤20mg/m3;非燃烧类设备挥发性有机物去除效率≥90%,出口排放浓度≤60mg/m3
6.2.2.2除尘装备
6.2.2.3脱硫装备
6.2.2.4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装备
6.3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装备
6.3.1
含油污泥高值资源化利用装备
最大处理量≥7×104t/a;出料含油率≤0.3%;设备回收油率≥80%;热解炉机械密封压力≥500Pa
6.3.2
高热值固废焚烧水冷炉排炉装备
最大处理能力≥1200t/d;整体热能效率≥98%;炉排表面温度≤150℃;炉渣热灼减率≤1.3%;使用寿命≥8年
6.3.3
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装备
6.3.3.1密封破碎装备
电芯处理能力≥1×104t/a;电极材料回收率≥98%;黑粉纯净度≥98%(铜铝等其他≤2%)
6.3.3.2低温挥发装备
6.3.3.3综合分选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6.4先进节能环保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6.4.1
退役风电叶片综合利用装备
6.4.1.1高温除尘器
处理能力≥2000t/a;回收纤维纯度≥99%;回收纤维强度降低≤10%
6.4.1.2回收反应炉
6.4.2
磁悬浮鼓风机
磁轴承控制精度≤10μm,位移重复定位精度:±2μm;多变效率≥87%;工作噪声≤88dB(A)
6.4.3
磁悬浮真空泵
功率≥600kW;磁轴承控制精度≤10μm,位移重复定位精度:±2μm;流量范围:80~920m3/min;真空度范围:10~70kPa;工作噪声≤80dB
7.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7.1动车组
7.1.1
高速动车组
最高运营速度:400km/h;轴重:14.5t;剩余加速度≥0.05m/s2(400km/h运行)
7.1.2
中国标准市域列车
速度等级:160km/h;启动加速度≥1.0m/s2,常用制动减速度≥1.0m/s2,紧急制动减速度≥1.2m/s2;最大载客能力≥8人/平米
速度等级:200km/h;启动加速度≥0.8m/s2,常用制动减速度≥0.9m/s2,紧急制动减速度≥1.12m/s2;最大载客能力≥6人/平米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7.2铁路机车车辆
7.2.1
混合动力机车
最高运行速度≥100km/h;最大功率≥2200kW;轮周功率:混合工况≥1900kW,柴油机工况(持续制)≥870kW,动力电池工况≥900kW
7.2.2
电-电混合动力调车机车
牵引功率:接触网工况≥2000kW,动力电池工况≥900kW;最高运行速度≥100km/h;供电模式:接触网+动力电池
7.3铁路工程机械
7.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7.4.1
中国标准地铁列车
轴重≤17t;时速80公里:平均加速度≥0.6m/s2,时速120公里:平均加速度≥0.5m/s2;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1.2m/s2
7.4.2
新能源电子导向胶轮列车
续航里程≥200km;最高时速≥100km/h;爬坡能力≥12%;循迹转向精度:转角控制精度≤0.05°,循迹控制精度≤150mm,响应时间≤200ms;动力形式:动力电池或氢电混合动力
7.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7.5.1
高速动车组永磁牵引电机
额定功率:750kW;额定效率≥97%;功率密度≥1.05kW/kg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7.5.2
动车组关键零部件
7.5.2.1车轮
满足350km/h及以上动车组运行要求
7.5.2.2车轴
7.5.2.3轮对
7.5.2.4齿轮箱轴承
满足350km/h及以上动车组运行要求;精度:P5级;使用寿命≥290万公里;免维护周期≥145万公里;输入端转速≥6120r/min,输出端转速≥2600r/min
7.5.2.5牵引电机轴承
满足350km/h及以上动车组运行要求;精度:P5级;使用寿命≥145万公里;免维护周期≥20万公里;绝缘电压≥1000V(DC),绝缘电阻≥1000MΩ,击穿电压≥5000V(DC)
7.5.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
7.5.3.1轴箱轴承
精度:P5级;温升≤50℃;使用寿命≥240万公里;免维护周期≥1个架修期;满足80~160km/h使用要求
7.5.3.2齿轮箱轴承
精度:P5级;使用寿命≥240万公里;免维护周期≥80万公里;输入端转速≥6200r/min,输出端转速≥1200r/min
7.5.4
重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测速误差≤2%;满足SIL4级要求;闭塞制式:移动闭塞
7.5.5
轨道交通高性能时间敏感网络控制系统
最小控制指令周期≤1ms;通讯带宽≥100Mbps;控制通讯抖动延时≤1ms;满足SIL2安全等级、TSN通信、千兆通信速率要求
8.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1船舶
8.1.1
大中型邮轮
总吨位≥50000t;最大航速≥20节;载客量≥1000人
8.1.2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最大运输能力≥75000m3;最大航速≥15节;货舱蒸发率≤0.14%
8.1.3
大型滚装船
车道米≥7800m,甲板最大均布载荷≥4.0t/m2,或载车量≥8000;适用于重型车辆运输或新能源汽车运输;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8.1.4
甲醇燃料动力船舶
8.1.4.1油船
设计吃水下服务航速≥14节;载重吨≥10万吨;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8.1.4.2集装箱船
设计吃水下服务航速≥20节;可载运标准集装箱数≥10000箱;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8.1.4.3散货船
设计吃水下服务航速≥13节;载重吨≥20万吨;常规燃油时船舶设计能效指数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8.1.4.4矿砂船
设计吃水下服务航速≥13节;载重吨≥30万吨;常规燃油时船舶设计能效指数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8.1.5
氨燃料动力船舶
使用氨燃料可实现的最大替代率≥80%;经过处理后的船舶废气逃逸氨浓度≤30ppm
8.1.6
纯电动船舶
续航能力≥300km;总功率≥600kW
8.1.7
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
最大运输能力≥7500m3;最大航速≥14节;货舱蒸发率≤0.12%;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1.8
高耐波性地效翼船
起降抗浪性≥3级海况;巡航速度≥200km/h;续航航程≥1000km;有效载荷系数≥0.3;巡航升阻比≥14
8.2海洋工程装备
8.2.1
大洋钻探船
无隔水管钻探作业:最大钻深(含水深)≥11000m;隔水管钻探作业:最大作业水深≥2500m,最大钻孔深度≥3500m,最大钻深(含水深)≥6000m;最大可变载荷≥15000t;DP3级动力定位
8.2.2
大型渔业养殖工船
单船养殖水体≥80000m³;设计航速≥10节;配备自动投饵、成鱼起捕等养殖设施设备;配备养殖设施设备、养殖水质、海域水文气象等监测及远程监控系统
8.2.3
超大功率海洋液压打桩锤
最大打击能量≥3500kJ;最大打击频率≥16次/分钟;最大打击速度≥6m/s
8.3海上油气钻采装备
8.4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8.4.1
船用高速发动机
标定功率≥4000kW;标定转速:1800r/min;标况燃油消耗率(UIC标准条件)≤195g/kWh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4.2
船用中速发动机
8.4.2.1中速气体机/双燃料机
缸径:160~180mm;单缸功率≥100kW;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2%;燃气消耗率≤8800kJ/kWh
缸径:210mm;单缸功率≥200kW;平均有效压力≥2.1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甲醇模式)≥43%;额定工况热耗率(甲醇模式)≤8500kJ/kWh;额定工况替代率≥90%
缸径:230mm;单缸功率≥200kW;平均有效压力≥1.8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2%;燃气消耗率≤8800kJ/kWh
缸径:240mm;单缸功率≥200kW;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2%;最大氨能替代率≥80%;柴油模式和氨柴双燃料模式(通过后处理装置)下排放均满足国标第二阶段要求
缸径:270mm;单缸功率≥300kW;平均有效压力≥2.2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氨模式)≥40%;额定工况能量消耗率(氨模式)≤9000kJ/kWh;最高替代率≥70%
缸径:320mm;单缸功率≥405kW;平均有效压力≥2.0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3%;燃气消耗率≤8350kJ/kWh;重量功率比≤11kg/kW
缸径:450mm;单缸功率≥1150kW;平均有效压力≥2.4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7%;燃气消耗率≤7700kJ/kWh
8.4.2.2中速柴油机
缸径:270mm;单缸功率≥360kW;平均有效压力≥2.5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6%;燃油消耗率≤180g/kWh
缸径:320mm;单缸功率≥500kW;平均有效压力≥2.3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4%;燃油消耗率≤180g/kWh
缸径:390mm;单缸功率≥850kW;平均有效压力≥2.5MPa;发动机有效热效率≥46%;燃油消耗率≤185g/kWh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4.3
船用低速发动机
8.4.3.1低速双燃料机
缸径:400mm;单缸功率≥950kW;平均有效压力≥1.8MPa;燃油模式下,有效热效率≥45%,燃油消耗率≤185g/kWh;燃气模式下,有效热效率≥48%,燃气消耗率≤7420kJ/kWh;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
缸径:600mm;最大功率≥13600kW;转速≥97r/min;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
缸径:820mm;最大功率≥33250kW;转速≥84r/min;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
缸径:920mm;功率≥63800kW;转速≥80r/min;平均有效压力≥17.3bar;燃油消耗率≤173.3g/kWh+5%;燃气消耗率≤7026kJ/kWh+5%;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
8.4.3.2氨燃料低速机
缸径:520mm;有效热效率≥48%;氨替代率≥90%;氨逃逸率≤10ppm;满足IMOTierIII排放标准
8.4.3.3甲醇燃料低速机
缸径:920mm;单缸功率:5200kW@75r/min;能耗指标:153.2g/kWh+7%(燃油模式),6542kJ/kWh+7%(甲醇模式);甲醇运行范围:10%~100%;有效热效率≥48%;甲醇替代率≥95%
8.4.4
高速艇用发动机
最大升功率≥40kW/L;最低油耗率≤210g/kWh;满足船用国二排放标准
8.4.5
超低温流体装卸臂
公称尺寸:16~20in;设计压力≥1.89MPa;设计温度:-196~+65℃;单台装卸能力≥4000m3/h
8.4.6
喷水推进装置
最大持续功率≥10000kW;功率密度≥5MW/m2;喷水推进泵效率≥90%;流道效率≥90%
8.4.7
超大锚绞机
系统负载≥320kN×15m/min;电动液压驱动
8.4.8
潜液泵系统
流量≥1000m3/h;扬程≥130m;水力元件效率≥78%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4.9
动力定位装置
定位标准偏差≤2m;艏向标准偏差≤1.5°;达到DP3等级;适用四级海况及以上
8.4.10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艉输系统
软管绞车通径:DN200~600mm;收放管速度:0~18m/min;大缆绞车工作拉力:100~200kN;收放缆速度:0~36m/min;具有本地和远程控制及监测功能
8.4.11
船用燃料供应系统
8.4.11.1船用甲醇燃料供应系统
最大供给流量≥2700kg/h;供给温度范围:10~50℃;供给压力范围:5~20bar;供给精度要求:10μm
8.4.11.2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
液氨最大供给流量≥5300kg/h;氨气供应流量≥1000kg/h;燃料供给压力:5~90bar;燃料供给温度:20~45℃
8.4.12
LNG船用低温核心装备
8.4.12.1高负荷离心压缩机
满载航行工况下设计流量:26000~35000m3/h;出口压力:1.96~2.0bar(a);进口温度:-140℃
8.4.12.2低负荷压缩机
满载航行工况下设计流量:2600m3/h;进口压力:1.06bar(a);出口压力:14bar(a);进口温度:-90℃
8.4.12.3深冷式再液化装置
再液化能力覆盖:0.5~3t/h;磁悬浮轴承支撑、机组最高转速≥30000rpm;0~100%全工况运行;集成式撬装结构,即插即用;5年免维护
8.4.12.4LNG惰性气体装置
惰性气体氧含量≤1%;惰性气体一氧化碳含量≤100ppm;露点温度≤-45℃
8.4.12.5混合工质型再液化装置
液化能力:0~1500kg/h;比功耗≤0.70kW/kg;噪声≤110dB(A)@1m
8.4.12.6LNG高效换热器
天然气处理量≥66000kg/h;加热功率≥4300kW;设计压力≥2.5MPa
8.4.12.7LNG低温复合软管
尺寸规格:DN200mm,DN250mm;设计压力≥1.2MPa;爆破压力:不低于5倍设计压力;最小弯曲半径≤910mm(DN200mm),≤1500mm(DN250mm);弯曲刚度≤10kN·m2(DN200mm),≤15kN·m2(DN250mm);导热率≤1W/mK;重量≤22kg/m(DN200mm),≤30kg/m(DN250mm);弯曲疲劳寿命:40万次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4.12
LNG船用低温核心装备
8.4.12.8LNG船绝缘层真空泵
抽速≥1250m3/h;极限真空≤15Pa
8.4.12.9天然气焚烧装置
闪蒸汽处理量:0~5000kg/h;含氮废气浓度处理范围:0~100%;排烟温度≤250℃;自由流压力:15kPa
8.4.13
主液货泵
流量≥1800m3/h;扬程:165m;汽蚀余量/泵停:1.4m/0.7m;振动≤4mm/s;泵效率≥80%
8.4.14
船舶二氧化碳捕获存储装置
捕集效率≥80%;解析能耗≤2.4GJ/t;纯度≥99%;系统背压≤1800Pa
8.4.15
海底挖沟铺缆机
工作水深≥200m;喷射式挖沟深度≥3m;挖沟宽度≥300mm
8.4.16
单点系泊系统
液滑环设计流量≥3000m³/h;液滑环设计压力≥2.5MPa;承载弯矩≥1200t·m;轴向载荷≥300t;设计寿命≥20年
8.4.17
水下生产系统
8.4.17.1深水水下采油/气树
设计水深≥1500m;设计压力≥10000psi
8.4.17.2浅水水下采油/气树
设计压力≥10000psi;具备遥控操作功能
8.4.17.3水下控制系统
设计水深≥500m;功能配置:复合电液控制、纯电控制
8.4.17.4水下井口装置
设计水深≥500m;压力等级≥15000psi;使用寿命≥25年
8.4.17.5脐带缆
钢管最大内压≥10000psi;工作电压≥2.7kV;功能单元数量≥12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8.4.17
水下生产系统
8.4.17.6水下连接器
压力等级≥5000psi;最大工作压力≥3000psi;通径:18-3/4"
8.4.17.7水下复杂管汇系统
工作水深≥500m;额定工作压力≥10MPa;集成水下电液分配单元、水下控制模块、水下阀门、水下多相流量计、水下温压传感器、水下连接器等3项及以上关键零部件
8.4.17.8水下多相流量计
设计压力≥10000psi;设计深水≥1500m;多相流液量测量精度≤5%(相对);含水率精度≤2%(绝对)
8.4.17.9水下液动闸阀
阀门设计压力≥5000psi;设计水深≥500m;匹配管道尺寸≥6in;执行器设计压力≥3000psi
8.4.18
深水高性能动态柔性立管
管径≥6in;设计温度≥80℃;设计压力≥10MPa;适用水深≥100m
8.4.19
深水海洋钻探系统
工作水深≥1500m;钻探深度≥9000m;最大钩载≥9000kN
8.4.20
海洋钻井隔水管系统
工作水深≥500m;额定载荷≥1250kips;节流压井管线额定压力≥15000psi
8.4.21
钻柱升沉补偿系统
补偿载荷≥2700kN;最大静载≥4500kN;最大补偿行程≥7.6m
8.4.22
海底液压动力系统
工作水深≥3000m;额定工作压力≥15000psi;排量可调
8.4.23
生产井测井仪
最高工作温度≥177℃;耐压≥15000psi
8.4.24
无线随钻测量仪
最高工作温度≥150℃;最大耐压≥25000psi;传输速率范围:0~40bps
8.4.25
水下伸缩节
伸缩节冲程≥50ft;阻流压井边管承压≥10000psi;盘根数量≥2个
8.4.26
水下防喷器系统
工作水深≥1500m;额定工作压力≥10000psi;额定液压操作压力≥5000psi
8.4.27
隔水管用挠性接头
耐井筒压力等级≥2000psi;最大偏转角度:±10°
9.航空航天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9.1固定翼飞机
9.1.1
单通道干线飞机
最大设计航程≥4000km;巡航马赫数≥0.78;最大起飞重量≥70000kg;最大载客量≥130人
9.1.2
90座级支线飞机及系列化
满客航程≥2200km;巡航马赫数≥0.78;最大起飞重量≥43000kg;系列化机型可满足货运、医疗、应急救援等特种需求
9.1.3
70座级涡桨飞机
最大航程≥1000km;巡航速度≥550km/h;最大起飞重量≥27000kg
9.1.4
50座级涡桨飞机及系列化
最大航程≥900km;巡航速度≥400km/h;最大起飞重量≥21000kg;系列化机型可满足应急救援、医疗、灭火或人工影响气象等特种需求
9.1.5
双发多用途小型固定翼飞机
最大航程≥1300km;巡航速度≥270km/h;最大起飞重量≥5600kg
9.1.6
轻型电动飞机
最大航程≥180km;巡航速度≥110km/h;航时≥1.5h;载客≥2人
9.1.7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最大航程≥4000km;巡航速度≥450km/h;最大载水量≥12000kg;最大起飞重量≥50000kg
9.2直升机
9.2.1
大型直升机
航程≥800km;巡航速度≥250km/h;最大起飞重量≥12000kg;有效载荷(外挂)≥4800kg
9.2.2
中型直升机
航程≥600km;巡航速度≥220km/h;最大起飞重量:4000~12000(不含)kg;有效载荷(外挂)≥600kg
9.2.3
轻型直升机
航程≥600km;巡航速度≥200km/h;最大起飞重量:2000~4000(不含)kg;有效载荷(外挂)≥600kg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9.3无人机及其他航空器
9.3.1
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
航程≥1000km;巡航速度≥160km/h;最大起飞重量≥1000kg;有效载荷≥500kg
9.3.2
中大型无人直升机系统
航程≥300km;巡航速度≥100km/h;最大起飞重量≥500kg;有效载荷≥120kg;航时≥3h
9.3.3
大载重无人灭火救援直升机
最大起飞重量≥500kg;有效载荷≥200kg;作业高度:60~100m;不间断作业时间≥12h
9.3.4
载人飞艇
航程≥700km;航时≥10h;载客≥8人
9.3.5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最大起飞重量≥500kg;有效载荷≥125kg或载人≥2人;最大飞行速度≥110km/h;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9.4航天运载器
9.4.1
中型运载火箭(一次性)
低轨运载能力:4000~20000kg(低轨为42°倾角,200km×400km轨道高度的轨道);起飞质量:200000~800000kg;飞行可靠性≥0.95;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
9.4.2
中型运载火箭(可重复)
低轨运载能力:4000~20000kg(低轨为42°倾角,200km×400km轨道高度的轨道);起飞质量:200000~800000kg;飞行可靠性≥0.95;回收可靠性≥0.9;复用次数≥10次;发动机点火次数≥3次;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
9.4.3
大型运载火箭(一次性)
低轨运载能力:20000~100000kg(低轨为42°倾角,200km×400km轨道高度的轨道);起飞质量:800000~2500000kg;飞行可靠性设计指标≥0.95;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
9.4.4
大型运载火箭(可重复)
低轨运载能力:20000~100000kg(低轨为42°倾角,200km×400km轨道高度的轨道);起飞质量:800000~2500000kg;飞行可靠性设计指标≥0.95;回收可靠性≥0.9;复用次数≥10次;发动机点火次数≥3次;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9.5航天飞行器
9.5.1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单星发射最大重量≥500kg;有效载荷功率≥4000W;单星交换容量≥50Gbps;支持多星堆叠发射
9.5.2
低轨手机直连通信卫星
单星发射最大重量≥500kg;有效载荷功率≥4000W;采用全数字相控阵天线,波束不小于16个
9.5.3
中轨通信卫星
卫星重量≥1000kg;有效载荷承载重量≥250kg;有效载荷功率≥3kW;设计寿命≥10年;搭载星上处理载荷、通信组网载荷和激光通信载荷实现卫星宽带通信和天基组网功能
9.5.4
高轨通信卫星
最大发射重量≥8000kg;载荷功率≥15kW;设计寿命≥12年;搭载高通量载荷实现卫星通信功能
9.5.5
北斗卫星
系统定位精度≤10m;系统授时精度≤50ns;系统测速精度≤0.2m/s
9.6机场地面设备
9.7航空航天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9.7.1
民用涡轴发动机
起飞功率≥1000kW;起飞状态耗油率≤0.287kg/kWh
9.7.2
民用涡桨发动机
起飞功率≥900kW;起飞状态耗油率≤0.31kg/kWh
9.7.3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
典型工况涡轮功率提取效率≥40%;典型工况液压泵和发电机效率≥85%;全包线复杂工况启动时间≤7.4s
9.7.4
Ka频段机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上行频率:29.46~30.0GHz,下行频率:18.7~20.2GHz;上行峰值速率≥8Mbps,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支持空地数据传输
9.7.5
高通量卫星机载前后舱协同应用系统
飞行数据全航程实时空地下传,更新频率≤1s;实时下传参数≥2000组;可接入不同制式卫星系统数量≥2;峰值速率≥150Mbps
9.7.6
平视显示器系统
视场≥36°(水平)×27°(垂直);进近引导能力(跑道视距)≥450m
10.新型农业机械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0.1新型高效拖拉机
10.1.1
智能大马力拖拉机
配套功率≥190kW;最大提升力≥70kN,最大牵引力≥90kN;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350h;传动方式:动力换挡或无级变速;整机智能化水平相当于道路车辆L2级
10.1.2
大马力橡胶履带拖拉机
配套功率≥190kW;静态接地比压≤35kPa;最高行驶速度≥30km/h;牵引效率≥85%;仿形轮系、高速减震
10.1.3
智能大型混合动力拖拉机
配套功率≥190kW;牵引效率≥78%;最大牵引力≥75kN;最大提升力≥59kN,提升时间≤2.5s;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350h;能效等级:1级;整机智能化水平相当于道路车辆L2级
10.1.4
丘陵山地多功能拖拉机
配套功率≥35kW;最小转向半径≤3.0m;最大爬坡度≥20°,最大坡地作业坡度≥15°;动力输出装置输出功率≥发动机额定功率8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50h;具有独立驻车制动系统
10.2自走式收获机
10.2.1
自走式棉包采棉机
配套功率≥360kW;作业行数≥6行;最高作业速度≥7km/h;采净率≥95%;棉包密度≥230kg/m3,棉包质量:2~2.2t;采用带式打包系统,实现不停机自动打包裹膜
10.2.2
大喂入量智能谷物联合收获机
喂入量≥15kg/s;总损失率:小麦≤1.2%,大豆≤3%,玉米≤3%;实现损失率等在线监测,监测精度≥95%;具备作业参数监控、割台、脱粒、分离、清选等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功能
10.2.3
大型青贮玉米收获机
配套功率≥485kW;割台幅宽≥6m;作业速度:8~10km/h;收获总损失率≤2%;籽粒破碎率≤4粒完整籽粒/升;切割长度无级可调
10.2.4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最小离地间隙≥280mm;转弯半径<5.5m;最高行驶速度≥20km/h;作业效率≥0.3hm2/h;伤薯率≤2%,损失率≤4%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0.3大型播种机
10.3.1
玉米(大豆)气吸式高速精密播种机
作业速度≥12km/h;漏播指数≤3%;重播指数≤5%;合格粒距变异系数:玉米≤20%,大豆≤35%;播种行数≥8行,粒距合格指数≥93%
10.3.2
谷物气流输送式高速精量播种机
作业速度≥10km/h;作业行数≥18行;各行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4%;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1.3%;具备施肥功能
10.4植保机械
10.4.1
高地隙自走式大型喷杆喷雾机
旱田:配套功率≥95kW;作业幅宽≥24m;载药量≥3000L;最低离地间隙:1350mm;具备大流量排药、在线混药、变量喷雾控制等功能
水田:配套功率≥15kW;作业幅宽≥12m;最低离地间隙:800mm;具备大流量排药、在线混药、变量喷雾控制等功能
11.大型工程机械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1掘进机械
11.1.1
高原凿岩台车
最大凿岩功率≥22kW;最大钻孔直径≥108mm;钻孔定位精度≤80mm;工作海拔≥4000m
11.1.2
大直径竖井掘进机
掘进直径≥14m;自转扭矩≥150kN·m;公转扭矩≥300kN·m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2起重机械
11.2.1
履带起重机
最大起重量≥4500t;最大起重力矩≥98000kN·m;主臂长度≥120m
11.3挖掘铲运机械
11.3.1
超大型液压挖掘机
斗容≥40m3;整机工作重量≥700t
11.4路面压实与桩工机械
11.4.1
双轮铣削搅拌机
最大铣削搅拌深度≥85m;铣轮扭矩≥2×100kN·m;搅拌成墙墙体垂直度:2/1000;搅拌墙厚度:1000~2000mm
11.5安全应急装备
11.5.1
耐高温防爆消防机器人
消防炮流量≥80L/s;水平回转角范围:-30°~+30°;俯仰角范围:-5°~+70°;在1000℃环境中工作时间≥30min;防爆等级:ExdIIBT4Gb及以上
11.5.2
大流量多剂联用举高喷射消防车
消防泵流量≥12000L/min(出口压力≥1.2MPa);消防炮流量≥9000L/min(出口压力≥1.0MPa);
水、泡沫、干粉混合喷射扬程≥90m;超细干粉粉喷率≥35kg/s;搭载灭火剂容量:水≥8000L,抗复燃泡沫≥4000L,超细干粉≥6000L;适用于大型石油储罐灭火场景,集成配备水、抗复燃泡沫、超细干粉多种灭火介质,可单独作业,也可多种灭火剂混合喷射作业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1.6大型工程机械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11.6.1
超大流量车载消防泵
最大流量≥26000L/min(吸深≥3m);吸深流量≥14000L/min(吸深≥7m);出口压力≥1.2MPa(扬程≥125m)
11.6.2
盾构机轴承
精度:P5级;轴向跳动≤0.1mm;适用转速:1~3r/min;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h(或累计掘进10km以上);15米级及以上盾构机用
12.新型轻工和纺织机械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2.1食品机械
12.1.1
多功能高速一体化灌装装备
生产速度≥48000瓶/小时;生产效率≥95%;合格率≥99.5%;灌装精度:±5ml(瓶型≤500ml计,其他按标准折算)
12.1.2
高速食品包装柔性生产装备
生产速度≥20000杯/小时;合格率≥99.5%;柔性包装型态:单杯、三联、单层六联、双层六联
12.2药品机械
12.2.1
超大规模生物反应装备
反应规模≥10000L;表达量>3g/L;最终原液得率>70%
12.2.2
高端注射剂微纳米化装备
物料加压≥20000psi;聚集度指数(PDI)≤0.3;处理量≥200L/h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2.3印刷机械
12.3.1
卷筒料连续式高速智能胶印装备
最大走料宽度≥700mm;最大印刷宽度≥680mm;最高印刷速度≥160m/min;印刷重复长:430~690mm;套印误差:±0.05mm
12.4织造机械
12.4.1
自动穿经机
自动穿经速度≥140根/分钟;穿经准确率:100%
12.4.2
全成型电脑横机
电子选针器:8段;最高速度≥1.4m/s;纱嘴数:16
12.4.3
满锭子三维编织机
总锭子数≥480锭;可编织角度范围:15°~85°;编织角精度≤±3°
12.5印染整理机械
12.5.1
双层定形机
幅宽:1800~3600mm;车速≥80m/min;天然气耗量≤100m3/t
12.6化纤与非织造布机械
12.6.1
集约式长丝卷绕装备
工艺速度≥3200m/min;卷绕位距:800~1600mm;锭轴长度:1800mm
13. 高端医疗装备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3.1手术装备
13.1.1
内窥镜计算机手术系统
自由度≥7;主从控制延迟时间≤80ms;图像畸变≤15%;镜头景深:40~110mm
13.1.2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系统定位误差≤1mm,位置重复性≤0.05mm;机械臂末端位移≤0.1mm;定位功能:支持MRI、CT、PET等多模态图像融合,支持多靶点路径规划
13.2医学影像装备
13.2.1
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PET/MR)
PET参数:空间分辨率≤4mm;横向视野≥600mm,轴向视野≥320mm;灵敏度≥16cps/kBq;TOF时间分辨率≤450ps;MR参数:主磁场强度≥3.0T;射频接收通道数≥48
13.2.2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
主磁场强度≥5.0T;梯度强度≥120mT/m,梯度切换率≥200T/m/s;容积发射通道≥8,接收通道数≥96;零液氦挥发
13.2.3
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主磁场强度≥3.0T;梯度强度≥42mT/m;支持多种原子核成像
13.2.4
心磁成像设备
传感器灵敏度≤10fT/HZ1/2;磁场测量误差:±5%;时间基准偏差≤0.1%;磁通摆率≥500pT/ms
13.2.5
数字X射线血管造影机
液态金属轴承球管阳极热容量≥3.0MHU;球管焦点≤0.4mm/0.6mm/1.0mm;探测器像素≤160μm;探测器动态范围≥16bit
13.2.6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
物理通道数≥256;声像图指标:侧向分辨率≤1.0mm,轴向分辨率≤0.5mm;支持造影成像、三维成像、弹性成像;凸阵、线阵、相控阵探头为单晶体探头
13.2.7
超声电子内窥镜系统
视野角:140°,视野方向:前方斜视45°,景深:3~100mm,带器械孔道;扫描角度:150°;频率覆盖范围:4~12MHz,支持B模式、M模式、PW模式、CMF模式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3.2.8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
CT探测器物理排数≥64;PET灵敏度≥13.5cps/kBq(NEMA);TOF时间分辨率≤210ps;PET轴向视野≥240mm
13.2.9
电子胃肠镜系统
广角视野角:140°,广角景深:3~100mm;长焦视野角:90°,长焦景深:1.5~3mm,带器械孔道;像素≥2×106Pi
13.3放射治疗装备
13.3.1
质子治疗装备
回旋加速器束流能量≥230MeV;引出流强≥1.2nA;剂量率≥2Gy/Liter/min;束斑直径:4~9mm,束斑位置精度≤1.0mm;最大射野≥20cm×20cm;旋转机架等中心精准度≤1.0mm
13.4体外诊断装备
13.5卫生应急装备
13.5.1
体外膜氧合系统
氧气通量:1.2~7ml/(cm2·min·bar);二氧化碳通量:1.2~8ml/(cm2·min·bar);血浆渗透时间≥96h;连续运行时间≥14d
13.6高端医疗装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
13.6.1
医用X射线球管
实际等效热容量≥6MHU;功率≥80kW
13.6.2
高分辨CT探测器
视野中心投射尺寸≤0.625mm;排数≥256
14. 精密仪器仪表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4.1仪器
14.1.1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质谱联用仪
质量范围:5~2000(m/z);分辨率:0.3~2.0FWHM可调;扫描速度>30000amu/s;MRM采集速度:500通道/秒;灵敏度:ESI+,MRM模式:1pg利血平,柱上进样,S/N≥200000:1(RMS);ESI-,MRM模式:1pg氯霉素,柱上进样,SN≥200000:1(RMS)(@扫描速度10000amu/s,分辨率:0.6~0.8);液相色谱最小流速≤5ul/min
14.1.2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磁场强度≥14T;可检测观察核范围:15N~1H;分辨率≤10-9;最高频率≥600MHz;高屏蔽性(≤1m)
14.1.3
高精度激光跟踪仪
最大跟踪测量半径:80m;水平方向测量旋转角度范围:±320°;垂直方向测量旋转角度范围:±60°;空间坐标精度:15μm+6μm/m;最大跟踪速度≥4m/s;姿态测量直径:60m,测量精度≤0.03°
14.1.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辨率≤0.7nm@15kV,≤1.1nm@1kV;加速电压:20V~30kV;放大倍数:10~2000000;电子枪真空度≤1.3×10-7Pa
14.1.5
太赫兹特征谱线分析仪
工作频率:0.11~1.1THz;频率分辨率≤50Hz;动态范围≥50dB;全波段测试精度:±5%
14.1.6
高精度组合式六维力测试仪
Fz方向测量范围:1~500kN;Fx、Fy方向测量范围:0.5~200kN;力矩分量测量范围:10~5000N·m;各分量耦合误差:±0.5%FS;组合示值误差:±0.5%FS
14.1.7
惯性系统方位角高精度校准仪
寻北范围:0°~360°(全自动寻北);寻北精度≤3″;定位时间≤6min;操作温度:-20~+50℃
14.1.8
中子衍射深度应力检测仪
样品台线性位移精度≤0.02mm;样品台旋转精度≤0.002°;钛合金应力检测深度≥10mm
14.1.9
细胞水平表面等离子共振仪
细胞在线培养时间≥72h;空间分辨率≤500nm;折射率测量范围:1.33~1.40RIU;折射率测量分辨率≤1×10-6RIU;24小时基线漂移≤5×10-5RIU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4.2仪表
14.3测量检测装备
14.3.1
北斗卫星施工定位测控装备
测量高度≥500m;水平精度:±(2.5+0.5×10-6D)mm;垂直精度:±(5.0+0.5×10-6D)mm;初始化置信度≥99.9%
14.3.2
齿轮传递误差检测装备
最大加载扭矩≥20000N·m;最小试验转速≤50r/min;角度测量精度≤1″,位移测量精度≤0.04mm/m;可实现接触斑点检测、齿轮啮合错位量模拟
15.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及基础件
编号
装备名称
核心技术指标
15.1液压气动密封装置及系统
15.1.1
静液压驱动装置
额定压力≥25MPa,最高压力≥32MPa;公称排量≥37ml/r;输入转速:1000~3000r/min,输出转速:0~3000r/min;集成油滤总效率≥73%
15.1.2
气动阀岛
流量:300~1500L/min;控制I/O点≥512个;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0~10V,4~20mA;集成诊断、系统优化、环境监测等功能
15.1.3
定位气动执行系统
工作压力≥0.4MPa;工作速度≥50mm/s;重复精度:±0.2mm
15.1.4
超高压气体密封
泄漏率≤1×10-9Pa·m3/s(压力:70MPa,温度:-40~+85℃,介质:氢气);压力循环≥12000次
15.1.5
超高压大流量电液比例伺服二通插装阀
最高压力≥70MPa;公称通径:25~130mm;额定流量:400~8000L/min;滞环:±0.1%,线性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