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囊括众多铁路老物件,重现胶济铁路百年历史瞬间唐胥中国铁路蒸汽机车

中国早期蒸汽机车----0号机车和龙号机车模型、青岛老火车站在建时的照片、清朝末年胶济铁路路服扣子、与《红灯记》中李玉和使用款式一样的老信号灯、20世纪70年代铁路帽和火车票……近日,以“新时代 新青客 新发展”为主题的一场铁路老物件展览在青岛铁路文化宫举行,平时难得一见的与铁路有关的“古董”,都可以在这场展览中一看究竟,重现胶济铁路百余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难忘记忆。

青岛老火车站最早照片

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张青岛老火车站大幅照片。一张是在建状态,钟楼上搭着脚手架,即将完工。这是目前发现的青岛站最早的老照片。另一张是建成初期的照片。

得益于德国当时的摄影技术,我们得以看到青岛站当时的建设状态。

这两张老照片来自王学纲收藏的德国原版明信片。王学纲1994年开始集邮,2008年开始收藏清朝末年青岛老影像明信片,目前已收藏800余张。据他介绍,这次展出的都是与胶济铁路有关的部分。这些德国原版明信片都是20世纪初印制的,距今约110多年。其中不仅有青岛老火车站,还有站前旅馆、驶入胶州的列车、青岛山东铁路公司大楼等等。

这么多与胶济铁路有关的德国原版明信片集中展现,这在青岛铁路展览中还是第一次。

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车站周边一片荒芜。如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这个原点,不仅延展出一片繁华市区,更延伸出一条隆起的胶济铁路经济带。

一粒铁路铜扣引出一段历史

由于年代久远,清朝铁路制服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但在其中一个展柜,展有胶济铁路路服铜扣。

据收藏者陈天豪介绍,胶济铁路通车之后,德国为了方便管理,铁路员工实行统一着装,路服铜扣也是专门制作的,图案是一个车轮,两个翅膀,呈飞翔状态。仔细观看,会发现铜扣上面标有山东铁路公司的德文字母:SCHANTUNG EISENBAHN GESELLSCHAFT。

山东铁路公司老建筑影像,就呈现在现场展示的德国原版明信片上。据王学纲介绍,这座建筑始保存至今,位于广西路。

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德国战败,胶济铁路落入日本之手,山东铁路公司这才退出历史舞台。青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亚唯一的战场。而在现场的展品中,就有日德战争日军从军纪念章。

此外,还有陇海铁路纪念章(民国)、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1952年)、援藏修路纪念章(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章(1953年)等等。其中胶济铁路接收周年纪念章极为罕见。

据收藏者李其航介绍,这是1923年中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胶济铁路的重要见证。日本霸占胶济铁路后,中国政府先是通过1919年巴黎和会争取收回,未果,随后爆发了五四运动。后又通过1921年华盛顿会议积极争取,终于如愿以偿。

许多参观的观众都感叹,没想到一粒铜扣竟然引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20世纪70年代的硬板火车票

那时青岛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现场展出的时刻表上显示:140次全程运行15小时52分,139次全程运行15小时35分。而现在青岛北至北京南的G202次,全程运行时间仅3小时06分,压缩了12个小时。两相对比,可以感受到铁路的辉煌巨变。

这张时刻表的旁边,展示的是140次列车原版硬板车票,全程票价15.80元。一些年轻参观者惊讶地说:没想到那时车票这么便宜!

硬板车票在火车票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场展示的大型历史画册《“青”史“影”存》一书,内有《火车票简史》专题。书中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有四代车票,第一代:硬板火车票,延续至20世纪末;第二代火车票:软质火车票,始于1997年;第三代火车票:磁介质火车票,始于2007年;第四代火车票:无纸化火车票-身份证,始于2011年。

《“青”史“影”存》内有珍贵历史照片400余张,且有《中国铁路大事记》《火车票简史》《茶券,一个时代的记录》等内容,被媒体誉为“填补中国铁路客运七十年历史空白的重磅力作”。

现场还展出有20世纪70年代的列车海报。海报中的女乘务员,戴的是蓝色无沿帽。而在海报下方的展柜中,就展有这种无沿帽。这种帽子距今约40年的历史,纺织品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中国早期0号机车和龙号机车

中国早期蒸汽机车什么样?展柜中的0号机车和龙号机车模型,给现场观众带来了真切感受。

说明牌介绍:0号机车,1882年由英国制造,是中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蒸汽机车,1882年运行于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最早的几台蒸汽机车中,“0号”是幸存的2台中的一台。

龙号机车,约1881-1883年由英国制造,同样运行于唐胥铁路,车身上标有英文(中国火箭),机车水柜两侧各镶嵌一条金属龙形图案,因此这台机车有了“中国火箭号”和“龙号”两个名称。

据讲解员介绍,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是中国第一条保存至今的营业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由晚清重臣李鸿章主持建造,1881年全线通车。唐胥铁路建成伊始,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陵为由,只准以骡马拉车。次年(1882年),改用机车牵引。由此可见中国铁路诞生之艰难。

这些模型分别由赵师慈和尹明钢提供。其中尹明钢手工制作的全铜模型尤为抢眼。他拥有30多年的蒸汽机车模型制作经验。他制作的蒸汽机车模型,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红灯记》中的信号灯和饭盒

上了年纪的人对老电影《红灯记》并不陌生,其中有个重要道具----信号灯。展柜中,就摆有一模一样的信号灯,旁边摆着李玉和手提信号灯的剧照,一目了然。说明牌显示,这款信号灯,使用于20世纪40年代,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展柜中还有和李玉和使用款式一样的饭盒,是一边凸出一边凹陷的椭圆形,旁边也摆有李玉和拿饭盒的照片。早期,列车乘务员使用过大都是这种饭盒,如今近乎绝迹。

信号灯专柜,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各种不同的信号灯,尤以20年代的最为奇特,小巧玲珑,燃油照明,非常少见。

展柜上方,是一张守车照片。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守车是一个陌生概念。过去,货物列车最后一节,专门挂有运车长作业的车厢,即为守车,用于监护列车运行。自1993年起,铁道部开始在列和尾部安装防护装置,运转车长开始逐步取消。展柜中运转车长使用的响墩、火炬,见证了那个已经消失的时代。

上世纪中期的旅客列车茶杯

“青列”(青岛列车段)、“济列”(济南列车段)、“徐列”(徐州列车段)、“太列”(太原列车段),……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搪瓷茶杯,让许多老铁路回忆起那段久远的岁月。

展柜中还有“北京铁路管理局旅行服务段”、“天津铁路管理局太原分局旅行服务所”、“郑州铁路管理局旅行服务段”等搪瓷茶杯。据悉,搪瓷杯由赵联忠提供。赵联忠是致力于收藏清朝末年至今的各种铁路票据、火车时刻表、徽章等等,藏品累计12万多件(套),2013年被中国大世界吉尼斯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殊荣。

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馆长崔明波对这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展品丰富,主题突出,挖掘了铁路历史,传承了铁路文化,弘扬了铁路精神,耐人寻味,值得认真品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铁路蒸汽机车发展史(1)​前进0001-0003,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4轴煤水车; 前进0004-0005,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6轴煤水车; 前进1001-1003,牡丹江机车车辆生产,6轴煤水车; 前进1004-1008,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4轴煤水车; 前进1501,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6轴煤水车; 前进1502-1506,沈阳机车车辆厂生产,4轴煤水车;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73;85917;68<56a366:98589=/uqyon
1.新春走基层|从蒸汽机车到高铁五代火车司机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网2月6日讯 (记者 唐佳蕾 通讯员 武亚卫 杨宝森)2月5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铁路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司机李斌值乘的由石家庄开往保定的货物列车驶出石家庄南站。今年春运是李斌担当火车司机值乘度过的第21个春运,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第11个元宵节。节日在岗位上坚守,已经成为他工作以来的常态。 jvzquC41pg}t0|npc0io1;545/63/9;1fgzbku2ko{kvgƒu534=48>3f0jznn
2.中国机车发展史1、中 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 0-3-0 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图为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 非常设计的”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鬼龙号”蒸汽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 人薄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39:56<5240nuou
3.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1、RM机车全长23252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 110公里。模数牵引力 177千牛,轴式 2-3-1 。1958 年起由四方工 厂试制生产, 1966 年停止生产,共制造 258 台。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 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1960年在唐山jvzquC41o0xfp{jpfqi/exr1rcvft86384;:6B;0jvsm
4.中国蒸汽机车工业发展史(2)2005年后,中国铁路已经全部淘汰了蒸汽机车的牵引。蒸汽机车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其汗马功劳将永垂中国铁路史册。蒸汽机车对人类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蒸汽机车陆续退出历史舞台,带之而来的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火车、磁悬浮列车。然而,蒸汽机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功臣,得到了全世界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72:86317;68<56a36769=:;5;/uqyon
5.浓缩了沈铁百年传奇的沈阳铁路陈列馆在陈列馆大门右侧陈列着一台1959年由四方机厂研制生产的人民号蒸汽机车,安全走行了100多万公里。 沈阳铁路陈列馆以全景立体的模式,浓缩了沈阳铁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弥久动人的百年传承,蕴藏着几代人的创业史、奋斗史,成为对内安全文化教育,发扬攻坚力量,对外弘扬铁路文化,展示发展成果的品牌窗口,每位参观者都能从中jvzquC41yy}/onnrkct/ew46|f€i|}o
6.矿区变景区游玩中品味煤炭历史要闻蒸汽机车博物馆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被誉为“流动的蒸汽机车博物馆”。 据现场导游介绍,蒸汽机车博览园浓缩了蒸汽机车的发展史,藏有很多蒸汽机车的珍贵图片、零部件实物以及机车模型,并且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运行状态,有很高jvzq<84yyy4dexfnpg}t0lto1pkxu87243661;:1e3:56980jvsm
7.辽宁调兵山瞄准蒸汽机车遗产开发蒸汽机车影视基地东起调兵山市晓明镇夏家楼村大青火车站影视城,西至沈阳市法库县郝家沟火车站,过村庄、穿市镇、拥田野,绵延数十公里。作为影视基地核心部分的蒸汽机车陈列馆、博览园浓缩了蒸汽机车的发展史,美、日、韩、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蒸汽机车俱乐部会员和摄影爱好者不远万里专程至调兵山市一睹工业文化遗产jvzq<84pgyy/eww0ep5oc}nxg1ijv‚4423=19:<1v46299<39a;35A:54::/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