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号”机车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前身1008号机车青年包乘组,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48年,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曾立下赫赫战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内战。为支援解放战争,昂昂溪机务段(齐齐哈尔机务段前身)在1947年开展了“死机复活”运动,从废料堆中寻找可用材料,修复了从日本侵略军手里缴获的1008号蒸汽机车,于1948年2月整修完毕并投入使用,精心挑选9名高素质的团员青年组建成立包乘组。同年6月被段党总支命名为青年包车组。同年“铁牛运动”中解放型1008号机车创出日行车1113.4公里的全国最高记录和“快速三锹焚火法”,成为全国文明“铁牛”标兵。
1949年12月,该机车和机车乘务员乔玉岩、杨荣被选派担任毛泽东主席访苏专列昂昂溪至扎兰屯间往返牵引任务。在“满载超轴500公里”运动中,机车日产百万吨公里,他们凭着娴熟的操纵技能圆满完成了此次专运任务。被授予“支前模范”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时期,1008号机车青年包乘组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哪里需要,机车就开到哪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
1956年,1008号机车青年包乘组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名字被命名为“黄继光号”机车青年包乘组,继“毛泽东号”机车、“朱德号”机车之后,第三个以人名命名的铁路机车。
“黄继光号”青年机车组命名仪式结束后
机车组全体成员合影
1956年,针对蒸汽机车闯关高坡大岭时,容易出现运缓、坡停的问题,“黄继光号”机车组总结提炼出一系列“高速闯坡”方法。
1958年,“黄继光号”机车组连续奋战3个月,改变了运输生产的被动局面,全年节煤101吨,牵引635趟列车,正点率98%。
1961年,“黄继光号”机车组总结出“稳、狠、高、准”四字机车操纵法。
1963年,“黄继光号”机车转型为国产建设型5743号蒸汽机车。
1974年,“黄继光号”机车转型为前进型大功率1820号蒸汽机车。
1979年12月,“黄继光号”机车组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
1982年,“黄继光号”机车组创下安全走行100万公里新纪录,全国铁道团委发来贺电。1983年至1985年,“黄继光号”机车组在机车平稳操纵表演赛上取得第一名。
1986年8月,“黄继光号”机车转型为东风4B型1220号内燃机车。
2011年9月,“黄继光号”机车转型为和谐N5型0001号机车。
2015年,“黄继光号”班组党支部被哈尔滨局党委命名为“党内十大品牌”。
"黄继光"号青年班组,在6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先后经历了解放型、前进型、东风8B型、和谐N5型内燃机车等6次换型。
蒸汽时代那些事
(1948年3月-1986年8月三次转型)
“黄继光”机车把“敢打硬拼,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提出“拉重车,闯大坡”的倡议,在“记名式机车周转图和日产百万吨公里”活动中,1008号青年包车组作为第一个试点车组,创出“高速闯坡”方法,实现记名式机车周转图和日产百万吨公里目标。1958年在“学、比、赶、超、帮’’的竞赛活动中克服困难,创出了两趟列车合并一趟列车拉,牵引3700吨,连续3个月改变了运输生产的被动局面。1963年国产机车上马,“黄继光”号机车第一次换型为建设型5743号。换型后曾一度担任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支援越南代号车的特殊军运任务。
全国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后
“黄继光号”机车组全体成员合影
国产内燃那些事
(1986年8月-2011年9月两次转型)
2005年3月动力设备更新,机车转型为DF8B0177号机车,担负滨洲干线货物列车运输生产任务,创造性的发明了兴安岭五闸五停下岭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长大坡道通过效率,解决了长期制约兴安岭货物运输通过率的瓶颈。
(2011年9月-至今)
2011年9月,经铁道团委、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及哈尔滨铁路局批准,“黄继光号”机车转型为和谐N5型0001号机车,该机车是当时技术最先进、高效节能、载重量最大的内燃机车。
2015年4月,为适应铁路市场化运作的改革需要,发挥典型机车的时代引领作用,“黄继光号”机车组进行了深化创建。提出了“传承奉献、兴路铸魂”的新时期“黄继光号”精神,并明确了机车组“时时当先锋、处处作表率”的行动理念,夯实堡垒作用。将原有三间房至博克图标准班交路优化为三间房至海拉尔双班单司机班制,并指派一名指导司机担任“黄继光号”兼职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