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
材料二英国铁路里程变化表
材料三 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材料四 由于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毫无新鲜空气,还有大量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在工业革命中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英国议会中的改革派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工作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的努力和斗争,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材料一 在战争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双重加持下,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爆炸式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从1770年到1831年,棉纺织业占国民经济增力值的比重,从2.6%增长至22.4%。棉制品出口的增速更为惊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链条之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1765年,他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1785年,他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他是蒸汽机的改良者,这款蒸汽机在纺织、采矿、冶炼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得以确立,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煤、铁产量变化表
材料三 生产力的提高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结果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洲化。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机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在管理印度地区时,进行残暴的剥削,引起了印度起义。为镇压起义,英国人烧毁了村庄并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村民。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
(2)材料二中“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写出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交通工具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发明创造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下图是陈平原、夏晓虹编注《点石斋画报》中的漫画“兴办铁路”。
材料二 世界主要地区交通工具发展情况简表(部分)
——摘编自《全球科技通史》《改变世界的100项发明与发现》等
材料一: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0年3月)
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一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在原有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的基础上,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五 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材料一:“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