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八零年代的危机,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危机,值得深思!城市化拖拉机

北朝鲜的八十年代的时候,发展水平高于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

有人说是金氏祖孙三代的政治集权造成的的问题错了,金日成时代,老百姓几乎没人反对,金日成威望相当高。到金日成的儿子金正日接班为什么出问题了呢?你们都知道九一年苏联解体了,九二年换货贸易体制就我给你点鸡蛋苹果、蔬菜。你给我点儿石油这个换货贸易体制停了,因为他先搞了机械化,但他没有石油,这个国家不产油。那当西伯利亚不再给他石油的时候,他的拖拉机趴窝了。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对吧,就是没人给你油了。你的机械化停了,你们知道停掉拖拉机就意味着多少地不能耕种,拖拉机一停没人翻地,因为已经两代不是农民了,就是不再会用锄头,不再会用镰刀,不再会用传统的农业工具了。

大牲口也都早就不用了,那大骡子大马子都不用了,就会用拖拉机了,就当拖拉机突然停掉了,没有条件去翻地,没法翻地就没法下种,没法下种就没有粮食。所以九二年停掉了这个换货贸易,九三年就遭遇到了全面的饥饿,没粮食。这样加上这个时候呢,西方封锁!你想买石油吗?不行,不卖给你,再加上他没外汇,他没钱,那怎么办呢?在冬天,你想要烧煤吧,但你的汽车停了,没法把煤从山里运出来,就弄得老百姓得上山去砍树。这九三年上山一砍树,正好赶上第二年发大水呃,地也冲了。所以这个祸不单行,他都赶上。那这时候怎么办?

你们知道后来从这以后为什么有很多逃北者就大量人逃跑不干了?因为你已经百分之七十人进城啊,那你百分之七人进城了,剩下百分之三十呢在农村,自己去种地。你们想想能不能三个人种地养活七个人?不可能。中国人搞大包干的时候,多少农民百分之85的农民只有百分之15的城里人。你搞大包干,大半个人养活一一个半人,你能养得起,我们当时叫做少吃一口,多收一斗。

国家给点好价格,农民就勒着腰带,也把粮食卖给你,你就养了。你现在如果让三个人用手工劳动养活七个城里人,门儿都没有。于是政府搞先军政治,把城里人组织起来,给我下命令。一人发一把镢头刨地去,到了秋天一人发把镰刀,你去跟割稻子去。这事成年人会干吗?

比如说他们不干,各位,如果我们现在没饭吃了,把广州人组织起来,一人发把头下乡刨地去,你干还是不干,你恐怕有相当多的人都得游过去往香港跑,他得逃逸,又没饭吃,又饿着肚子还得去干活。那这就是当时的现状。

就是这事情已经发生了十几年了,他始终上不去,因为没谁给他机械,就算给他机械他也没使用。在恢复过去现代化机械化的这种农业生产没条件。你又不能说我把城里人再重新赶到乡下去,所以他一直十几年来就爬不起来。原因就是既没有机械又没有石油。当然十多年来也一直被封锁。所以我们说他超前实现农业现代化,超前实现了城市化。那一旦突然遭遇到一个灾难的时候,他就没法对付。所以我说他这是个上去了现代化上去了,城市化上去了上去了,下不来。那因为这个搞了这么多年国际比较研究,所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安排到北朝鲜去做农业政策顾问。研究发现不是西方人说的那些说法。回来以后正好赶上在国内领导听汇报。我就把这个故事给他给领导讲了。这个超前实现农业现代化,当时是不是超前,这个只是个说法。其实就是任何现代化都有代价,这个代价什么时候爆发并不知道。就跟我们说,现在你追求房地产,这个代价什么时候爆发,你不知道。

所以我才说北朝鲜的问题。祖孙三代传承他的国家政权,这是问题,咱们不用多说,我说你们不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呢?百分之七十人进城,剩下百分之三十人地里干活,用手工工具支撑不了。不光这个,其实还有个大问题,你们知道其实让城里人下乡干活,成年人不看好,就跟我们当年下乡搞。知青的很多人都不那么好好干的道理是一样的,再加上他没化肥没肥料,因此稻穗长得矮,城里人的割稻子不爱弯腰。所以弄得北朝鲜就算是收获有百分之三十七的收货损失,也就是三超过三分之一。扔了这么低的产量。好不容易种点粮食出来,还丢了百分之三十七,这就是城里人。所以我们说,当今天我们中国人开始啊大幅度推进城市化。我们也要实现百分之七十的城市化率的时候,我这个做了大量国际比较研究,我比较注意找教训的人。我老是说这个城市化不要这么激进吧,不要这么快吧,你是短期内你就把城市化推到百分之七十。一旦遭遇不测,打个比方,南海冲突爆发,美国人早就准备好了。一旦中美之间进入对立状态,首当其冲的就是切掉中国的石油运输线。你又没有海权制胜的能力。我们现在百分之六十石油靠进口,一旦切断石油进口停掉,那我们的石油储备够多少呢?三个多星期啊,想的都很好,万一一个事件爆发,我们现在大家坐在办公室里所计算的,如果百分之七十城市化率会创造多少内需会带来多少增长,这些全泡汤。所以现代化啊,是一副美妙的图景。

THE END
0.拖拉机手的爱情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童年时代的某个夏日清晨,我家收获的小麦需要脱粒,于是找来本村的一位拖拉机手,让他开着手扶拖拉机,后面再用缆绳带着一个石滚,在铺满麦穗的打谷场上来回转圈,用反复碾压的方式进行脱粒工作,这也是当时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这位拖拉机手姓高,当时刚刚二十出头,中等身材,国字脸,是那个年代的精神jvzquC41yy}/lrfpuj{/exr1r1l2hj7726l55l
1.老照片:关于东方红拖拉机的回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隨着改革开放,国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中国第一拖拉机厂也経历了像断奶一样的阵疼。但一拖人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市场规律,很快研制出用户需求的新型号拖拉机,这种新型农机一上市,受到广大用户热烈欢迎,天南地北的购机人纷纷涌向了拖拉机厂,那时的销售公司整天人山人海。有的等几天才能买到,真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86;1873;;5:7a715>726;710|mvon
2.我院开展“各族学子看美丽新宁夏“活动—心得体会(一)到达五七干校,我们首先参观了新建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有500多件实物、1200多张图片。有老干部们用的旧衣服、旧毯子,积尘多年的粗瓷碗、旧军用水壶,旧农具,老式的拖拉机、插秧机、打字机等。听着讲解员讲述的每一组图片及实物背后的故事和细节,我深感钦佩,对当时下放的老党员感到无比尊敬。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当年的jvzquC41uyqyz‚3pow4ff~3ep1oohx4347>05A;:0jzn
3.【乡村乡土记忆】故乡的原风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农民手里逐渐有了钱,有些富裕的家庭就买上了小型拖拉机,农忙时节进行耕地、种地和运送土肥等农业生产,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农闲时候就用拖拉机来赶集卖菜,做点小买卖。有时拉着家人和邻居走亲戚,便捷的拖拉机,成了农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和交通工具。 jvzquC41yy}/onnrkct/ew45dfki|:s
4.我的家乡情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业播种和中耕使用的仍是以牛马为动力的木制犁耲,劳作辛苦,效率很低,一天仅能作业一两垧地。到七十年代,开始使用铁制双铧犁,用几匹马作牵引动力,播种、中耕效率有了一定提高。八十年代,告别了木制犁耲,一些地方以拖拉机为动力,牵引播种机、中耕机械耕作,作业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从九十年代jvzquC41pg}t0:75934dp872365178591CXUK:8;;6932?:;46759h70ujznn
5.江西手拖的辉煌历史,你是否了解!?八十年代末,工人们在厂区内忙碌着 江建文,手拖老职工,从1987年开始便在手拖工作,1991年换岗做油漆工。对手拖那段辉煌的年月,江建文记忆犹新。在他的印象里,手拖最辉煌的时候是整个上世纪80年代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段时间,手拖职工最多时有1700多人,手扶拖拉机产量在1981年达到了203.7万台。 jvzquC41yy}/{xtlkc4dqv4cum52;663:8=55?>797:52;87464ivvq
6.八十年代的苏联耕地拖拉机国外拖拉机1982年10期八十年代的苏联耕地拖拉机,变速箱,发动机功率,牵引力,液力变扭器,八十年代, 苏联的农业动力在1965年~1980年间,已从2.32亿马力稳步地增长到6.05亿马力。目前正生产6种牌号的耕地拖拉机。通用履带式拖拉机有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UNS^3;:8229570jznn
7.八十年代,中国沂南内燃机厂制造,“玉鸟”10马力手扶拖拉机,展馆八十年代,中国沂南内燃机厂制造,“玉鸟”10马力手扶拖拉机,展馆收藏摆设。_其他收藏品: 【诚信会友赢天下】【7788烟酒茶牌】jvzquC41sr489A=0eqs0u:>;1:?3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