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后进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工人的无产阶级意识在逐渐增强,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逐渐被认可。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马恩指导下成为各国政治舞台不可小觑的力量。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组织力量的增强,各种人抱着不同的目的开始靠拢马克思主义及其领导的组织,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造成了麻烦。由于人们的立场、认识水平的内在差异,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这一时期,错误理解和解释马克思思想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和领导的政党之外的一批人,其中不少是大学教授。他们有意无意地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魔鬼化。这其中最常见的是把历史唯物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二是德国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一些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知半解,却总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此外,19世纪末,工业中心在向美国转移,科学技术中心在向德国转移,而社会矛盾和社会革命中心在向俄国转移。世界经济、技术和政治版图的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俄国的革命情势日益明显。
为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污蔑,为澄清党内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糊涂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工人阶级的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制定新的行动策略,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解释。这五封书信就是这些解释工作的主要成果。
基本观点
1、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
(1)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是针对恩斯特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标签,作为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不做深入研究这种学风而说的。恩格斯反复说明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研究的现成答案,而是一种研究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对人类历史总体规律的把握,不能用总体规律的把握来代替具体事实的研究。
(2)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整体性。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概念,它不是指历史的某个方面或要素,不是历史的某个片段或具体的事件,而是“社会历史整体”。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即客观的社会存在,是一个整体。只有站在社会历史总体的立场上,才能理解,马克思所说历史规律、社会规律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概念。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合力,强调社会系统是各个小系统之间多层次、相互贯通起来的复杂系统。这些系统和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方法还包含一个整体进化的观念,即系统是整体进化的,也就是说,整体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每个整体,既是一个整体,又不是一个未分化的整体,整体内部存在着矛盾,任何整体都是开放的、不整全的。因此,历史的整体运动是一个“整体化”过程,是一个人类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实践舞台日益扩大、人与人的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一个不断整体化的过程,并站在历史前沿引导整体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包括其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辩证法的基本观念和目标不是把整体分解为要素,而是要求把握要素之间的整体、全面、相互的联系。
2、关于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问题
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经济因素都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是在“归根到底”意义上的。
(1)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因素决定论是在何种意义确认其决定作用的?答案是承认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在“归根到底”意义上的。
(2)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如何体现、表现出来的?经济状况是基础,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但其他因素是在经济状况这个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恰恰是在与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凸显出来的,经济因素并不能单独起作用。
(3)其他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中的其他因素,也发生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在“形式”方面,或是就其具体、直接联系而言的。经济状况起着基础性、总体性、最终性的限制性作用,实际活动则是往往由与其具体相联系的条件决定的。
(4)经济因素的具体内容。“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合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恩格斯进一步确定这里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还包括“围绕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恩格斯特别强调了技术作为经济关系要素的重要意义。此外,恩格斯还秉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没有忘记指出“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恩格斯并没有批评经济决定论这个概念本身,毫无疑问发现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所在,忘记了这这一点,历史唯物主义就失去了其本质,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再是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批判的只是把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作为标签乱用、乱套的做法。
3、关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问题
(1)国家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2)法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3)宗教、哲学的产生及其相对独立性
4、关于历史合力论问题
(1)历史发展过程是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不是任何单一力量决定的。恩格斯多处强调了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也说明了经济因素是在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的;他还多次强调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等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历史是所有人参与的结果,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历史进程有影响。英雄人物影响比较来说可能大一点,但人民群众、普通人物同样会对历史产生影响。
(3)恩格斯说明了个人意志与群体、阶级意志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每个人的不同意志根源于其特殊的生活条件,它是由个人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由此形成不同的或对立的物质利益,产生各种不同的意志和思想动机,但是每个阶级具有利益相同性的一面,所以同一阶级的人们的意志就会有相向而行的合力。
(4)社会过程中所有人的意志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是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人类的历史发展方向虽然有一个总体进步的演化方向,但会形成曲折多变的轨迹。
(5)由于这种合力的结果,特别是其不断的变化,历史过程不是任何个人意志的产物,因此这个过程可以预测总体方向,但具体的进程却是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5、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
历史过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由于人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或共同的计划来创造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恩格斯在这里表明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两重关系。首先必然性是偶然性的内在本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其次,必然性是偶然性的主体基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形式。恩格斯以时代必然要求与英雄人物的产生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当需要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出现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一个英雄人物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但究竟是谁来充当这个英雄人物,则是许多偶然的因素促成的。
6、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
文本摘抄
1、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2、正像马克思就70年代末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所曾经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3、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而这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
4、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做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杠杆。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恩格斯1890年9月21-22 日致约瑟夫·布洛赫
1、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
2、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3、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1、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但是,产品贸易旦离开本来的生产而独立起来,它就循着本身的运动方向运行,这一运动总的说来是受生产运动支配的,但是在单个的情况下和在这个总的隶属关系以内,它毕竟还是循着这个新因素的本性所固有的规律运行的,这个运动有自己的阶段,并且也对生产运动起反作用。
2、社会产生它不能缺少的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执行这种职能的人,形成社会内部分工的一个新部门。这样,他们也获得了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的特殊利益,他们同这些人相对立而独立起来,于是就出现了国家。然后便发生像在商品贸易中和后来在货币贸易中发生的那种情形:新的独立的力量总的说来固然应当尾随生产的运动,然而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即它一经获得便逐渐向前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它又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反作用。这是两种不相等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经济运动,另一方面是追求尽可能大的独立性并且一经确立也就有了自己的运动的新的政治权力。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
3、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4、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5、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也具有最终的至上权力,这在我看来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这种至上权力是发生在各个领域本身所规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例如在哲学中,它是发生在这样一种作用所规定的条件的范围内,这种作用就是各种经济影响(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对先驱所提供的现有哲学材料发生的作用。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多半也是间接决定的,因为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
6、所有这些先生们所缺少的东西就是辩证法。他们总是只在这里看到原因,在那里看到结果。他们从来看不到: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这种形而上学的两极对立在现实世界只存在于危机中,而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1、我们大家首先是把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的、法的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中介的行动,而且必须这样做。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这就给了敌人以称心的理由来进行曲解或歪曲。
2、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为这是思维过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思维中或者从他自己的思维中,或者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出的。他只和思想材料打交道,他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材料是由思维产生的,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较远的、不从属于思维的根源。而且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他看来,一切行动既然都以思维为中介,最终似乎都以思维为基础。
3、这些先生们常常几乎是故意地忘记,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