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有一碗水,问:碗里有什么?碗里满是水。把水倒去,那碗里还有什么?碗里空无一物。确定?确定。佛陀说:那碗里确实空无滴水,但却满是空气。
渔鼓,又叫道情筒,说是乐器,其实就是一支三四节长的竹筒,中间都贯通了,在一端蒙上一层薄薄的牛羊皮、鱼皮或猪膀胱膜,绷紧。用手指叩击皮革,“彭彭”的声响,经过竹筒的回荡,变得沉闷敦厚,韵味十……
鄂伦春族,芦笙比响赛
提到“虎撑”二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它是一种特别的铃,旧时走街串巷的游医手里常会举着这种工具,边走边摇,以招揽生意。虎撑,又名“虎衔”、“报君知”,老北京人也称之为“虎撑子”或“……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的午后,开封府后周皇城中的正殿崇元殿内,后周的文武百官们汇集一堂,静静等待着一个重要仪式的开始。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即将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成为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时……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希巴姆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基于垂直建筑规则建造的最古老、最杰出的都市规划典范之一”,近年来却频频遭受地区动荡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带来的威胁,安全形势……
禅,起源于印度。修行者在打坐中静虑、冥思,探索宇宙人生的奥义。禅,成就于中国。五家七宗的祖师,在儒、道的熏染中,将禅演绎得无比透彻。禅让人观照内心,了悟死生,超脱凡圣。一声棒喝、一个机锋、……
禅何时起源,何时传入中国?禅的故事,让我们从印度说起。
六祖慧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开始了在中国各地开枝散叶的进程。它们或以雷霆万钧的棒喝而闻名,或接引徒众如水般润物无声,都深深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和心性。而散落在天南海北,名山大川中那些令……
祖庭,是禅宗祖师传道弘法的大本营。禅宗的寺庙成千上万,哪些能被称为祖庭?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与禅结缘。口中的诗句,笔下的丹青,处处都是禅心禅意。
打禅七,是禅宗僧人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却鲜为世人所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中华遗产》特为此采访了中国佛学院的合儒法师,请他为我们揭开禅七的神秘面纱。
禅修是什么?禅修有何益处?中国佛学院的合儒法师为您一一解答。
考试永远艰难,连老舍也吐槽“考而不死是为神”。不过,当今高考封卷,考题严格保密,这些在几千年前的唐朝根本不可想象——即使那时已经有了科举。长安有许多人,也有许多企盼出人头地的学子,他们除了……
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而民间的私人收藏量,竟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
清末,一通名为《好太王碑》的石碣的出土,令已经消失了的古高句丽国重回人们的视线。集安,这个地处东北边陲的城市,集中了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世界文化遗产,是鲜为人知的数百年古都。
世上有许多繁华处,但总有无数某刻荒凉的人生境遇,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漂泊。世间有许多种植物被唤作『飞蓬』,被和泪写进诗文词章,它们在风中旋转之时,并不知情。
“酒楼瓦肆,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是《东京梦华录》中描述的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而在市场繁华的背后……
“溏”这个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上没有,要查字典的话,三国时代的训诂书《博雅》中有,意思一是多汁、粘滞而又柔软润泽,古文写作、淖;另外一个通“塘”,与我们要说的“溏心”无关。
绘画/肆壹叁
无言大美,禅意悠悠满目的黄叶,如脱落的身心一般,无念无识,蕴涵着无尽的禅意。禅师身处其中,不发一言。多少人就是在这样无言大美的意境中,豁然开悟。摄影/刘晓芳
摄影 / 刘晓芳
东方金字塔繁花似锦中,簇拥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高句丽长寿王陵,它又名将军坟,是高句丽王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巨大的条石层层垒砌,逐级内敛,形成一座截尖方锥形的方坛阶梯石室墓。在陵墓四周,放置有十几块巨大的护坟石,用以抵消上部石料重量造成的向外张力。这种积石墓,是高句丽民族独特的丧葬方式。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明心世间万法,唯心所生。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禅修,就是为了这成佛的一念。此心光明,更复何言。
图为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应王殿的元代壁画《卖鱼图》,描绘了渔翁向官员卖鱼的场景,栩栩如生。宋元以来,城市经济愈加发达,伴随着造假贩假的滋生。就连水里的鱼,也有奸商想出了“注水”的法子。供图/木子桦
摄影 / 木子桦
如来如去佛陀为什么又叫“如来”?禅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禅便是如此,无处不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细如微尘,亦大如山河。所以,禅史虽有古今,禅的智慧却从未变易。
大中庭这是大英博物馆内的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它原本是一座开放式庭院,历史可追溯至1857年,中央的圆形阅览室,因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曾在此地研读而蜚声世界。2000年,福斯特伙伴公司完成了对大中庭的设计改造,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顶部的3312块钢化玻璃,不仅将光线引入室内,也在视觉上带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摄影/动脉影
摄影 / 动脉影
飞蓬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国风·卫风·伯兮》
流水听琴中国文人惯以古琴为伴。有琴有诗,是他们向往并身体力行的惬意人生。琴是音与意的和谐,蕴含其中的道理,暗合禅理。于是又有了“攻琴如参禅”、“声音之道可与禅通”的说法。堂前静水深潭,携古琴坐于石上,奏一曲古韵。如此空灵悠远的境界,蕴含着无穷的禅意。摄影/禧阁 供图/行者先生
摄影 / 禧阁,行者先生
禅宗传播路线示意图
春风得意状元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的完善,逐渐让寒门子弟也有了改换门庭的机会。图为四川省七曲山文昌阁壁画,表现的即为明清时人高中状元的场景。供图/微图
摄影 / 微图
摄影/周剑生也门古城希巴姆是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中一片璀璨的绿洲。从高地望去,古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一道五六米高的城墙,将城市分作内、外两个部分。内城曾经是宫殿和军营,外城则是平民生活区和商业区。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见证了古代的希巴姆人杰出的建筑技艺,同时也彰显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摄影 / 周剑生
一沙一世界微细如一滴水,如何映照世界?渺小如一个人,如何体察宇宙的本体?人有一颗心,就像一滴水。禅修,就是要去除其中的一切杂质、恢复它的清澈透亮。这样,人自性中的智慧就会显现。图为终南山的一名正在打坐静虑的僧人。摄影/刘晓芳
摄影 / 刘晓芳
左图为江西新余市逸夫小学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孩子们在操场集体诵读国学经典,传播“国学好声音”。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在现代科学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切忌一味复古。供图/东方IC
摄影 / 东方IC
洒净图为禅七开始之前的仪式“洒净”——用咒语加持净水,清净禅堂内外,意为普净十方、庄严道场。
宋朝时东京汴梁商贸发达,百业兴旺。大街小巷飘散的酒的香气,仿佛千年后依然在“清明上河园”里能闻到。只是北宋时酒中加水,几乎成了不成文的“惯例”、众人皆知的“秘密”。人们谈起掺水,就当讲了个笑话,见怪不怪。摄影/朱子浩
摄影 / 朱子浩
一坐千年图为古印度城市摩亨佐·达罗遗址。供图/TPG
图是英方工作人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布展时的场景。供图/视觉中国
摄影 / 视觉中国
本来面目禅有千种面目。狂,如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痴,如破山禅师自堕悬崖;怒,如临济义玄禅师棒喝齐施。再看寺庙里的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塑像,亦多是七颠八倒、翻尽窠臼之相。何为禅者本来面目?《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原来,嬉笑怒骂只是随机应物,心如止水、八风不动,方是禅者气派。摄影/王凯 助理/王鹏
摄影 / 王凯,王鹏
猪毛菜
修禅在辋川图为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所绘的《辋川图》,画中的辋川别业位于陕西蓝田县西南,山明水秀,风景优美,本是王维为母亲隐居修禅而买下的庄园。安史之乱后,王维也搬入了辋川别业居住,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禅意生活。供图/微图
摄影 / 微图
不一样的《郁轮袍》王维《郁轮袍》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薛用弱的《集异记》。而到了明代,这个故事在王衡的杂剧中发生了变化,与最初的版本不同,杂剧中多出了一个人物——王推。此人得知岐王请王维去公主府,“内定”状元。被王维拒绝,这王推便冒充王维前往,也因此中了状元。而当主考官宋璟复查试卷后,改取王维为第一,黜落了王推,王推恼羞成怒诬告王维。故事的最后,王维厌倦了科考隐居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融入了作者王衡的个人经历,他被点为“解元”后,因同科举人涉嫌科场舞弊之事,他也被牵累弹劾,在闲居生活中,创作了这一杂剧自遣。图为杂剧《郁轮袍》中,公主宴饮的场景。供图/文化传播
摄影 / 文化传播
用青铜制作财富象征——摇钱树,体现了古人青铜崇拜。供图/东方IC
摄影 / 东方IC
天童祖庭,道元得法这座白雪覆盖的庙宇,是号称“东南佛国”的宁波天童寺(供图/微图)。这座始建于西晋的古刹,在南宋的禅风中兴盛至极。
摄影 / 微图
陵寝形制上图分别是高句丽王陵千秋墓、太王陵、将军坟的形制示意图,三者规模和保存状况不一,且体现了王陵构造的不同。太王陵的墓室建在阶坛顶部的平台上,而将军坟的墓室则是在阶坛内部开辟出了一个空间。绘画/张云霏
摄影 / 张云霏
日本道元慕名求学,随侍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禅师修行,后回国开创日本曹洞宗。图中的“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是1980年日本曹洞宗92人代表团访问宁波天童寺时与中国僧侣所共建。供图/FOTOE
摄影 / FOTOE
洒净仪式结束,修行者便鱼贯进入禅堂(如图)。接下来的禅七修行,就该净心了。
图为遗址中出土的湿婆神印章,距今有4000多年。湿婆结跏趺坐、冥想沉思,正是禅修的坐姿。这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印度,就有了禅修的存在。供图/TPG
三彩文官俑“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第044号展品,是一座唐代大墓的陪葬俑(摄影/柳叶氘)。它原本的主人名叫刘庭训,曾任唐朝忠武将军、河南道与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枢密使,于公元728年去世后归葬洛阳。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其墓葬被打开。1936年,大英博物馆购入了这批三彩陪葬俑,数量共计12件。
摄影 / 柳叶氘
降服其心冰水浇身,是世界各地的标准苦行术。一个日本的修行者这么做,是为了锻炼自己保持心中的静虑,而不受外界的干扰。日本文化中,有对幽玄清寂和黩武好勇的双重崇尚。为了降服心中的妄念,修行者不惜以极端的勇气劳其筋骨。与中国禅宗自由活泼、直指人心的门风相比,日本的禅多了一种纯粹和极致。供图/视觉中国
摄影 / 视觉中国
香丝草
问禅得道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曾去西湖秦望山拜访鸟窠道林禅师,询问佛法禅理。鸟窠道林禅师以“道得行不得”的禅语,点拨了白居易。图即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画家所绘的《八高僧故事图》中“白居易问禅”的故事画面。松树下,白居易正恭敬地倾听鸟窠道林禅师的教诲。
谈笑定“解头”图为陕西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这幅宴饮壁画反映了中小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宴饮是重要的社交场合,唐代的考生们千方百计想要认识的位高权重者,有时便在席间谈笑中就已确定了考生的前程。供图/视觉中国
摄影 / 视觉中国
观察希巴姆古城最好的位置,是距城不远处的一块高地(如图),它与古城同属两山之间的河泛平原。城内的街巷蜿蜒曲折,宽度不足2米,房屋之间彼此遮挡,无法取得通览全城的视角。据说如此密集的布局,是为了遮挡烈日。
摄影 / 周剑生
最后的萨满摄影:袁志柱拍摄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古墓密布集安市的高句丽墓葬群名为洞沟古墓群,这里密密麻麻分布了上万座古墓,包括王陵、贵族和平民墓葬。范围之广,分布之密,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古墓群之冠。上图为丸都山城下的一片墓区,石砌的方坛阶梯形制清晰可见。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开示正式开始禅七修行之前,方丈做简要的开示,众修行者庄严地分列左右。整个禅七过程中,修行者都不许开口说话,只有方丈、和尚不时地给予开示。
苦行僧苦修图中表现的是印度苦行僧围坐苦修的场景。他们或赤身露体,或满身污垢、头发缠结,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磨炼心智。居中的一人,正在盘腿禅修,神态平静、目光深邃。禅修是所有印度宗教派别心灵修炼的普遍方式,佛教诞生后,也吸纳了很多外教的禅修理论。供图/TPG
商周铜器图是“大英展”第018号展品康侯簋,又名沬司徒疑簋。此器出土于1931年的河南辛村,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礼器,后被倒卖出国,辗转为英国人布鲁克·休厄尔所购,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摄影/柳叶氘
摄影 / 柳叶氘
一年蓬
清风明月禅相伴北宋文学家苏轼,不仅精通佛经禅理,也在生活中贯彻了豁达自然的禅意精神。苏轼与很多禅僧都是好友,其中就包括云门宗的佛印了元禅师。图为清末民初画家沈心海根据《前赤壁赋》内容所绘《赤壁泛舟》,画中与苏轼泛舟同游赤壁的僧人,便是佛印禅师。供图/FOTOE
摄影 / FOTOE
唐代智囊团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十八学士图卷》。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在长安建立文学馆,网罗人才。历史上将他们称为“十八学士”。他们除切磋学问外,也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而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古代希巴姆的工匠就地取材,用黏土和椰枣树的根茎,制作土坯泥砖,创造出二三十米高的摩天大楼,人们在高楼的一、二层饲养牲畜、贮藏粮食,不辟窗户,居住则多在三层以上(如图)。
摄影 / 周剑生
芦笙响春摄影:朱虹拍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
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布图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国遗址,除了位于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外,全部集中在与朝鲜接壤的吉林省集安市内。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布在鸭绿江及其支流麻线河、通沟河沿岸。
黄檗祖庭,临济祖塔江西宜春黄檗山的祖山、祖庭、祖塔是临济宗三大圣景。上图即属于祖庭中的一部分——黄檗禅寺的天王殿。唐开成年间(836-840年),希运禅师在黄檗禅寺驻锡,奠定临济宗之基础。
知非即舍瑜伽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姿势和修法,有的无异于苦行。上图展现的是一种奇特的瑜伽姿势(供图/TPG),绘于18世纪。释迦牟尼在成就佛道之前,也曾四处访道,学习瑜伽和禅修。
图为同时展出的一件青铜镈。展品说明牌显示,这件青铜乐器属商周时期之物,至于出土地点、流散经过,皆未言明。摄影/柳叶氘
摄影 / 柳叶氘
春飞蓬
精舍有居士明代的禅,以“圆融”的姿态,融入了主流文化。当时的士风,可以用“禅悦”两字来形容。许多文人都选择成为居士,在山林精舍中参习禅学。 明代画家宋旭所绘的《山林精舍图》中,居士或泛舟垂钓,或坐听松涛,正是当时文人禅意生活的写照。供图/孙新强
摄影 / 孙新强
江南贡院贡院一词出现在唐代,设在礼部南院。其作用为科举考场与审核考生身份。及至北宋初期,并没有专门的贡院建筑。图为江南贡院号舍复原图。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学子们的乡试便在贡院进行,考场内号舍密集狭窄,考生白天在此考试,木板可作为桌椅。夜间在这里休息时,便将桌面与椅面铺平,作为床榻。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却也是利用空间的典范(绘画/张勇)。
摄影 / 张勇
楼栋外立面的底部和顶部被刷上石灰,以防止季节性雨水和洪水对建筑的侵蚀(如图)。
摄影 / 周剑生
美国人康士丹在1936年出版了一部图文并茂的小书《京都叫卖图》,描绘了清末民初北京街头的市井风情。上为书中一幅插图,表现了游医郎中持虎撑沿途招揽生意的场景。
图为丸都山城的城垣遗址(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精进在禅七中,每次坐香的开始,都会听到一声敲木鱼的声音。古人认为鱼日夜不眠不休,故以木鱼之声来提醒修行者常行精进,勿生懈怠。图为禅堂里的木鱼。
图为一尊泰国的释迦牟尼苦行像,表现的是他深入体验苦行、以至于形销骨立的状态。最终,他确认苦行无益于解脱,于是另辟蹊径,在禅定中悟到了无上的智慧——佛法。
斯坦因密室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上世纪初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带走的大量绢画和丝织品,现大部分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一间20平米大小的密室里。这间密室恒温恒湿,仅对少数研究者开放,工作人员在这里对文物进行必要的修复保护。图中这位女士是该馆亚洲部的Mary,在她身旁,是五代时期的敦煌绢画观音像。摄影/孙志军
摄影 / 孙志军
此间有真意中国人心目中的禅,是一种意境。山间明月、清泉流水、繁花草树,都可以营造出禅的意境。千百年来,文人们学禅品禅,也把禅融入到了生活和艺术中。图是近代画家齐白石所绘的《四季屏》中的一幅夏景,画中虽无僧人古刹,却满是寂静淡泊的禅意。
图为2016年南京夫子庙贡院街的文艺节目,一群“古人”正准备迎接状元游街(供图/东方IC)。
摄影 / 东方IC
希巴姆有丰富的地下水源,虽处沙漠,却不乏绿色。图中,当地妇女正在农田中劳作。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也门女人用黑布裹身,只露出双眼和十指。她们徒手拔除麦地里的杂草,不使用任何农具。气候环境和原始的劳作方法,导致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率低下,至今还未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摄影 / 周剑生
上图是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虎撑。
图为国内城城墙马面遗址。供图/耿铁华
摄影 / 耿铁华
以上两图是黄檗山墓塔群中的两座。其中上图是国内仅有的塔中塔,外塔以弧形巨石垒成一洪钟状塔屋,中间有门,人可入内;下图则是开寺祖师希运的墓塔。
图为手持香板的维那师,他负责维持禅堂纪律,督促修行。
天下第一祖庭图为少林寺塔林,有古塔230余座,是唐代到清代的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坟墓。北魏年间,菩提达摩从南天竺来到这里首传禅宗,少林寺因此是禅宗各派的共同祖庭,有“天下第一祖庭”之称。
唐画经典唐人摹写的《女史箴图》,原本收藏于紫禁城养心殿。1900年遭英军上尉盗抢,后售与大英博物馆。该馆91号展厅名曰“墨香堂”,常年陈展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女史箴图》因质地脆弱,每年仅在此公开展出一个月,其余时间则原地避光保存。摄影/孙志军
摄影 / 孙志军
唐代状元之路在唐代,生徒一般为国子监等官学出身,经考试合格后,可由官学直接推荐去尚书省应考。另一类考生则为乡贡,经州、县考试合格后,方可参与尚书省考试。解状:解送的报名材料,举子解状包含乡贯、三代名讳、本人体貌特征、乡贡考试合格的证明及试卷等。
公元7世纪,希巴姆人接受了伊斯兰教。至今,古城内拥有86座清真寺,数量仅次于也门首都萨那。图中这座清真寺面对着城市的公共广场,是城内最大的星期五清真寺。据说是公元904年,由哈里发哈龙·拉希德下令,在一座已经损毁的清真寺的基础上建造的。而今存留下来的建筑,大部分完成于14世纪。
摄影 / 周剑生
澄灵祖塔,千年衣钵这座八角九级密檐实心的砖塔,叫作澄灵塔,又名青塔、衣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里面收藏的是临济宗开宗祖师义玄的衣钵。这是义玄时代唯一遗存下来的临济寺建筑。供图/TPG
图为修行者认真拜佛的场景。
断臂求法图为日本禅僧雪舟(1420-1506)所绘的《慧可断臂图》。相传慧可到少林寺向达摩求道,曾以利刀断左臂,以示求法之决心。后慧可得到达摩衣钵真传,被奉为禅宗二祖。因为初祖达摩是天竺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评价说:“慧可大师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今天的发展。”供图/FOTOE
摄影 / FOTOE
图为斯坦因密室收藏的敦煌莫高窟绢画《引路菩萨》,时代为唐代晚期,画中描绘了菩萨为死去亡灵引路升往天国的场景。此画色彩妍丽,人物娴雅而又不乏豪门贵气,与唐代中期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摄影/孙志军
摄影 / 孙志军
北宗【代表人物】唐·李思训 五代·荆浩 宋·马远宋·夏圭 明·吴伟 明·戴进
状元桥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四川富顺县修建了一座文庙。进入文庙可见泮池,池水上有三座桥,中间这座龙镂空石拱桥便是“状元桥”。这座桥只有“蟾宫摘丹桂者方能其上”,是新科状元拜见孔子的必经之桥,也可谓进阶之桥。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双城并立国内城作为高句丽国都的历史长达425年之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建都国内城可利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其北部的山上,又构筑了丸都山城以加强军事防御。上二图即展示了双城并立的地理态势。
逢渠开悟,名扬海外晚唐时期,良价在江西宜丰的洞山“过水睹影”,从而发现本心,得道开悟,创曹洞宗法。图中所绘的即是这个著名的公案(供图/FOTOE)。
摄影 / FOTOE
佛教中国化图为明代张路的《老子骑牛图》(供图/微图)。传说中,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在天竺化身为佛,教化天竺、西域之民。这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为佛教和道教建立了一种血缘关系,提高了中国人对佛教的接受度。
摄影 / 微图
河北遗珍图是一尊高达5.8米的阿弥陀佛石像,他矗立在大英博物馆两层之间的楼梯空隙处,腰部有两道明显的切割痕迹。据其下方莲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佛像雕立于隋开皇5年(585年),原本被供奉在河北韩翠村崇光寺。大英博物馆文物档案显示,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期间,古董商卢芹斋将此像提交给中国政府,并通过驻英大使,捐赠给该馆,正式的入藏时间为1938年。当年赴英参展的故宫专家傅振伦明确表示过,这尊佛像系1915年由卢芹斋盗卖出国。摄影/动脉影
摄影 / 动脉影
南宗【代表人物】唐·王维 五代·巨然 宋·米芾元·赵孟頫 元·黄公望 明·沈周
最早的山城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位于辽宁省桓仁县浑江岸边的下古城子遗址,名为纥升骨城。与其对应的山城五女山城,处于山顶上平缓狭长的一片区域内,四周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峻。城垣便是悬崖与人工修筑城墙的结合。上图展示了五女山城的这一形势。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图为宋代信徒为纪念良价逢渠开悟而修建的“逢渠桥”。晚唐时期,曹洞宗也逐渐传入海外,尤其在日本和新罗(古朝鲜)影响甚大。
行香动静皆可修行。除了打坐冥想外,修行者还要围着禅堂中间的佛像行走,由慢到快,直到体热出汗。这时,虽然身体在剧烈运动,内心却要保持静虑。以动取静,动静只在一心。
打坐打坐是禅七的重头戏。何为坐禅?《坛经》云:“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修行者盘腿一坐,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图为禅堂内的打坐场景。
图为南宋画家梁楷的《六祖斫竹图》(供图/木子桦)。六祖慧能原为樵夫,开悟后仍不失本心。经他改造的禅宗,少了打坐冥思、钻研佛经的枯寂,而是充满了真实、自然的生活意趣。这样一来,禅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摄影 / 木子桦
图为大英博物馆馆藏的辽代三彩罗汉像,同样出自中国河北。摄影/动脉影
摄影 / 动脉影
图为山城的西门遗址。供图/QUANJING
摄影 / QUANJING
图即是韩国曹洞宗僧徒到祖庭普利禅寺访禅寻根。
禅宗法脉:一花开五叶据《坛经》记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作传法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他预见到了,他从天竺带来的传佛心印之法,将在中土开出五个花瓣。果然,禅宗在六祖慧能之后发展出了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个流派。加上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五宗七家,盛况空前。五宗皆继承六祖慧能的顿悟禅而来,而传道授业、接引学人的方法各有不同。沩仰善用温和的暗示或劝诫手法;临济则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全机大用,棒喝齐施;曹洞温和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精耕细作;云门只言片语,无尽锋芒,孤危耸峻,令人费解;法眼往往根据学人的机宜,对病施药,量体裁衣。沩仰、法眼、云门在宋代以后皆失传,只有峻烈的临济和婉转的曹洞延续至今,似一个严父、一个慈母,一个将军、一个士民。不过,经殊途而得道后,又何需拘泥于入门的形式?
图是馆藏的一件元青花——青花海水牡丹缠枝纹菱口大盘,它曾是中国销往伊朗的外销瓷,如今也出现在“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中。摄影/柳叶氘
摄影 / 柳叶氘
文物灿然图为高句丽时期的出土文物铜壶杅,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壶底镌刻铭文“乙卯年国罡上广开土地好太王壶杅十”,正是好太王时期的所用器物。供图/TPG
如水曹洞,千年传承曹洞宗与水有缘,不仅是其祖师良价因水开悟,也因为它的禅风如水般润物无声。图是曹洞宗祖庭——洞山普利禅寺的复原图。这里山萦水绕,环境十分适宜禅修(供图/熊尚锋)。
摄影 / 熊尚锋
图为举着香板巡视的监香师父,一旦有人破坏禅堂里的纪律,就会挨一香板。
元青花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是大英博物馆瓷器收藏中最重要的一对器物,也是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兼具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摄影/动脉影)。
摄影 / 动脉影
图是普利禅寺中的大雄宝殿。几经兴废的禅寺如今看来依旧壮观,彰显着曹洞宗的千年传承。
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由一整块巨大的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不规则方柱体,既无碑额,也没有赑屃。上图即是140年前该碑出土时的样子。
访禅觅宗,法脉不绝洞山曹洞祖庭的大门前,虔诚的僧侣跋山涉水而来。千百年来,多少僧徒信众前仆后继,来到这座不算高大的山,走进这座不算富丽堂皇的寺庙,潜心学法。也正因为如此,南禅宗“一花五叶”的法脉才能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惜时僧人平时吃饭前需要念供养咒,以提醒自己提起正念、正意受食,不可过度贪求美味。而在禅七修行中,为了节省时间、密集修行,吃饭前念咒的步骤也免了。所有的时间和心念只集中于一件事——修行。以上二图为禅七过程中吃饭、喝茶水的场景。
大英博物馆位置图伦敦罗素广场上的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时间从早上10点到下午5:30,周五延长至晚上8:30。一年中仅有元旦、12月24日-26日闭馆。现有藏品800万件,其中来自中国的文物大概23000件,长期陈列的约2000件,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所有类别。
为了加强对碑刻的保护,1928年当地工商各界集资建成了木结构六角攒尖的碑亭(供图/FOTOE)。
摄影 / FOTOE
临济义玄
息心图为禅堂里的“广单”,类似大通铺。整个禅七的过程中,修行者白天修行、晚上睡觉都在禅堂里,不许外出。
1982年又重新修建了四角攒尖式碑亭,图中与碑亭遥遥相对的便是好太王陵。供图/耿铁华
摄影 / 耿铁华
洞山良价
图中,僧人正在放下厚厚的门帘,禅堂大门一关,所有的琐事、杂念就被隔绝在门外了。
大维德的“馈赠”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专门展出大维德基金会历年收集的1700多件中国瓷器。从元青花到成化斗彩,从北宋官窑到清宫珐琅彩,种类之全,质量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基金会创始人玻西瓦尔·大维德爵士,用尽一生之力,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他是西方研究汝窑的第一人,翻译了明代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和《新格古要论》,还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了西方第一个中国艺术的大学课程,堪称20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在西方的伯乐。摄影/动脉影
摄影 / 动脉影
四神昭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经典元素,因受中华古典文化圈的影响,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四神图,与高句丽壁画的产生发展相始终。上图为玄武像的临摹图。供图/TPG
见地禅七结束,辛苦的修行终告完成。修行者坐在庭院里小憩,周围的一切一如往常。但不知他们的内心收获了怎样非凡的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