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蒸汽时代、电气化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等,是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以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开始出现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场革命中,工业生产的主导部门由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化生产逐步转向以电气产品为主导的电气化生产,从而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那么这场革命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通过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英国的工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英国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工厂内部的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开始对企业进行改革。在改革中,他们一方面对企业内部进行了整顿。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工人进行创新。在创新中,他们发展出了科学管理体系。
首先是进行制度建设,通过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通过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
在对企业进行改革后,英国的工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统计显示:在1870年到1910年间,英国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约25%;英国制造业每小时所需劳动力从150人减少到80人;每台机器所需劳动力从500人减少到200人。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例如:美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升生产力;德国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升生产力。
美国的机械革命主要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来实现的;德国的机械革命主要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来实现的。
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在电力和电气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电力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自身也有显著进步。
例如: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电力产量就以每年105%左右的速度增长;1881年,美国拥有发电能力达1220万千瓦;1900年美国发电能力达1590万千瓦;1910年美国发电能力达1740万千瓦。
德国在电气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871年德国第一个安装电灯;1873年德国发明了电动机;1886年德国发明了发电机和发电机励磁机。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些进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各国都开始纷纷发展工业化。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了初步发展:一方面是机械产业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工业得到发展。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能源和原材料被消耗在工业生产中;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和资源也逐渐匮乏。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兴起的一场科技革命,它所带来的巨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是能源方面: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成为了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能源。通过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开发,不仅节约了能源资源;而且大大提升了能源生产效率。
第二是原材料方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促进了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质量提高。
第三是劳动力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人口数量得到增加。
第四是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扩大了工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工业布局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第五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人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中工作生活。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利影响:交通运输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生产技术来说,以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部门不断涌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从社会生活来看,交通工具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事物。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以电视和电影作为消遣娱乐的工具。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人们还发现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例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制度、电力企业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等。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促使了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也为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在生产、分配和交换等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垄断组织出现。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与此同时,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由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在世界范围内,一战后许多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掠夺,使它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最主要的力量。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特别是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在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势力相互勾结、共同侵略各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同时,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工业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掠夺。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企业。他们依靠科技进步和新设备新技术扩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最主要的经济力量。
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导致了垄断组织大量出现。这些垄断组织实行集中生产、统一经营、联合销售、统一价格等措施,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资本不断增长,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如美国采用新技术、改进机械设备、调整产业结构;德国和日本加强对外国先进技术、设备、资本的引进和利用。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勾结进行侵略战争,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形成了垄断组织。
2.垄断组织出现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垄断组织开始出现,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增强。
垄断组织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联合方式或联合行动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它是在自由竞争阶段产生的。
垄断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大企业为基础形成的联合垄断组织,如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以大企业为基础形成的联合垄断组织,如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三是以大企业为基础形成的垄断联盟。
这些垄断组织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和世界市场的控制。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
3.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国家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与掠夺。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进行反抗,进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经济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掠夺,强迫他们进行资本输出。
同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政治控制,干涉他们的内政,并通过各种途径从经济上进行掠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争夺原料产地与市场而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一战后,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的主导下,欧洲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两国在政治上支持德国对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的入侵,在军事上支持德国对苏联和意大利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两国对德意法西斯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两次世界大战虽然规模巨大、流血频繁、损失惨重,但它们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虽然结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仍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主要国家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9世纪80年代,在世界市场上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瓜分了世界,欧美日等国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他们大力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许多国家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美国等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例如: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胜利。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利用各种手段从东方掠夺大量财富,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正如马克思所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场伟大冲击”。
1.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工厂数量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多。
当时,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都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也促进了各国军队的发展。各国军队开始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2.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工业生产部门中,煤炭、石油和电力等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类社会由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摆脱了贫困,而工人阶级则不断壮大。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德国和美国则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加剧,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这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各主要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革命爆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