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企业,发展自己的机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饱经摧残的大机车人长久期望。经过沙俄与日本长期殖民统治,大机车人在屈辱与血泪、愤怒与抗争中,铸就了不屈的灵魂。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大机车人,踏着新中国阔步前进的脚步,肩负起振兴中国机车工业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国机车发展的新征程。
东北全境解放后,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大机车立即投入恢复生产之中,他们怀揣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以跨越万道雄关的决心,大以骄人的战绩,首次在国人面前亮相就令人赞叹——
机车作业厂
当时,大机车的生产任务由东北铁路总局下达,原材料从苏联对外贸易部购买。这时期机车新造产品重点围绕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急需产品展开,主要有十五吨轨道蒸汽吊车、卧式锅炉等十几个品种,同时,修理各种蒸汽机车车型已达二十多种,这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大部分没有图纸,工人们就采取仿制的笨办法,照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制造机车汽缸、车轴等大小部件,同时按照旧货车仿制出了新造货车,这一时期仿制的车型主要有C1型敞车、P1型棚车,N1型平车等,这些产品,都是国家建设急需的产品。大机车也成为当时是全国解放区仅有的两家能制造货车的企业之一。
大机车车台职厂地内部
全国解放前夕,国家急需大批机车,生产任务量巨大,大机车快马加鞭,开始了昼夜不停的生产,工厂快速恢复了制动机、压延和冶金职厂和对车职厂、货车职厂等几十条生产线,招收了六千多名新工人。
货车职场内部
大机车全面恢复生产后,除了继续生产苏联海外贸易部的任务外,开始新造货车,由工厂修理的二十台蒸汽机车还首次通过海上运到了东北解放区,支援前线,大机车二百多名优秀工人自愿报名到前线支援中国解放战争。
大连工业展览会开幕典礼大会
展览内设铁路交通、机械、造船、纺织、化学、通信器材、建设器材、公用事业、食品工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农林、中苏友谊等17个展馆。展览自当年三月底开始筹备,到十一月底闭幕,前后历时八个多月时间,展览期间参观者达30多万人次。当时,大连10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实物、模型、图表、文字等形式参展,展出了大连自1945年以来工业生产成果和发展变化以及城市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进入展区大门,再上36层台阶,就是展区第一馆——铁路交通馆,大机车展位就在第一馆。参观的人进入展馆。
大机车作为重点企业,在此次展览中闪亮登场。大机车展位处于展览馆重要地位的一号展馆,就是大连机车工业——铁路交通馆的展馆。据曾经参观过展览会的退休老工人刘爱华回忆,当年,展览会盛况空前,她跟随父母参观展览时,大机车的展馆里人头攒动,大家争相目睹新型吊车和货车,虽然当时年龄很小,但印象非常深刻。
参观展览
在当年大连的重工业建设中,机车车辆工业占着重要的地位,而短短几年时间里,大连机车工业从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工业,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工业,这是一个艰苦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从馆内展览成品来看,有日本管理时代从未制造或者不能制造的I型蒸汽机关、空气压缩机、制动筒、三动升、三路风门、连续器、油葫芦、三十五基罗气表等十五种新产品。
展馆内的宣传画———中苏友谊无处不在展区里的宣传画——中苏友谊
这些新产品的设计,把原来机车工厂只拼凑加工的性质完全改变了,而在全国工厂很少能生产的载重三十吨的冷钢火车轮也开始恢复生产,还有十五吨的吊车和四十五吨的货车、船舶上用的稳车、锅炉等产品都由大机车生产,当时铁路工厂的机械设备、人力、物力和生产能力,已经具备了大量制造一二三等客车、行李车、邮政车等车辆,以及包括棚车、敞车油、槽车、保温车等罐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机车工业最具实力的工厂之一。
展馆院内还有专门供儿童乘坐的小火车,是中长铁路的出品,火车司机、站长、交通指挥都是少年技术工人。
等待乘坐小火车的儿童
服务人员把儿童抱送上火车
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全国四十多个代表团参观了展会,他们对大连的工业建设成绩一致称赞,称其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典范。
儿童交通员挥动小旗,小火车出发了
此次工业展览会会址在大连市中心的中山广场南侧(横跨今大连市总工会和博览大酒店两院的位置)
与我一起回望中国机车百年发展史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