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口“万国牌”到开启自给之路
从手工自制到批量化生产
技术革新该如何突破
资源匮乏又该如何解决
央视《解码科技史》为您讲述
“铁牛”诞生记
说起我国的第一台拖拉机
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
那台经典的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可在当时的情况下
设计生产出自己的拖拉机
并不一件容易的事
……
1954年8月,根据中方提供的厂区地质资料,苏联专家交付了工厂设计图,根据计划这将是一座能够生产1.5万台拖拉机的大型工厂,但想要将这样的一座大工厂从设计图纸变为现实,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
工业基础薄弱,所有拖拉机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零部件,都必须自己生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拖的生产车间特别多,达到了14个,从铸钢铸铁开始到木工、标准件车间全部都有。一个工厂几乎就是一整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说,一拖的建设就是中国工业体系悄然成型的一个缩影。
经过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美好的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1958年
一拖的设备安装进入了高潮,一年之内安装了全厂60%左右的设备。
6月30日
铸铁车间冲天炉熔化出第一炉铁水
7月5日
锻工车间生产出了第一批拖拉机的锻件凸轮轴和连杆
7月8日
燃料系统车间生产出了第一台燃油泵
7月13日
发动机车间装配出了第一台柴油机
7月20日
底盘装配车间装配出了第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这一年共生产出54型履带式拖拉机44台。同时还生产出洛阳20型煤气轮式拖拉机53台。
挥铁锤,热汗流,我为祖国造“铁牛”。
从1958年到1966年,中国一拖共生产拖拉机53903台,全部零件都实现了国产化。
“东方红”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直到今天,“东方红”拖拉机仍然是中国制造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拖拉机从步履维艰到飞速发展。“东方红”从最初单一的54型履带式拖拉机到今天包含大中小各马力段的轮式拖拉机、履带拖拉机、以及先进的动力换挡拖拉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混合动力拖拉机等百余种型号的庞大产品系列,中国一拖不断成长,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