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后文简称东方红665),采用V型8缸风冷散热柴油发动机,采用手动分时6X6全轮驱动技术(标配3把差速锁),非承载前中后整体式硬桥悬架。1966年5月开始立项、1970年代完成定型、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至1989年两山轮战期间成为人民解放军现役装备,用于牵引100口径地空高炮、122mm\152mm口径的重型火炮及辎重运输。至2004年,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依旧在解放军诸多军兵种部队服役。
1、东方红665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商-第一拖拉机厂: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后文简称洛阳一拖)是中国生产农业机械的特大型企业。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涧西区。几乎完整复制苏联基辅(现在的乌克兰首都)拖拉机厂的洛阳一拖,属于最早一批苏联援建“156”项目之一,具备生产驱动总成、履带行走装置以及全产业链的综合性机械厂商。
在位于洛阳的“农耕博物馆”中(亦可被看作是洛阳一拖的厂史馆),保存着大量洛阳一拖珍贵历史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生产的拖拉机实物,并包括1台参加过对越作战的东方红665和出口用59式主战坦克。
洛阳一拖的首款产品为“54型”履带式拖拉机(最大输出功率54马力、约等于39.7千瓦),1959年试制成功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最大输出功率提升至75马力、约等于55.1千瓦)并在1966年全面替代中国市场上再通的“54型”履带式拖拉机。
馆藏的这台“54型”履带式拖拉机于1965年至1996年在黑龙江二龙山农场服役,31年间耕地47.3万亩,相当于其他同型号拖拉机47年的作业量,并创造31年无大修记录,节约柴油和维修费13万元,成为黑龙江垦区注明的标兵车,被北安农垦局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该车6任车长中,有3位被评为省级以上的劳动模范。
源自1958年试制的汽车拖拉机的“东方红40型”汽车拖拉机及改型,2020年代依旧是洛阳一拖内销和出口的主力产品。
1966年,洛阳一拖成立的具备年产量1000台车的665分厂,在法国贝利埃GBC8MT原型车基础上,利用捷克太拖拉V8型发动机,量产出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主要用于填补1960年代,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对重型火炮铺装路面及复杂路面牵引和辎重补给。
1970年代为了保障中国军工企业应对安全,在建设“大三线”环境下,洛阳一拖接受上级主管单位任务,组建704分厂开始量产“59式”主战坦克满足解放军装甲部队装备需求。在量产东方红系列履带式拖拉机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生产“59式”主战坦克(配发100mm线膛炮中期改型)。利用集团优势,洛阳一拖665分厂在量产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同时,704分厂在“59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积累了相当军用技术装备研发、改进、量产和配套经验,用于研发搭载120mm口径滑膛炮+更先进“3合1”火控系统的主战坦克样车。
在洛阳一拖旗下的704分厂厂区内,依旧停放这1台迷彩涂装的“59式”改型主战坦克、配发的100mm口径线膛炮+建议激光装表火控系统+炮塔格栅防护装甲的技术设定,代表着其1980年代量产的身份。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洛阳一拖的704分厂不仅仅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59式”主战坦克(含多种改型),还延续了“122工程”中“三机”体系中搭载120mm滑膛炮的“2代坦克”的研发工作。
备注2:上图出自《坦克装甲车辆》杂志2016年第4期刊发的“东方的幻影战车隐藏在122工程背后的神秘原型车(下)”一文。
停放在洛阳一拖704分厂厂区的这台并未标注任何处处信息的试验坦克,在“69型”主战坦克行走机构基础上,加装更扁平的铸造炮塔,集成1套带有抽气装置的120mm口径滑膛炮、1套链条式半自动装弹机(4发一体式备弹)、1套昼间瞄准/微光夜视/激光测距“3合1”火控系统,以及最具特色的外挂式2x2“红箭73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尽管,今天的洛阳一拖不再从事军用装备的生产,但在设计、制造及配套轮式和履带中重型拖拉机能力持续攀升,依旧保有强大的战时大规模量产军用技术装备的能力。
2、农耕博物馆藏的东方红665:
东方红665长宽高为6310x2400x2550mm、轴距3890mm、整车铺装路面运输载荷10吨、越野工况运输载荷5吨、铺装路面最高车速81公里/小时(或74.4公里/小时)、LT8120F型V8四冲程风冷式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80马力(133千瓦)。东方红665的最大离地间隙390mm、载荷5吨时可攀爬30坡、涉水深度1.2米(硬底河床)、最高车速81公里(铺装路面)、最大行驶里程600公里。
由于馆内灯光配置的原因,笔者在不能开启外部闪光灯同时,只能将ISO之拉高至20000至40000,才可获得较为清晰且足够亮度的整体和局部技术细节特写。
硕大的“东方红”的LOGO,设定在前动力舱盖前端,进气格栅后安装了一组全铝合金焊接的机油散热器组件。通过分辨机油散热器组件及安装支架细节,可以用来区分总共制造4336台东方红665车型改进的年份(1966-1970年、1970-1974年、1974-1980年、1980-1996年停产)。
具体内容,将会在后续篇幅中重点涉及。
驾驶舱前风挡玻璃(各设定1组雨刷器伺服)可以单独开启并形一定夹角。早期量产的东方红665驾驶舱2组前风挡玻璃在一个平面,而不是后期改型的呈一个小夹角(美观为主)。
上图为东方红665驾驶舱内部各分系统细节特写。
钢制仪表台(独立仪表、差速锁按钮、各种灯具按钮)、胶木制三幅面方向盘(不可调节角度)、5前速手动变速器、双杆分动器(2H/4H,4H/4L)以及仿皮材质的1+2座椅。
各分系统诸多功能设定,将在后续稿件中详细介绍。
军用版的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设计最高车速74.4公里/小时。这台馆藏的东方红665总行驶里程为15214公里。
车辆信息铭牌显示,这台馆藏东方红665制造日期为1994年8月,最大载荷5吨。那么问题来,农耕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馆藏的这台东方红665为参加过对越作战的军车,这就有些不对了。
1966年8月首台东方红665下线、1970年年初开始量产,随即转入解放军炮兵部队服役,用于122mm口径以上的重型火炮牵引、阵地转运以及弹药等辎重的运输。
笔者注意到,馆藏的东方红665的第2、3驱动桥为“双后轮”设定,适配倾向于铺装路面使用的公路胎。
根据仅存的一些资料看,东方红665的军用版全车适配越野用13-20型全地形轮胎,而民用版则适配11-20型公路胎。民用版根据车型细分为6x6(10轮)、6x4(10轮)和4x2(6轮)驱动形式的车轮。
3、东方红665的量产和标定:
很遗憾,关于东方红665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流传下来的少得可怜。更多的信息,也只有一些当年“经受人”或由留存。上图为1980年代,在洛阳一拖的665分厂总装车间内,同时进行起码超过6台东方红665的合装。
在整个1970-1980年代,洛阳一拖下属的66分厂在制造东方红665同时,704分厂也在量产“59式”主战坦克(装备解放军同时出口中东)。
在整个1960年代、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重汽、陕汽、川汽以及北方,都拥有斯太尔、太拖拉车厂的图纸和技术,洛阳一拖在量产东方红665同时,考虑到民用市场的需求,小批量生产出使用斯太尔和罗曼技术的民用卡车。
4、围绕东方红665展开的新战术:
1966年5月,东方红665项目就被确定用于解放军炮兵部队牵引重型火炮及炮弹辎重转运。自1953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停战,解放军炮兵部队进入一个全速发展时期,引进、仿制的火炮口径从23mm覆盖至152mm口径(不包括火箭炮)。为了提高火力投射机动性,解放军炮兵部队在一汽国产化CA30系列6轮驱动中型载具同时,批量引入苏军轮式和履带牵引载具。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解放军炮兵部队急需满足在铺装路面对152mm口径重型火炮牵引任务,较履带式载具机动性更好的轮式载具。这也是洛阳一拖量产东方红665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的原因。“60式”履带式立项于1956年,研发于1958年,由北京20X研究所承担主要研发与样车生产任务。同一时期,20X所承担着研发“63式”水陆坦克的任务。在请示上级主管单位并经批准后,20X所决定采用“技术牵引”模式,研发中型履带式牵引载具。最终在1961年2月完成了装备定型任务,并最终命名为“60式”中型履带式牵引载具。利用同时期并已初具雏形的“63式”水陆坦克的底盘、悬架、动力和整车架构,通过驾驶舱、车身上半部结构,降低动力输出功率、增加牵引分系统性能而形成的一款全新装备。
在1970年代,解放军炮兵部队装备的“60式”及“60式”改进型履带牵引载具主要用于牵引122mm口径以上的重型火炮,以及全部炮兵班组和部分弹药。整车长宽高为6117x2600x2618毫米、自重13吨(含绞盘);搭载一台12160L-1型号12缸4冲程V型水冷散热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22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1420牛米;最大行驶速度4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
上图中成建制的“60式”履带牵引载具满载炮兵班,拖拽1门“59式”130mm口径加农炮,在非铺装道路进行机动。
在整体经济条件并不好的1970年代,为了避免“60式”履带牵引载具履带为锰钢材质,接地面覆盖一层橡胶摩擦块,可以起到保护铺装路面、提升行走舒适性,以及延续履带寿命的作用。几乎同一时间研发的“59式”中型坦克主要适用在野外非铺装道路,因此履带没有“挂胶”。
1970年,洛阳一拖完成了东方红665定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从小批量试生产转向批量生产,随即成为人民解放军现役装备。笔者注意到,在1970-1977年期间出版的诸多解放军刊物上,并未出现东方红665的资料。
知道1978年代的一些解放军刊物上,逐渐出现了东方红665文字与照片,并与“66式”152mm口径加农榴弹炮“同框出演”。
装备东方红665的炮兵部队多为团级,与“60式”改型履带牵引载具混编,用于牵引\拖拽“66式”152mm口径加农榴弹炮及弹药辎重运输。
在笔者收集的资料中偶然发现上图这张东方红665牵引“59式”57mm口径地空高炮。在解放军防空阵地,炮兵正在为1门“59式”57mm口径地空高炮进行伪装网遮蔽,1台东方红665牵引“59式”57mm口径地空高炮处于静止状态,炮兵正在构件半地下炮位。
5、对越作战中的东方红665:
1979年-1989年的对越作战和两山轮战的10年间,解放军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战术修养和装备验证都得到充分的检验与锻炼。尽管,解放军从创立之时就强调的是战术修养高于装备质量,支部建在连队上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取得的发展,国防工业、重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解放军装备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也在与时俱进。
在对越作战初期,受广西、云南边境线实际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遂行快速穿越打击越军的解放军部队,以轻型装甲兵器为主、一汽“CA30”系列6轮驱动载具牵引中口径火炮快速跟进,为突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为辅。普遍服役超过20年一汽解放“CA30”系列载具,以苏军“ZIL-157”型载具为蓝本仿制而来。从1950年代-1970年代,这款装备在苏军被“乌拉尔”系列替代。1979年少量二汽生产的“EQ240”型6轮驱动重型载具,就是以“乌拉尔-375D”型载具为蓝本逆向仿制而来。遗憾的是,无论一汽“CA30”系列,还是二汽“EQ240”系列,都存在着动力储备不足的严重问题。
上图为进入越南本土作战的解放军部队典型的车队编组特写。“63式”履带装甲车,引领一汽“CA10”系列4X2驱动通勤载具,或进行后勤补给或进行人员转运任务。
实际上,一汽解放“CA30”6驱系列和二汽东风“EQ240”6驱系列载具,都采用相同的直列6缸发动机、分时6驱系统,“1分2”类传动系统。而一汽解放“CA10”4x2系列载具,在通过性还不如“CA30”和“EQ240”。
显然,在热带多雨的气候环境和泥泞狭窄路况复杂的中越边境,用大型履带式载具牵引重型火炮并不能覆盖整个战区,一款动力储备充足、通过性优越的全轮驱动重型载具的引入十分必要。
上图为1979年X月公开发表解放军宣传资料中出现的对越作战部队运输车队实拍照片特写-1。运输车队以东方红665为主,一汽解放“CA30”和南汽跃进“NJ230”为辅,遂行辎重运输任务的环境出现了芭蕉树(老山前线?),行驶的道路为土质较为松软早草丛生的山路。
红色箭头:东方红665
蓝色箭头:一汽“CA30”
绿色箭头:南汽跃进“NJ230”
通过放大具备细节综合研判:车队首台东方红665的横置的前进气格栅(红色箭头)、平直的驾驶舱风挡玻璃(黄色箭头)以及适配的越野花纹单轮胎(绿色箭头),意味着其中期改款的身份。
蓝色区域:着“71式”军服、佩戴钢盔的解放军班组战士或站姿抽烟、或坐姿记录、或两两交谈
通过分辨1966年8月试生产的东方红665、1979-1989年对越作战期间的东方红665和笔者在2017-2019年实拍的多台退役东方红665诸多细节分析,共有3种技术状态改型车辆出现。
上图为1979年X月公开发表解放军宣传资料中出现的对越作战部队运输车队艺术作品特写。
红色箭头:第2种技术状态的东方红665
蓝色箭头:安装放空隐蔽网的一汽解放“CA30”载具
白色箭头:安装放空隐蔽网的一汽解放“CA10”载具
黄色箭头:驾驶长江“750”偏三轮摩托车的侦查士兵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幅艺术作品最左侧,显露出1台喷涂越军军徽的苏制坦克后部特写(炮塔向后)。由于这台苏制坦克具备“T-34”系列中型坦克特有识别特征的炮塔,“IS”系列重型坦克特有的代拖带轮和小轮缘负重轮技术特征的行走机构,不能确认具体型号。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这组由不同品牌载具构成的辎重运输车队,依旧遂行在山间溪流滩涂中进入越南本土作战任务。
上图为1979年X月公开发表解放军宣传资料中出现的对越作战部队运输车队返回本土实拍照片特写-2。车队通过书写“热烈庆祝自卫还击作战的伟大胜利”字样的标语架,东方红665(蓝色箭头)牵引“”“66式”152mm口径牵引加农榴弹(绿色箭头)、一汽解放“CA10”载运人员(黄色箭头)、南汽跃进“NJ230”载运人员(白色箭头)组成的运输车队依次通过。
在笔者收集的诸多1979-1989年对越作战期间的解放军人员装备物资资料中,多以一汽解放“CA30”和“CA10”载具为主,其次为南汽跃进“230”载具;东方红665比二汽东风“EQ240”出现的几率高出不少。当然,北汽“BJ212”指挥版和“BJ121”运兵版露出率最高。
虽然,东方红665完整的参加了1979-1989年长达10年的对越作战,风冷“大V8”发动机和采用“贯穿”式6轮驱动技术,比一汽解放“CA30”系列载具技术更先进、可靠性更强、载荷更大,但是整车层面的品质不稳定与交大的油耗,使其口碑不佳。
几乎同时与东方红665投入对越作战的二汽东风“EQ240”系列载具,也是带有“试错”性质投入实战考验的新型号装备。只不过,东方红665在在实战考验后并未进行大范围的品质方面的改进,二汽东风“EQ240”却利用这一契机持续的改进品质提升可靠性。在随后的1990年代,“EQ240”基型车及众多改型车,完全替代了“CA30”系列载具。民用版的“EQ140”也替代了“CA10”系列。也由此拉开二汽东风军用载具全面为解放军提供1.5吨级、3.5吨级、5吨级及其他载荷车型军车的辉煌时期。
笔者有话说:
装备风冷“V8”柴油发动机、带有牙嵌式差速锁的“贯穿”式6轮驱动技术的东风665,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款集聚特色军用载具。重要的是,东方红665的诸多先进技术,改变了以往我军轮式装备长期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的窘境,甚至影响了解放军炮兵部队装备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全寿命周期只量产4336台东方红665,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法国及整个欧美汽车工业强国存在的差异的那个年代,很难在进行本质上的提升和改进。这一遗憾,直到2000年代初期,中国重工业和材料工艺全面提升,一汽、东风(二汽)、陕汽、重汽以、北方重工、泰安、三江等轮式军用装备生产厂商引入新技术和配套工艺才弥补。
后文将会对东方红665装备的风冷V型8缸发动机及驱动技术深度解析,未完待续。。。。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楠
车海茫茫,眼花缭乱;靠不靠谱,拆给你看。
启辰 大V DDi
拆解报告
大众 朗逸
拆解报告
吉利 银河L7
拆解报告
欧拉 欧拉闪电猫
拆解报告
大众 途昂
拆解报告
大众 途岳
拆解报告
哈弗 枭龙MAX
拆解报告
星途 瑶光
拆解报告
捷途 捷途大圣
拆解报告
吉利 帝豪
拆解报告
大众 凌渡L
拆解报告
奥迪 奥迪Q2L
拆解报告
EV知道成立于2018年4月,隶属于北京车讯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交互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看车、选车、买车、用车等全生命周期的全面、准确、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你想看的汽车视频。
汽车kol平台,业内资深汽车大咖领衔,生产优质原创内容,输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观点
专注盐系汽车体验类节目500年,虽然我不是性能控,But这并不影响我对车的热情,爽爽侃车,我是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