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升降机(包括施工升降机、物料升降机、电梯等)的操作、维护及安全管理,旨在规范操作行为,防止坠落、挤压等事故,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升降机的性能、结构、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严禁无证操作、非本岗位人员擅自操作升降机,严禁酒后、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时作业,严禁超载、超员运行。
二、作业前准备
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施工升降机操作人员还需佩戴安全帽,长发者需将头发盘起,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操作。
作业前需明确作业任务(如人员输送、物料运输),了解升降机的额定载重量、额定人数、运行范围及作业现场环境。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中的危险点(如楼层门未关闭、超载运行)及防控措施,操作人员需复述确认。
设备检查
检查外观与结构:机身有无变形、损坏,导轨架连接是否牢固,附墙架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节有无裂纹、锈蚀。
检查门联锁系统:层门、轿门(笼门)是否完好,关闭是否严密,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门未关闭时升降机无法启动)。
检查传动与制动系统:电机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响,减速器油量是否充足,有无泄漏;制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制动间隙是否合适,制动片磨损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检查升降系统:钢丝绳或链条有无断丝、磨损、变形,连接是否牢固,张紧度是否合适;导向轮、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滞。
检查电气与控制系统:操纵手柄、按钮是否灵活,无卡滞;仪表盘指示是否正常(如电压、电流、运行速度);照明、信号装置(如楼层指示灯、警铃)是否正常工作;接地是否良好(接地电阻≤4Ω)。
环境与场地检查
作业环境:清理升降机周围的障碍物,确保运行通道畅通;检查作业区域有无架空电线,与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场地条件:检查升降机基础是否牢固,有无沉降、开裂;导轨架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在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大雾)时,应停止室外升降机作业。
物料检查:运输物料时,需确认物料堆放稳固,不超出升降机轿厢范围,严禁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物料(如需运输,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三、操作流程
启动与试运行
操作人员进入轿厢(笼)后,关闭轿门(笼门)和层门,确认所有门均已关闭到位。
将操作手柄置于空挡位置,接通电源,检查仪表盘指示是否正常,各安全装置是否处于有效状态。
进行试运行:将升降机在空载状态下上下运行一个行程,检查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响;制动是否可靠;各楼层门联锁是否正常;停靠是否准确。
载人载物操作
载人时,应核对人数,严禁超员;人员进入轿厢(笼)后,应站稳扶好,禁止在轿厢(笼)内打闹、吸烟。
载物时,应核对物料重量,严禁超载;物料应均匀放置在轿厢(笼)内,避免偏载,不得伸出轿厢(笼)外。
启动升降机前,鸣铃示警,确认升降方向无误后,操作手柄缓慢上升或下降。
到达指定楼层后,升降机停稳后再打开轿门(笼门)和层门,人员或物料有序进出。
停靠与换向操作
升降机停靠楼层时,应平稳制动,停靠位置应与楼层平齐,误差不超过50mm。
需要换向运行时,应先将升降机停稳,待惯性消失后再改变运行方向,避免急停急启。
四、停机与作业后处理
停机操作
作业完成后,将升降机停靠在指定楼层(如底层),将操作手柄置于空挡位置,切断电源。
关闭轿门(笼门)和所有层门,锁好操纵室门。
设备清洁与维护
清理轿厢(笼)内的杂物、灰尘,擦拭门、扶手等部位。
检查各连接部位的螺栓是否紧固,如有松动及时拧紧;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
检查钢丝绳或链条、制动片等易损部件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作业记录与交接
进行交接班时,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升降机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共同检查设备后签字确认。
五、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每班作业后,对升降机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洁,检查门联锁装置、制动系统、钢丝绳或链条状况,清理导轨架上的杂物。
每周检查一次导轨架连接螺栓、附墙架、标准节状况;检查电气系统的接线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老化。
定期保养
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更换减速器润滑油、制动片,检查调整制动间隙。
定期对钢丝绳或链条进行润滑、检查,对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或链条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电气控制系统的绝缘电阻(≥0.5MΩ),对各安全装置进行调试、校验,确保灵敏可靠。
长期停放保养
升降机长期停放(超过一个月)时,应将其停靠在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