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消毒剂因其具有广谱、高效、速效的杀菌特性,以及廉价、低毒、使用方便、使用面广等优点,而被医疗机构、家庭生活、公共场所等广泛使用,取得显著效果。至今是医疗机构环境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消毒剂,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1]。含氯消毒剂在2003年抗击“非典”、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防治“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WHO推荐标准和烈性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要求,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0mg/L的消毒液可用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装置、医疗废弃物、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2]。但含氯消毒剂在不同消毒对象中,使用方法各异,医护人员要掌握正确选择使用含氯消毒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其临床使用进行综述如下。
01
关于含氯消毒剂
02
使用与检测
2.1使用方法 目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时期,对于传染性强的病毒做好消毒隔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大疫情的防治回顾分析,均提出含氯消毒剂在烈性传染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使用中得到不同的使用经验[17.18]。在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防治中,WHO和美国的CDC建议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为5000mg/L,用于环境喷洒消毒,医护人员防护装置的浸泡消毒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19,20]。虽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皮肤、呼吸道黏膜刺激性较大,要求配制使用时必须做好通风、防护等措施。许发发等[21 -23]报道一例在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因为高浓度含氯消毒剂的氯气次发生休克的救治,建议在使用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为此,中国国家卫健委推出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为2000~5000mg/L,对环境、物体表面使用2000mg/L,对污染物、防护装置浸泡使用5000mg/L,有针对性的使用消毒剂,应急手消毒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24,25]。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各医疗机构根据使用产品不同,执行相应的消毒浓度。如84消毒液空气消毒使用2000mg/L,健之素空气消毒使用了500mg/L喷雾浓度,最低使用消毒浓度不低于500mg/L,对于需要浸泡类的物品使用最低浓度在2000mg/L,使用时环境温度维持在18~22℃,达到理想消毒效果[26~28]。李永恒等[29]研究报道:在日常环境消毒中使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即可到达消毒效果,如果具有明显的污染病原菌时,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要做到不惜用不滥用消毒剂,合理利用物资资源。
2.2浓度检测 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的检测是保证配制液合格及消毒消毒是否达标的前提,也是是否安全使用含氯消毒剂的体现,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做好保障。在医疗机构使用的都是比较简便的比色卡对比法,操作简便,并且操作员大多是保洁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越简单越利于人员培训和掌握。指南规范与文献报道指出[30,31]重要一点是使用比色卡要在30S内的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对比,读出有效浓度值,超过1min颜色逐渐褪去,显示失去意义,结果不准确。配制合格要记录配制时间和浓度。马新华等[32]研究报道一种以含氯消毒剂中次氯酸与铵离子的反应,形成蓝色络合物,次氯酸含量越多,颜色越深,并且比色卡常温下可以保存20d不变,有利于临床回顾性监督工作,值得推广和临床借鉴。
03
防护措施
使用含氯消毒剂最大的不良反应是氯气的污染刺激[33]。氯气与粘膜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会生成具有强酸性的盐酸和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作用在眼睛上则对眼结膜、角膜产生烧灼样疼痛,粘膜充血、水肿等不同程度的反应,引起流泪、刺激性疼痛;吸入于呼吸道,会产生支气管痉挛、平滑肌痉挛,出现类似感冒症状流涕、打喷嚏、刺激性咳嗽,严重者呼吸困难[34,35]。袁月等[36]报道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中,对2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其中眼睛刺激症状发生率最高,达85.7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是在防护物品浸泡时,发生率达82.14%。短时间接触可在24h内缓解,长时间接触症状消失较慢,需要2~3d可缓解。为此,防护要有针对性,做好关键环节的控制,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身体危害,建议做到三方面。首先,个人防护“基础四件套”:帽子、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长筒);其次,环境要有通风口,及时通风,消毒环境后密闭,人员尽量避免进入,30min后进行通风[37];最后,浸泡容器要改良,物品浸泡容器采用管道排出废水装置,减少含氯消毒剂配制液的来回搬动、反复倾倒过程,有条件可以设计改良容器为口小、底宽的梯形,避免含氯消毒剂浸泡时四周迸溅。
04
小 结
鉴于前几次重大疫情防控中,含氯消毒剂的广泛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医护人员也积累的非常宝贵的经验,主要集中关注在浓度的使用及防护措施方面,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浓度配制,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说明。近几年来含氯消毒剂有不少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杀菌能力、作用时间、消毒原理、影响因素、不良反应等方面,市面逐渐出现复方制剂,但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消毒技术规范依然首先推荐含氯消毒剂,应用在疫情中进行可靠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无刺激性的或刺激性小的含氯消毒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希望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医护人员积极总结经验,进行临床研究,将对含氯消毒剂的认知和应用再次提高到新的层面,做到不惜用不滥用含氯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