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插管是将坚固的针头穿过皮质骨并进入髓腔 - 以紧急向危重患者注入液体和血液制品。
骨内插管最常用于婴儿和幼儿,但促进针穿过厚皮质骨的电钻和弹簧加载装置增加了这种方法在成人中的使用。
绝对禁忌证
骨折或最近的插管尝试;注入的液体将通过皮质缺损渗入软组织
下腔静脉受伤;使用排入上腔静脉的部位
相对禁忌证
进针部位感染或烧伤
并发症少见,包括
液体渗入软组织(插入过程中控制不佳导致针头无法进入骨骼;退出对侧皮质;或在皮质中形成过大的漏孔)
皮肤脱落
脂肪栓塞
尚未报告生长板损坏。
消毒液(如洗必泰,聚维酮碘,乙醇)
毛巾(卷起)
手套
骨内针,有时还有插入装置
注射器,5 至 60 mL,根据预期需要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冲洗
无菌纱布(例如,10 cm × 10 cm 方格)
IV 连接管和流体
骨内针有一个管心针,通常还有一个可调节的防护装置来控制深度。体重> 40 kg患者使用 25 毫米长的骨内针; 体重< 40 kg患者使用15 毫米长的针头。针可作为商业套件的一部分提供,带有类似于无绳螺丝刀/钻头的电动插入装置。请按照制造商的说明选择合适尺寸的针头。
可选设备 (如果患者有意识):
局部麻醉剂(不含肾上腺素的 1% 利多卡因、25 或 22 号针头、3 或 5 毫升注射器)
髓内麻醉剂(2% 利多卡因,不含防腐剂的静脉注射液)
成人插入wei'dian
胫骨远端是手动插入的首选部位。将针插入大隐静脉后面的胫骨内侧表面,位于内踝和胫骨干的交界处。
胫骨近端可用于成人,但由于骨骼较厚,因此首选电动装置进行插管。将针插入胫骨结节远端 2 cm 的平坦前内侧表面。
如有必要,可使用其他部位(髂嵴、股骨、桡骨、锁骨、跟骨和胸骨)。
儿童进针点
在< 6岁的儿童 ,胫骨近端是首选部位。将针置于胫骨结节远端 1 至 3 厘米的宽阔平坦的前内侧表面。
股骨远端是一个替代部位。将针插入股骨外侧髁上方 2 至 3 厘米、中线并与头侧成 10 至 15 度角。厚厚的软组织和肌肉可能使触诊该位置的骨性标志变得困难。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内踝上方 2 cm 处的胫骨远端内侧表面可能更容易。
患者仰卧在担架上。
如果要对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进行插管,请将毛巾卷放在膝盖后面。
用生理盐水预冲洗所有 IV 管线和连接管。
根据需要戴上手套、口罩、面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
准备一个装有 5 到 10 毫升无菌盐水的注射器。
进针部位麻醉,将 3 至 5 毫升的 1% 利多卡因吸入注射器并连接 25 号针头。
对于髓腔麻醉,将 3 至 5 mL 的 2% 无防腐剂 IV 利多卡因吸入注射器。
准备手动针头或电钻(例如,将管心针牢固地拧入针头并将组件连接到钻头上,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适当设置任何插入深度限制器)。
用消毒液擦拭插管部位周围的皮肤区域,使用向外扩张的同心圆。对于儿童,擦拭区域包括近端胫骨和远端股骨。
让消毒液至少干燥 1 分钟。
从现在开始,预期的进针部位禁止使用未消毒的物品。
对于有意识的患者:
沿着预期的针头插入路径向皮肤和软组织(包括骨膜)注射3至5mL1%利多卡因。
骨髓腔(IO)穿刺针插入
医生的手指和拇指缠绕在胫骨近端以稳定胫骨;手不应直接放在进针部位的后面(以避免穿刺到自己)。相反,可以在膝盖后面放一条毛巾来支撑它。用手掌握住针,引导穿刺点稍稍远离关节腔和骨骺板生长区。 使用适当的力量旋转送入穿刺针,当有突破感时提示已穿破骨皮质,立刻停止进针。 有些穿刺针带有塑料保护套管,调整套管和针头的距离可以防止过度穿刺、甚至穿透。
用非惯用手触摸插入部位。
通过将非惯用手环绕在插入部位附近的四肢来稳定插入部位。不要将手直接放在进针部位的后面(以避免穿刺到自己)。
用惯用手牢牢握住钻头或手动针。
将针尖定位在插入点,垂直于骨骼的长轴。
将针头稍微(10 到 15 度)远离关节间隙和生长板。
手动插入
用食指将针杆稳定在皮肤表面,以帮助您在穿透皮层后阻止针头前进。为此,有些针具有可调节的塑料套管。
以适度的压力来回旋转、取芯运动推进针头。沿直线前进,使孔尽可能窄(以防止液体外渗)。
当您感觉到刺破皮层并进入髓质空间时,请停止推进针头(突然失去阻力),以防止针头被推入或穿过骨头过深。
使用电钻插入
穿透皮肤:扣动扳机,轻轻按压以穿透皮肤。
推进针头:继续挤压扳机,同时对皮质骨的阻力施加稳定的向下压力。
当您感觉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进入髓质空间时,立即松开扳机并停止进针。
从针上取下钻头,将针固定到位。
看到针头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保持直立是正确放置针头的第一个迹象。
取下盖子和管心针,连接预先冲洗过的延长管,然后抽吸。血液(骨髓)的自由回流确认了正确的髓内放置。
如果没有吸出骨髓,将 5 至 10 毫升生理盐水通过针头。
如果您对推动感到阻力并看到或触诊局部肿胀(外渗), 取出针头并插入另一块骨头。
首先,滴注髓内麻醉(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对于成人,缓慢(超过 2 至 3 分钟)注入 2 mL 2% 不含防腐剂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 毫克),可重复 20 毫克剂量,直至疼痛停止(最多总剂量 100 mg [5 mL])。对于儿童,缓慢输注 0.5 mg/kg (0.025 mL/kg),最大剂量为 20 mg (1 mL)。等待 1 分钟,然后用 5 至 10 毫升生理盐水冲洗。
开始输液。(静脉输液自由流动而不会渗入周围组织是正确放置针头的另一个标志。)
将无菌纱布包裹在进针部位并用胶带固定到位;商业骨内工具包可能包含专门的敷料。
如果需要,固定四肢以进一步保护该部位。
对于因输注而反复出现的髓质疼痛,重复上述缓慢的 2% 利多卡因输注和生理盐水冲洗,根据需要每小时使用初始利多卡因剂量的一半。
在实现外周或中央静脉通路后,在插入后 24 小时内(最好在 3 至 4 小时内),应尽快移除骨内输送系统。使用稳定的顺时针旋转拉出针。如果需要,将锁定帽或空注射器连接到针头接口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拔针后,使用无菌封闭敷料。通常在插入点使用氯己定浸渍的圆盘和透明膜敷料。
当骨内针的尖端第一次接触骨表面时,至少应在皮肤外看到 5 毫米的针头,以便针尖能够到达骨髓腔。 如果针头没有延伸那么远,可能需要更长的针头。
在针座与皮肤表面齐平或凹入皮肤表面之前,避免钻孔。这会导致损伤和皮肤坏死。
应使用压力袋、手动注射或输液泵快速输注晶体(如生理盐水)以及输注粘性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