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课文2 花的学校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花'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展现这样一幅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课文3 不懂就要问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课文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运用比喻,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从颜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运用比喻,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
课文 6 秋天的雨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这是本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这是本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7 听听,秋的声音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运用拟人,把'刷刷'的落叶声说成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这是描写蟋蟀的声音。写出了蟋蟀在阳台上振动翅膀活动的画面。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叮咛'是大雁的叫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告诉大家秋天已经来到。'丰收的歌吟'指的是一阵阵秋风过后,田野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4.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运用比喻,把秋天比作辽阔的音乐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像优美动听的旋律 。
8、卖火柴的小女孩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得。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5.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7.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多菌灵Polyommatus dorylas
课文9 那一定会很好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句话里的'非常要好'点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2.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默不作声地躲在草堆里,不易被发现,为下文红头被大黄牛卷进嘴里埋下了伏笔。
3.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大黄牛嘴里了。
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等词句中,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红头根本来及躲开,
4.'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写出红头在牛嘴里的紧张。两个'救命啊'表现出了红头的焦急和害怕。
5.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爬到牛鼻子上''蹭来蹭去',想方设法让半打喷定青头真机智啊!但是,这个动作也是很危险的,可是为了救朋友,青头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可见它们之间感情深厚!
11、一块奶酪
1.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蚂蚁当助手。
蚂蚁队长自己抬不动,需要七八只小蚂蚁帮忙,这块奶酪可真大啊!'只好'一词用得非常准确,既说明了蚂蚁队长得无可奈何,也强调了奶酪的大。
2.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心理活动描写。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3.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动作描写,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举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鼓舞了其他蚂蚁。
课文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有个小小的声音用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请求—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令人同情。
2.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跳了出来'说明小猫十分兴奋,因为小猫安心地睡了一个晚上。与后面的'喵喵,谢谢!'相互照应。
3.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了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偶尔'说明虫子撞到网上的机会很少,但小蜘蛛却很珍惜这个机会。从'马上'一词可以看出小蜘蛛非常饥饿。
课文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
'匆匆忙忙'写出了胡萝卜先生很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这段话中只有一个省略号,一方面省略了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另一方面省略了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的神奇的故事。
课文14小狗学叫
1.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运用排比句式一方面写出这条狗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写出了不同动物的叫声。
2.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写出了小狗为了学习公鸡的叫非常的勤奋刻苦。
3.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小狗动作的描写,说明了小狗在受到嘲笑后难过极了。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Cupido argiades(短尾蓝色)Cupido argiades (Short-tailed
课文15 搭船的鸟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句话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
'一下子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这一条小鱼''吞了下去'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四个瞬间的动词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很敏捷,技术高超。
3.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搭' 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字,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篇末点题,使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激发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16 金色的草地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 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课文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
2.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
3.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4.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纹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课文19 海滨小城
1.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这句话描写了海滨的色彩美,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
2.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镀'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3.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作者是即写了看到的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最后写了感觉到的'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动用了一切感官,围绕中心句,把小城写具体了。
课文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1.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 '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5.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21大自然的声音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音乐家''演奏''翻动',作者把风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风在树林吹动树叶的样子、声音,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2.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大小的风的声音特点形象的描摹出来。'呢喃细语'和'雄伟的乐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温柔''拂面'的微风多像一首摇篮曲,'激动''合奏'的狂风又像豪迈激昂地进行曲呀。
3.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淙淙''潺潺''哗啦啦'三个拟声词对雨水由少到多逐渐汇聚,由缓到急的流动声音的描摹非常生动。
4.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这一句将树上、树下、水塘边常听到的声音进行描摹,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音乐无处不在,处处美妙。
课文22读不完的大书
1.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这句话是课文的总起句,说明'我'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大自然是—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因为大自然中的飞鸟昆虫、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各有特点,就像一本画册给我
们美的享受。它又像一本书,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它让人看不尽玩不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所以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课文23父亲、树林和鸟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课文25 掌声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小英的自卑心理:对别人的目光敏感,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是因为内心不自信,怕别人嘲笑自己。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不愿意当众走上讲台,怕同学们嘲笑她,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她很矛盾,拿不定主意。'犹豫''慢吞吞地' '眼圈红红的'表现了她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中反映掌声带给小英很大鼓舞,让她自信起来。
4.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 一词说明这掌声是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的,从'热烈而持久'可以看出同学们鼓掌是发自内心的。
课文26 灰雀
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看似是列宁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令男孩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也看出男孩也很喜欢灰雀。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护。
5.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列宁从男孩的语言和神态中知道男孩是诚实的,男孩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所以他没有问男孩,体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课文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凤形箭头(大蓝色)Phengaris arion (Large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