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这款人命收割机般的武器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恐怖的杀伤力闻名于世,官方文献显示,它是由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发明的。
作为发明家的马克沁为此获得了巨额财富和高贵的声誉地位,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然而,同时代英国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枪支发明家威廉·坎特洛却神秘消失了,更为诡异的是,他们二人的长相竟然极为相似。
左:神秘失踪的威廉·坎特洛 右: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
凭直觉,很多人认为消失的坎特洛就是马克沁,就连见到马克沁本人的坎特洛亲生儿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问题是,马克沁却有着完整的从出手到死亡的人生轨迹和官方身份档案证明,他本人对这个冒名传闻极度反感……这里面究竟有何猫腻呢?
于是,马克沁机枪发明问世的背后就牵扯出了一桩令西方人困惑百年而不得其解的谜案,有人甚至猜测这是平行世界隐形传送造成的。
我不否认,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会有些奇妙的事情发生,但这桩案件的真相,我却有个人性至暗的不详感觉。
关于这桩谜案,我就从神秘消失的威廉·坎特洛说起。
威廉·坎特洛 (William Cantelo) 是一位出生于 1839 年的英国发明家,于 1880 年神秘失踪。
威廉·坎特洛于 1839年出生于英国怀特岛的纽波特,此人在工程学方面有着优秀的天赋,因其创新创造在 1870 年代获得官方认可,成为受人尊重的工程师。
此外,坎特洛还有着超前的商业意识,他在英国南安普敦的法国街拥有一家商店,同时也是老塔旅馆的房东。
老塔旅馆风景
坎特洛的业余爱好是乐队指挥,曾担任汉普郡第二郡乐队的总指挥,乐队会定期在巴尔盖特街的酒吧里举办演奏会。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在这场美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高的内战中,加特林机枪被广泛运用在战场之上,但是它存在需要人工手摇的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武器。
早期的加特林机枪
于是,发明一款新型的快速自动射击机关枪成为了当时工程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
头脑灵光的坎特洛显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将旅馆酒吧地下室进行了秘密扩建,以供进行机枪的射击实验。坎特洛的儿子们也是工程师,他们和父亲一起加入了机关枪的研发实验。
坎特洛一家人做事比较谨慎,他们制造武器的实验工作一直对外保密,这让居住在老塔旅馆附近的当地人对这个家族突然隐居般的举动颇感疑惑,尤其是他们经常会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神秘声音,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后来,坊间传出有人参观了坎特洛家族的地下车间,据参观者称他们在那里目睹了奇特的机器,例如“发出光的奇怪设备”、“嗡嗡作响的地球仪”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武器。
关于坎特洛一家人制造机枪这件事,当代英国BBC电台曾在一档历史悬案调查栏目中披露:
在1880年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坎特洛终于取得了成功。
那一天,坎特洛向他的儿子们宣布,他已经完善了他的新发明。这是一挺机枪,一种利用爆炸后坐力来装载下一颗子弹的武器。它会连续射击,直到子弹用完。
这是革命性的发明创造!——BBC
这个时候,坎特洛向家人表示自己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他打算出国休假一段时间,大概会持续三个月,顺便向各国的高层人士推广自己的发明。
他的儿子们将制造出来的机枪零件分包装进了三个箱子,以便父亲可以便利地携带着它们出去兜售。
于是,坎特洛带上行李与家人告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坎特洛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南安普敦,整个人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直到三个月过后,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反馈的坎特洛一家人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于是他们雇佣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此事。
根据侦探查找到的线索,坎特洛最后的出行记录是去了美国,而且,他银行户头上的大部分金钱都被他本人取走了。此外,再无其他任何线索。
这个结果对坎特洛的家人来说,非常难以接受,本以为家族可以靠着这项开创性发明换取巨额财富,没成想现在竟然落得个人财两空。
而坊间对坎特洛的失踪,则流传出都市传奇的版本,有人声称曾看到坎特洛消失在一阵烟雾中,并伴随着一道闪光。
可以想象,在那个还没有出现科幻电影的时代,这样的传闻足以让人们滋生最奇妙的联想了。
然而,这件事情真正开始散发出诡异的味道,则是在3年后。
1884年,英国伦敦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条爆炸的新闻,一位从美国移居来英国的发明家向公众公开了自己最新发明的一款便携式全自动速射机枪。
马克沁机枪组装部件构造图
这款机枪采用了一种巧妙的设计,通过子弹射击时的后坐力来实现弹夹的持续轮转,从而实现高速的全自动的射击,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英国政府已经决定购买其专利。
此外,这位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发明家还拥有其他各种机械设备的专利,例如消防喷淋器、捕鼠器、卷发器和蒸汽泵等。
英国报道不仅刊登了马克沁本人的照片,而且还将其突出的专利产品基础设计原理公示出来。
发明家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与他发明的机枪
马克沁的到来和他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发明引起了英国本土人们的关注和赞誉,令人惊叹的是,他的科学追求超越了传统界限,因为他还对动力飞行实验和开发隐形传输技术作出了大胆断言。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840年—1916年)英国著名枪械设计师,自动武器之父。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在公众眼中无疑是那个时代令人崇拜的科学大神。
可是,对于看到报纸的坎特洛家人则如同遭遇了晴天霹雳一般,坎特洛的两个儿子看完报道后大声惊呼:“这不就是我们发明的机枪吗?”
再一看马克沁的照片,更是吓了一跳,因为这个发明家的样貌跟失踪的父亲非常相似,同样的高鼻深目、花白胡须、目光深邃。
于是,坎特洛的两个儿子认定,这个叫马克沁的发明家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父亲要用冒名顶替的方式来公布自己的发明。
为了寻找答案,坎特洛的两个儿子来到伦敦,蹲守在马克沁经常出没的滑铁卢车站。
终于有天,他们遇见了马克沁,便连忙大声地叫住了他:“嘿!父亲!”
马克沁回头看了他们俩一眼,说了一句:“孩子们,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吗?”
两个年轻人连忙说道:“快回家看看妈妈吧。”
马克沁告诉他们自己来自美国,并否认与坎特洛家族的发源地怀特岛有任何联系。
他的这种拒绝反倒让儿子们更加相信这就是他们失踪的父亲,因为只有直系亲属才知道他们是来自怀特岛。
于是,两个年轻人立即赶回家中告诉母亲,说他们找到了父亲,不过根据他们的说法,马克沁的声音虽然和父亲很像,但带了点美国口音。
南安普顿当地人在看到了报纸上的照片后,也纷纷表示这就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威廉·坎特洛。
然而,马克沁却对坎特洛的家人置之不理,他这种不通情理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于是坎特洛的儿子再次来到马克沁在肯特郡贝克斯利鲍德温公园的公寓找他做进一步确认。
再次相见,马克沁却无视这兄弟俩的存在,他迅速跳上马车离开了住处。此后,坎特洛的家人就再也没有近距离见到过马克沁。
而其他南安普顿居民也曾在不同的场合见过马克沁,在一次切尔姆斯福德举办的武器展览会上,一个名叫杜威的熟人冲着马克沁喊了一声“坎特洛先生!”马克沁看了他一眼,但是没有做出任何回应,然后迅速离开了会场。
还有一次,另一个熟人在伦敦偶遇了马克沁,他也用“坎特洛先生!”打了一声招呼,但这一次马克沁的反应非常激烈,他大声呵斥道:“如果你再用这个名字来叫我,我会到法院去起诉你!”
马克沁的这种反应,加剧了坎特洛家人的痛苦和不解,难道为了独吞财富,就会冷酷残忍到六亲不认吗?!
这桩奇闻怪事逐渐被吃瓜群众知晓后,自然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人们开始将坎特洛的失踪与马克沁这个人物的真实背景联系起来展开了深入调查。
可这事一旦深究起来,却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马克沁在美国,竟有着跌宕起伏的丰富人生经历,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真实存在的人物。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
被当代誉为自动武器之父的马克沁,1840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一个贫寒家庭。
与富二代的坎特洛不同,孩童时代的马克沁迫于生计,时常穿梭于马车作坊中。
但在发明天赋上,没读几年书的马克沁丝毫不逊同时代的坎特洛,就在马车作坊这种又脏又臭的环境里,他学会了机械制图和各种加工工艺,并能够对当时生产的各类马车零部件进行改造。
在这个阶段,马克沁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项发明——自动捕鼠器。这个发明有效地清除了乡村磨坊里常见的老鼠,很快就风靡当地。之后他又接连发明了一款改进的三轮车,一种硅酸盐制成的黑板,这些发明的实用价值都很高,不过当时尚且年轻的马克沁并未为他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保护。
南北战争的爆发后,马克沁来到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北部的菲奇堡,在他叔叔李维·史蒂文斯的机械加工厂里工作,而他发明的脚步从未停止。
1866年,马克沁发明了卷发器,即是在熨斗后面加装了一个产生蒸汽的设备和一个头灯,这个发明也让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后来,他又发明了自动灭火器,用于解决家具厂失火的问题。
当马克沁取得自动灭火器专利后,就和首富A.T.斯逖瓦特一起开了一家气体照明灯生产公司,在那里,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碳丝,并由此制造出了白炽灯。
马克沁发明的白炽灯
1881年,马克沁代表美国电气照明公司在巴黎的电气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发明的电动压力调节器EPR,还因为自己在电气工程学上的成就获得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
本来,马克沁公司的发展势头很好,但他却触碰了专利恶霸托马斯·爱迪生的蛋糕,于是遭到强烈的排挤和打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在当时,爱迪生动用了挖墙脚、强行买断专利权、垄断政府照明灯竞标项目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逼迫马克沁退出行业。
看起来,这正是马克沁离开美国远走英国的原因,此乃实属迫不得已之举。
不可思议的是,马克沁改行之后,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内,马克沁机枪就问世了——这个速度快得有些离谱,很难想象这种武器是马克沁从零开始独自研发出来的。而且,马克沁机枪的第一批专利在1883年6月和7月就在英国注册了。
问题是,马克沁转行后为什么会选择发明重机枪,且又能如此快速完成设计呢?
关于这方面,依据马克沁在自传《我的生活》所述,1882年,已经在考虑转行的马克沁在维亚纳遇到了一个美国人,是他建议马克沁忘掉喜欢的化学和电气工程转为发明高效杀人武器。
他之所以能够想到依靠子弹发射的后坐力来实现机枪的自动化运转,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使用步枪的时候曾被巨大的后坐力撞倒过。
马克沁的自传《我的生活》
自传里的这种说辞真的可信吗?
我深表怀疑。
其实,根据以上事件信息提供的线索,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当年坎特洛只身来到美国,开始向各大军事机关、工程技术公司推销自己的机枪,而这恰好被当时已经被爱迪生压迫的喘不过气的马克沁注意到了。
两个人应该有过深入的交流,而且马克沁意识到这正是改行后的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然而,人性阴暗的一面往往会在利益面前暴露出来,马克沁从爱迪生那里刚好学到了巧取豪夺的本领,于是他将窃取的机枪制造技术以自己的名义抢先注册了发明专利,并迅速移居到了英国。
那么,这种情况下,坎特洛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线索似乎就在《我的生活》的自传中,那本书中,马克沁还记述了这样一件蹊跷事:
“我经常能从报纸上看到我在美国教授一些爆炸物技巧,或者在吹捧自己发明的枪,或者是在灯具里点燃硝酸甘油之类的蠢事,而实际上我一直都在欧洲……拥有一个替身貌似听起来非常可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个冒名顶替者闹得影响之大,以至于甚至有一个美国纽约的记者专程赶到伦敦采访马克沁,因为记者认为英国版的这个马克沁是个假货,他有责任和义务揭发这个骗局。
当着马克沁的面,这位记者激动地说:“真相是不允许改变的!”
哭笑不得的马克沁不得不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各类证件、证明以及专利文件都展示出来,记者最终不得不接受眼前这个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枪械发明家马克沁本人。
在发生了这件事情后,马克沁专门雇佣了一个律师在英美两国调查专利申请的相关事宜,最终确认了只有马克沁本人申请了这种类型的机枪专利。
依据自传里的这些描述,我们会发现就在马克沁身在英国享受赞誉的时候,另一个似乎精神错乱的人在美国以马克沁的名义在宣称他才是机枪的发明人。
那么,这个人会不会就是失踪了的坎特洛呢?
也许,当年坎特洛在马克沁的花言巧语下,不仅自己的发明被剽窃了,而且连多年的积蓄也被骗走,于是身心倍受打击,结果身在异乡的他精神错乱了。
不过,对于这个“身在异乡已精神错乱”的推测,坎特洛的家人显然不愿意接受,基于马克沁这个人物的确真实存在,且马克沁又对隐形传输技术发表过科学断言,于是坎特洛的两个儿子最后作出这样的猜测:他们的父亲可能过着双重生活,利用某种隐形传输技术让自己以不同身份在不同地点现身。
这个颇有科幻韵味的说法,展现了无奈中的一丝温情。
无论真相究竟如何,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是被载入史册的马克沁机枪的官宣发明人。
马克沁与他发明的重机枪
马克沁1916年去世的时候,他拒绝了牧师为他主持葬礼,而根据坎特洛家人的说法,坎特洛失踪前也曾多次表达过相同的愿望。
最后,非常富有马克沁以英国骑士的尊贵身份被埋葬在伦敦南部的一个公墓里。
以上,就是这桩百年谜案的各种传言和猜想版本的汇总,马克沁机器发明家尘埃落定了,可坎特洛的失踪案,却始终都是一件难以解释的都市怪谈。
其实,如果从人性至暗的角度大胆推理,我还有个近乎反转的演绎版本,那就是:
突然移民到英国的马克沁就是失踪的坎特洛本人,在他失踪期间,他的确在美国遇见了陷入商业困境的马克沁,而当他发现马克沁对自己实施欺诈行为后,愤怒中失手将马克沁“杀死”。
好巧不巧的是,他们二人长相非常相似,为了掩盖罪行,坎特洛遂以马克沁的身份迅速逃离美国,然后将自己的发明以马克沁的名义申报了专利。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马克沁并没有真的死去,大难不死的他精神失常了。
于是,在英国冒名马克沁的坎特洛开始写起了自传,意图掩盖这一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