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反步兵神器!国产毫米口径机枪,曾打得越军不敢露头德什卡机枪枪弹装甲车辆越军重机枪

▲德什卡12.7mm重机枪

▲KPV机枪

▲56式四联高射机枪

1956年,中国定型了56式四联高射机枪,配备在步兵师高炮营高射机枪连或是炮兵师高炮团高射机枪连。而“联”起来的高射机枪,正是KPV的中国生产版本56式14.5mm高射机枪:和苏联一样,中国仿制了KPV后命名为56式14.5mm高射机枪,参照ZPU-4、ZPU-2各研制生产了56式四联高射机枪和58式双联高射机枪。

▲苏联ZPU-2高射机枪

58式高射机枪由于其重量较轻,一开始是装备在南方的步兵师高炮营里的。当时中国的野战防空体系仍然由57mm高炮和37mm高炮及14.5mm高射机枪组成,高炮负责中远距离、中高空防空,高射机枪负责中近距离、中低空防空。在海军中,14.5mm机枪也作为战斗小艇的高平两用机枪使用。

▲舰艇上的防空火力

按照一个高射机枪阵地有6挺58式高射机枪的配置方案来计算,那么单单是一个阵地上每分钟就可以有多达1800发机枪弹的火力输出。一切敌机撞上这一弹幕,恐怕都会粉身碎骨!而58式高射机枪也只负责2000米内的对空射击,可以说是妥妥的低空收割者。

▲56式高射机枪

在1970年后,全国的步兵师统一将2020千克重的56式高射机枪列入步兵师高炮营高射机枪连装备,而战斗全重仅有560千克的58式高射机枪则装备到步兵团高射机枪连。至此,58式高射机枪的普及范围更广了,并一直到1985年才开始逐步退役。

1979年反击战中,师出同门的越军常使用高射机枪在远距离平射,并且热衷于在两侧山顶打伏击战。这种并不对称的作战方式,引起了相当大的威胁:解放军手中的中口径步机枪的射程没有那么长,在缺少装甲车辆掩护的情况下步兵通常需要呼叫到炮火支援才能稍微缓解一下被敌重机枪压制的情况。解放军在这种作战上吃了不少亏。

▲射击中的58式高射机枪,弹壳堆积如山

而部署到团属高射机枪连的58式高射机枪,也被拉出来作为回击越军的装备使用:在抢占了制高点后,高射机枪连迅速展开、挖掘射击阵地,并将枪身放平、装弹。越军露头了,战士们马上射击:凭借着58式高射机枪的广泛装备和两挺机枪各一个150发弹箱供弹的恐怖火力,58式高射机枪在反击战中崭露头角。

越军当时使用的德什卡、54式重机枪,均是单管重机枪。口径虽然达到了12.7mm,但只能通过50发弹链供弹。越军喜欢在作战前构筑简单的土木工事、设立火力点,虽然德什卡、54式重机枪的火力持续性不强,但也能凭借可以防御56式机步弹的土木工事抵抗一阵子。这样的作战方式,对于解放军来说总归是不利的:只能借坦克等装甲车辆掩护,进入到有效射程后再利用82mm无后坐力炮或是69式40mm火箭筒进行攻坚。

只是58式高射机枪的重量还是稍大,难以离开公路作战。且一般情况下,只作为团部周围的高射机枪警戒使用。在两山轮战中,吸取了教训的解放军开始探索让58式高射机枪支援掩护步兵作战的战术战法。58式双联14.5mm高射机枪进场后,一切都变了:德什卡、54式重机枪只能威胁到半径1200米内的目标,58式能打出2000米的成绩!

大量的12.7mm、14.5mm机枪开始组成机枪队,直接地对越军阵地进行火力压制。如果说土木工事还能抵挡住7.62mm步机枪弹,它们面对12.7mm机枪弹如同泼水一般打下来时是无力抵抗的;而14.5mm机枪弹就更恐怖了,如果它会说话,那么一定会对着越军的土木工事说:我才不追求能不能把你彻底击穿,那是小儿科......我想直接把你掀翻!

对于58式高射机枪来说,不光是土木结构的阵地能轻松应对,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事也都可以击穿。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直升机更不用说,在每颗就近2两重的14.5mm机枪弹弹头面前它们的蒙皮是一点用都没有。装甲稍微薄一点的步兵战车,都能被14.5mm机枪轻松打穿——二战时期,14.5mm枪弹就是用来反坦克的嘛!

▲58式双联高射机枪

在偏马高射机枪阵地上,解放军的14.5mm高射机枪被集中部署。工事依着山坡构筑,四周围及顶部使用了大量的工字钢和原木支撑着一层又一层沙袋,外部再进行一层伪装。一场仗下来,消耗得最多的可能还是远距离掩护步兵作战用的14.5mm高射机枪。

58式双联装14.5mm高射机枪虽然在1985年就已经开始逐步退役,但它也见证了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一个个国有企业建立了民兵团、民兵师,高射机枪更是成了民兵引以为傲的防空装备。在那个炙热的年代,58式高射机枪也显得相当“武德充沛”。在实际作战中,装备量较56式高射机枪更大的58式高射机枪,在步兵团一级下放至营级,支援步兵作战。当然这些武器大量出口到国外,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武器。

▲阿尔巴尼亚的56式高射机枪

▲两伊战争的56式高射机枪

在58式高射机枪之后,中国并没有放弃14.5mm高射机枪的研制和装备。1975年,便定型了75式高射机枪。时至今日,海军最新的056护卫舰甚至用双联装14.5mm机枪替换了30mm机炮。2000年前后,中国在测试02式14.5mm高射机枪和新款25mm高射炮时,赫然发现——02式高射机枪的威力和25mm高射炮几乎持平!

▲056护卫舰上的高射机枪

遗憾的是,对于我国陆军来说,14.5mm机枪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下的。精锐部队有09式双35mm自行高炮,稍差一点的部队也有95式4联装25mm自行高炮或是最新亮相的搭载了六管25mm速射机炮的自行高炮。各种便携式防空导弹更是层出不穷,就连炮射导弹都有一定的反直升机能力。

▲现在解放军使用的高射机枪

14.5mm机枪,真的越来越少见了。像58式双联14.5mm高射机枪这种,更是一个“火炮防空”时代的特色,它也几乎是绝唱。如今,只有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中或是在战乱频仍的中东等地,偶尔还能看见ZPU-2或者58式高射机枪;其它的要么退役封存、交由民兵等保管,要么拆解回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THE END
0.5)E地小麦未成熟时.看到一辆辆收割机由北向南行驶.当E地小麦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曲线Ⅰ为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按干湿地区划分为我国 区.(2)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是:A .B .C .D .(3)花生主要分布的地区是图中的 .(4)到东北某省采购制糖原料.采购的原料是 .(5)E地小麦未成熟时.看到一辆辆收割机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k29B62g2:34>;:e7::;jfc7c632m8:h
1.人生第一辆车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风行T5EVO狂飚版毕业不是终点,而是“生活实战”的起点。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代步工具范畴,一辆靠谱的座驾,能让新阶段的每一步更稳。风行T5 EVO狂飚版正是瞄准这一需求痛点,定位"人生第一辆全场景SUV",借动感造型、运动调校和1.5TD高效动力,成为当代青年从校园迈向社会的新宠。 jvzquC41yy}/fxsiejkek7hqo1gsvrhng1=68><556657<8335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第四十章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四十一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四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四十五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jvzquC41h|mi0kjkjwg/gmz0ep5jpot132721:9990nuo
3.【域鉴古玩】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元500元收割机现在能卖多少钱一张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收割机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于1949年10月20日,1955年5月10日正式停止流通使用,票面尺寸为134x70mm,面额为500元,字冠号为三字冠八号码。 原汁原味 该票面左侧为收割机图主绿色背面为花符主蓝绿色,采用胶印五色的印刷方式,由上海印钞厂印刷。 jvzquC41yy}/orsecpm/pny1pg}t1::3::<65978958:9=630jznn
4.第四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候选人风采(一)主持本科生“农业昆虫学”、硕士研究生“昆虫分子生态学”以及博士生“进化生物学”等课程的建设,坚持教授上讲台的做法,锐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有:(1)主持的“农业昆虫学”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荣誉,主编的“农业昆虫学”教材获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中国农业jvzquC41yy}/psfw0gjv0ls142761:74;1i24;f985:11yfig0nuo
5.《大家》︱《中国双年度文学大展》之十九简介:严来斌,1998年生,江西赣州人,现为赣州市作协会员,作品见《延河》《星星》《青年作家》《中国校园文学》《作家天地》《浙江诗人》《散文诗》等,参加《中国校园文学》首届全国大学生诗会等,获第五届国际诗酒大会校园组铜奖等。 一束雨滴 ---林懋予的诗歌 jvzquC41yy}/5?5fqe4dp8rkr1713;746:>10qyon
6.自动驾驶技术的多领域应用制造商金泽则通过将多台自动驾驶装载车与一台联合收割机连接形成车队。当联合收割机装满后,会自动请求一台装载挂车,并在其到达后自动装料。随后,装载挂车自主行驶到田地边缘,将货物转移到卡车上。如果卡车也是自主的,农民可以在家中通过笔记本电脑监控收获过程,仅在出现问题时才需要干预。jvzquC41dnuh0lxfp0tfv8yqoczp1jwvkerf1mjvckrt1::522?66;
7.诺贝尔奖120周年:德美日相继崛起,中国如何迎头赶上?|诺贝尔|科学187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研制出了一台以煤气和汽油作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克服了蒸汽机的很多弊端,譬如动力不够强劲,体积太大,噪音太大等。在此基础上,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664>25:5a34ib;Bkfg2812:l7u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