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栽培技术研究与分析夏播玉米蔬菜果菜类粮食产量

多熟制种植在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麦后复播是伊犁河谷大田种植较为常见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大豆作为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在伊犁河谷种植历史悠久,大豆根部共生根瘤菌具有显著的固氮作用,可提供大豆生长所需氮素营养的58.7%,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大豆在复播作物中占有较强优势。2022年伊犁河谷复播作物6.13万hm2,复播大豆占20%。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工作的重点方向,是伊犁河谷种植结构调整的总遵循。稳定产量首先要稳住面积,大力推广麦后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复种指数,是在保证口粮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伊犁河谷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现状,找出该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建议,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技术模式,在适宜区域进行推广,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牧民收入,完成“稳口粮、扩大豆”目标任务探索新途径。

1 麦后复播大豆种植的发展情况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主要的粮食产区,近十年来粮食生产呈稳步上升趋势。2014—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增长13.43%(见图1)。作为本区域主要口粮的小麦,其生产面积基本趋于稳定,维持在13万hm2以上,最高的年份接近14万hm2。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递减,从2014年的3.51万hm2锐减至2022年的1.54万hm2(见图2)。2022年伊犁河谷大豆面积约占全疆大豆面积的40%,是新疆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伊犁河谷大豆种植以夏播为主,2022年夏播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77.31%。夏播大豆主要以麦后复播为主,早熟马铃薯复播大豆面积较小,不足夏播大豆的3%。

图1 2014—2022年伊犁河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图2 2014—2022年伊犁河谷大豆种植面积

2 麦后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伊犁河谷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360km,冬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察布查尔县、伊宁县、霍城县和东部的巩留县、新源县及尼勒克县部分乡镇。复播大豆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县、巩留县、霍城县、伊宁县等区域。

2.1 冬小麦种植

伊犁河谷冬小麦播种主要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量300~375kg/hm2。常规灌溉地块全生育期浇水3~4次,滴灌地块全生育期滴水7~9次。根据不同品种生育特性,冬小麦收获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复播大豆的冬小麦田最晚要在7月5日前完成收获,收获前10~15d灌麦黄水,灌水量1050~1200m3/hm2。小麦成熟后及时收获,留茬高度≤25cm,田内秸秆及时打捆拉运。

2.2 大豆种植

2.2.1 种子选择及处理

夏播大豆要选择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85~90d的早熟品种,如北疆种植面积较大的黑河45、贺豆9号、华疆2号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纯度≥98.0%、发芽率≥85%、净度≥98.0%、水分≤12.0%。播种前晒种2~3d,将晒好的种子进行拌种。每千克大豆种子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4ml拌种,确保出苗整齐,长势良好。

2.2.2 播前准备

土地准备。小麦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耕深25~30cm。耕翻后视土壤肥力情况,施用尿素75~120kg/hm2,磷酸二铵225~375kg/hm2,硫酸钾75~120kg/hm2,微生物菌肥75kg/hm2,均匀撒施于地表,联合整地机耙地2~3次,达到“齐、平、松、碎、墒、净”的标准。

土壤封闭。播种前,选用50%乙草胺乳油1500~2250 mL/hm2或96%异丙甲草胺乳油1050~1200mL/hm2,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

2.2.3 播种

适期播种、一播全苗。麦收后抢墒播种,越早播种效果越好,最好在7月5日前完成,最晚不超过7月10日。采用带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和精量点播机,行距40cm等行距播种,播种量120~150kg/hm2,播深3~5cm,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铺设滴灌带、覆土、镇压等作业。做到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播行端直,覆土严密。

合理密植。建议复播大豆种植密度为保苗60万~67.5万株/hm2,收获株数57万~63万株/hm2。

2.2.4 播后管理

滴水齐苗。播种后检查土壤墒情,墒情不好的地块播后2d内及时滴水,灌水量225~375m3/hm2,保证出苗率不低于95%。

补种间苗。大豆出苗后,在缺苗断垄处人工开沟补种,覆土踩实,以利出苗。大豆齐苗后,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和杂草,按规定株距留苗。

苗后除草。未采取土壤封闭的地块,待大豆出苗后,杂草长至2~3cm时,用10.8%高效盖草能EC600~1200mL/hm2和48%苯达松1800~2250mL/hm2,兑水450kg/hm2,进行化学除草1~2次。在大豆生长后期要随时检查田间杂草生长情况,田间杂草较多时可开展人工除草1~2次。

中耕培土。在大豆盛花期前中耕2~3次。株高5~6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防止压苗、伤苗,耕深7~8cm;株高25cm灌第二次水后3~5d开展第二次中耕,耕深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促进大豆次生根生长,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水肥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在苗期可适当炼苗。大豆始花期时灌第一水,灌水量450~600m3/hm2,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硫酸钾45~75kg/hm2,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225g/hm2。结合土壤墒情,间隔15~20d后灌第二水,灌水量450~600m3/hm2,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5~120kg/hm2,硫酸钾30~45kg/hm2,农用硫酸锌15kg/hm2。间隔20 d后灌第三水,灌水量450~600m3/hm2,结合灌水追施尿素45~75kg/hm2。

叶面追肥。第一次化学除草后5~7d,进行叶面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2250g/hm2,胺鲜酯225g/hm2;株高30cm时,第二次叶面追肥,喷施多元水溶肥1500g/hm2,胺鲜酯150g/hm2,以促进籽粒灌浆,提高产量。

2.2.5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伊犁河谷复播大豆病害以霜霉病、菌核病和根腐病为主,虫害以第三代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为主。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点片防治为辅;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农业防治:常用的农业防治方法有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清除秸秆根茬、田边杂草,秋季深耕消灭病源和虫源;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施带病源、虫源的厩肥。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恶霉灵、根腐宁等防治根腐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等防治菌核病。虫害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等防治。

2.2.6 适时收获

复播大豆机械收获应在叶片基本落净、豆荚全干、豆粒满圆时进行收获。尽量在早晨收获,减少炸荚落粒损失。选用软割台大豆专用收割机,割茬高度≤10cm,收割损失率≤5%,破碎率≤5%,含杂率≤5%。

3 麦后复播大豆模式推广制约因素

3.1 气候因素

2022年伊犁河谷冬小麦种植面积7.67万hm2,复播大豆1.24万hm2,占比16.17%。无霜期160 d以下的冬麦种植区如尼勒克县大部分乡镇,新源县、巩留县和霍城县部分乡镇均不适宜复播。

3.2 前茬作物收获晚

伊犁河谷冬小麦收获自西向东展开,时间从6月底一直延续到7月中下旬,7月5日之前完成收获才能保证复播大豆的生长天数。由于前茬作物品种选择、天气影响等因素导致前茬收获偏晚,错过复播大豆播期。

3.3 种植效益不佳

2022年以前,种植大豆没有补贴,加之玉米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小麦和大豆两茬作物的种植收益不及一茬玉米,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以察布查尔县为例,2021年该县冬小麦毛收入约1.94万元/hm2(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0.35万元/hm2),复播大豆毛收入约1.13万元/hm2,而玉米毛收入约3.11万元/hm2,造成大部分农户选择种植管理相对简单且收益较好的玉米。

3.4 水资源短缺

伊犁河谷虽有“塞外江南”之称,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有近8%的冬小麦分布在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的山旱田中,该区域积温条件合适,但缺乏固定水源,靠天吃饭,不能保证有效收益,麦后复播大豆无法推广。

3.5 缺乏适宜品种及专用机械

目前伊犁河谷复播大豆品种比较单一,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2007年审定品种黑河45为主,该品种生育期90d以上,所需积温较高,部分冬麦种植区域无法满足生长条件。大豆收获缺乏专用机械,主要以小麦收割机改装为主,籽粒破碎率较高,商品性不好,影响收益。

4 解决措施

4.1 做好茬口衔接

茬口衔接不当是影响麦后复播大豆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麦后复播大豆的区域,前茬作物冬小麦要适期早播,尽量选用中熟品种,确保在次年6月底至7月5日前完成收获,收获后及时播种大豆,满足后茬作物光温需求。同时要适当考虑小麦与前茬作物茬口衔接问题。

4.2 扩大轮作项目实施范围,加大大豆种植补贴力度

麦后复播大豆、青贮、绿肥等是一种适宜伊犁河谷的轮作方式。积极争取国家轮作补贴,适当提高大豆补贴力度,将有效推动麦后复播大豆种植模式的推广。以巩留县为例,2022年自治区发放大豆种植补贴4.5万元/hm2,巩留县3万亩轮作项目区域内的大豆种植户同时享受轮作补贴2 250元/hm2,加上2023年小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累计享受补贴1.02万元/hm2,农户种粮积极性被调动。在现有政策的支持下,预计2023年伊犁河谷复播大豆面积同比增长8%以上。

4.3 保障水资源供应

通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旱田改水田等一系列工程实施,保证作物生育期水分供应。预计到2025年伊犁州将完成20万hm2以上旱田改水田工程,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通过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进一步挖掘小麦、大豆增产潜力,筑牢粮食安全基础。

4.4 积极选育适宜复播模式的小麦、大豆品种

疆内科研院所重点结合麦后复播大豆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及配套的早熟-极早熟大豆品种选育工作,扩大小麦-大豆种植区域。在现有品种基础上,积极开展小麦-大豆复播试验,为伊犁河谷东西部不同积温区麦后复播大豆模式生产提供适宜品种组合。

4.5 加快新机械引进、示范与推广

鼓励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进、改造等方式,加快大豆生产专用机械的更新力度,快速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及时将定型生产的大豆专用机械纳入农机补贴目录,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成立专业合作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4.6 积极推广粮食高产关键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目前伊犁河谷冬小麦平均单产6460kg/hm2,新疆最高单产12957kg/hm2;复播大豆平均单产2250kg/hm2,新疆最高单产6 803.1kg/hm2,增产潜力巨大。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带动小麦、大豆均衡增产,增加种植户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户麦后复播大豆的积极性。

5 展望

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是新疆主要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小麦作为伊犁河谷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hm2以上,其中冬小麦占比近60%,稳定的种植面积为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种植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

为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重点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2022年自治区为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轮作休耕、绿色高质高效等项目投入资金10.74亿元,其中伊犁河谷种植户享受各类项目资金3.16亿元,有效保障了种粮农民收益。石冬0358、九盛禾D1508、金石农1号等冬小麦优质高产品种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农机农艺高产集成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冬小麦产量有了较大提升,冬小麦+大豆的种植收益稳步提高。政策、科技与收益的叠加效应将有效带动伊犁河谷麦后复播大豆的发展。

作者:李美宁(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耿卫东(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图文编辑:天山植保。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河南科技大学农业机械学科发展回顾回顾在新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史上,洛阳农业机械学院留下过许多重要的痕迹。如:犁体外载六分力测定及其标定装置、犁耕机组性能、卧式轴流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径向进气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东方红401悬挂式谷物联合收割机、2000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拖拉机驾驶舒式性和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优化等。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jvzquC41yy}/onnrkct/ew45;p=nryg
1.产业研究|巴彦淖尔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巴彦淖尔市小麦机械化程度高。小麦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机主要使用十一行、二十一行播种机和分层播种机,打药利用无人机,收割使用联合收割机,适合劳动力日益减少的农村发展。 巴彦淖尔市有以河套小麦为原料的面粉加工企业如恒丰集团、中粮面业、塞北粮仓等30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高端加工企业有兆丰面jvzquC41yy}/p}{0ep5{zqFtvkimg7xjvor@kmB324>94
2.福田80谷王小麦收割机下载安装手机版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福田80谷王小麦收割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这种平台通过实时互动和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然而,这种娱乐形式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值得社会各界深思。福田80谷王小麦收割机的兴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高-definition视频传输、实时语音互动以及用户-jvzq<84o0s;8kj>0cuob1Jwvkerf1>;7558/J}r
3.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28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械,农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856/j}rn
4.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精选5篇)大中型机引农具(部)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台) 粮食加工机械(台) 2005 1471.30 90750 538024 171632 416968 101088 2009 2001 245162 589961 480785 469501 113467 增长率(%) 36.00 170.15 9.65 180.13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第3篇 我国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大都是由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自上而下展开工作,主要是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854?:0qyon
5.tb80小麦收割机免费下载安装手机版tb80小麦收割机作为一种网络直播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其内容往往涉及低俗、色情等违规信息,严重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直播。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平台,传播违法违规内容,吸引用户点击。tb80小麦收割机的出现,不仅腐蚀了社会风气,还对未成年人造成了jvzq<84o0op9jj=0kplp1Jwvkerf198742:/J}r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收割机、播种机联合作业,夏收夏种一条龙,小麦刚入库,玉米已下田。”山东省齐河县种粮大户李朝刚着实高兴,“今年的600多亩小麦丰收又增收,亩产1300多斤,每斤优质麦比市场价高出2毛多。” 广袤的田野传来喜讯: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此外,我国粮食产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264亿斤增长到2020年13390亿斤,目前粮食产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6129661l89:69:/<9:27<497mvon
7.农业发展的历史(精选5篇)日本农业机械在向适用化、小型化、轻型化、系列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二是种类齐全[3]。农业机械有适用水田生产、旱田生产、果树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的系列机械,甚至还有病虫害防治机、供料机、自动真空青贮室、自动挤奶机等。总之,到1970年代日本已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牛马等农用畜力结束了其在日本的历史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7;850qyon
8.应对“烂场雨”,河南最大限度保障夏粮抢收河南省新浪财经南阳组织724台履带式收割机和496台烘干机迎战小麦抢收。驻马店预置大中小型排水设备9.2万余台,对发生内涝的农田组织抢险队伍开展排水作业,成立52个应急机收作业队,配备小麦收割机3.4万台,其中履带式收割机1.4万台,努力保障夏粮抢收。 最大化地协调调度、用好跨省协作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做好粮食收购服务、设备烘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525eql2ko{|qk€p6659::93ujvsm
9.安徽怀远:169万亩小麦已抢收80%左右6月1日中午,常坟镇大河湾软质小麦基地,卡车穿梭于收割机之间,载着新收获的小麦,往返于田间道路和仓库之间。隆隆机声和着人们欢笑的节拍,美轮美奂的场景让人流连。 “你看,今年的小麦长得真好,早播小麦可达550公斤/亩,创造历史新高,再加上天气好,小麦的湿度在13%左右,不用晾晒,可直接归仓。”基地负责人孙洪jvzq<84cj0goj~npgyy/exr1dd5ys8m{146359;1v46359;28a<:2:=540nuou
10.内蒙古河套灌区76万亩春小麦开镰收割为了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巴彦淖尔市农机部门组织了1000多台小麦收割机,加上河南、河北等地区调来的600多台收割机参与麦收作业,机收率达到100%。同时,巴彦淖尔市还在各旗县区设立小麦机收接待服务站,为机手提供作业信息,开展机具维修、燃油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确保夏收顺利进行,预计河套灌区春小麦夏收工作8月中旬全部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91781€fra;?99=:98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