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陈巷镇:“低茬收割”绘就生态与经济双赢秋景

金秋时节,广水市陈巷镇的万亩稻田一片丰收繁忙景象。五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有序作业,秸秆粉碎装置将稻茬精准切碎至18厘米以下,紧随其后的打捆机则将秸秆迅速压缩成整齐的草捆。这是2025年秋收时节陈巷镇推行低茬收割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生动场景。作为广水市的“粮仓”,该镇通过“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实现秸秆离田率达55%,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协同并进的新路径。

“以前收割留茬高,图省事往往一烧了之。现在农机全都加装粉碎设备,秸秆能打捆卖钱,既环保又增收。”一位正在田头忙碌的种粮大户指着成捆的秸秆说道。今年秋收,陈巷镇全面推行“低茬收割+打捆离田”模式,明确规定进镇作业农机必须配备秸秆切碎装置,留茬高度严格控制在15厘米以下。镇农办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农机进行全面“体检”,淘汰老旧高茬收割机5台,并组织开展3场农机手减损技能培训,确保每台机械都达到“收割——粉碎——脱粒”一体化标准。据统计,全镇6万亩水稻通过低茬收割,减少秸秆焚烧隐患点4万亩,同时降低机收损失约180吨,帮助农户实现增收50万元。

在陈巷镇刘岗村秸秆收储中心,1000平方米的仓库内堆满了方形秸秆捆,工人们正忙碌地装车,准备将秸秆运往生物质发电厂。“从前秸秆是负担,如今成了‘香饽饽’。”村党支部书记李以刚介绍,每亩秸秆离田可为农户增收40元,村集体通过组织运输每亩提成10元,全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万元。

“推广低茬收割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土壤肥力,又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陈巷镇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真正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从昔日的“烟火缭绕”到如今的“机械轰鸣”,从过去的“秸秆焚烧”到现在的“点草成金”,陈巷镇以低茬收割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与经济双重动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黄的稻穗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交相辉映,正奏出一曲既丰产又宜居的生态乐章。

融媒体记者:周苗

未经常本网站和作者共同同意,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其作品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擅自复制、链接、非法使用或转载,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镜像。

THE END
0.湘潭县:秸秆综合利用“全链条”农机秀(组图)湘潭县融媒体中心8月25日讯(记者 黄成)半喂式收割机在稻田中进行低茬收割技术的演示,低茬收割后留下的较短秸秆更容易处理,可以作为饲料、肥料或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提升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秸秆回收机正在将地上的稻草秸秆收集起来,通过进料口进入机器内部切割、粉碎、收集,处理后的秸秆可作为牛羊的饲料,提jvzquC41ycv/z}}pgyy/ew4eqpzfp}4868?548;;13;34>8470nuou
1.桐梓狮溪:万亩水稻抢收忙2022年,狮溪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支部+合作社+农户”,充分发挥坝区优势,种植水稻1.3万亩。为确保水稻颗粒归仓,狮溪镇党委政府在坝区大力推广农业机器化收割,引进习酒厂现代化农机服务队,开来8台水稻收割机,上门免费提供收割服务,回收稻草,有效解决了传统水稻收割费时又费力、秋收效率低的问题,还减少了村民的jvzq<84i|0vfqyqg0eun0ls1p4532;712;691l6;6:::/=5338733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