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扩展资料:
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
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参考资料:吴茱萸(芸香科植物)_
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
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
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吴茱萸(学名pum,原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制吴茱萸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防止疼痛,对于腹泻腹胀都有很好的效果,还有恶心呕吐的时候,也会有明显的疗效。对于那些有高血压还有心脑血管也有明显的效果。制吴茱萸是一种五角形的球体的植物。它的表面有点儿粗糙没有什么光泽,味道比较芳香吃的时候有点苦还有点辣。制吴茱萸缓解疼痛的时间一般可以持续两到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药材一定不可以自己私自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除了这些功效外还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可以帮助我们消化。
功效与作用: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吴茱萸易分蘖,可于每年冬季距母株50厘米处,刨出侧根,每隔10厘米割伤皮层,盖土施肥覆草。翌年春季,便会抽出许多的根蘖幼苗,除去盖草,待苗高30厘米左右时分离移栽。
吴茱萸(学名pum,原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病情分析: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意见建议:作用: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注意: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吴茱萸的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1、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2、吴茱萸汤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但煎煮过浓则失效),并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效力。又动物实验还发现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吴茱萸汤对麻醉犬有升压作用。3、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扩展资料:吴茱萸的生长习性:1、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暖湿润
吴茱萸一亩栽110株1、选地整地在育苗地上撒上一层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每亩(667平方米)约3000~4000千克。然后用旋耕机对苗圃地深耕25~30厘米,将土翻松耕细。用锄头作成宽130厘米左右的畦。在畦上开浅沟,沟宽8-10厘米,沟深3-5厘米。2、播种①种子处理我们选用的是吴茱萸成熟果实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撒上浓度为80%的多菌灵,每千克撒60克左右,用手搅拌均匀,这样可以防止入土后的种子
一般说的吴茱萸是它的果实。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别名:吴萸、吴芋、米辣子、吴辣、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等。以果实入药,其根、叶亦供药用。吴茱萸果实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吴茱萸内酯以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其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临床上具有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收缩子宫,驱除肠内胀气,健胃镇痛
白芷播种期分春秋两季。春播在清明前后,但产量低,质量差,一般都不采用。秋播不能过早过迟,最早不能早于处暑;不然在当年冬季生长迅速,则将有多数植珠在第二年抽薹开花,其根不能作药用,但最迟不能迟于秋分。形态特征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