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耕好“无形良田”水稻金农农社稻谷谷子

靠着前置的大数据监测和高效的5G农机,邹泰晖避开了可能的粮食损耗风险

采用科学储粮仓,农户储粮损失率可由原来的8%~10%下降到1.5%以内

随着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大多数农民不用自己操心粮食产后环节,而是直接交由各地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进行清理、加工,通过集约化服务实现减损增效

把传统人工操控改为智能把控,把“粗碾粗抛”改为“轻碾冷抛”,每加工100斤稻谷比以前多产出4斤大米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熊家林

骄阳当头的晌午,江西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的农机手们大多去休息了。而在滚滚的金色稻浪里,仍能见到收割机忙碌地来回穿梭,驾驶舱里并没有驾驶员——这是一台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收割机。

依靠卫星精准导航和田间农机勤恳工作,大田农社的1万多亩农田在一周内就完成了收割作业。

“无人收割机不仅效率高,而且作业路线更精准、株距更整齐,这样能降低粮食损耗。”大田农社负责人邹泰晖说,农社在田里设置了37个智慧农情监测站和5G基站,既能监测田间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数据信息,研判最佳收割时期,又能辅助无人农机设定路线参数。得益于这一整套物联网设备,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七八十亩水稻,而靠人工每天只能收割一两亩。

结束收割后,当地迎来台风和降雨。看着颗粒归仓的稻谷,邹泰晖松了一口气。如果收割不及时又遭遇极端天气,水稻很可能倒伏减产,被雨水淋湿的稻谷未及时处理甚至会沤黄、霉变。靠着前置的大数据监测和高效的5G农机,邹泰晖避开了可能的粮食损耗风险。

节粮减损,好似耕耘“无形良田”,有利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预计到2035年,通过科技进步、农技推广、全民节粮减损行动等措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将分别减少1~3个百分点,共可减损超过千亿斤。这相当于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

在南方“双抢”时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农业大省江西的节粮减损一线走访,从粮食收获、仓储、加工等环节,从数字赋能设备减损、提升农技减损、优化组织减损等角度,探究赣鄱粮仓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秘诀。

卫星导航 精准收割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农人”想方设法向科技要产能、靠科技减损耗。收割环节中的“5G+北斗”数字技术为粮食减损扩展了更大想象空间,不断完善提升的农机性能也成为稻谷颗粒归仓的有力保障。

“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农民就能从1亩田中多收上来至少10斤水稻。”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林溪村种粮大户吴友发说,以前有的农机技术跟不上,收割水稻排出稻秆时会夹杂一些稻谷。如今随着农机减损率提升,在收割环节的粮食浪费越来越少。

在位于余江区的江西良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数十台收割机排列整齐,正在进行最后的出场检测。公司负责人邱文良说,他每年投入研发资金800余万元,不断提升农机性能,目前已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从设计脱粒顶盖,到优化脱粒滚筒,再到标准化开模零部件,公司生产农机的水稻机收损失率从近3%降到最低1%以下。

余江区农粮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推广负责人彭书青说,使用减损新型农机,全区38万亩农田一年能减少粮食损耗超百万斤。

各地广泛开展的农机手技能比武和技术指导,也是节粮减损的重要助力。

7月中旬,南昌市进贤县举办2024年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近20位参赛选手在安全意识及操作熟练度、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较量;吉安市泰和县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和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活动,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21个监测点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68%。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93个服务指导组,深入全部涉农县(市、区)蹲点服务。

“相同条件下,技术好的农机手能比技术差的农机手每亩多收割30斤谷子。”吉安市吉安县种粮大户罗昭明说,割台的高低、转弯的角度等,都很依赖农机手的熟练度和判断力。通过有效培训和反复练习,驾驶农机的“好手”能让机收损失率进一步下降。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业系统坚持“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紧抓收获机械保障和机手操作规范这两个关键,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降至1%、2%、2.2%。

在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成熟的水稻(资料照片) 万象摄/本刊

粮食住上“空调房”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中央储备粮南昌直属库有限公司大门正对面,写着这样一行大字。

公司副总经理聂煌带记者来到一个刚完成升级、正准备装粮的仓房。仓顶和仓内墙都贴着厚厚的隔热板,地面由基底层、防水层、气密层、隔热层、耐磨层五层材质组成,这样建成的仓房就像一个大冰柜。

聂煌介绍,这是为了让仓房达到更好的气密、隔热效果。仓房装满粮食后,将使用气调储粮技术,使仓房内氮气含量超过98%,以达到杀虫抑霉效果。此外,仓房还有粮仓空调集中管控系统,内部最高温度不超过20℃,平均温度不超过17℃。粮食住上“空调房”,品质变化慢。粮食仓储管理正向“保质保鲜、绿色优储”的方向迈进。

截至2023年底,我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1.8亿吨,气调储粮仓容4600多万吨,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江西全省“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80亿元建设高标准粮仓,已建成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321.8万吨,氮气气调储粮仓容174.9万吨,确保每个县都有优质粮库。

面向储粮比例占我国粮食年产量40%~50%的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仓储同样发挥着储粮减损作用。

江西宜春高安市灰埠镇农民夏永生告诉记者,过去大伙用“土办法”存粮,免不了虫食鼠咬,粮食损耗较大。后来,当地推广标准化储粮装置,并提供一定补贴,他家置办了一个能存储1000公斤稻谷的科学储粮仓,能存放一家人的口粮,粮食损耗少。

高安市农业干部介绍,科学储粮仓具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和装取粮方便等特点,能改变传统储粮的简陋、散落、易损耗状况。采用科学储粮仓,农户储粮损失率可由原来的8%~10%下降到1.5%以内。

精益加工 提升价值

“曾经的晒场,如今已改建成休闲广场,农民也不再‘抢马路’了。”吉安市永新县石桥镇90后农民汤敏说,小时候,家里每逢“双抢”就要和村小组里的80多户村民“抢晒场”“抢马路”晒谷子,还要防着鸡鸭、老鼠、虫子,担心重物碾压和突发降雨天气。如今,县里有近20家烘干厂,农民直接卖湿谷子,损耗小又省心。

“以前烘干的温度需要人工控制,控制得不均匀会让稻谷爆腰,出裂纹。现在用数字化智能控温,稻谷损坏率降低了。”永新县农民李富明说,露天晾晒出米率不足60%,而使用烘干机的出米率超过65%。

粮食加工环节减损,不止于烘干。

近年来,随着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大多数农民不用自己操心粮食产后环节,而是直接交由各地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进行清理、加工,通过集约化服务实现减损增效。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产后服务全覆盖。

随着节粮减损行动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理念升级、加工范围拓展,进一步提升了减损成效。

避免过度加工,可以有效降低出品率上的数量损失和营养流失形成的隐性损失。

走进江西省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是蓝顶白墙的大米加工车间。车间里的工人并不多,只见随着智能化生产设备运转,稻谷经过去壳、打磨、色选等工序,“变身”为一粒粒洁白晶莹的大米。

“传统大米加工环节需经4次碾压、4次抛光,而我们通过引进新设备技术,将加工环节压缩至2次碾压、2次抛光。”大米加工厂厂长尹水彬说,他们紧盯减损降耗,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把传统人工操控改为智能把控,把“粗碾粗抛”改为“轻碾冷抛”,每加工100斤稻谷比以前多产出4斤大米。如今,仅在大米加工生产工艺方面,该公司就已有8个专利。

充分挖掘副产品价值,可以更好实现“变废为宝”。

碎米,一度是粮食加工环节令人头疼的副产品,往往被弃之不用。宜春市上高县的江西金农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则使其“站到C位”:在加工线上“走一遭”后,碎米被加工成大米蛋白粉、大米蛋白肽、大米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2008年,金农米业从传统大米加工转向大米精深加工,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科研团队合作建立实验室和工厂,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

经过十多年持续研发投入,目前,江西金农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可加工6万多吨碎米,通过精加工制作成大米蛋白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0%。

近年来,江西在粮食生产、存储、运输、加工等全链条各环节统筹发力推动粮食节约。仅在加工环节,2023年江西就有8个粮油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持续耕好、拓展“无形良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北斗应用驶上快车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③:中国石化集团北斗运营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基地内对北斗高精度监测平台进行监控。该平台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④: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作业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8/333188iqe/on|}wt||714B;420yivvq
1.从镰刀到无人驾驶收割机——农业生产现代化正阔步而来随着收割机的出现和不断升级,方振灵变得越来越闲,现在成了农忙时节的“闲人”。“听说现在连无人收割机都出来了,以后种地连人都不要了,以前哪能想到小麦还能这样种呢?”方振灵感叹说,农业机械越来越先进了,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谯城区赵桥乡“无人农场”,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在收割小麦 张延林 摄 jvzq<84o0du{jxz0ep5tjnmwk1v04=>2354ivvq
2.只闻机械声无人驾驶收割机首现灵武稻田“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10月8日,在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无人智慧农场的稻田里,被智能数控中心“操控手”远程操控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只见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内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把水稻收入“囊”中,仓满之后自动驶向卸粮处,稻谷“涌出”,一次卸粮过程很快完成。 “这个标准化的收割现场,实现无人驾驶的最大作用 jvzq<84pz0vfqyqg0eun0ls1p4532;81326:1l6;46>3/=57;89997mvon
3.【直击引领区】这里有无人驾驶插秧机,还用上了穴盘菜收割机!浦东“打造无人农场就是从耕、种、管、收等几个环节,都要实现无人化,无人驾驶耕整地,无人驾驶插秧,植保、施肥等田间管理用无人机来完成,再到无人收割,在宣桥打造一个农业高地。”张志新说。 (来源:浦东发布)jvzq<84uj0vfqyqg0eun0ls1p4532;712:651l6569<9/=528968;7mvon
4.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虫脸识别”系统、无人驾驶农机齐上阵小麦抢收,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奔走在田间;玉米播种,无人驾驶农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高效作业;水稻防虫,“虫脸识别”系统精准监测、预警……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今年“三夏”,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儿”。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78%,农业科技进步贡 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e29g6@k28g8:6l;f:c86d<5ge5i58=>c0jzn
5.沃得AF302BD2.5RD无人驾驶系统沃得自动驾驶系统[视频]皓龙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维护与保养 [视频]沃得烘干塔 [视频]沃得DK3004混合动力重型拖拉机 沃得AF302BD-2.5RD无人驾驶系统产品介绍 无人驾驶系统 两点规划两点规划是指在作业前人工确定两个导航点,系统根据确定的导航点自动规划出作业路径,到达地头时插秧机自动减速并抬起秧台执行掉头动作,也可通过秧台处的掉头jvzquC41yy}/pxsilkzppp3eqo5qtxiwev5xq{qfacl42;gf/436tmdcwvunc}nearomq7mvon
6.远山的回响退伍军人“玩转”无人农场引得年轻人纷纷回流△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20年12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民委员会,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有“无人水稻农场”、智慧化建设园区以及趣味采摘区等项目。2021年3月,无人水稻农场正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400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uj1814:434/811B;55:<10|mvon
7.大田农机田间无人化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魏新华研究员团队突破了无人农机作业路径规划与自动导航、农机无人驾驶自主作业控制、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调控、联合收割机割台高度监测及自适应调控、联合收割机在线测产、拖拉机耕深监测及自适应调控等关键技术6项;研发自动导航系统具备全田块作业遍历的功能,能根据实际作业幅宽、田块尺寸以及剩余未收割区域尺寸动态更新路径jvzquC41vvobon3wlu4ff~3ep1oohx432;703<830jzn
8.新质生产力智能农机设备主要包括大马力无级变速无人驾驶拖垃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出苗率和长势监测无人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可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无人作业。项目集成智能农机,在密云建设农机无人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457亩。通过“产、学、研、评、推、用”高效合作模式,以“智慧种地”为目标,以“机器换人”为jvzquC41yy}/p}{0ep5dqwygpv521>91;;717=9630nuou
9.江苏无人驾驶农机示范农场江苏农机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智慧农机农忙时节,各地智慧农机大展身手。江苏中部农场引进无人机喷药,省时省力;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智能化程度高,引领智慧农业方向;苏南、苏中部分地区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的插秧机,将插秧与施肥合二为一,节本增效,推动农机农艺融合。 通过智能终端操控,无人驾驶植保机在田间轻松作业,安全高效;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闪亮登场,自动收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4=9:8ftvkimg8igvcomu86344?67?<
10.惠州首个无人农场亮相:稻谷采收作业实现“无人驾驶”南方+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水稻收割机在田里有序收割稻谷,驾驶室内却没有人员……7月15日上午,烈日高照,一场智慧健康农业现场会在位于惠城区的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下源基地举行,田间上演着“无人驾驶”水稻收割演示作业,参观的市民站在帐篷里感受农业科技带来的喜人场景。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395d9B546:>/j}rn
11.四川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大丰收—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风吹麦浪,金黄的麦穗随风摇动,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麦田中缓缓行驶,进行全程机械化收割……近日,在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遥控指挥,完成了从小麦收割到脱粒装车的全过程,实现了整个收割卸粮无人化作业。 四川无人农场大丰收。 收割现场,当粮仓装满后jvzq<84yyy4te7hjkpgog€x0eqs/ew4dydj04974/2;.3@43898677mvon
12.江苏丹阳: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无人化农场”秋收秋种科技稻熟千重浪,金秋收获忙。近日,在江苏年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的一场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现场演示培训会现场上,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驾驶大型拖拉机等大型智能农机配合投入秋收秋种作业,让丰收的田野有了满满的科技感。 年豐农业是江苏省丹阳市粮食生产中规模最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4000多jvzquC41yy}/l||0eqs/ew4424903:5713>33?870unuou
13.安徽省首个无人农场项目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启动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脱粒。谯城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6月8日上午,由亳州市谯城区金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安徽中科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建的亳州市谯城区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合村举行,这标志着安徽省首家无人农场项目正式启动。 jvzq<84cj0vfqyqg0eun0ls1p4532;61286:1l8963<5/<998:?3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