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在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
在联合收割机没出现以前,脱粒机和机械收割机这些器械,大大提高了19世纪时的农业生产率。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多的谷物成为可能。但19世纪后期的一项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这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联合收割机数发展现状
1、联合收割机数发展历程
我国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中期,早期以仿制国外机型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农机跨区域作业模式的出现,联合收割机行业快速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末,涉足联合收割机研发和制造的国内农机企业达到了150家。背负式小麦收割机、履带式自走式稻麦收割机、轮式自走式稻麦收割机等一批成熟的收割机型号实现快速推广应用。这一时期,以中机南方、浙江柳林、沃得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农机企业引领了水稻收割机的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在国家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品牌如科利亚、太湖、碧浪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升联合收割机的性价比,从而不断从国际农机企业手中夺回联合收割机的市场份额。经过近70年的发展,广大科研机构、企业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使各种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基本实现了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机械化收获。
2、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
国内收割机起步较晚,早期以模仿及从苏联,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进口为主。很多连接或支承部位没有经过详细的计算,而是根据发达国家已造好的收割机的尺寸设计制造的,使得收割机体积庞大,质量偏大。
大型收割机是非常复杂的机械设备。大型收割机的使用对土地的平整和规模有更高的要求,大家熟知的华北平原,三江平原等重要的小麦,水稻产区很早就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生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事农作的青壮年劳动力愈来愈少,为了增加水稻产量,发展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是可取手段。
2016年中国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近几年来最高,联合收割机数量9.4万台,比上年增加3.7万台,同比增长64.91%;2017年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下降至6.38万台,比上年减少3.02万台,同比下降32.13%;2018、2019年出现小幅增长,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分别为6.4万台、6.49万台,增长率分别为0.31%、1.41%。
3、进出口情况
由于联合收割机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联合收割机的出口金额同样远大于进口金额,2017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金额13.14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5.36%;出口金额232.12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94.64%;2018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金额17.38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7.12%;出口金额226.87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92.88%;2019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金额10.03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4.18%;出口金额230百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95.82%。
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中结构最为复杂、科技含量较高、制造工艺水平要求很严的产品。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联合收割机进口均价同样远大于出口均价,2017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均价32852.81美元/台,出口均价14789.50美元/台;2018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均价50824.73美元/台,出口均价17102.85美元/台;2019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进口均价33643.4美元/台,出口均价15980.15美元/台。
4、收割机领先品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每年的水稻产量高达2亿吨。巨大的水稻产量仅仅依靠人力收割实现是不现实的,需要运用收割机械,譬如水稻联合收割机。
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品牌中知名度较高的有Kubota久保田、ohnDeere约翰迪尔、雷沃谷神LOVOL、沃得农机、谷王、中国收获、Yanmar洋马、星光农机、春雨Chunyu、牧神MOSHINE等。其中,久保田凭借其高质量产品长期占据着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的最大份额,而江苏沃得作为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领头羊企业,是久保田在中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的主要竞争对象。就目前来看,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格局已经趋向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
中国收割机十大品牌
星光农机是国内颇具实力的农业机械供应商,集收获机械、动力机械、耕整机械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上市企业。从公司公告上获悉,2018年星光农机联合收割机产量4539台,销量4299台,库存量773台;2019年星光农机联合收割机产量4107台,销量4438台,库存量537台。
2018年星光农机营业总收入59580.67万元,利润总额为负4614.24万元;2017年星光农机营业总收入70548.08万元,利润总额2637.32万元。
三、国内外联合收割机发展趋势
1、国外联合收割机发展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起步较早,在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和推广方面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20世纪中叶,联合收割机已经在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广泛推广,应用于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的机械化收获。进入21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的联合收割机在机型、品种、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尽管各发达国家情况不一,发展历史有长有短,机型结构繁多,但其都是以提高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向着大型化、智能化和功能复合化的趋势发展。
2、国内联合收割机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联合收割机的研发趋势也朝大型化、大功率、自动化、多功能和智能化等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正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农民不断成长,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迅速发展。我国联合收割机行业面临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发展国产大型、智能和高效的现代化联合收割机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
《2025-2031年中国联合收割机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联合收割机产业链结构及全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联合收割机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联合收割机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