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稻穗的小姑娘,她不丢掉一粒粮。小手拾起金稻穗,酒窝里盛满笑的浪。--《拾稻穗的小姑娘》
时过境迁,这首歌曲中拾稻穗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变成大妈。没有变的是,她们仍爱“拾稻穗”。
拾稻穗的小姑娘是可爱的,拾稻穗的大妈却是让人生厌的。
在四川达州,一群大妈很爱“拾稻穗”,通常是几个、十几个一起去田里拾稻穗。
拾稻穗意味着不浪费,是一种优良传统。但这些大妈拾稻穗的行为却让收稻谷的主人头疼,她们喜欢跟着收割机后面拾稻穗,非常的危险。主人家劝又不听,又不敢阻拦,无奈只能拍视频吐槽。
不能理解,什么年代了,还缺这点点粮食吗?
事情发生在四川达州的某个农村,主人家请收割机收稻谷,却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同村或者附近村子的大妈,背上竹篓开始了她们一天的“拾稻穗之旅”。
大妈们往往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少则5、6人,多则12-15人,她们的目标很明确,哪家请收割机割稻谷,她们就去哪家的田里拾稻穗。收稻谷的这户人家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拾稻穗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大妈们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直接跟在收割机后面拾稻穗,开收割机的师傅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不小心造成意外。
收稻谷的主人家更是无语,有些稻谷收割机割了一轮没割干净,大妈们就抢着去“拾稻穗”。这不叫“拾”,而是直接摘主人家的稻谷。
喊破喉咙也不听劝,她们都不要命了。
收割稻谷的主人家已经不是一两次劝大妈们注意安全,等收割机离开了再去“拾稻穗”。
无奈的是,大妈们根本听不进去,生怕稻穗被其他人捡完。
其中一个大妈还带着小孩来拾稻穗,把小孩一个人放在沟边玩耍,自己去拾稻穗,吓得主人家赶觉过去提醒,让她把小孩带回家先。
之前,也有主人家试图去阻拦这帮拾稻穗的大妈,抢走他们的竹篓。却不料大妈直接躺在地上,声称自己被主人家推倒受伤了。
主人家无奈只能赔偿1000元,大妈及其家人才不来闹事。至此,见到拾稻穗的大妈们,收稻谷的主人只能劝,不敢拦。
拾稻穗一天捡不到20斤,为什么还要拾稻穗?
收割机已经非常先进了,收稻谷除了水田角角落落割不到之外,田里的水稻可以收割得很干净,秸秆被直接打成粉末撒回田里。
因此,遗漏的稻穗很少,拾稻穗捡不了多少斤。
第一种观点:拾稻穗的小姑娘变老了,改不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毋庸置疑,拾稻穗的大妈,是以前拾稻穗的小姑娘,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这点点稻谷。
小时候勤俭节约习惯了,捡点稻谷喂鸡喂鸭,能省就省。
第二种观点:习惯跟风,老人不能在家闲着
超市里,大米2-5元一斤,稻谷的价格更低。费时费力去拾稻穗,按照一天20斤计算,也就40块钱,很不划算。
老一辈人闲不住,总觉得在家白吃白喝要子女养着不好,便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种菜、砍柴、拾稻穗等等,要他们改,根本改不掉。
所以,收稻谷的女主人才怒斥大妈们:辛苦了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赚钱、省钱,啥福都没享受过。
可惜,这些话,大妈们根本听不进去。
对于拾稻穗,小米的观点是: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安全第一。
拾取稻穗的价值真不几个钱,万一受伤、中暑,去一档医院的花费,拾一年的稻穗都赚不回来。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有收割完的稻田,不应该进入田里。
当然这种大道理,老一辈很难懂。需要子女出面解释,不要让老人贪小便宜。
我们仍相信,老人没变化,他们只是习惯了而已。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