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牛马,就缺驴!中国面临“缺驴危机”,为啥驴越养越少阿胶驴肉养殖户养殖基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当前我国牛马资源充足,唯独驴严重不足。”近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的发言,揭开了一个令人意外却真实存在的困境——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驴荒”。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这场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1990年,全国驴存栏量超过1100万头,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锐减至约146万头。短短33年间,驴的数量下降了87%,且下滑趋势仍未止步。

要知道,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能稳定饲养7亿头生猪、5000万头肉牛,保障这些大型牲畜的供应体系成熟高效,为何偏偏在体型更小、看似更容易管理的驴上栽了跟头?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一、驴,好用又好吃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驴是农村生活的“多面手”,既能出力干活,也能端上餐桌成为美味佳肴。

老一辈农民深知,农忙时节驴是不可或缺的帮手:春耕时拉着犁翻土,秋收后拖着板车运送粮食,平日还能拉动石磨磨面。一头健壮的驴,几乎相当于半个劳动力。在过去,哪家拥有驴,就像如今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一样,象征着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底气。

图片取材于网络

而在饮食文化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俗语流传已久。驴肉质地细嫩、脂肪含量低,无论是做成北方著名的驴肉火烧,还是卤制成酱驴肉,亦或炖成滋补汤品,都是深受喜爱的传统硬菜。此外,驴皮更是制作阿胶的核心原料。从传统养生到现代保健品市场,阿胶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图片取材于网络

按理说,兼具实用价值与食用价值的驴,本应被广泛养殖、数量增长。可现实却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驴的存栏量反而逐年萎缩,导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回溯二十年前,每公斤驴肉售价仅十几元,两三块钱就能买一个热腾腾的驴肉火烧。然而近年来价格一路飙升,到2021年,驴肉市价已达到每公斤90元,驴肉火烧也涨至近20元一个。

图片取材于网络

高昂的价格让许多老饕望而却步,曾经亲民的小吃逐渐变成“轻奢美食”,连带阿胶产品也被贴上高价标签,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白,为何养殖户不趁机扩大养殖规模?究竟是不愿养,还是无法养?

二、谁愿做亏本生意?

自农业机械化全面推广以来,驴的传统职能已被彻底取代。过去靠驴拉犁耕地,一亩地需耗费大半天时间;如今一台小型拖拉机半小时即可完成作业。昔日用驴车运输几百斤粮食已属不易,现在一辆农用三轮车轻松装载数千斤,还不需要喂食、无需休息。

图片取材于网络

更不必提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现代化设备,其工作效率可达驴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当驴失去了劳动价值,其经济意义也随之大幅缩水。农户心中自有账本:养一头驴,每日需投喂草料、清理圈舍,全年成本可观;相比之下,购买一台二手农机虽然前期投入较高,但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综合效益远超养驴。

更为关键的是,当前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年人。他们体力有限,难以承担照料驴的繁重任务。早年驴能协助劳作,老人尚可配合使用;如今驴无事可做,连日常牵遛都成负担,又有谁愿意花费精力供养一头“闲驴”?

图片取材于网络

如果说机械替代使驴退出生产舞台,那么极低的养殖回报率则进一步将其推向边缘。在畜牧业中,驴堪称“慢节奏”的典型代表,与猪、牛相比毫无竞争优势。

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仅需五六个月,肉牛通常一年内即可上市,而驴则必须饲养两至三年才能达到屠宰标准,生长周期分别是猪的4倍、牛的2倍。这意味着养殖户投资养驴,至少要等待三年才能收回成本,而养猪养牛每年可实现多次资金周转,对于资金紧张的小型养殖户而言,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漫长的等待。

图片取材于网络

除了成长缓慢,驴的繁殖能力也极为有限。一头母猪一年可产两胎,每胎平均十只以上仔猪;而母驴一年仅产一胎,且通常只生一驹。若同时饲养十头母猪,年均可产出逾二百头幼崽;而同样数量的母驴,一年最多新增十头小驴,产能差距悬殊。

图片取材于网络

再看出肉率,传统中小型驴种的屠宰出肉率不足40%,而肉牛则高达60%。此外,驴对环境要求较高,性格敏感,体质较弱。在散养状态下,驴活动自由,体质强健,疾病较少;一旦集中圈养,极易出现应激反应,发病率比牛羊高出15%以上。

图片取材于网络

生长慢、繁殖少、出肉低、易生病——种种劣势叠加,使得养殖户宁愿扩建猪舍牛棚,也不愿涉足驴产业。既然国内供给不足,能否通过进口弥补缺口?这条路也曾被尝试,却引发了新的难题。

三、进口之路遇阻

面对国内驴源短缺,不少阿胶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最终锁定非洲大陆。由于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交通设施落后,至今仍依赖驴进行农耕与运输,当地驴群保有量相对充裕。而中国具备强大的购买力和旺盛的原料需求,双方似乎形成了天然互补关系。

图片取材于网络

初期,中非之间的驴皮贸易十分活跃。非洲国家通过出口获得可观外汇收入,中国企业也暂时缓解了原材料压力,形成短暂的双赢局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批驴被宰杀出口,非洲本地驴群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出现“驴荒”现象。

驴的消失直接影响农民的耕作与物资运输,日常生活陷入困境,民众抗议声此起彼伏。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多个非洲国家相继出台政策,禁止或严格限制驴及其制品出口。

图片取材于网络

2024年3月,在非洲联盟峰会上,55个成员国达成共识,决定对驴皮贸易实施为期15年的全面禁令,不再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出口活驴及驴皮,旨在恢复本土驴群数量并稳定市场价格。

图片取材于网络

此举彻底切断了中国企业最主要的进口渠道。即便仍有少数国家允许有限出口,要么配额极少,无法满足国内庞大需求,要么因长途运输、检疫程序复杂而导致成本飙升,进口驴皮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价,失去商业可行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驴皮还存在质量隐患。不同地区驴种差异显著,皮质参差不齐,部分不符合阿胶生产的工艺标准。更有甚者可能携带外来病原体,威胁产品质量与公共健康安全。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进口受阻,国内养殖又难以为继,“缺驴危机”陷入双重困局。难道未来我们真的要告别驴肉火烧,远离阿胶了吗?其实,并非全然无解。

目前已有企业着手改良驴品种,通过科学杂交手段提升其生长速度与出肉效率;一些养殖场探索“生态放养+适度圈养”结合模式,给予驴充分活动空间,增强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率。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出台扶持政策,对养驴户提供财政补贴,激励更多农户参与养殖。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这些举措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已释放积极信号。毕竟驴的生长周期长,即便立即启动大规模养殖计划,也要等到两三年后才能见到成效。同时,公众认知也需要调整,比如理性看待阿胶的实际功效,避免盲目追捧,从而减轻市场过度需求带来的压力。

笔者认为

归根结底,“缺驴危机”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农业机械化剥夺了驴的工作岗位,养殖周期长、收益低使其失去吸引力,国际采购路径又被政策封锁,供需失衡由此不断加剧。无论是建设本土养殖基地,还是寻求国际合作新模式,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无法一蹴而就。

图片取材于网络

值得深思的是,如果“缺驴”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些依赖驴产品的日常消费品——从街头小吃到滋补药材——会不会悄然改变形态?它们的价格、品质乃至存在本身,都将面临重新定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村长述职报告范文(通用18篇)大家好! 我叫张秀锦,于x年2月任xx县县xx乡xx村村长至今。 作为xx村的村长,我在乡党委政府和xx村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尽职尽责,使得全村的各项事业按照预定的目标全部完成,现在就我任职以来的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述职,请予审核。 一、组织村民积极开展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yiwƒmkdcuhcx43467:;><0jvsm
1.动态聚焦2018年轻型大板半挂车产销看好,半挂车发展态势前景光明动态聚焦2018年轻型大板半挂车产销看好,半挂车发展态势前景光明平板运输半挂车又名为工程机械运输半挂车、平板车、拖车,主要用于运输一些像挖掘机,装载机,收割机一样的不可拆卸物体。平板运输车是生活中常见的大型载重货车,这种车一般被广泛用于工厂,工地等大型生产或工程所在地,平板运输车的承重能力强的特点使其在经jvzquC41zvmd:A=073ypnn3eqo5dqvucp{vsqmzevfkucrqa3876;;85;0nuo
2.乡村振兴示范工作汇报三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村庄长效管护建设资金121.5万元,紧扣“五定包干”要求,健全村庄环境管护动态监督机制。积极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管好用好市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信息系统,正在和电信商谈县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 2、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修复。已全面完成jvzquC41yy}/t~nygp4dqv4iqpmxgw4iqpm{wxmwkdgp1:6423=20qyon
3.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汇报11篇xx共有变型拖拉机9台,已注销2台,剩余在册7台均已纳入镇村两级包保。现有收割机7台,轮式拖拉机14台,均已登记在册并安全管理到位。 现有自用船舶83条,其中渡口客运船舶1条,水上管理船舶2条,其余均为农户自用船舶共80条,均已登记编号造册纳入监管。今年以来收缴无证船舶2条,已经全部拆解。设立农户自用船舶集中停靠点2个,集中停靠jvzquC41yy}/t~nygp4dqv4iqpm{wxmwkdgp1?;225;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