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刷时,飞达纸堆不能自动上升 如图1所示,印刷时,当压纸脚压住纸堆,而纸堆低于一定高度时,压脚机构中的触角触动微动开关b92,通过电气系统,使纸堆上升一定距离。当纸堆达到一定高度时,压脚机构无法触动微动开关,纸堆不再上升。
导致这类故障的原因有两点。原因一,控制纸堆自动升降的微动开关b92损坏,应更换。 原因二,微动开关b92下方的调节螺丝位置不正确,在压纸脚下落到最低位置时,仍然无法触动微动开关。调节方法:按动纸堆下降按钮,使纸堆下降一段距离,手盘飞达,使压纸脚3处于最低位置。用手托起压纸脚2mm,此时应能听到微动开关动作的声音。松开螺母2和调节螺丝1,可对开关动作位置进行调整。 2.飞达压纸脚在落下时踏破纸边 正常情况下,分纸吸嘴吸起纸张,压纸脚经过这张纸的下方将下面的纸张压住。出现故障时,压纸脚直接踏在分纸吸嘴吸起的纸边上,从而将纸边踏破。 原因一,压纸脚伸入纸堆的距离太大。在压纸脚落下时,将分纸吸嘴吸起的纸张边缘踏破。解决方法:向外移动飞达头,使压纸脚压纸尺寸保持在8~12mm,即可解决。 原因二,两个分纸吸嘴吸起纸张时,纸张中间之间形成凹陷,压纸脚无法越过形成凹陷的纸边,将纸张踏破。解决方法:若是薄纸,可将分纸吸嘴向内倾斜,拉平纸张,或者将纸堆垫平;若是厚纸,应将纸堆垫平。 原因三,压脚机构中的一些零件间隙太大,落下时间不准确。解决方法:更换磨损严重的轴及轴套。有的操作人员用皮筋将压纸脚绑起,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影响美观,最好由维修人员彻底修理。 原因四,压纸脚的气管太硬,使压纸脚的动作生硬,这样既容易踏破纸边,也容易造成其他零件磨损。应更换气管。 3.递纸吸嘴吸纸时,有哒哒声,且有时吸不牢 根据现象可判断是吸嘴对纸张的吸力不足。 原因一,递纸吸嘴磨损漏气,致使吸嘴吸力不足。应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递纸吸嘴。 原因二,分气阀芯或分气阀壳磨损,气阀中的吸气和吹气气腔不能封闭,致使吸嘴吸力不足。可更换或修复分气阀芯,更换分气阀壳。 原因三,气路中吸气真空度或吹气气压不足。检查气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气泵的压力和真空度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情况决定修换措施。 原因四,吸嘴距离纸堆的距离太远。应调节吸嘴到纸堆的距离或调节纸堆的高度。
4.在需要调高飞达头位置时,手柄较紧,而松开手柄时,飞达头不能跟随下落 飞达头后面安装有顶丝,在调节飞达头晃动间隙时,将顶丝顶得太紧。应重新调节顶丝的松紧程度。 5.飞达走纸时,纸张在两个吸嘴间隆起,致使飞达下纸不畅 原因一,在递纸吸嘴没有运动到最前面位置时,接纸轮已经将纸张压住,致使纸张中央形成隆起。应调节飞达头相对于接纸轮的时间。打开气泵,正向转动飞达(手动),使接纸轮降落到距离接纸辊2mm的位置,使递纸吸嘴刚好放开纸张。调节方法如下: 拉出盘飞达手轮,正向转动,使接纸轮与接纸辊之间距离为2mm左右。松开连接法兰1上的两个螺丝(必要时将螺丝取下),握住盘飞达手轮,此过程中不能改变接纸轮的高度。用手正向转动飞达头上的法兰盘,直到递纸吸嘴运动到最前方并放下纸张为止,锁紧法兰盘螺丝(见图2)。再次用手转动飞达,检查时间是否正确。
一般情况下,机器出厂时,飞达头的连接法兰上已做了时间关系标记。在拆卸或重新安装飞达头时,必须校对时间关系。 原因二,印刷薄纸时,飞达头分纸吹气力太大,使纸张处于漂浮状态,从而形成纸张隆起。可减小分纸吹气量。 6.前规处频繁出现纸张歪斜 要使纸张在前规处不出现歪斜,应保证纸张在传输各环节都不出现歪斜,虽在后面的环节可进行校正,但校正幅度有限。因此,排除这类故障时,必须找到纸张出现歪斜的环节,以便进行调节或维修。 (1)由飞达输出的纸张,在进入接纸轮下方之前已经出现歪斜现象 原因一,飞达头上两个分纸吸嘴或两个递纸吸嘴相对于纸堆的高度不合理。吸嘴太高,无法顺利吸起纸张;太低,则对前面传输的纸张形成干涉。应调节吸嘴与纸堆的距离,此距离应为3~5mm。可在单个吸嘴上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压纸脚的位置,可以改变分纸吸嘴到纸堆的距离,这个距离以能顺利吸起纸张为准。 原因二,吸嘴吸纸动作不利落,造成纸张歪斜(原因见“问题三”)。应更换吸嘴或更换分气阀芯、阀壳。 原因三,分纸弹簧片或分纸毛刷调节方法不当。有的操作人员习惯于将分纸弹簧片或分纸毛刷狠狠地压在纸堆上,使吸嘴不能可靠地吸起纸张,由此形成纸张歪斜。应正确调节分纸毛刷或分纸弹簧片。 原因四,纸张不平整或托纸板两侧高低不一致,使两侧纸堆相对于挡纸牙的高度不一致。应垫平纸堆或调节托纸板的高低位置。 (2)纸张在接纸轮处出现歪斜 原因一,对接纸轮的调节不合理,致使纸张不能在接纸轮的控制下稳定传输。应调节接纸轮对接纸辊的压力和接纸轮落下时间,使两侧接纸轮落下时间相同。 原因二,接纸轮内孔或外表面有磨损,使接纸轮转动过程中对纸张的压力发生明显变化,造成纸张歪斜。应更换接纸轮。 (3)纸张在输纸框架下方出现歪斜 原因一,压纸轮或毛刷轮位置不合理,致使纸张失控,或两侧压纸轮、毛刷轮对纸张的压力不一致,造成两侧纸张传输速度不一致。应重新调节压纸轮和毛刷轮。 原因二,几条输纸布带松紧不一致或输纸布带不符合要求,使纸张两侧的移动速度不一致,造成纸张歪斜。应重新调节输纸布带松紧程度,必要时更换。 (4)纸张在前输纸板出现歪斜 原因一,前输纸板处有阻碍纸张传输的因素。调节平纸钢片时,必须确保纸张能够在没有明显阻力的情况下顺利通过,当平纸钢下面的薄钢片缺失或磨损严重时,必须及时添加或更换。如果前输纸板上沾有水滴,同样会阻碍纸张传输,造成纸张歪斜。对于刚维修过的机器,如果维修人员没有精心处理维修过程产生的毛刺或前输纸板高度与后输纸板间存在较明显差距,也会阻碍纸张传输。此外,前规压舌(或个别前规)与前输纸板的间隙过小,将阻碍纸张传输。可按照上面的叙述,查出产生纸张传输阻力的因素,并进行排除。 原因二,纸尾处压纸轮、压纸毛刷轮位置或压力不当,造成纸张失控。应重新调节这些压纸轮或压纸毛刷轮。 原因三,飞达两侧与主机的距离不一致,这样,即便纸张在其他环节传输准确,仍会出现纸张歪斜现象。可以前后输纸板的对接缝隙为基准,调解飞达的高低位置,确保两侧的对接缝隙一致。
7.飞达下纸时频繁出现双张 原因1,压纸脚压纸尺寸太小,纸张从压纸脚下松脱。 解决方法:移动飞达头,使压纸脚伸入纸堆8~12mm。 原因2,分纸吹风过大,将纸张吹走。 解决方法:调整分纸吹风大小。印刷薄纸时,以能够吹松纸堆上层6~10张为准。 原因3,纸堆过高,挡纸牙低于吹起的纸张,压纸脚抬起时,下面的纸张越过挡纸牙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调低飞达头,使纸堆低于挡纸牙5~8mm。 原因4,分纸弹簧钢片、分纸毛刷不合适或对其调节不当。当分纸弹簧钢片、分纸毛刷磨损严重或调节不当时,无法起到应有的分纸作用,由此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更换或调节分纸弹簧钢片及分纸毛刷。 原因5,纸张粘连。刚印刷的印品,由于油墨没有完全干燥,易造成粘连现象而形成双张。特别是气候较干燥时,若没有静电消除器等设备,纸张之间易产生静电而粘连,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待油墨完全干燥后再“打反”印刷;车间内安装加湿设备,确保车间内湿度正常。 8.纸张到达前规处时,飞达即停止工作 如图1所示,在感应片边缘通过接近开关时,至少有1只光电眼的ANK检测头没有检测到纸张(印刷时,滚筒每转一周,电眼箱上的指示灯亮一次)。
原因1,纸张到达前规时间晚,感应片边缘通过接近开关槽时,纸张还没有到达前规。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纸张到达前规的时间。 原因2,纸张到达前规时出现歪斜,即总是有一只光电眼的ANK检测头无法检测到纸张。 解决方法:排除下纸歪斜的故障。方法同“问题6”。 原因3,光电眼调节方法不正确,至少有1只光电眼的检测头距前规定位线太近或已超过前规定位线。 解决方法:重新调整光电眼位置。 原因4,光电眼损坏,总发出纸张晚到的错误信号。 解决方法:更换光电眼。 原因5,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接近开关感应片位置,使光电眼ANK检测头在不恰当的位置检测纸张到位情况,发出纸张不到位的错误信号。 解决方法:调节感应片位置。 9.如何调解光电眼 如图1所示,拧动调节螺丝,调整光电检测头的位置。螺丝每转动90°相当于距离变化0.2mm。螺丝向右转可减小纸张前边缘到光电检测头的距离,向左转可以增加距离。但应注意,对于新型机器,调节方向正好相反。 将传动面和操作面的前规高度和前后位置都调到0位,开飞达,在无纸情况下前点动机器,直到递纸牙垫转到与压纸弹簧片轴同样高度上,电眼箱控制灯亮。 裁一张20cm的纸条,在前规处放好。 图1所示,向左调节光电眼调节螺丝(每个卡槽相距90°)直到控制箱上的调整指示灯熄灭。而后向右旋转螺丝,记下早到位显示灯亮起时转动档一半向左转动调节螺丝。按同样的办法调整另一个光电眼。 为了检查此调整,在每一个光电眼上放半张纸,在输纸板的纸尾处记下一个标记,小心而缓慢地向后移动每半张纸,直到BAE的控制指示灯刚好熄灭,此时测量纸尾与刚才所记标记的距离。这个距离应为1-1.5mm。如果不是这个距离,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10.如何调整接近开关的感应片 如图1所示,感应片应处于接近开关槽中央位置,并且与接近开关底部保持2mm的距离。 安装刻度盘,定好“0”位,将机器转动到344.30°位置(纸张定位控制及早到位控制检测点,感应片在边缘位置)。而后调整感应片,使边缘处于接近开关槽位置,使BAE的应答显示灯刚好亮或熄灭。当感应片的空缺部位通过接近开关槽时,BAE上的控制指示灯一直亮。
调节方法:使用100g/m2的纸张进行检查,将刻度尺的“0”位与白色标记对齐。开机,开飞达,传输4-5张纸后将机器停下,将前规处的1张纸取出(因为第一张纸到达前规处时会有一些延时)。正点机器,到前规刚好开始下落的位置,此时纸张应恰好在前规压舌的舌尖下方。 一人抽出飞达手轮,握住手轮,另一人松开飞达连接链轮上的螺钉,正向或反向转动手轮,将纸张移动到上面所说位置。如果链轮上的长口调节余地不够,可将螺钉取下,调换到另一对螺丝孔内。调整完毕后,应重新验证,看时间是否准确。 12.纸张到达前规时,飞达立刻停止运转,重新开动时,递纸牙叼住纸张移动很小一段距离后,主机停 原因分析:当感应片的边缘2经过接近开关槽时,至少一个光电检测头ANK没有检测到纸张,致使飞达停止(见图1)。重新开动飞达后,递纸牙叼住纸后机器停,是因为光电眼中的FUK检测头检测到了纸张。正常情况下,这个检测头不会在这个位置工作。因此判断,感应片的安装位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重新调整感应片位置。 13.印刷时,拉规球抬起时间稍晚,好像与递纸牙抢纸,将拉规固定螺丝松开,向后搬动拉规座,重新固定,拉规则不拉纸 原因分析:拉规座与驱动轴之间的间隙过大,根据杠杆原理,这个间隙被放大后作用在拉规摆臂上,使摆臂抬起时间发生较大变化。 解决方法:更换拉规座。 14.侧拉规拉纸总是不到位 原因1,拉规盖板相对于拉规条的间隙太小,致使拉规拉纸时阻力太大。拉规盖板与磁铁板的间隙应为0.1mm。 调节方法:点动机器,使拉规球下落到最低位置(约352°,此时拉规球与拉规条接触)。如图3所示,将一条宽度不超过8mm的128g/m2铜版纸塞于拉规定位板D与拉规球C之间。调节偏心轴,使纸条用较小的力能抽出为止。
原因2,拉规条低于磁铁板。印刷厚纸张时,如果磁铁板距离拉规侧定位板太近,拉规球与拉规条对纸张无法产生足够的拉力。 解决方法:临时解决方法为,可将磁铁板与拉规球移开一段距离,或将拉规条下面垫一定厚度的纸条。但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维修使拉规条恢复标准高度(与磁铁板平齐或高于磁铁板0.05mm)。 原因3,前规压舌太低,对纸张产生压力,拉规无法将纸张拉到位。 解决方法:按照要求调解前规压舌高低。 原因4,由于锈蚀或进入胶性物质,拉规球转动不灵活,无法形成足够的拉力。 解决方法:清洗或更换拉规球。 原因5,拉规座、控制摆臂、拉规摆臂驱动臂、压轮、拉规平键、拉规摆臂轴及滚针轴承磨损。 解决方法是,更换相关磨损零件。对拉规摆臂驱动臂进行补焊修复。 原因6,印刷厚纸时,采用了力量小的弹簧,使拉规球对纸张的压力太小,无法对纸张产生足够的拉力。 解决方法:更换弹簧。 原因7,飞达输纸板上,毛刷轮对纸张压力太大,拉规无法拉动纸张。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毛刷轮对纸张的压力。 原因8,飞达输纸板上的平纸弹簧片调解不当,对纸张形成一定压力,使拉规无法拉动纸张。 解决方法:调节平纸弹簧片。如果平纸弹簧片不符合规范,应更换。
15.飞达头上的气阀需要保养吗?如何保养? 飞达头长时间使用,气阀芯的沟槽、气阀壳的吸气孔位置会存留一些纸粉,当纸粉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带来的后果是:吸嘴吸力下降;飞达头转动阻力增大,严重时,纸粉填满气阀芯沟槽,将阀芯挤死,损坏飞达头传动万向节。因此应定期保养飞达头的气阀芯和阀壳。 保养方法:扳开气阀壳侧面的弹簧片,即可将阀壳抽出一定距离,清理阀芯沟槽中的纸粉;如果纸粉较多,可以卸下阀壳上的气管,将阀壳完全取出,彻底清理气阀芯沟槽部位和气阀壳吸气孔位置的纸粉。 16.为什么飞达手轮轴及中间齿轮出现严重磨损?开动飞达前,应将手轮推入,否则,手轮将随飞达一同转动,造成手轮轴及中间齿轮的非正常磨损。 17.飞达与主机连接的链条太松对印刷有何影响?如何张紧链条? 飞达与主机连接的链条较松时,会发出链条与链条罩壳碰撞的声音,并且飞达下纸时间不稳定。张紧链条的方法是:松开图1中的3个固定螺丝,拉动链轮,增大链轮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而后重新拧紧固定螺丝。
18.手动气阀损坏的原因是什么? 手动气阀的开启时间由飞达传动面的凸轮控制,在凸轮没有转动到相应位置时,若用力强行扳动,会造成气阀的损坏。见图2。
19.正常印刷的机器,停机后重新走纸,发现纸张到位时间有很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原因1,由于冲击作用,飞达与主机连接的离合器表面存在毛刺。 原因2,由于接触磨损,啮合面平整度不够。 这些因素会造成离合器的吸合位置发生变化。 20.布带频繁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布带不规范或黏结不合理。 原因2,布带张紧轮损坏。 原因3,飞达前布带滚轴及轴承磨损。 21.抬起输纸框架,输纸板吸不住纸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输纸板上的吸气孔堵塞、气管堵塞或破损。
22.如何调节前规压舌的高低? 根据纸张的厚度调节前规压舌的高度,一般而言,印刷薄纸(定量157g/m2以下)时,可将高度调节刻度值定在0.2(相当于前规压舌对输纸板有0.3mm的距离);如果纸张不很平整,可适当加大数值。随着印刷纸张厚度的增加,调节数据应相应增加。对于较厚的卡纸或纸板,可将数值调节到1.0的位置(最高位)。根据印品要求的叼口大小,可对前规的前后位置进行微调:前规可向前或向后调节1mm,将纸张的叼口空白部分控制在10-12mm。这个尺寸可以单边调节,以满足印刷时校正印版的需要。 如图3所示,松开紧固螺丝,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要将下面的紧固螺丝锁紧。
前规调节与校正: 调节前规高度前,必须先保证两点,即前输纸板保持较高平整度;递纸牙垫按照薄纸参数做标准调整,与输纸板的距离为0.15-0.20mm。然后再开始调整。 ①点动机器,使前规压舌降落到最低位置,此时机器的角度值为269°(肉眼看即可)。 ②前规高度调节手柄刻度值调至“0”位,此时,所有的前规压舌与输纸板的间隙应为0.1mm(见图4)。此间隙可以采用0.2mm厚的塞规检查,也可以用2张128g/m2的铜版纸检查,单凭经验和手感。如果间隙值不符合要求,则要按下面方法进行调节: 点动机器,使前规摆距离前输纸板至最大位置,松开螺丝4(见图4)后再稍微带紧,以用外力刚好可改变位置为准,再次点动机器,使前规到达最低位置。对单个前规向下后向上施加外力,以达到0.1mm的间隙要求,用厚度为0.2mm的塞规检查间隙大小。再次点动机器,使前规摆距离前输纸板至最大位置,将螺丝4锁紧。如果个别前规没有调节余地,要另外将螺丝5松开,再进行调节。
如果一次调不到理想位置,必须重新检查输纸板校正情况。
23.如何调节叼纸牙叼纸尺寸大小? 点动机器,使前规压舌降至最低位。转动机器两侧前规的前后位置调节手柄至“0”位。此时,前规所有定位面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并要保证前规调好后,第一色压印滚筒叼纸牙排两侧叼口大小相等。 检查纸张叼口大小,正常情况下,此数值应为6mm。见图5。如果不是这个数值,则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调节。
点动机器,使前规摆动至定位位置,松开图中拉杆上的螺母,拧动拉杆。缩短拉杆,以增加叼口大小;伸长拉杆,可减小叼口大小。而后调节靠山螺丝,使前规控制凸轮与凸轮滚球之间的间隙为0.02mm。 重新检查纸张叼口尺寸,必要时重新调节。 24.拉规条总擦伤印品背面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印品未完全干燥。 解决方法:待印品完全干燥后再印刷。 原因2,油墨的附着力不强。 解决方法:若印刷比较敏感的图像,应采用附着力强的油墨。若印品是印刷完一面的半成品,可以在拉规条上粘贴透明胶带或改用平拉规条。 原因3,采用的拉规条不规范。 解决方法:更换拉规条。见图6。
25.前规机构有4根拉簧,若有拉簧折断,对印刷精度有影响吗? 前规机构中有一个或两个拉簧损坏后,前规定位板复位稳定性会降低,在印刷厚纸时会出现套印不准故障。当两个以上的拉簧折断后,前规将不能准确复位,影响套印精度。 26.纸堆上的木楔易滑入机器中,损伤零部件,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在拉规部位添加一个挡板。这样,在抬起输纸框架时,挡板可以把木楔挡住,使其不进入机器中。见图7。
26.如何调节前规处的自锁机构? (1)调节顶杆与摆杆的间隙 电磁铁S3释放时,顶块与凸轮摆杆端部的间隙应为1mm。松开挡块上的螺丝,调整位置即可改变顶块与凸轮摆杆端部的间隙。 (2)调节电磁铁释放时压纸弹簧片与前输纸板间距离 松开压纸弹簧片的紧固螺丝,即可调节压纸弹簧片与前输纸板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应为9mm。见图1、图2。
(3)检查压纸弹簧片的动作 手动按下压纸弹簧片,此时,电磁铁还要动作2-3mm的距离才能彻底吸合。必要时可调整电磁铁的位置。 (4)检查自锁机构的功能 输纸板上放置一张厚卡纸,电磁铁吸合时,检查压纸弹簧片是否压住纸张,递纸牙开牙大小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将纸张咬住。 递纸牙问题 27.递纸牙叼纸时,输纸台上纸张后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递纸牙排上某个(或几个)叼牙的闭牙时间太早,牙片外表面碰到纸张的前边缘,使纸张向后退,其结果必将影响输纸精度。 原因2:递纸牙牙垫与前输纸板的间隙太大,以致牙片的胶层碰到纸张。 28.递纸牙靠山轴不能转动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 原因:水分进入,造成靠山轴及轴承锈蚀。 影响:造成递纸牙排靠山摆臂磨损,递纸牙在取纸瞬间出现轻微抖动。机速较高时,还会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的准确性。 29.递纸牙靠山轴磨损,与轴承存在配合间隙,对印刷有什么影响? 当递纸牙靠山轴与轴承配合间隙较大时,递纸牙排在取纸瞬间会出现轻微抖动,机速较高时,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的准确性。 30.递纸牙开牙球有晃动间隙,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递纸牙开牙球如果存在晃动间隙,将造成开闭牙时间不稳定,造成印品前后方向的套印故障。
31.递纸牙排驱动球磨损,对印刷有何影响?对机器有何影响? 当递纸牙排驱动球的外表面磨损或出现晃动间隙后,递纸牙排在取纸瞬间会出现轻微抖动,在机速较高时,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精度;当磨损较为严重时,递纸牙排靠山摆臂与靠山轴接触会出现撞击,产生噪声并造成递纸牙排靠山摆臂的加速磨损。 32.递纸牙片胶层磨光,如不及时更换,有何影响? 会加速递纸牙垫喷砂层磨损。喷砂层脱落后,递纸牙垫的定位面过于平滑,影响印品的套印精度,并引起印品的“甩角”故障。 33.递纸牙座的铜套与牙轴配合间隙较大,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递纸牙座的铜套与牙轴配合间隙较大,会引起递纸牙闭牙时间不稳定,影响印品套印精度并易发生印品“甩角”故障。 34.如何调节递纸牙闭牙时间? 转动机器至11 30位置,在每个递纸牙座位置,递纸牙排上都带有小孔,从这些小孔伸入工具(3mm内六角扳手,老式机器使用梅花螺丝刀)可对闭牙时间进行调节。 将递纸牙垫调整到薄纸位置(用2mm塞规调节牙垫与定位块之间的间隙)。 将机器转动至11°30’的位置(比牙垫与输纸板成90°的位置提前30’)。此时递纸牙片正好处于叼纸位置。 在每个递纸牙片与递纸牙垫间插入宽约30mm、80g/m2的纸条,检查每个纸条的松紧程度,凭手感检查每个递纸牙的叼纸力.应保证每个叼牙对纸张的叼纸力处于似咬非咬的状态。 注意:有时递纸牙轴的两个靠山弹簧弹力不及15个叼牙弹力总和,因此应小心检查每个牙的叼纸力。只有在全部叼牙的叼纸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将牙片下面的纸条抽出。否则,某些叼牙的叼纸时间将不准确。 35.如何调节递纸牙开牙时间? 递纸牙与压印滚筒交接时,递纸牙开牙时间为204°54’。 将机器转动到此位置,松开两端凸轮的固定螺丝,再略微拧紧,将两端凸轮靠压递纸牙开牙球,直到递纸牙片处于刚刚开牙位置(似咬非咬状态,在两侧用80g/m2纸条测试),用手转动开牙球,检查两端凸轮对递纸牙开牙球的压力是否相等。见图3。 重新转动机器,检查两端开牙凸轮与开牙球的接触时间是否一致。 反复测试、调整,至达到理想的状态。 36.开机时,递纸滚筒发出声响,甚至听到明显的撞击声,什么原因? 原因1:调节不当。 进行设备维修时,为排除设备套印故障,维修人员非正常调节了上递纸牙开牙凸轮以减少递纸牙与第一色压印滚筒的交接时间,致使递纸牙开牙球与上开牙凸轮的接触点位于凸轮的端部,由此产生噪声。 原因2:递纸牙轴定位不当。 在更换递纸牙轴时,必须保证开牙球、靠山块与牙齿间的准确定位关系。如果定位不准确,正常调节递纸牙开牙时间时,递纸开牙球与开牙凸轮及闭牙凸轮的接触点均处于凸轮的端部,从而发出撞击声。 定位严重不准的情况下,递纸牙开牙球还会与第一色压印滚筒牙排端部开牙摆臂上的螺丝碰撞,造成套印问题。 原因3:递纸牙排驱动球磨损,致使递纸牙排上靠山摆臂与靠山轴的接触点位于靠山摆臂端部,产生噪声。 滚筒问题 37.安装压印滚筒有何技术要求? (1)拆卸时,对牙排下方的铜垫片做详细标记,以便在安装时按照原位置安装。 (2)注意螺丝的拧紧顺序,以保证牙排的侧面和底面能够与安装面完全靠实,尤其是侧面,不能存在间隙。必要时施加外力使侧面靠实,否则牙排框架会产生变形,致使牙轴非正常磨损。 (3)安装牙垫前,检查滚筒牙排高低位置的准确性,用专用工具检测,使牙垫最高点与滚筒表面的高度误差在0.02mm以内。如果误差超过这个数值,应根据测量数值添加或减少牙排下方铜垫片的厚度。 (4)再安装牙垫时,应确保牙垫的底面与牙排上的安装基准面完全靠实,为此应在牙垫固定螺丝彻底拧紧前将牙垫敲实。 (5)当牙排上的牙垫定位面出现明显损伤时,应及时修复或在牙垫下垫塞片以弥补高度误差。 (6)安装牙片时,应保证牙片牙尖与滚筒边口保持1mm距离。牙片与牙垫之间塞入塞片检查时,两侧的叼紧力不能存在明显偏差。 (7)所有相互接触表面,包括牙排对滚筒的定位面,牙垫与牙排上牙垫的定位底面、牙座与牙片的接触面,必须涂抹机油,防止锈蚀。 38.印品上存在油点,发现是压印滚筒传动面轴套里甩出来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环境中的各种灰尘使传动面轴套上的回油孔发生堵塞。 解决方法:拆开传动面压印滚筒轴套,清洗轴套,疏通回油孔。
39.为什么带有翻转印刷装置的机器,即便是单面印刷,带翻转机构的两个机组之间也会出现套印问题? (1)翻转滚筒牙排某一侧(或两侧)驱动球磨损,致使开、闭牙时间不稳定。 (2)翻转滚筒上的扇形齿轮与牙排上的齿轮间隙太大,叼纸牙闭牙时出现抖动。 (3)翻转滚筒牙排上齿轮的定位有问题,与存储滚筒牙排交接时,在交接点上,牙排上的垫片与存储滚筒表面存在明显高度偏差。 (4)翻转滚筒牙排的开、闭牙时间调节不准确。 (5)翻转滚筒牙排的高低位置不准确。 40.牙轴磨损,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如何修复? 牙轴磨损会导致牙排或某个牙齿的开闭牙时间不稳定,造成套印故障或印品变色问题。 修复方法:对于轴承部位,采用喷涂金属陶瓷、冷焊方法修复;对于牙座部位,采用电刷镀或喷涂方法修复。 41.橡皮布张紧后又很快松弛,如何解决? 原因分析:橡皮滚筒上张紧橡皮布的蜗杆或蜗轮磨损,不能自锁。 解决方法:更换蜗杆,必要时更换蜗轮。 42.滚筒上出现死牙的原因是什么?对印刷有何影响?日常工作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原因分析 由于加油不及时、水槽漏水或设备清洁问题,造成牙排上某些牙齿活动不灵活或不能活动,牙座弹簧失灵,形成所谓的死牙。 (2)危害 ①不能产生足够的拉力,造成套印不准和局部“重影”、“剥皮”现象。叼纸牙叼纸时,靠牙座后面的弹簧产生叼纸力。如果出现死牙,叼纸牙不能活动,叼纸时将处于相对开启状态,不能产生足够的拉力来克服纸张对橡皮滚筒的剥离拉力,印品的局部会产生重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海德堡印刷机压印滚筒牙排上只有14个叼纸牙,印刷正度以下纸张时,实际叼纸牙最多只有10个。当出现一个或多个死牙时,牙排的叼纸力将严重不足,影响套印精度。 ②滚筒牙排间不能进行准确的纸张交接。出现死牙后,由于死牙一般处于开启状态,纸张在滚筒牙排间不能实现准确的交接,影响印品套印精度。 ③死牙部位易产生锈蚀。死牙部位的加油孔或牙座铜套的油槽处于堵塞状态,无法加油。一段时间后,牙轴上的这个部位易产生锈蚀,且越来越严重,给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3)解决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可采用敲击的方法解决“死牙”问题。如果机器只是“死牙”较多,可以拆下“死牙”牙片,在废牙片上焊接长杆,再安装在牙座上(可以多制作几个),来回活动牙座,同时加机油,直到牙座能自由弹起为止。 进行设备大修和全面保养时,建议维修人员将牙排全部解体,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死牙”问题,同时可对牙排其他零件做彻底检修,使牙排长时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3.拆开滚筒牙排后,发现与牙轴配合的轴承锈蚀,牙轴的间隙并不是很大,应该更换轴承吗? 这样的轴承应该更换。轴承上的铁锈很难完全清洗干净,安装后,牙轴部位容易受到感染而生锈。牙轴锈蚀后,表面强度下降,进而出现磨损,此时牙轴的修复工作就比较烦琐了。 44.印刷过程中,小传纸滚筒的铝板发出撞击声,什么原因?如何排除? 原因分析:铝板两端的螺丝未拧紧、滚筒表面的包衬缺失或包衬不符合要求,使铝板之间产生撞击,进而造成铝板两端凸缘磨损,与两端滑道的配合间隙加大,加重了铝板撞击力度,由此产生撞击声。严重时,两端滑槽中限位空心销还会出现磨损或折断,响声加剧。此时,铝板有掉出的可能(无包衬时),易造成设备事故。 排除方法1,通过补焊修复铝板两端的凸缘。 排除方法2,拆卸铝板两侧的固定螺丝,在铝板与两端轨道座之间垫上剪切好的2层橡皮布,外加一层尼龙网扣(安装超级蓝布用),再拧紧固定螺丝。 45.印刷时,某个印刷机组发出声响,机器每转动一周,响声出现一次,当减小印刷压力时响声减弱并逐渐消失。什么原因引起?如何排除? 原因分析:橡皮滚筒或压印滚筒两端轴承磨损,在机器转到橡皮滚筒表面与压印滚筒表面及滚筒空当相对位置时,橡皮滚筒或压印滚筒产生“离让”动作,由此发出响声。印刷压力小,滚筒“离让”幅度小,声音则弱;没有印刷压力时,滚筒无“离让”动作,声音消失。 排除方法:用百分表测量滚筒“离让”值,确定磨损轴承的部位并更换。
46.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长度与胶片不符,什么原因? 在忽略纸张变形的情况下,印版滚筒直径(加印版和包衬厚度)与压印滚筒直径(加纸张厚度)相等时,印版上的印迹尺寸与纸张上的印迹尺寸相等。对于海德堡印刷机,一般情况下,印版滚筒包衬后的直径是固定的(有时使用厚度为0.30mm或0.35mm的炮底胶片),这样,在印刷纸张厚度变化时,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尺寸将发生变化,当压印滚筒直径(加纸张厚度)与印版滚筒直径(加印版和包衬)不同时,印品上的印迹会与印版上的印迹长度出现偏差。 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是依靠齿轮传动,因此,在印刷区域,两个滚筒的转动角度始终相等,假如Ri>Rp(Ri:加纸张后压印滚筒半径;Rp:印版滚筒半径),则纸张上的印迹长度大于印版上的印迹长度;如果Ri<> 因此,在改变纸张厚度时,不能刻意要求印品上的印迹与印版上(胶片上)的印迹完全重合。 47.不同印刷色组,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长度不一,套印不准,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1)印版滚筒直径有差别 在理想情况下,多色胶印机每个机组的印版滚筒包衬后的直径都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个机组印版滚筒使用的包衬材料及印版在厚度上均存在误差,因此会造成印品前后方向套印误差。如果采用不规范的印版包衬,会更加大套印误差。 在印刷过程中,各个印刷滚筒的转动角度是相等的,印版滚筒直径越小,图文部分占据的滚筒角度越大,因此,当印版滚筒直径较小时,印品上的印迹越长;反之,印品上的印迹越短。只有改变印版滚筒的包衬,使包衬厚度标准化,才能使印品套印准确。 (2)压印滚筒直径存在差别 压印滚筒修复后,如果直径存在误差,则各个机组的印迹长度肯定有误差,滚筒直径越小,印迹长度越短,反之,印迹越长。 对于包有钢皮的压印滚筒(翻转印刷机或带打码功能的最后一个机组),钢皮的标准厚度应是0.3mm,如果钢皮的厚度存在误差或厚度不均匀,则该机组的印迹长度与其他机组存在差别。钢皮越厚,印迹越长,反之,印迹越短。 (3)印刷压力的差异 当机器印刷压力刻度值不准确时,各个机组的实际印刷压力就存在差别,因此将造成印迹长度的差别。 (4)牙片与牙垫松脱或变形 由于牙片与牙垫的质量问题、交接时间的调节问题,纸张的前边口向后松脱或变形,造成印迹变长,同时还将伴随有“重影”现象。 48.拆卸印版滚筒操作面电位器后,如何重新校对? (1)取下电位器。 (2)用19mm扳手拧动推力齿轮,使其恰好处于齿轮旁边定位框架中央位置。拧动电位器,在CPC控制台上查看数字,直到数字为“0”。如图1所示。 (3)检查拉版范围是否为-1.96-+1.96(有时可以达到-2.00-+2.00)。
49.快速版夹夹不住印版,如何校正? (1)调整过程 步骤1,解体版夹; 步骤2,将版夹齿形部位的锈迹及版夹上盖的调节螺丝球形孔清理、打磨干净,再校正版夹的平整度,打磨调节螺丝的球面部位。应该注意的是,版夹上盖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如果不校正其平整度,即使校正了版夹,也夹不住印版,或无法顺利安装印版; 步骤3,组装版夹,装配时注意将调节螺丝的球面部位涂抹机油; 步骤4,调节版夹。将PS版裁成宽度为50mm左右的条,将组装好的版夹座夹在台钳上,在版夹的每个调节螺丝部位塞入一条PS版,转动偏心轴至版夹夹紧位置,用螺丝刀转动调节螺丝,将印版压紧。用老虎钳向外抽印版,测试版夹的夹紧力,直到无法抽出为止。 松开版夹,检查每条PS版上的压痕,压痕深度应该一致。 将PS版条横向塞入版夹并夹紧,再松开,感觉版夹夹紧过程中转动偏心轴的力量,检查留在印版上的压痕是否一致。 将夹过的PS版条塞入版夹中,检查能否顺利插入。 (2)调整后的版夹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PS版能够顺利拆装(即便是夹过的印版); ②夹紧的版夹没有松脱的可能。 如果版夹磨损不是太严重,经调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墨路故障 50.调节传墨辊与串墨辊间压力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调节传墨辊与墨斗辊及串墨辊之间的压力? (1)调节传墨辊与串墨辊间压力的注意事项 设备维修或更换传墨辊后,各调节螺丝会发生较大的位置变化,需要重新调整。首先将调节螺丝向后退一定距离,以防止传墨辊对串墨辊的压力过大造成相关零件损伤。 (2)调节传墨辊与墨斗辊及串墨辊间压力的方法 将控制手柄扳到传墨位置(气动控制的机器,应按动传墨按钮),点动机器,使传墨辊摆至串墨辊最近距离,拧动调节螺丝,两侧用0.1mm厚的塞片感觉压力大小,并根据经验调节压力,使两侧的塞片抽出时用力一致。墨杠检查:传墨辊与串墨辊的接触墨杠宽度应为3mm。 传墨辊与墨斗辊间的压力由弹簧的弹力决定,无须专门调节。如果一味地调节传墨辊对墨斗辊的压力,将导致传墨辊与串墨辊间的压力不正常(见图2)。
51.传墨辊为什么下墨不好? 原因1,传墨辊机构中内驱动臂上的空心销折断 由于调节不当(传墨辊相对于串墨辊的压力过大)及疲劳等原因,这个空心销极易折断。此时,内驱动臂不能控制传墨辊做精确摆动,造成传墨量不稳定。 解决方法:更换损坏的空心销。 原因2,机构磨损 易磨损的零件有:操作面摆动墨辊座、轴承压块、压块轴,传动面传墨辊座。图3为操作面传墨辊座及相关零件磨损后的现象示意图。当这些零件磨损后,传墨辊的轴承不能进行可靠锁定,在传墨辊与墨斗辊接触时,轴承在轴承座中活动,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
解决方法:更换上述磨损的零件。 原因3,传墨辊架摆动不灵活 每侧传墨辊架均带有一型号为NK30/30的轴承。由于这个轴承的加油点不易发现,位置也难于接近,因此,这个轴承很少加油,致使其中粘满油墨,造成传墨辊摆架摆动时存在阻力,使产生辊间压力的弹簧弹力失效,传墨辊对墨斗辊的压力减弱。 解决方法:更换NK30/30轴承。 原因4,弹簧损坏或垫圈丢失 传墨辊相对于墨斗辊的压力是由弹簧的拉力决定的,当弹簧损坏或垫圈丢失时,弹簧的力量减小,因此传墨辊相对于墨斗辊的压力也减小了。 解决方法:添加垫圈、更换弹簧。 原因5,传墨辊表面老化或精度不够 传墨辊表面老化,对油墨的亲和力下降,无法正常传递油墨。如果传墨辊的精度不够,在各个位置对墨斗辊及串墨辊的接触压力即存在差别,也不利于油墨的准确传递。 解决方法:更换传墨辊。 52.带CPC的机器印刷平网时,为什么控制台各墨区的数据相同,但印刷品各部位墨量相差较大? (1)墨斗维修后电位器没有调零 当墨斗丝杆上的相关元件转到最小位置时,CPC控制台上的读数应为“0”;当墨斗丝杆上的元件转到最外面位置时,CPC控制台上的读数为16。必须根据这个原理校正CPC的读数。CPC控制台上,只要能实现墨区从0到16的读数调整,则设定准确。在调整过丝杆上空心销位置后,必须用标准偏心轴重新校正读数,以保证读数与墨量相吻合,且要限定丝杆0~16的读数范围。 正确做法是,拆开墨斗,清理丝杆上的油墨后,必须重新校正CPC控制台上的读数。否则,在CPC控制台上,墨区读数的显示数据是不准确的,并且不能实现0~16的数据调节。 (2)墨斗偏心轴磨损 两侧支撑墙板磨损后,在一定读数下,墨区的墨量会变小。此时无论如何调节,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尽管可做变位调节,但是调节后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会发生变化(既不能调到16,也不能调到0)。如果墨斗偏心轴已磨损到一定程度,建议更换。 如果不更换墨斗偏心轴,轻易不要改变各墨区墨斗偏心轴的相对位置,否则,维修墨斗后,墨区的墨量读数就更不准确了。 (3)偏心轴垫块安装不当 在对墨槽进行保养时,应该拆卸偏心轴垫块。在重新组装垫块时,必须注意使墨斗偏心轴的侧定位面及下定位面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校准侧定位面时,可使用后面的调节螺丝。下定位面的高低位置由内六角螺丝下的垫套高度来确定,在设备维修及墨槽保养过程中,这些垫套有时会缺失,加工时,务必保持与原有垫套高度一致,必要时,可采用选配的方法来安装垫。 (4)偏心轴垫块下方的弹簧有问题 安装偏心轴垫块时,单个垫块可能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影响墨斗辊的下墨精度。这是由于垫块下方弹簧的弹力不一致或安装弹簧的孔没有清理干净等原因所致。如果确实属于弹簧问题,应更换弹簧。 53.为什么靠版墨辊不易取出? 原因1,由于操作人员敲击不当或配件质量问题,操作面靠版墨辊辊芯不能从支座齿轮的内孔中顺利滑动或两端靠版墨辊座与辊子端部的轴承配合过紧。 原因2,由于清理不及时或加油保养不及时,致使相关零件配合过紧。 54.维修设备后,按动某色组墨斗辊转角控制按键,显示数据变化较慢或不变化,什么原因? 原因1,墨斗辊超越离合器拉杆出现扭曲变形,墨斗转角的调节丝杆变形,使墨斗转角电机的转动阻力加大。 原因2,由于墨斗转角电机损坏或电机的电压不正常导致电机动力偏弱。
55.调节靠版墨辊与印版滚筒压力时,墨杠宽度达不到规定值,开机后墨辊有明显跳动,如何解决? 原因1,墨辊太硬。硬度较大的靠版墨辊,在同样压力下弹性变形较小,因此墨杠宽度较小。 解决方法:更换墨辊。 原因2,磨损。靠版墨辊两端的支座内孔磨损,或靠版墨辊摆架有磨损后,靠版墨辊落下时必须消除这些间隙,才能与印版实现可靠接触。因而开机印刷时,这些墨辊在间隙的作用下产生跳动。此时应对这些磨损部位进行维修,必要时更换某些零件。 56.调节靠版墨辊与串墨辊间压力时,辊子转动到不同部位,压力有较大差别,如何解决? 原因1,串墨辊不正。由于串墨辊两端轴头不正(三段式)或变形,致使串墨辊在转动时产生跳动。 解决方法:更换串墨辊轴头或整根串墨辊。 原因2,靠版墨辊本身不正,靠版墨辊辊体相对于两端轴承产生跳动。 解决方法:修复或更换靠版墨辊。 原因3,各种磨损引起。如靠版墨辊两端的支座内孔出现磨损、靠版墨辊摆架磨损、串墨辊轴套磨损后,靠版墨辊与串墨辊在转动时都会发生位置变化,由此造成压力变化。 解决方法:查找并维修磨损部位,必要时更换零件。 57.个别靠版墨辊抬不起来,什么原因? (1)调节压力不当 使用全齿墨辊支座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在调节靠版墨辊对串墨辊等墨辊的压力时调错了方向。 (2)墨辊直径有问题 墨辊直径过大,在调节靠版墨辊对印版的压力后,致使墨辊起落凸轮没有活动余地。 (3)安装原因 设备维修时,由于安装不当造成靠版墨辊起落不利落。 (4)部件磨损 由于两端墨辊座与墨辊的轴承配合间隙过大,墨辊架抬起后,墨辊仍不能抬起。 (5)汽缸力量不足 对于气动起落墨辊的机器,由于汽缸磨损或气压不合适,如气压太小,会引起个别靠版墨辊无法正常抬起。 58.某色组用墨量较小,故在CPC上将墨斗辊转角调小得比较小,墨斗辊不转动,什么原因? 原因1,在维修设备时,电位器拆后安装时没有认真校对电位器的“0”位。 原因2,墨斗辊外侧的超越离合器不灵敏,在转角较小时,超越离合器不能带动墨斗辊转动。 59.维修操作面靠版墨辊座时,墨辊座内部钢球丢失,维修人员认为钢球没有用,可以不安,你认为对吗?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如图1所示,印刷时,由于钢球的作用,墨辊座芯只能做有限度的滑动,即便不拧紧紧固螺丝,靠版墨辊也不会掉出。但如果没有这个钢珠,会带来设备的事故隐患。
60.机组中靠版墨辊摆架损坏,需拆卸整根串墨辊,为操作方便,将串墨辊锯断,可行吗? 这种做法不正确。海德堡的串墨辊加工精度较高,两端轴头热处理较为严格,锯断太可惜。另一方面,换成国产串墨辊,不但增加了成本,还降低了维修质量。实际上,卸掉供墨部分操作面的小墙板,就可以将整根串墨辊取出。
61.带CPC的机器,墨斗尼龙片磨损,油墨渗入偏心轴垫块缝隙中,如何处理? 应该立即处理,并将缝隙中的油墨清洗干净。否则,如果油墨干固,将阻碍墨斗电机转动,可能损坏墨斗电机及电位器。此时清理油墨的难度更大。
62.带CPC的机器,墨斗丝杆进入油墨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墨区下墨量无法自动调节,如何解决?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操所人员会用力拧动偏心轴组件,试图用拧动螺丝的力量将丝杆上的油墨清除,这种做法违反了操作规范,会损坏墨斗中的电位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正确处理方法是,及时拆卸墨量调节偏心轴支撑板,整体抽出调节丝杆,并做好标记(以便安装回原位),对相关零件进行彻底清理。 水路问题 63.水车,印刷时水斗辊、串水辊上总粘油墨,这种现象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水辊亲油,使传递给印版的水分布整版,造成脏版;水分与油墨结合在一起,使油墨过度乳化。 原因1,由于辊体划伤,串水辊及水斗辊表面亲油。 解决方法:修复辊体。 原因2,辊体上粘有油污,使串水辊及水斗辊表面亲油。 解决方法:用润湿粉或专用水辊清洗剂擦洗辊体。
64.靠版水辊不易取出,原因是什么? (1)上靠版水辊不易取出的原因 ①水辊座芯与水辊座内孔的配合偏紧;水辊轴端的球面轴承与水辊座内孔配合偏紧(刚换国产新零件)、水辊座中进入油墨、由于敲击或撬动原因将水辊座内孔损坏。 ②靠版水辊与串水辊的压力过大。 ③由于零件质量、调节等原因,靠版水辊取出后,水辊座芯没有完全与限位顶尖脱开。 ④由于水辊太长或调节不当造成水辊无法取出。 (2)下靠版水辊不易取出的原因 ①水辊座的偏心方向调节不正确(国产全齿型水辊座),水辊扳出时,水辊座芯远离弹性顶轴孔的范围。 ②大弹簧杆的调节长度不正确,水辊扳出时,水辊座芯远离弹性顶轴孔的范围。调节大弹簧杆上的双螺母,可以改变大弹簧杆的理论长度,进而控制下靠版水辊座扳出后的中心位置。首先检查水辊座的位置是偏里(偏向印版滚筒)还是偏外(偏离印版滚筒)。偏里,则增加大弹簧杆的长度;偏外,则减小大弹簧杆的长度。调整完毕后,将双螺母互相背紧,并重新调整靠版水辊对印版滚筒的压力。 ③由于操作不当,使弹性顶轴或与其配合的墙板孔出现损伤,弹性顶轴不能顺利在墙板孔中活动。 ④水辊座芯与水辊座内孔的配合偏紧、导向螺丝与水辊座芯的导向槽配合偏紧、水辊座芯的偏心位置不正确。 ⑤水辊轴端的球面轴承与水辊座内孔配合偏紧(刚换国产新零件)、水辊座中进入油墨、由于敲击或撬动原因使水辊座内孔损坏。 ⑥靠版水辊与串水辊的压力过大。
65.有的机器,靠版水辊抬起时,甚至落在印版后,仍能将其直接串动取出,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正常情况下,必须首先将靠版水辊摆架扳出,才能取出靠版水辊。如果有的机器在靠版水辊抬起甚至靠版水辊落在印版后,仍能直接串动取出,这种情况在正常开机的情况下,上靠版水辊有脱落的危险,易造成设备事故。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3点。 ①水辊直径不正确,在正常开机的情况下或水辊抬起时,水辊座芯脱离限位顶尖的位置。 ②水辊的限位顶尖损坏或调节不当,没有起到对水辊进行轴向限位的作用。 ③水辊座是全齿的,且操作人员调节方法不正确。
66.调节靠版水辊与串水辊的压力时,辊子转到不同部位压力存在较大差别,原因是什么? 与墨辊一样,也是由于串水辊轴磨损或串水辊轴的加工质量、安装问题造成,致使串水辊在转动时产生明显跳动。 如果辊子转到不同部位压力差别较大,将直接影响印版上水分的均匀性,易出现水杠和脏版现象。
67.水车及印品上出现水辊绒痕迹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水辊绒存在质量问题;二是水辊绒包裹太紧,导致印版上给水量不均匀。 68.靠版水辊跳动有什么危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靠版水辊跳动的危害 ①造成相关零件严重磨损。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印刷开始和结束时,靠版水辊的摆架才动作一次,这种状态下,水辊部分相关零件的磨损较轻。但是,当靠版水辊产生经常性跳动时,滚筒每转动一周,水辊摆架动作一次,极易造成水辊摆架的内孔及串水辊铜套的磨损加速。另外,由于冲击作用,水辊的调节蜗杆、水辊座、丝杠、丝杠座等均会造成超常磨损或冲击损坏。 相关零件磨损后,印刷时必须消除这些磨损间隙,靠版水辊才能与印版滚筒靠实,靠版水辊必须跳动才能为印版提供足量的水分。如此恶性循环,势必造成水辊摆架及相应零件的快速磨损。 ②靠版水辊跳动将直接影响印刷质量。由于靠版水辊对印版产生撞击,落下时,水往两边挤,造成两边水大,中间水小,印张叼口部位出现脏版或水迹;由于挤压作用,水辊周向给水不均匀,容易脏版,不得不加大水量,使得印刷网点不清晰,缺乏层次感。 ③靠版水辊跳动后,水辊调节困难。由于靠版水辊跳动时的冲击作用及零件本身由于水辊长期跳动产生的间隙或磨损,部分零件调节后不能自锁,经常变位,给操作人员带来诸多麻烦。 (2)靠版水辊跳动的原因 ①水辊摆架内孔、大铜套外圆、靠版水辊座、靠版水辊两端轴承磨损。 ②调节丝杠、丝杆杠、丝杠座含油套(上靠版水辊)、丝杠座轴承磨损。 ③靠版水辊起落控制轴轴头或与轴承HK2020接触处出现磨损,轴头处的滚针轴承磨损、腐蚀或损坏。 69.用塞片检查时,感觉靠版水辊与印版压力过小,但开机印刷时,靠版水辊产生明显跳动,是什么原因? (1)水辊问题 刚更换的水辊绒套绒面纤维是立起来的(尤其是劣质水辊绒),对印版无法形成有效压力,此时用塞片检查,压力确实较小。使用一段时间后,水辊绒会自然贴服于辊子表面,此时对印版的润湿作用最好。 解决方法:更换新水辊绒套的水辊不要立即装入机器,用水将水辊绒浸透,用刷子将水辊绒刷平后再装入机器,润湿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厂家,可将刚刚更换水辊绒的水辊放入水辊清洗机中清洗,将水分压出后再装入机器,可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2)零件问题 当靠版水辊摆架、靠版水辊座、串水辊大铜套、水辊起落控制轴及轴承、靠版水辊压力调节丝杠及丝杠座、含油套等部件磨损时,将加大相关零件的间隙,使靠版水辊与印版的压力不实。 解决方法:出现上述问题时,最好的办法是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3)弹簧弹力问题 水辊对印版的压力是靠弹簧控制的,当弹簧丧失应有的弹性后,造成靠版水辊对印版的压力不实。 解决方法:更换弹簧。 (4)零件质量与安装问题 更换水辊摆架时,如果摆架与串水辊大铜套间的配合太紧或调隙垫圈将水辊摆架挤得太紧,水辊摆架的起落动作会不够利落,造成水辊对印版的压力不实。 解决方法:根据要求修复铜套并选配调隙垫片。安装水辊摆架时,应仔细检查水辊摆架是否存在较大转动阻力。 70.水斗辊与传水辊接触时产生明显晃动,有水溅出,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1)水斗辊与传水辊接触时产生晃动的原因 ①传水辊对水斗辊的压力过大。 ②水斗辊传动轴及轴承、水斗辊操作面支撑轴的轴承、水斗辊操作面的轴承内套磨损。 ③水斗辊传动轴上的联轴器与水斗辊上的不锈钢联轴器配合间隙太大。 ④水斗辊电机的联轴齿轮与联轴套间隙太大。 (2)水斗辊与传水辊接触时产生明显晃动的危害 ①水斗辊转动速度不均匀,造成印版上水分不均匀。 ②水斗辊转动速度的调节不灵敏。 ③溅出的水分会污染机器及印品,影响正常印刷。 ④增加水斗辊的转动阻力,水斗辊电机因受到较大冲击力而易损坏。 71.如何调节水润版装置传水辊与水斗辊的接触压力? 传水辊对水斗辊的压力是由弹簧决定的,一般不用调节。正常工作中,传水辊靠向水斗辊时,调节螺母对驱动芯轴的平面距离应为4mm。 调节摆动水辊相对于水斗辊的压力时,必须保证控制摆动水辊的停水手柄处于垂直位置(处于传水状态)。 72.为什么水斗辊与传水辊无法靠实,有什么影响? (1)水斗辊与传水辊无法靠实的原因 ①传水辊两端的轴承磨损、传水辊座磨损、传水辊在操作面的压块及压块轴磨损、传水辊摆架中的轴承磨损或损坏、传水辊摆架轴磨损。 ②产生压力的弹簧折断或弹力不够。 ③传水辊的精度不好,两边细,中间粗。 (2)不利影响 造成印版上水分不均匀,继而产生局部脏版。
酒精润版系统 73.调节水辊间压力常用的拉纸条法如何操作?这种方法与用塞片调节相比,优势是什么? 采用拉纸条法调节水辊间压力需要准备宽度分别为5cm和2cm的70g/m2铜版纸纸条,在要调节的水辊间的两侧分别插入2张。将宽度为5cm的纸条朝向胶辊,将宽度为2cm的纸条面向光辊(或印版),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
拉动2cm宽的纸条,感觉辊子压力的大小,并调节辊子间的压力,直到用轻微的力量即可将纸条拉出,且两边拉力一致为止,这时两根辊子间基本无摩擦力。 之后,根据辊子的不同适当增加压力。 拉纸条调节法的特点是: ①精确度高。操作者感觉纸条拉力大小比用塞片调节时感觉辊子间压力大小的精确度高。 ②利于保护水辊表面。酒精润版系统中相关水辊表面精度较高,用塞片调节时,塞片上的毛刺有可能损伤水辊表面,而用拉纸条法进行调节,可以避免损伤水辊表面。 74.如何调节靠版水辊与串水辊的压力?
调节方法见图2。 ①逆时针转动调节蜗杆1,使串水辊与靠版水辊脱开。 ②在靠版水辊与串水辊之间插入纸条(窄的纸条与串水辊接触),使用拉纸条法进行调节。 ③顺时针转动调节蜗杆1.5~2圈。 ④抬起靠版水辊。 75.如何调节靠版水辊对印版的压力? ①在靠版水辊A与印版滚筒之间插入纸条(宽的纸条朝向靠版水辊)。 ②落下靠版水辊。 ③用调节螺母1调节靠版水辊A对印版的压力。顺时针转动螺母(老式机器调节方向相反),可以增大靠版水辊A对印版的压力,调节中要保证两侧抽出纸条的力量相同,调节完毕后锁紧调节螺母上的顶丝2。如图3所示。
若要做更精确的调整,必须测量靠版水辊的墨杠宽度:机器正常传墨,使靠版水辊表面粘附油墨,停机,在印版表面干燥的情况下,落下靠版水辊,察看留在印版上的墨杠宽度,宽度值应为6mm。
76.如何调节中间辊对靠版水辊间的压力? 调节中间辊对靠版水辊间的压力步骤如下(参见图1):
(1)安装中间辊,使供墨系统与润湿系统产生联系;(2)落下靠版水辊和靠版墨辊;(3)在靠版水辊A和中间辊Z之间的两侧分别插入纸条(窄条朝向Z);(4)调节传动面和操作面的调节螺丝,使中间辊与靠版水辊轻微接触;(5)取出纸条;(6)顺时针转动传动面及操作面的调节螺丝①半周;(7)拧紧传动面和操作面的锁紧螺母②。 说明:中间辊与靠版水辊间的墨杠宽度约为3mm。 77.如何调节中间辊对靠版墨辊之间的压力? 调节前,必须落下靠版水辊和靠版墨辊(参见图2)。
(1)松开锁紧螺丝①;(2)松开调节丝筒②,使其与支座之间存在间隙;(3)拧动丝筒,使其与支座接触并且能感觉到弹簧的力量(注:老式机器与新式机器的调节方法恰好相反);(4)反方向转动丝筒半圈;(5)重新拧紧锁紧螺丝①。 中间辊与靠版墨辊间的墨杠宽度大约为3mm。 78.如何调节水斗辊与计量辊间的压力? 调节水斗辊与计量辊间压力的方法是(如图3所示):
(1)开启润湿液循环系统,给水槽注水;(2)抬起靠版水辊;(3)松开传动面及操作面水斗辊摆架上的固定螺丝①,如图3所示;(4)按动水斗辊按钮, 使水斗辊及计量辊转动;(5)逆时针转动调节手柄②,直到整根水斗辊和计量辊表面看到清晰的水膜;(6)再顺时针转动两侧调节手柄②,直到水斗辊辊体中央区域呈现湿润状态;(7)继续转动调节手柄,至水斗辊两侧还能看到10cm宽的水膜后,再继续顺时针转动调节手柄半圈;(8)锁紧固定螺丝①。79.如何调节计量辊对靠版水辊的压力? 调节计量辊对靠版水辊压力时,不能使靠版水辊朝向滚筒缺口位置。调节步骤如下: (1)用棉布将计量辊D表面擦干,见图4;(2)逆时针转动调节蜗杆③,使计量辊D脱开靠版水辊A;(3)在计量辊D与靠版水辊A之间插入纸条(窄条与计量辊D接触);(4)落下水辊;(5)用调节蜗杆③调节计量辊D与靠版水辊间的压力,直到用很轻的力可将纸条抽出;(6) 脱开靠版水辊;(7)继续顺时针转动调节蜗杆③一周半。
80.印刷时,为什么水斗辊两端摆架会有明显摆动? (1)水斗辊操作面摆架产生摆动的原因 安装不当。如图5所示,水斗辊操作面摆架的晃动间隙由螺钉1和螺钉2进行调节;若间隙太大,水斗辊操作面摆架就会产生晃动。
部件磨损。有的维修人员在拆卸摆架重新安装时没有精确复位,致使水斗辊摆架长期存在摆动,内孔磨损。 调节不当。由于调节不当,靠版水辊产生明显跳动,进而使计量辊跳动,水斗辊摆架也随计量辊跳动。 (2)水斗辊传动面摆架产生摆动的原因 安装不当。安装水斗辊传动轴齿轮时,没有控制好水斗辊摆架的晃动间隙。 部件磨损。水斗辊传动轴齿轮上的推力轴承磨损或锈蚀,造成水斗辊摆架晃动。 水斗辊跳动。由于水斗辊传动轴齿轮轴颈磨损,轴头磨损或损伤,使水斗辊转动时出现明显跳动,致使计量辊产生跳动,进而水斗辊摆架产生跳动。 调节不当。由于调节不当,靠版水辊产生明显跳动,进而使计量辊产生跳动,水斗辊摆架跟随计量辊产生跳动。 (3)水斗辊摆架跳动对印刷质量及印刷设备的影响 水斗辊摆架跳动,将导致计量辊跳动,计量辊对靠版水辊的压力出现周期性变化,导致印版版面润版液分布均匀,满版网点或实地印刷时,印品墨色不匀。 正常情况下,水斗辊摆架在开始印刷及印刷停止时各动作一次,磨损较轻;一旦水斗辊摆架出现晃动,水斗辊摆架内孔将加速磨损,此外,还会导致计量辊传动面轴头、计量辊传动面轴座加速磨损。 81.水斗辊为何出现明显跳动?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引起水斗辊出现明显跳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水斗辊传动轴齿轮及滚针轴承磨损。水斗辊传动轴齿轮轴颈磨损、滚针轴承磨损或锈蚀后,在转动时产生明显跳动,致使水斗辊产生跳动。由于操作人员安装不当,与水斗辊传动面配合的轴孔部位出现损伤,致使水斗辊产生跳动。 (2)水斗辊传动轴齿轮不符合规范。水斗辊传动轴齿轮端部轴孔与轴颈部位不同心,使水斗辊产生跳动。如一些国产水斗辊传动轴齿轮,与滚针轴承配合部位没有经淬火处理或淬火硬度不足,使用不久就出现磨损,从而使水斗辊产生跳动。 (3)水斗辊传动面轴头有问题。水斗辊传动面轴头与水斗辊辊体是由螺丝固定、装配在一起的,对外圆面与辊体之间的同心度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致使水斗辊传动面轴头出现损伤,水斗辊就会产生明显跳动。一些非正规厂家加工的轴头,两端的配合表面同心度不够,致使水斗辊产生跳动。 (4)水斗辊内部轴承63005磨损。由于磨损、锈蚀,轴承的间隙加大,使水斗辊出现跳动。 (5)安装原因。安装水斗辊时,传动面轴头表面或水斗辊传动轴齿轮轴端内孔有固体残留物,安装时不能完全贴合,使水斗辊产生跳动。 (6)水斗辊跳动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水斗辊产生跳动后,形成的水膜不均匀,造成印品墨色不均匀或脏版。 82.计量辊与靠版水辊间的压力调节好后,为什么压力又出现变化? (1)调节蜗杆不能自锁。由于蜗杆磨损、锈蚀,间隙加大,施加在调节蜗杆弹簧片上的压力减小或消失,失去自锁作用,在靠版水辊或计量辊的振动影响下,蜗杆转动,致使压力出现变化。 (2)计量辊传动面轴头及轴座磨损。当靠版水辊摆架、水斗辊摆架产生跳动时,计量辊传动面轴头和轴座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产生磨损。这些零件磨损后,配合间隙加大,计量辊传动面与靠版水辊之间的压力产生变化。 (3)计量辊、靠版水辊内部轴承磨损。由于磨损、锈蚀作用,轴承间隙加大,操作面上计量辊与靠版水辊之间的压力产生变化。
83.靠版水辊出现明显跳动的原因是什么?对印品质量有何影响? 产生原因: (1)零件磨损 当靠版水辊摆架内孔或串水辊大铜套出现磨损时,或当靠版水辊两端轴座与靠版水辊摆架出现晃动间隙,靠版水辊两端轴承磨损或锈蚀时,靠版水辊与印版接触后,会使靠版水辊产生跳动,必须首先消除这些间隙,才能使靠版水辊与印版靠实。 (2)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 在安装靠版水辊摆架时,没有按照要求安装调隙垫片,致使靠版水辊摆架在印刷时出现晃动。 (3)调节不正确 在印版水分不均匀或脏版时,印刷工以为靠版水辊对印版的压力不足,往往会超常加大靠版水辊对印版的压力,故使靠版水辊产生跳动。 印刷质量的影响: 靠版水辊产生跳动,与印版边口产生撞击,致使印品叼口部位产生脏版,撞击使靠版水辊与串水辊之间产生瞬间滑移,使得印品墨色不匀或形成墨杠。
84.为什么正常印刷时串水辊上会粘有油墨?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产生原因: (1)串水辊上存在油污,亲水性能下降。 (2)计量辊对水斗辊、计量辊对靠版水辊、靠版水辊对串水辊压力调节不当。 (3)零件磨损,辊子之间的压力调节后产生变化,压力不合理。 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不利于水分的稳定传递,使版面上水分不均匀。
85.润版系统工作不稳定,版面水分不均匀,并且水分时大时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水斗辊、计量辊产生跳动,使传递给靠版水辊的水膜不均匀。 (2)水斗辊、计量辊、靠版水辊内轴承损坏,使辊子转动时出现径向跳动,致使传递给印版的水膜不均匀。 (3)靠版水辊产生跳动,在印版滚筒转过1周时,靠版水辊对印版的压力发生变化,使印版上水膜不均匀。 (4)串水辊上粘有油墨。
86.水辊部分传动面噪声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1)计量辊齿轮、水斗辊传动轴齿轮、中间齿轮的齿面磨损,齿轮间隙增大。 (2)中间齿轮内部轴承磨损,中间齿轮轴磨损。 (3)加工的齿轮,齿形不符合要求,齿轮侧隙太大或太小。
87.中间辊出现明显跳动的原因是什么? (1)辊子两端轴头磨损或轴承磨损、锈蚀。 (2)中间辊支架内孔磨损,间隙加大,或中间辊支架上的螺丝孔损坏,使中间辊固定不牢。 (3)中间辊对靠版水辊或靠版墨辊的压力调节不当。 (4)靠版水辊或靠版墨辊因调节不当而产生跳动,中间辊跟随跳动。
88.水斗辊电机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水斗辊产生跳动,与计量辊的压力呈周期性变化,致使电机转动阻力增大而发热。 (2)水斗辊与计量辊间压力太大,电机因转动阻力增大而发热。 (3)加工的齿轮尺寸不符合要求,齿轮的侧隙太小,造成水辊电机的转动阻力加大而发热。 (4)电机本身原因造成发热。
89.水斗辊电机发热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电机发热严重时,会造成电机损坏或使用寿命降低。
90.本应该印刷在正面的图案出现在了印品的背面,检查时发现压印滚筒上出现印版上的印记,原因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印刷机的合压动作是顺序实现的,即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首先合压,转过一定角度后,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合压,其合压动作是在滚筒空当相对时完成的。操作人员在开机时,若按动“开飞达、合压”按钮,由于离合压机构出现故障,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合压的同时,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合压,橡皮滚筒上的图文印在压印滚筒上(此时纸张还在后面的牙排上)。因此,印刷在正面的图案出现在了印品的背面,压印滚筒上出现印版上的印记。 产生原因: (1)橡皮滚筒两侧轴套压紧装置对轴套的压紧力太小。 (2)离合压机构中的弹簧顶杆出现故障(例如销轴折断)。 (3)双拉杆机构中的顶丝位置调节不当。
91.按动合压按钮后,某机组立即合压,而纸张还没有到达该机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双倍径滚筒上的光电检测头位置有纸张或表面脏污。如图1所示。
92.印刷时,某个色组不合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电磁铁损坏或线路故障。检查方法:扳动机组按钮盒上的合压按钮,若电磁铁不吸合,则电磁铁损坏或出现电路故障。 (2)线路板HE24损坏、接近开关损坏、光电检测头损坏。检查方法:机器每转动1周,线路板上的光电检测指示灯和接近开关指示灯各亮1次,否则可能是上述元件损坏。可以采用与其他机组互换的方式准确判断损坏的元件。 (3)双倍径滚筒上的光电检测头与滚筒表面的距离不正确。 图2所示为印刷压力调节机构图。
93.印刷时,某一色组靠身与靠外的印刷压力存在明显差别,如何进行定量检查与调节? 检查:将印刷压力调节到刻度值为“0”的位置。机组合压后,用保险丝或塞规检查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两侧的滚枕间隙,此间隙应为0.35mm。如果滚筒两侧的数值差别较大,则在印品上表现出明显的印刷压力差别。如果一侧或两侧的间隙值与这个数值相差较大,则印刷压力的读数不准确。 注意事项:在校对印刷压力数值时,转动印刷压力刻度盘时要始终按照加大压力的方向(若转过了位置,要多倒转一定角度,而后再加大压力)。 操作面调节方法:机组合压,在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的操作面滚枕之间插入总厚度0.35mm的塞规,转动印刷压力刻度盘,将滚枕间隙调节至0.35mm。若印刷压力刻度盘上的显示数值与“0”点相差较小,可以利用刻度盘上的螺丝长孔进行有限度校正。若数值偏离“0”点过大,则取下印刷压力调节支点上的扇形齿轮,而后将刻度盘转动到“0”位,再安装扇形齿轮。 传动面调节方法:机组合压,在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的传动面滚枕之间插入总厚度0.35mm的塞规,转动印刷压力刻度盘,将滚枕间隙调节至0.35mm,取下压力调节轴传动面上的卡簧,使压力调节轴与传动面压力支点上的扇形齿轮脱离啮合,转动压力刻度盘至“0”位,重新插入压力调节轴并安装卡簧。
94.在调节印刷压力时非常吃力,原因是什么? 原因:印刷压力调节支点轴弯曲。 说明:由于牙排之间的交接故障,很多张纸黏附在橡皮布上(尤其是最后机组),异物挤入了压印滚筒及橡皮滚筒中间,印刷压力太大,造成压力支点轴弯曲变形。有时,由于操作不慎,将擦机布掉入机器中,同样会造成压力支点轴弯曲。
95.收纸链排撕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1)收纸牙垫磨损,在收纸链排对压印滚筒进行纸张交接时,收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之间的间隙太大,交接时出现撕纸现象。 解决方法:更换收纸牙垫,并调节其相对于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使间隙值达到0.3mm左右。 (2)收纸链排调节不当,闭牙时间太早或与压印滚筒的共同交接时间过长。 解决方法:仔细调节收纸链排。 (3)收纸开牙凸轮磨损后,收纸链排闭牙时间太早或交接时间太长。 解决方法:抽出收纸开牙凸轮上的定位销,调整收纸开牙凸轮的位置,或者补焊修复收纸开牙凸轮,也可以更换收纸开牙凸轮。 (4)收纸链排两端支座上的链节磨损,链排座中的轴承损坏或磨损、收纸链排的转动轴两端磨损,使得收纸链排的开、闭牙时间不确定。 解决方法:全面修复收纸链排转动轴、修复或更换收纸链排座,对链排座做精确定位。 (5)收纸弧形导轨磨损,收纸链排与压印滚筒进行纸张交接时,牙排本身出现跳动。解决方法:更换收纸弧形导轨。 (6)收纸开牙球磨损,导致收纸链排的闭牙时间太早。 解决方法:更换收纸开牙球。
96.收纸牙排与最后色组压印滚筒交接时,发出较大噪声,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1)收纸导轨磨损严重,链条与导轨的配合间隙太大;当圆弧导轨磨损后,在收纸链排开牙时,链排出现明显的跳动,发出声音。 解决方法:更换磨损严重的导轨。 (2)收纸链条太松,在链排开、闭牙时及在圆弧导轨换向时发出声音。 解决方法:拉紧链条。如果链条因为磨损而间隙太大,应更换链条。 (3)收纸链排两端支座安装不正,链排在导轨中运动时阻力太大。 解决方法:重新对两端的链排座进行精确定位。 (4)收纸导轨安装不当,收纸导轨的间隙太大或太小都会发出噪声;过桥导轨的位置安装不当,同样会发出噪声。 解决方法:按照要求重新校正导轨,当导轨出现明显磨损时,应首先更换或修复。
97.收纸时纸张卷曲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原因:可能没有使用印张展平器,也可能是展平器的吸力不足或太脏。 解决方法:对展平器进行保养,将展平器调整到工作位置,按照纸张的要求调整吸力。
98.印品在最后一色组容易上橡皮(剥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1)收纸牙垫磨损,与压印滚筒牙垫之间的间隙太大,整个链排或个别牙齿不能叼住纸张。 解决方法:更换收纸牙垫,并调节收纸牙垫相对于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使间隙值达到0.3mm左右。 (2)收纸链排调节不当,闭牙时间太晚或与压印滚筒之间无共同交接时间。 解决方法:仔细调节收纸链排。 (3)由于机组间的交接问题,最后一组压印滚筒叼纸尺寸太小,致使收纸链排叼纸尺寸太小,无法克服纸张与橡皮布间的剥离拉力。 解决方法:首先解决印刷机组间的牙排交接问题。 (4)收纸链排两端支座上的链节磨损,链排座中的轴承损坏或磨损、收纸链排的转动轴两端磨损,使得收纸链排的开、闭牙时间不确定。 解决方法:全面修复收纸链排转动轴、修复或更换收纸链排座,对链排座做精确定位。 (5)收纸弧形导轨磨损,收纸链排与压印滚筒进行纸张交接时,收纸链排本身出现跳动,导致收纸链排叼纸尺寸太小。 解决方法:更换收纸弧形导轨。
99.收纸链条拉长较为严重,在张紧链条时,已经到了调整极限。此现象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1)由于收纸链条中的连接销轴及连接套出现磨损,从而导致链条拉长,当磨损达到一定限度时,销轴的强度下降,尤其是链排两端支座的销轴磨损最为严重。当销轴的磨损达到一定限度时,甚至有断裂的危险,会导致收纸部分产生重大事故。 (2)链条拉长后,链条与链轮轮齿之间的吻合度下降,加速了收纸链轮的磨损,严重时会使收纸链轮的轮齿掉落。 (3)链排两端支座的销轴磨损后,收纸牙排与压印滚筒牙排的交接不稳定,造成撕纸故障,并且影响收纸过程的稳定性。
100.收纸台出现乱纸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1)纸张卷曲。 解决方法:使用印张展平器,使吸气力量合适。 (2)收纸链排调节不当,六排收纸链排释放纸张的时间不一致,个别链排中的个别牙齿对纸张有粘连动作,使收纸动作不利落。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收纸链排。 (3)收纸开牙凸轮调节不当,在收纸台处,开牙时间过早或过晚。 解决方法:调节收纸开牙凸轮。 (4)收纸吸风轮的风力太小、吸风轮损坏、气路堵塞。 解决方法:清理气路、调节收纸吸风轮的吸力,更换损坏的吸风轮。 (5)收纸吹风风扇的风力调节不当或出现故障。 解决方法:修复损坏的风扇或风扇转速调节电位器,将收纸风扇的速度调节适当。(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