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上一篇稿子的时候,甚至早在之前写那篇 AI 相关稿子的时候,就发现我的 2017 年的台式机和 2019 intel core 的 Mac 可以说是相当不给力,第一没法指望 GPU 加速、第二实在是卡的不行,风扇呼呼转,愣是连写个稿子都卡(主要是需要开大量的 Chrome Tab 查阅资料,这年头的网站真是一个比一个狠),三是公司的电脑是 M2 Pro,可以说是相当流畅,以至于我整天非常气氛于自己当初一万多买的 Mac 和八千买的台式机怎么就那么卡。
痛定思痛,公司的电脑也有限限制,还是得有一个自己的新电脑!
买电脑的心路历程也是有些坎坷的,最开始的时候下单了零刻的迷你主机,但可能是因为品控问题,买回来的连接显示器没反应,而且巨烫无比,差点就把我烫伤,但是由于 Debug 的零配件缺失,所以只能连着内存和 SSD 和迷你主机一起退货了。
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不省这个钱了,第一,还是 N 卡好,第二,Windows 的机器多少也比 Macbook 便宜。
最终买的组装机配置如下:
预装了 Win11 家庭版,还顺便帮我装上了鲁大师和 360 浏览器(谁要这个啊!)
群晖的第三方源本身有一个套件叫「KMS 服务器」,启动后只有后台服务,没有任何前端配置。
然后在电脑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符:
在「设置」->「系统」->「恢复」中选择重置此计算机,不保留全部资料就能快速 reset。
分区在「系统」->「存储」->「磁盘和卷」中更改大小,可能要先把其他盘删除,把容量空出来再挪给 C 盘(总之根据经验先分了 200G,毕竟就算软件不在 C 装,还有各种软件的用户设置会往里写)。
在大学的时候 Windows to Mac 的时候我曾经寻找过一轮软件平替,到现在用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 Mac 里的软件,拿互联网黑话来说就算「有了自己的方法论」,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 Mac to Windows 了(某种程度上可能可以算作消费降级?)
安装完 WSL 之后问题就是它在 C 盘了,要修改位置,需要再操作一下:
然后 WSL 就安装在 D 盘下了√。
接下来就按照 Ubuntu 的处理方式安装完 WSL 里需要的开发工具就可以了。
Jetbrains 全家桶可以直接连进 WSL 开发,之前用 Go 写了个 Demo,效果看上去挺无痕的。
物理磁盘的位置在 /mnt/c ,这样文件就可以在 Windows 的文件管理器中可见了。
最终采取的解决方案是:老子不睡了!PowerToys 里有个「唤醒」工具保持不睡眠。(所以说 PowerToys 很好用吧)。
桌面使用 Fences 归类一下,留下一个壁纸纯欣赏(虽然平时也不会用到,都是用快速启动器启动的)。
然后安装好自定义鼠标指针(目前鼠标指针是我的艾蕾老婆,Windows 在这方面真好啊)。
Chrome 发现访问站点中宋体的部分(部分文档的代码注释部分)很丑,在chrome://settings/fonts 中将等宽字体改成 Cascadia Mono ,感觉又好了起来,顺便还下了「思源宋体」感觉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再配置抢救一下。
主要还是新电脑性能好呀(光拿来写文章是不是有点浪费了,但是打游戏的话其实 Switch + SteamDeck 已经能解决我的大部分游戏的诉求了,倒不如说现在垒着的游戏已经是打都打不完了)。
本文属于凑更新的同时尝试一下在 Windows 下写作,最近工作比较忙,加上还在研究习惯「Windows 的使用」(以及 FGO 又出了新剧情等等)。因此来不及收集其他技术文章的写作素材,先接着拖更了!
系统激活更推荐使用数字激活(HWID,神龙KMS),没有时间限制,只需要联网就能激活,当然前提是没换主板之类的。音视频格式转换工具好像有B站大佬共享的小丸工具箱也是不错的终端美化可以再装个oh-my-posh,我喜欢owl-night这个主题,字体记得安装nf字体才能显示图标,我也喜欢思源的SourceCodePro NF字体win对高分屏支持不错但是对色彩管理支持还是太差了,如果要修图画图啥的win可能还是不如mac吧
office还是推荐使用Office Tool Plus安装微软office,没广告而且微软office外观我觉得更好看API管理我更喜欢国产的Apifox,感觉功能更强解压缩winrar要收费,不破解的话会弹广告,推荐bindizip6.25以下版本,好像新的版本也是会弹广告。看图片可以用honeyview,看视频可以用potplayer,这两个亲测最新版没有广告,不过官网要在谷歌才能搜出来
打杂中
© 2025 CodeSky 代码之空. All rights reserved.